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烤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烟架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烟架包括两层以上烟枕,每层烟枕分为左中右三根烟枕,三根烟枕在同意水平面,每层烟架高度都是固定的,当需要在2层以上烟架悬挂烤烟时,由于高度较高,挂烟较为费力,尤其是挂三层以上烟叶的时候,还需要在下一层烟枕上搭木板以便人踩上去挂烟,但高空作业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烟叶烘干下炕也是一样的道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烟架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烟架结构,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3组,3组支撑架前后端对齐并在左右方向排成一行,支撑架由2根支撑柱和固定挂杆组成,2根支撑柱镜像对称,2根支撑柱与竖直方向平行,固定挂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2根支撑柱下部,固定挂杆与水平面平行;
还包括:
第一活动挂杆,所述第一活动挂杆两端通过第一蜗杆结构分别上下活动连接在2根支撑柱上,第一活动挂杆与水平面平行,第一活动挂杆位于固定挂杆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蜗杆结构包括:
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支撑柱平行,第一蜗杆端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柱上;
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第一步进电机与第一蜗杆连接,第一步进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蜗杆转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步进电机电连接;
第一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与控制器电连接;
第一蜗孔,所述第一蜗孔设置在第一活动挂杆两端,第一蜗孔贯通上下表面,第一蜗孔与第一蜗杆相匹配,第一活动挂杆通过第一蜗孔连接在第一蜗杆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二活动挂杆,所述第二活动挂杆两端通过第二蜗杆结构分别上下活动连接在2根支撑柱上,第二活动挂杆与水平面平行,第二活动挂杆位于第一活动挂杆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蜗杆结构包括:
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支撑柱平行,第二蜗杆端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柱上;
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第二步进电机与第二蜗杆连接,第二步进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步进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二控制按钮与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蜗孔,所述第二蜗孔设置在第二活动挂杆两端,第二蜗孔贯通上下表面,第二蜗孔与第二蜗杆相匹配,第二活动挂杆通过第二蜗孔连接在第二蜗杆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
l型滑槽,所述l型滑槽开设在2根支撑柱相对的侧面,第一蜗杆设置在l型滑槽的横槽内,第二蜗杆设置在l型滑槽的竖槽内,第一活动挂杆端部与所述横槽相匹配,第一蜗孔设置在与第一蜗杆相匹配的位置,第二活动挂杆端部与所述l型滑槽相匹配,第二蜗孔设置在与第二蜗杆相匹配的位置,第二活动挂杆端部在于第一蜗杆位置相匹配的位置开有通孔,通孔直径大于第二蜗杆直径。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减速齿轮,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减速齿轮与第一蜗杆连接;
第二减速齿轮,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通过第二减速齿轮与第二蜗杆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设置在固定挂杆上表面,第一放置槽的中心轴线与固定挂杆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放置槽沿固定挂杆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设置在第一活动挂杆上表面,第二放置槽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活动挂杆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放置槽沿第一活动挂杆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第三放置槽,所述第三放置槽设置在第二活动挂杆上表面,第三放置槽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活动挂杆长度方向垂直,第三放置槽沿第二活动挂杆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活动挂杆两端通过第一蜗杆结构活动连接在支撑柱上,使得第一活动挂杆能够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挂烟和装烟时可以将第一活动挂杆先降低高度,从而降低挂烟难度,同时也减少了挂烟时高空作业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j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k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l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m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1n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的支撑柱处的前视图;
