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1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燃烧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


背景技术:

2.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对这些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甚至对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提高垃圾的资源利用率,采用垃圾发电是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发电是指通过特殊的焚烧锅炉燃烧城市固体垃圾,再通过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的一种发电形式。在采用垃圾发电时,垃圾焚烧炉或垃圾焚烧装置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垃圾焚烧炉将垃圾置于焚烧炉内的燃烧架上进行燃烧,收集的热量转换成蒸汽供蒸汽轮机发电,但现有的焚烧炉在垃圾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损耗较大,利用率较低,导致垃圾发电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以提高垃圾燃烧时热能的利用率,提高垃圾发电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所述焚烧炉本体内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设有进水管道及第一蒸汽管道;进料管道组件,所述进料管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上的第一进料管及第二进料管,进料管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外的一端设有进料斗,进料管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内的一端设有出料口,进料管内设有与第一输送轴固定的第一输送绞龙,所述第一输送轴的一端与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进料管上还设有与第一蒸汽管道连接的第二蒸汽管道;焚烧组件,所述焚烧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下侧且与所述焚烧炉本体内壁活动连接的焚烧网,所述焚烧网与设于所述焚烧炉本体外的振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排灰组件,所述排灰组件位于所述焚烧组件下方,所述排灰组件包括挡板以及位于挡板下方的集灰槽,所述集灰槽的一端设有出灰口,所述集灰槽内设有与第二输送轴固定的第二输送绞龙,所述第二输送轴远离所述出灰口的一端与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
5.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道包括固定于所述焚烧炉本体内侧壁上的预热段及与所述水箱连接的连接段,所述预热段为多个u形管连接而成。
6.进一步地,所述焚烧炉本体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焚烧网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上下两侧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
7.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从上至下向所述集灰槽方向倾斜,所述挡板的上端与所述焚烧炉本体的内壁固定,所述挡板的下端与所述集灰槽的槽口连接。
8.进一步地,还包括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包括气泵及与所述气泵连接的供氧管,所述供氧管位于所述焚烧组件与所述排灰组件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上设有阀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蒸汽管道内设有过滤件。
1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焚烧炉本体内设有水箱,水箱内的水吸收垃圾焚烧时的热量,将水转换成蒸汽供蒸汽轮机发电。水箱上的进水管道用于向水箱内注入水,第一蒸汽管道用于将转化为蒸汽的水输送至蒸汽轮机。进料管道组件用于将向焚烧炉本体内投放垃圾,所述进料管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两侧的第一进料管及第二进料管,此时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均可向焚烧炉本体内投放垃圾,进料管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外的一端设有进料斗,进料管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内的一端设有出料口,此时垃圾经进料斗进入进料管内,再经出料口投放到焚烧炉本体内。进料管内设有与第一输送轴固定的第一输送绞龙,所述第一输送轴的一端与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此时垃圾经进料斗进入进料管内时,第一输送绞龙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推动垃圾从进料斗的一端移动至出料口的一端。