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充电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2.传统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在功率方面只能支持5w或者10w功率,且无法很好的解决散热问题,导致充电效率较低。
3.本发明解决了15w及更高功率充电,同时集成了风冷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充电效率,同时具有异物检测功能,检测到异物后自动断电并将异物状态通过代码形式反馈到主机,由主机屏幕显示异常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弥补当前车载充电设备无法解决大功率散热问题,导致充电效率较低,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应用于汽车智能驾驶座舱,为车内便携式设备的无线充电提供供电,如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手表、耳机、音箱等设备。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包括上盖,线圈,屏蔽罩,电路板和下盖;所述上盖为长方形结构,其上部边缘设置有一定高度的挡边,所述挡边包围形成内部的充电设备放置空间,用于承托充电设备;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上盖的下部,用于提供交流输出信号,还用于信号交互输入接口;所述屏蔽罩本体与所述上盖面积一致,上部用于承托所述线圈,下部紧贴所述电路板,用于屏蔽线圈对内部电路影响和散热;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设置有连接器,mcu,电源模块,启动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异物检测模块以及谐振调频模块;所述下盖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下部,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下盖;所述下盖侧面设置有所述连接器开口;所述上盖与下盖嵌合后固定安装。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风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包括散热风扇以及控制电路。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盖设置有放置腔,用于固定安装散热风扇;下盖下部还设置有与散热风扇的扇面面积相匹配的散热百叶窗格。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mcu为wpc芯片;
10.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流、电压、温度以及质量因子(q值)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车辆蓄电池;所述启动控制模块包括peps信号以及延迟启动模块。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mcu电连接充电状态提示电路;
12.所述异物检测模块与充电状态提示电路电连接车辆的车机控制系统;
13.异物探测主要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14.1)监控输出功率的损耗,当输出功率损耗过大时,判定有异物置入;
15.2)监控功率输出质量因子的变化;
16.3)监控充电界面的温度,当发现充电界面异常升温时,判定有异物置入。
1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屏蔽罩两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
18.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孔,用于连接车辆。
1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屏蔽罩采用散热材料。可以是高散热铝合金或者其他散热材料如碳纤维组成。
2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盖上表面设置有门子形点状防滑凸起。
2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盖上表面为橡胶材料。
2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提供一种车机控制系统,包括所述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所述车机控制系统显示充电设备的状态。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4.1.有效地解决了高功率(15w)输出条件下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25.2.能对异物具有检测功能。
26.3.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27.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28.图1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结构示意图。
29.图2硬件功能框图。
30.图3wpc芯片连接图。
31.图中:1、上盖;2、线圈;3、屏蔽罩;4、电路板;5、螺丝a;6、风扇;7、下盖;8、螺丝b。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图1-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包括上盖,线圈,屏蔽罩,电路板和下盖;所述上盖为长方形结构,其上部边缘设置有一定高度的挡边,所述挡边包围形成内部的充电设备放置空间,用于承托充电设备,使得充电设备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不易脱出。
34.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上盖的下部,用于提供交流输出信号,还用于信号交互输入接口;所述屏蔽罩本体与所述上盖面积一致,上部用于承托所述线圈,下部紧贴所述电路板,该结构有利于屏蔽线圈对内部电路影响和散热。
35.如图3,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设置有连接器,mcu,电源模块,启动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异物检测模块以及谐振调频模块;所述下盖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下部,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下盖;所述下盖侧面设置有所述连接器开口;所述上盖与下盖嵌合后固定安装。
36.优选的,使用螺钉安装。所述屏蔽板上设置有安装过孔。
3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风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可以是散热风扇以及控制电路。当检测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启动散热风扇。
3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盖设置有放置腔,用于固定安装散热风扇,其尺寸与散热风扇大小匹配;下盖下部还设置有与散热风扇的扇面面积相匹配的散热百叶窗格。
3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述mcu为wpc芯片;
40.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流、电压、温度以及质量因子(q值)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车辆蓄电池;所述启动控制模块包括peps信号以及延迟启动模块。
4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mcu电连接充电状态提示电路;
42.所述异物检测模块与充电状态提示电路电连接车辆的车机控制系统;
43.异物探测主要可以通过下述方式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来实现:
44.1)监控输出功率的损耗,当输出功率损耗过大时,判定有异物置入;
45.2)监控功率输出质量因子的变化;
46.3)监控充电界面的温度,当发现充电界面异常升温时,判定有异物置入。
4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屏蔽罩两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
48.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孔,使用螺钉固定连接车辆。
4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屏蔽罩采用散热材料。
50.优选的,可以是高散热铝合金或者其他散热材料如碳纤维组成。
5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的
①
部分,所述上盖上表面设置有门子形点状防滑凸起。
5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盖上表面为橡胶材料。
5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提供一种车机控制系统,包括本发明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所述车机控制系统显示充电设备的状态,诸如充电进度、充电温度、故障信息等。
54.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专利,而并非对本发明专利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专利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专利的范畴,本发明专利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55.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线圈,屏蔽罩,电路板和下盖;所述上盖为长方形结构,其上部边缘设置有一定高度的挡边,所述挡边包围形成内部的充电设备放置空间,用于承托充电设备;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上盖的下部,用于提供交流输出信号,还用于信号交互输入接口;所述屏蔽罩本体与所述上盖面积一致,上部用于承托所述线圈,下部紧贴所述电路板,用于屏蔽线圈对内部电路影响和散热;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设置有连接器,mcu,电源模块,启动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异物检测模块以及谐振调频模块;所述下盖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下部,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下盖;所述下盖侧面设置有所述连接器开口;所述上盖与下盖嵌合后固定安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包括散热风扇以及控制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设置有放置腔,用于固定安装散热风扇;下盖下部还设置有与散热风扇的扇面面积相匹配的散热百叶窗格。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cu为wpc芯片;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流、电压、温度以及质量因子q值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车辆蓄电池;所述启动控制模块包括peps信号以及延迟启动模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cu电连接充电状态提示电路;所述异物检测模块与充电状态提示电路电连接车辆的车机控制系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两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孔,用于连接车辆。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采用散热材料。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表面设置有门子形点状防滑凸起。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表面为橡胶材料。10.一种车机控制系统,包括如任一权利要求1-9所述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所述车机控制系统显示充电设备的状态。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包括上盖,用于承托充电设备;线圈,用于提供输出信号和信号交互输入接口;屏蔽罩,用于屏蔽线圈对内部电路影响和散热;电路板,用于控制;风冷系统,用于散热;下盖,用于提供结构保护。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高功率(15W)输出条件下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具有异物检测功能,通过检测输出功率、输出质量因子的变化、控充电界面的温度,判定有异物置入。判定有异物置入。判定有异物置入。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飞 窦健强 王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兴科迪科技(泰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0
技术公布日:2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