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1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


背景技术:

2.城市建设是市政工程的主要内容,是规划设计的执行阶段,是城市政府根据市政规划的总体部署所主办的各种公共性设施和事业的建设,如道路、排水和桥梁等,目的在于繁荣城市经济、方便市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
3.在使用过程中不便操作人员根据管线需要对支架的夹持臂之间进行距离的调整,不便操作人员把管线注入至夹持臂内部,以及不便对管线进行夹紧固定,工位不足,同时不便使用者进行管线升降的运输,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通过设置上支架和下支架,解决了对管线上下运输过程管线夹持不固定的问题,本装置易于调整口径,省事省力。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座、剪交叉升降机构、底板、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剪交叉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底板设置在剪交叉升降机构的上方,所述连接轴设置在底板的上端中部,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固定横杆,所述固定横杆的两侧设有下支架,所述连接轴内设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底端与固定横杆的上方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上端连接第一电机的驱动端,所述第一丝杠上设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两侧设有上横杆,所述上横杆的两侧设有上支架,所述下支架的下方与底板之间设有支撑柱。
6.作为改进,所述剪交叉升降机构包括多组相互交叉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与底座的一侧铰接连接,所述底座内设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上设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延伸至底座的上端且与连杆铰接,所述第二丝杠的一侧连接第二电机的驱动端,所述连杆的上端与底板的一端通过铰接座铰接。
7.作为改进,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栓。
8.作为改进,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内部设有缓冲层。
9.作为改进,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相对内壁上设有防滑楞横。
10.作为改进,所述底座的底端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一侧设有升降支撑柱。
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2.一、通过第一电机、第一丝杠、第一移动块的驱动,第一移动块带动上横杆、上支架进行移动,对管道本体进行夹紧,增加管道本体的稳定性;
13.二、通过第二电机、第二丝杠、第二移动块驱动剪交叉升降机构,便于对管线本体
进行上移,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16.如图所示:底座1;剪交叉升降机构2;底板3;连接轴4;固定横杆5;下支架6;第一丝杠7;第一电机8;第一移动块9;上横杆10;上支架11;支撑柱601;连杆201;第二丝杠101;第二移动块102;第二电机103;铰接座202;紧固螺栓12;缓冲层13;移动轮14;升降支撑柱15;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19.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包括底座1、剪交叉升降机构2、底板3、连接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剪交叉升降机构2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所述底板3设置在剪交叉升降机构2的上方,所述连接轴4设置在底板3的上端中部,所述连接轴4上设有固定横杆5,所述固定横杆5的两侧设有下支架6,所述连接轴4内设有第一丝杠7,所述第一丝杠7的底端与固定横杆5的上方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7的上端连接第一电机8的驱动端,所述第一丝杠7上设有第一移动块9,所述第一移动块9的两侧设有上横杆10,所述上横杆10的两侧设有上支架11,所述下支架6的下方与底板3之间设有支撑柱601。
20.所述剪交叉升降机构2包括多组相互交叉的连杆201,所述连杆201的底端与底座1的一侧铰接连接,所述底座1内设有第二丝杠101,所述第二丝杠101上设有第二移动块102,所述第二移动块102延伸至底座1的上端且与连杆201铰接,所述第二丝杠101的一侧连接第二电机103的驱动端,所述连杆201的上端与底板3的一端通过铰接座202铰接。
21.所述上支架11和下支架6的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栓12。因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一端与第一丝杠驱动的位置还有一部分的距离,因此在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端头均使用紧固螺栓进行紧固,增加上支架与下支架对管道本体夹紧的稳定性。
22.所述上支架11和下支架6的内部设有缓冲层13。缓冲层13的设置,减少上支架与下支架的支架的作用力对管线本体造成损坏,为保证管道本体的外观。
23.所述上支架11和下支架6的相对内壁上设有防滑楞横。防滑楞横有效增加上支架、下支架与管道本体之间的防滑程度,有效的避免管道本体的位置移动。
24.所述底座1的底端设有移动轮14,所述移动轮14一侧设有升降支撑柱15。
25.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
26.通过移动轮14把本装置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启动升降支撑柱15,使得移动轮14与地面分离,升降支撑柱15对本装置启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原始未使用管线的状态,上支架11和下支架6之间是进行分离的,把管线放置在下支架6上,通过启动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带动第一丝杠7转动,第一丝杠7带动第一移动块9向下移动,第一移动块9两侧的上横杆10、上
支架11往下移动,直至上支架11的内侧与管线本体的上端贴合,停止对第一电机8的转动,通过旋转紧固螺栓12,把上支架11和下支架6的侧边继续贯穿拧紧,加强上支架11和下支架6侧边的牢固性,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03,第二电机103的驱动端带动第二丝杠101转动,第二丝杠101带动第二移动块102进行转动,随着第二移动块102往相对第二电机103的方向移动,第二移动块102上铰接的连杆201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大,实现对剪交叉升降机构2的驱动,对底板1进行上移,从而达到对管线本体的上移,方便操作人员对管线本体之间施工。
2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包括底座、剪交叉升降机构、底板、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剪交叉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底板设置在剪交叉升降机构的上方,所述连接轴设置在底板的上端中部,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固定横杆,所述固定横杆的两侧设有下支架,所述连接轴内设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底端与固定横杆的上方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上端连接第一电机的驱动端,所述第一丝杠上设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两侧设有上横杆,所述上横杆的两侧设有上支架,所述下支架的下方与底板之间设有支撑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剪交叉升降机构包括多组相互交叉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与底座的一侧铰接连接,所述底座内设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上设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延伸至底座的上端且与连杆铰接,所述第二丝杠的一侧连接第二电机的驱动端,所述连杆的上端与底板的一端通过铰接座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内部设有缓冲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相对内壁上设有防滑楞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端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一侧设有升降支撑柱。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市政施工管线支架。包括底座、剪交叉升降机构、底板、连接轴,其特征在于:剪交叉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底板设置在剪交叉升降机构的上方,连接轴设置在底板的上端中部,连接轴上设有固定横杆,固定横杆的两侧设有下支架,连接轴内设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的底端与固定横杆的上方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优点在于:通过第一电机、第一丝杠、第一移动块的驱动,第一移动块带动上横杆、上支架进行移动,对管道本体进行夹紧,增加管道本体的稳定性;通过第二电机、第二丝杠、第二移动块驱动剪交叉升降机构,便于对管线本体进行上移,节省人力。节省人力。节省人力。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国 张金亮 井旭 曹康 韩庆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新开元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6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5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