进料管上还设有与第一蒸汽管道连接的第二蒸汽管道,当垃圾在进料管内移动时,焚烧炉本体内的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使焚烧炉本体内的温度升高进而使位于焚烧炉本体内的进料管内的温度升高,对垃圾进行干燥,垃圾中的水分蒸发经过第二蒸汽管道输送至第一蒸汽管道,进而供蒸汽轮机发电;并且垃圾在进料管内移动时,水分蒸发,对垃圾进行干燥后投放在焚烧网上,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避免由于垃圾潮湿不易燃使其产生大量浓烟危害自然环境;再者进料管道组件包括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当通过第一进料管投放垃圾时,第二进料管内的垃圾在此时进行干燥;当通过第二进料管投放垃圾时,第一进料管内的垃圾进行干燥,此时第一进料管与第二进料管可交替往焚烧炉本体内投放垃圾,不仅可为进料管内的垃圾干燥预留一定的干燥时间,还可使垃圾投放在焚烧炉的不同位置,避免垃圾堆积,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焚烧组件用于燃烧垃圾,所述焚烧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下侧且与所述焚烧炉本体内壁活动连接的焚烧网,所述焚烧网与设于所述焚烧炉本体外的振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此时焚烧网在振动电机的带动下振动,可使堆放在焚烧网上的垃圾散开,避免垃圾堆积的情况,增加垃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垃圾燃烧效率,也可使垃圾燃烧后的灰烬从焚烧网的空隙漏下,便于对灰烬进行清理;排灰组件用于将垃圾燃烧后的灰烬排出焚烧炉本体,所述排灰组件位于所述焚烧组件下方,当焚烧后的垃圾灰烬从焚烧网上落下时,挡板对其阻挡,使其沿着挡板滑落到位于挡板下档的集灰槽内。所述集灰槽的一端设有出灰口,所述集灰槽内设有与第二输送轴固定的第二输送绞龙,所述第二输送轴远离所述出灰口的一端与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当灰烬进入集灰槽内后,第二输送绞龙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将灰烬推到出灰口排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垃圾焚烧时产生的热量不仅可用于将水箱内的水分蒸发供蒸汽轮机发电,还可对垃圾进行干燥,并且垃圾中的水分在蒸发后也可用于蒸汽轮机发电,不仅提高了垃圾的燃烧效率,还提高了垃圾燃烧时热量的利用率,提高了垃圾发电的效率。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热段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1中a的细节放大图;
16.图4为图1中b的细节放大图。
17.附图中,100-焚烧炉本体,101-水箱,102-进水管道,1021-预热段,1022-连接段,103-第一蒸汽管道,104-安装槽,1041-连接块,1042-弹性件,200-进料管道组件,201-第一进料管,202-第二进料管,203-进料斗,204-出料口,2041-阀门,205-第一输送绞龙,206-第一输送轴,207-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08-第二蒸汽管道,2081-过滤件,300-焚烧组件,301-焚烧网,302-振动电机,400-排灰组件,401-挡板,402-集灰槽,403-出灰口,404-第二输送绞龙,405-第二输送轴,406-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00-吹风装置,501-气泵,502-供氧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19.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100、进料管道组件200、焚烧组件300、排灰组件400。
20.其中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内设有用于储水的水箱101,水箱101通过支撑柱固定于焚烧炉本体100的顶壁上,所述水箱101上设有进水管道102及第一蒸汽管道103,进水管道102远离水箱101的一端穿过焚烧炉本体100的侧壁与外界水源连接,第一蒸汽管道103远离水箱101的一端穿过所述焚烧炉本体100的顶壁与蒸汽轮机连接。其中进水管道102包括固定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内侧壁上的预热段1021及与所述水箱101连接的连接段1022,所述预热段1021为多个u形管连接而成,此时预热段1021盘绕设置于焚烧炉本体100的内侧壁上。当焚烧网301上的垃圾燃烧,产生热量时,预热段1021吸收焚烧炉本体100内的热量对水进行初步预热后经连接段1022注入到水箱101内,预热段1021设置成多个u形管,可增加水在预热段1021内的预热时间,进一步提高垃圾燃烧时热量的利用率。
21.其中进料管道组件200用于向焚烧炉本体100内投放垃圾,所述进料管道组件200包括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两侧的第一进料管201及第二进料管202,此时第一进料管201和第二进料管202均可向焚烧炉本体100内投放垃圾。进料管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外的一端设有进料斗203,进料管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内的一端设有出料口204,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内的一端通过支撑柱固定,支撑柱的顶端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的顶壁固定。此时垃圾经进料斗203进入进料管内,再经出料口204投放到焚烧炉本体100内。进料管内设有与第一输送轴206固定的第一输送绞龙205,所述第一输送轴206的一端与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07的输出端固定,此时垃圾经进料斗203进入进料管内时,第一输送绞龙205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07的驱动下转动,推动垃圾从进料斗203的一端移动至出料口204的一端。进料管上还设有与第一蒸汽管道103连接的第二蒸汽管道208,当垃圾在进料管内移动时,焚烧炉本体100内的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使焚烧炉本体100内的温度升高进而使位于焚烧炉本体100内的进料管内的温度升高,对垃圾进行干燥,进料管内的垃圾中的水分蒸发经过第二蒸汽管道208输送至第一蒸汽管道103,进而供蒸汽轮机发电。优选地,所述第二蒸汽管道208内设有过滤件2081,此时过滤件2081可对从垃圾中蒸发的水分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蒸汽轮机,对蒸汽轮机造成损坏。并且垃圾在进料管内移动时,水分蒸发,对垃圾进行干燥后投放在焚烧网301上,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再者进料管道组件200包括第一进料管201和第二进料管202,优选地,所述出料口204上设有阀门2041。当通过第一进料管201投放