图8为图7c-c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的第一活动挂杆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q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的第二活动挂杆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r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的电路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13,一种升降式烟架结构,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3组,3组支撑架1前后端对齐并在左右方向排成一行,支撑架1由2根支撑柱101和固定挂杆102组成,2根支撑柱101镜像对称,2根支撑柱101与竖直方向平行,固定挂杆102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在2根支撑柱101下部,固定挂杆102与水平面平行;还包括:第一活动挂杆103,所述第一活动挂杆103两端通过第一蜗杆结构2分别上下活动连接在2根支撑柱101上,第一活动挂杆103与水平面平行,第一活动挂杆103位于固定挂杆102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活动挂杆103两端通过第一蜗杆结构2活动连接在支撑柱101上,使得第一活动挂杆103能够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挂烟和装烟时可以将第一活动挂杆103先降低高度,从而降低挂烟难度,同时也减少了挂烟时高空作业的危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蜗杆结构2包括:第一蜗杆201,所述第一蜗杆201与支撑柱101平行,第一蜗杆201端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柱101上;第一步进电机202,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02螺栓连接在支撑柱101上,第一步进电机202与第一蜗杆201连接,第一步进电机202转动带动第一蜗杆201转动;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与第一步进电机202导线连接;第一控制按钮204,所述第一控制按钮204与控制器5导线连接;第一蜗孔1031,所述第一蜗孔1031设置在第一活动挂杆103两端,第一蜗孔1031贯通上下表面,第一蜗孔1031与第一蜗杆201相匹配,第一活动挂杆103通过第一蜗孔1031连接在第一蜗杆201上。这里的控制器5可以是plc、arduino或树莓派等带外围电路的控制器。
这里通过第一蜗杆201转动可以带动第一活动挂杆103上下升降,并且第一蜗杆201在不转动时还能将第一活动挂杆103位置固定不需要额外的限位结构。通过控制器5检测第一控制按钮204的信号,例如按一次是升,按两次是降,按三次是停止,可通过在控制器5内的编程实现对不同第一控制按钮204信号的翻译,从而避免过多物理按键,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活动挂杆104,所述第二活动挂杆104两端通过第二蜗杆结构3分别上下活动连接在2根支撑柱101上,第二活动挂杆104与水平面平行,第二活动挂杆104位于第一活动挂杆103上部。
第二活动挂杆104增加了挂烟的层数,另外通过将第二活动挂杆104两端通过第二蜗杆结构3活动连接在支撑柱101上,使得第二活动挂杆104能够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挂烟和装烟时可以将第二活动挂杆104先降低高度,从而降低挂烟难度,同时也减少了挂烟时高空作业的危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蜗杆结构3包括:第二蜗杆301,所述第二蜗杆301与支撑柱101平行,第二蜗杆301端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柱101上;第二步进电机302,所述第二步进电机302螺栓连接在支撑柱101上,第二步进电机302与第二蜗杆301连接,第二步进电机302转动带动第二蜗杆301转动,第二步进电机302与控制器5导线连接;第二控制按钮304,所述第二控制按钮304与控制器5导线连接;第二蜗孔1041,所述第二蜗孔1041设置在第二活动挂杆104两端,第二蜗孔1041贯通上下表面,第二蜗孔1041与第二蜗杆301相匹配,第二活动挂杆104通过第二蜗孔1041连接在第二蜗杆301上。
这里通过第二蜗杆301转动可以带动第二活动挂杆104上下升降,并且第二蜗杆301在不转动时还能将第二活动挂杆104位置固定不需要额外的限位结构。通过控制器5检测第二控制按钮304的信号,例如按一次是升,按两次是降,按三次是停止,可通过在控制器5内的编程实现对不同第二控制按钮304信号的翻译,从而避免过多物理按键,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l型滑槽4,所述l型滑槽4开设在2根支撑柱101相对的侧面,第一蜗杆201设置在l型滑槽4的横槽401内,第二蜗杆301设置在l型滑槽4的竖槽402内,第一活动挂杆103端部与所述横槽401相匹配,第一蜗孔1031设置在与第一蜗杆201相匹配的位置,第二活动挂杆104端部与所述l型滑槽4相匹配,第二蜗孔1041设置在与第二蜗杆301相匹配的位置,第二活动挂杆104端部在于第一蜗杆201位置相匹配的位置开有通孔1042,通孔1042直径大于第二蜗杆301直径。
使得第一活动挂杆103和第二活动挂杆104之间的运动不相互干涩。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减速齿轮203,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02通过第一减速齿轮203与第一蜗杆201连接;第二减速齿轮303,所述第二步进电机302通过第二减速齿轮303与第二蜗杆301连接。
一是使得第一活动挂杆103和第二活动挂杆104缓升缓降,二是使得对第一步进电机202和第二步进电机302的扭矩要求降低,降低了高扭矩电机的购置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放置槽1021,所述第一放置槽1021设置在固定挂杆102上表面,第一放置槽1021的中心轴线与固定挂杆102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放置槽1021沿固定挂杆102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二放置槽1031,所述第二放置槽1031设置在第一活动挂杆103上表面,第二放置槽103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活动挂杆103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放置槽1031沿第一活动挂杆10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三放置槽1041,所述第三放置槽1041设置在第二活动挂杆104上表面,第三放置槽104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活动挂杆104长度方向垂直,第三放置槽1041沿第二活动挂杆104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使得挂烟杆挂在固定挂杆102、第一活动挂杆103和第二活动挂杆104上时不会在其上滑动,并且保持挂烟杆间的间距相同,保持烤烟烘烤质量的均匀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升降式烟架结构,包括:
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3组,3组支撑架(1)前后端对齐并在左右方向排成一行,支撑架(1)由2根支撑柱(101)和固定挂杆(102)组成,2根支撑柱(101)镜像对称,2根支撑柱(101)与竖直方向平行,固定挂杆(10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2根支撑柱(101)下部,固定挂杆(102)与水平面平行;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活动挂杆(103),所述第一活动挂杆(103)两端通过第一蜗杆结构(2)分别上下活动连接在2根支撑柱(101)上,第一活动挂杆(103)与水平面平行,第一活动挂杆(103)位于固定挂杆(102)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烟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杆结构(2)包括:
第一蜗杆(201),所述第一蜗杆(201)与支撑柱(101)平行,第一蜗杆(201)端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柱(101)上;
第一步进电机(202),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02)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01)上,第一步进电机(202)与第一蜗杆(201)连接,第一步进电机(202)转动带动第一蜗杆(201)转动;
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与第一步进电机(202)电连接;
第一控制按钮(204),所述第一控制按钮(204)与控制器(5)电连接;
第一蜗孔(1031),所述第一蜗孔(1031)设置在第一活动挂杆(103)两端,第一蜗孔(1031)贯通上下表面,第一蜗孔(1031)与第一蜗杆(201)相匹配,第一活动挂杆(103)通过第一蜗孔(1031)连接在第一蜗杆(2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烟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活动挂杆(104),所述第二活动挂杆(104)两端通过第二蜗杆结构(3)分别上下活动连接在2根支撑柱(101)上,第二活动挂杆(104)与水平面平行,第二活动挂杆(104)位于第一活动挂杆(103)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式烟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杆结构(3)包括:
第二蜗杆(301),所述第二蜗杆(301)与支撑柱(101)平行,第二蜗杆(301)端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柱(101)上;
第二步进电机(302),所述第二步进电机(302)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01)上,第二步进电机(302)与第二蜗杆(301)连接,第二步进电机(302)转动带动第二蜗杆(301)转动,第二步进电机(302)与控制器(5)电连接;
第二控制按钮(304),所述第二控制按钮(304)与控制器(5)电连接;
第二蜗孔(1041),所述第二蜗孔(1041)设置在第二活动挂杆(104)两端,第二蜗孔(1041)贯通上下表面,第二蜗孔(1041)与第二蜗杆(301)相匹配,第二活动挂杆(104)通过第二蜗孔(1041)连接在第二蜗杆(3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式烟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l型滑槽(4),所述l型滑槽(4)开设在2根支撑柱(101)相对的侧面,第一蜗杆(201)设置在l型滑槽(4)的横槽(401)内,第二蜗杆(301)设置在l型滑槽(4)的竖槽(402)内,第一活动挂杆(103)端部与所述横槽(401)相匹配,第一蜗孔(1031)设置在与第一蜗杆(201)相匹配的位置,第二活动挂杆(104)端部与所述l型滑槽(4)相匹配,第二蜗孔(1041)设置在与第二蜗杆(301)相匹配的位置,第二活动挂杆(104)端部在于第一蜗杆(201)位置相匹配的位置开有通孔(1042),通孔(1042)直径大于第二蜗杆(301)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式烟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减速齿轮(203),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02)通过第一减速齿轮(203)与第一蜗杆(201)连接;
第二减速齿轮(303),所述第二步进电机(302)通过第二减速齿轮(303)与第二蜗杆(30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式烟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放置槽(1021),所述第一放置槽(1021)设置在固定挂杆(102)上表面,第一放置槽(1021)的中心轴线与固定挂杆(102)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放置槽(1021)沿固定挂杆(102)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第二放置槽(1031),所述第二放置槽(1031)设置在第一活动挂杆(103)上表面,第二放置槽(103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活动挂杆(103)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放置槽(1031)沿第一活动挂杆(10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第三放置槽(1041),所述第三放置槽(1041)设置在第二活动挂杆(104)上表面,第三放置槽(104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活动挂杆(104)长度方向垂直,第三放置槽(1041)沿第二活动挂杆(104)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