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雷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雷管,包括脚线、带延时芯片的控制电路板、点火药头与起爆药。使用时,需将起爆母线与所述脚线连接,然后将母线连接到起爆设备上,使得起爆信号通过母线和脚线传到控制电路板,所述延时芯片进行预设时间的延时,然后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延时发出起爆指令,实现起爆控制。
现有电子雷管的批量生产过程中,电子雷管的脚线与五金端子片连接需要剥去外壳,费时耗力,而且剥开外壳的脚线伸出电子雷管外的末端裸露在外,容易接触静电而使雷管误爆,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雷管的脚线与五金端子连接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包括底座与连接端子片,所述底座后端有折叠连体翻盖结构,所述折叠连体翻盖结构与所述底座底侧的形状位置对应;所述连接端子片卡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端子片主体为一对金属条形片,在所述金属条形片的尾端有一对方向向前的第一端子片,且两侧设有方向向前、位置交错的脚线连接y形槽,所述y形槽中端呈尖端,可刺破脚线;所述折叠连体翻盖结构可折叠至底座后侧,完成盖体扣合,使得母线与所述连接端子片可靠连接。
较佳地,在所述金属条形片前端两侧有方向向后的一对第二端子片,其轴线位置设一五金端子定位孔,且其还设有方向向后的母线连接y形槽,两所述第二端子片位置交错。
较佳地,所述连接端子片顶端设一电子雷管检测口,所述底座上面设有与所述电子雷管检测口形状及位置对应的通孔,可通过通孔放入探针接触所述连接端子片,实现电子雷管和外部通讯检测。
较佳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五金端子定位孔位置及形状对应的定位柱,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母线连接y形槽位置及形状对应的定位槽,所述母线连接y形槽可插入所述定位槽。
较佳地,所述底座两侧均设有与所述母线连接y形槽位置相对应的两方向向后的u形槽,使得两根母线可穿过所述底座。
较佳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片下面的脚线限位槽;所述底座还包括一与所述脚线限位套相对应的开口,使得所述脚线进入所述底座,限位在所述脚线限位槽上。
较佳地,所述底座后侧设一凸台,所述折叠连体翻盖结构设一对应的凹孔,所述凸台与所述凹孔可形成倒扣结构;所述底座还设有一与底部形状对应的底盖,所述底盖表面及所述底座表面可制作识读标记。
可选地,在所述金属条形片上还可设一对方向向前的端子片,且其两侧设有方向向上的二极管连接y形槽,二极管两个引脚可插入所述二极管连接y形槽。
具体地,所述脚线为双层护套线,先进行剥外皮处理并将两条线裁切为不同长度,再通过人工将所述脚线和所述连接端子片进行压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人工将电子雷管的脚线压接到所述脚线连接y形槽,通过所述脚线连接y形槽尖端,快速刺破所述脚线,使得所述脚线与所述连接端子片连接;所述母线与所述连接端子片可靠连接,将母线与电子雷管的脚线分别连入所述底座两侧,保证母线与所述脚线的独立性,避免了母线与所述脚线短路直接相连,产生安全隐患;所述脚线连接y形槽的尖端可快速刺破脚线的外壳,在不破坏所述脚线的正极脚线与负极脚线的情况下,使得所述连接端子片与所述脚线快速连接起来;将底座与所述折叠连体翻盖结构通过倒扣的方式盖合,避免因天气潮湿进水而短路,产生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立体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端子片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的侧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底座2—连接端子片3—第一端子片
4—脚线连接y形槽5—五金端子定位孔6—第二端子片
7—母线连接y形槽8—电子雷管检测口9—通孔
10—定位柱11—定位槽12—脚线
13—u形槽14—脚线限位槽15—开口
16—凸台17—凹孔18—底盖
19—端子片20—二极管连接y形槽21—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包括底座1与连接端子片2,所述底座1后端有折叠连体翻盖结构,所述折叠连体翻盖结构与所述底座1底侧的形状位置对应;所述连接端子片2卡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连接端子片2主体为一对金属条形片,在所述金属条形片的尾端有一对方向向前的第一端子片3,且两侧设有方向向前、位置交错的脚线连接y形槽4,所述脚线连接y形槽4中端呈尖端,可刺破脚线;所述折叠连体翻盖结构可折叠至底座后侧,完成盖体扣合,使得母线与所述连接端子片2可靠连接。
具体地,在所述金属条形片前端两侧有方向向后的一对第二端子片6,其轴线位置设一五金端子定位孔5,且其还设有方向向后的母线连接y形槽7,两所述第二端子片6位置交错。
具体地,所述连接端子片2顶端设一电子雷管检测口8,所述底座1上面设有与所述电子雷管检测口8形状及位置对应的通孔9,可通过所述通孔9放入探针接触所述连接端子片2,实现电子雷管和外部通讯检测。
具体地,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五金端子定位孔5位置及形状对应的定位柱10,在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母线连接y形槽7位置及形状对应的定位槽11,所述母线连接y形槽7可插入所述定位槽11。
具体地,所述底座1两侧均设有与所述母线连接y形槽7位置相对应的两方向向后的u形槽13,使得两根所述母线可穿过所述底座1。
具体地,所述底座1上设有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片2下面的脚线限位槽14;所述底座1还包括一与所述脚线限位槽14相对应的开口15,使得所述脚线12进入所述底座1,限位在所述脚线限位槽上14。
具体地,所述底座1后侧设一凸台16,所述折叠连体翻盖结构设一对应的凹孔17,所述凸台16与所述凹孔17可形成倒扣结构;所述底座1还设有一与底部形状对应的底盖18,所述底盖18表面及所述底座表面可制作识读标记。
可选地,在所述金属条形片上还可设一对方向向前的端子片19,且其两侧设有方向向前的二极管连接y形槽20,二极管21两个引脚可插入所述二极管连接y形槽20。
具体地,所述脚线12为双层护套线,先进行剥外皮处理并将两条线裁切为不同长度,再通过人工将所述脚线12和所述连接端子片2进行压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包括底座与连接端子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后端有折叠连体翻盖结构,所述折叠连体翻盖结构与所述底座底侧的形状位置对应;所述连接端子片卡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端子片主体为一对金属条形片,在所述金属条形片的尾端有一对方向向前的第一端子片,且两侧设有方向向前、位置交错的脚线连接y形槽,所述脚线连接y形槽中端呈尖端,可刺破脚线;所述折叠连体翻盖结构可折叠至底座后侧,完成盖体扣合,使得母线与所述连接端子片可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条形片上端两侧有方向向后的一对第二端子片,其轴线位置设一五金端子定位孔,且其还设有方向向后的母线连接y形槽,两所述第二端子片位置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片顶端设一电子雷管检测口,所述底座上面设有与所述电子雷管检测口形状及位置对应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五金端子定位孔位置及形状对应的定位柱,在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母线连接y形槽位置及形状对应的定位槽,所述母线连接y形槽可插入所述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两侧均设有与所述母线连接y形槽位置相对应的两方向向后的u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片下面的脚线限位槽;所述底座还包括一与所述脚线限位槽相对应的开口,使得所述脚线进入所述底座,限位在所述脚线限位槽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后侧设一凸台,所述折叠连体翻盖结构设一对应的凹孔,所述凸台与所述凹可形成倒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连接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设有一与底部形状对应的底盖,所述底盖18表面及所述底座表面可制作识读标记。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