垃圾时,第二进料管202的出料口204上的阀门2041关闭,第二进料管202内的垃圾在此时进行干燥;当通过第二进料管202投放垃圾时,第一进料管201的出料口204上的阀门2041关闭,第一进料管201内的垃圾进行干燥,此时第一进料管201与第二进料管202可交替向焚烧炉本体100内投放垃圾,不仅可为停留在进料管内的垃圾干燥预留一定的干燥时间,还可使垃圾投放在焚烧网301上的不同位置,避免垃圾堆积,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
22.其中焚烧组件300用于堆放垃圾并对垃圾进行燃烧处理,所述焚烧组件300包括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下侧且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内壁活动连接的焚烧网301,所述焚烧网301与设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外的振动电机302的输出端连接,此时焚烧网301在振动电机302的带动下振动,可使堆放在焚烧网301上的垃圾散开,避免垃圾堆积的情况,增加垃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垃圾燃烧效率,也可使垃圾燃烧后的灰烬从焚烧网301的空隙漏下,便于对灰烬进行清理。具体地,所述焚烧炉本体100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槽104,所述安装槽104内设有连接块1041,连接块1041的一端与振动电机302的输出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焚烧网301连接,所述连接块1041的上下两侧设有弹性件1042,所述弹性件1042远离所述连接块1041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104的内壁固定,优选地,弹性件1042可设置为弹簧。当振动电机302工作时,连接块1041在安装槽104内振动,进而带动焚烧网301振动,使焚烧网301上的垃圾散开,燃烧后的灰烬从焚烧网301上落入到集灰槽402内,弹性件1042的设置可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振动电机302振动时对焚烧炉本体100的影响。
23.其中排灰组件400用于将垃圾燃烧后的灰烬排出焚烧炉本体100,所述排灰组件400位于所述焚烧组件300下方,所述排灰组件400包括挡板401以及位于挡板401下方的集灰槽402,当焚烧后的垃圾灰烬从焚烧网301上落下时,挡板401对其阻挡,使其沿着挡板401滑落到位于挡板401下档的集灰槽402内。所述集灰槽402的一端设有出灰口403,所述集灰槽402内设有与第二输送轴405固定的第二输送绞龙404,所述第二输送轴405远离所述出灰口403的一端与第二旋转驱动机构406的输出端固定,当灰烬进入集灰槽402内后,第二输送绞龙404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406的作用下转动,将灰烬推到出灰口403排出。此时所述挡板401从上至下向所述集灰槽402方向倾斜,挡板401与焚烧炉本体100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漏斗状,所述挡板401的上端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的内壁固定,所述挡板401的下端与所述集灰槽402的槽口连接,方便灰烬从焚烧网301落下进入集灰槽402内。
24.为增加焚烧炉本体100内的氧气含量,还包括吹风装置500,吹风装置500将外部空气通入到焚烧炉本体100内,提高垃圾的焚烧效率。具体地,所述吹风装置500包括气泵501及与所述气泵501连接的供氧管502,所述供氧管502位于所述焚烧组件300与所述排灰组件400之间,此时空气在气泵501的作用下通过供养管进入到焚烧炉本体100内。进一步地,焚烧炉本体100上还设有排烟口,当焚烧炉本体100内的垃圾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从排烟口排出。优选地,排烟口上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对烟雾进行净化,使其符合烟雾排放标准,避免烟雾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
25.使用时,将垃圾从进料斗203内投入到进料管内,此时可打开第一进料管201的出料口204上的阀门2041,关闭第二进料管202的出料口204上的阀门2041,启动第一进料管201上的第一输送绞龙205,第一输送绞龙205将第一进料管201内的垃圾从进料斗203端推到出料口204一端并从出料口204投入到焚烧网301上燃烧,与此同时,第二进料管202内的垃圾吸收垃圾焚烧时的热量对第二进料管202内的垃圾进行干燥,垃圾干燥时产生的蒸汽
通过第二蒸汽管道208供蒸汽轮机发电。当第二进料管202内的垃圾干燥完成后,关闭第一进料管201上的阀门2041,打开第二进料管202上的阀门2041,此时第二进料管202内的垃圾投放到焚烧网301上燃烧,第一进料管201内的垃圾在此时吸收热量进行干燥,第一进料管201与第二进料管202交替投放垃圾到焚烧网301上。焚烧网301上的垃圾燃烧时,启动振动电机302,焚烧网301在振动电机302的作用下振动,一方面使堆积的垃圾散开提高燃烧效率,一方面使垃圾燃烧后的灰烬从焚烧网301上漏到挡板401上,从挡板401上落入到集灰槽402内,集灰槽402内的灰烬在第二输送绞龙404的作用下推到出灰口403排出。与此同时,垃圾焚烧时产生热量,即对进水管102的预热段1021的水进行预热,又对水箱101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蒸发,蒸发后的水分通过第一蒸汽管道103供蒸汽轮机发电。
26.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驱动机构可设置为旋转电机,且本实用新型中的水箱101、进水管102、蒸汽管道、进料管、输送绞龙、供氧管502等部件均采用耐高温材料。
27.采用本实用新型,垃圾焚烧时产生的热量不仅可用于将水箱101内的水分蒸发供蒸汽轮机发电;还可对垃圾进行干燥,并且垃圾中的水分在蒸发后也可用于蒸汽轮机发电;再者,通过进水管道102的设置,使焚烧炉内的垃圾在焚烧时的热量能对进水管102内的水进行初步预热后再注入到水箱101内,减少水箱101内水分蒸发所需的热量,也降低了水箱101内水分蒸发所需的时间。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垃圾的燃烧效率,还提高了垃圾燃烧时热量的利用率,更提高了垃圾发电的效率。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焚烧炉本体(100),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内设有水箱(101),所述水箱(101)上设有进水管道(102)及第一蒸汽管道(103);进料管道组件(200),所述进料管道组件(200)包括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上的第一进料管(201)及第二进料管(202),进料管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外的一端设有进料斗(203),进料管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内的一端设有出料口(204),进料管内设有与第一输送轴(206)固定的第一输送绞龙(205),所述第一输送轴(206)的一端与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07)的输出端固定,进料管上还设有与第一蒸汽管道(103)连接的第二蒸汽管道(208);焚烧组件(300),所述焚烧组件(300)包括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下侧且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内壁活动连接的焚烧网(301),所述焚烧网(301)与位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外的振动电机(302)的输出端连接;排灰组件(400),所述排灰组件(400)位于所述焚烧组件(300)下方,所述排灰组件(400)包括挡板(401)以及位于挡板(401)下方的集灰槽(402),所述集灰槽(402)的一端设有出灰口(403),所述集灰槽(402)内设有与第二输送轴(405)固定的第二输送绞龙(404),所述第二输送轴(405)远离所述出灰口(403)的一端与第二旋转驱动机构(406)的输出端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102)包括固定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内侧壁上的预热段(1021)及与所述水箱(101)连接的连接段(1022),所述预热段(1021)为多个u形管连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槽(104),所述安装槽(104)内设有连接块(1041),所述连接块(1041)与所述焚烧网(301)连接,所述连接块(1041)的上下两侧设有弹性件(1042),所述弹性件(1042)远离所述连接块(1041)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104)的内壁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01)从上至下向所述集灰槽(402)方向倾斜,所述挡板(401)的上端与所述焚烧炉本体(100)的内壁固定,所述挡板(401)的下端与所述集灰槽(402)的槽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风装置(500),所述吹风装置(500)包括气泵(501)及与所述气泵(501)连接的供氧管(502),所述供氧管(502)位于所述焚烧组件(300)与所述排灰组件(400)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204)上设有阀门(204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汽管道(208)内设有过滤件(208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发电的焚烧炉,焚烧炉本体内设有水箱,水箱上设有进水管道及第一蒸汽管道,进料管道组件包括位于焚烧炉本体两侧的第一进料管及第二进料管,进料管位于焚烧炉本体外的一端设有进料斗,进料管位于焚烧炉本体内的一端设有出料口,进料管内设有与第一输送轴固定的第一输送绞龙,第一输送轴与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固定,进料管上还设有与第一蒸汽管道连接的第二蒸汽管道,焚烧组件包括与焚烧炉本体内壁活动连接且与振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的焚烧网,排灰组件包括挡板以及位于挡板下方的集灰槽,集灰槽上设有出灰口,集灰槽内设有与第二输送轴固定的第二输送绞龙,第二输送轴远离出灰口的一端与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机构的输出端固定。机构的输出端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枝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2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4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