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4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安装在例如电子照相式复印机或电子照相式打印机的成像设备中并且可从所述成像设备拆卸的处理盒,并且涉及一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类型的成像设备中,已知如下构造,在所述构造中感光构件和可作用在感光构件上的处理构件一体地组装成单元作为处理盒,并且处理盒可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并且可从所述成像设备拆卸。通过这种构造,可以由用户他自己(她自己)在调色剂用完的情况下或在处理构件损坏的情况下进行维护操作,并且因此可以显著改善维护性能。

此外,近年来,还实现了如下构造,在所述构造中用于存储与处理盒相关的信息(例如服务信息和处理信息等各种信息)的存储部分安装在处理盒上。在该构造中,在设置在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侧上的电接触部分与设置在处理盒侧上并且电连接到存储部分的电接触部分之间形成电连接。随后,在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与处理盒的存储部分之间进行电气通信,并且使用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信息,使得可以进一步改善图像质量和维护性能。

此外,在日本特开申请(jp-a)2004-37876中公开的处理盒中,电接触部分和存储部分彼此齐平,并且提供在处理盒的安装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部。通过这种构造,在处理盒掉落等期间,接触构件在存储部分之前接触外部构件,并且因此抑制由于外部构件与存储部分之间的碰撞而导致的存储部分的破损。

然而,在jp-a2004-37876中公开的构造中,存储部分和电接触部分设置在相同平面上,并且因此布置的自由度低,使得存在构造不能满足存储部分的大型化的可能性。

因此,期望可以容易地满足存储部分的大型化并且还可以抑制由于外部构件与存储部分之间的碰撞而导致的存储部分的破损的处理盒。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可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并且可从所述成像设备拆卸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框架;存储部分,所述存储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安装表面上并且构造成存储与所述处理盒相关的信息;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与所述安装表面正交的方向上从所述安装表面向外突出;以及电接触部分,所述电接触部分安装在所述突起部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存储部分。

参考附图,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的部分(a)和(b)是成像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的部分(a)和(b)是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5的部分(a)和(b)是存储单元的周边的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6的部分(a)和(b)是连接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7的部分(a)和(b)是连接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8的部分(a)和(b)是连接器机构的剖视图。

图9的部分(a)是连接器和下部连接器盖的平面图,并且图9的部分(b)是存储单元及其周边的平面图。

图10的部分(a)和(b)是连接器、下部连接器盖和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11的部分(a)是存储单元和电接触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图11的部分(b)是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12的部分(a)是存储单元和电接触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图12的部分(b)是感光构件框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

在下文中,首先,在参考附图的同时将描述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以及在成像期间成像设备的操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可安装在所述成像设备中并且处理盒可从所述成像设备拆卸。

图1的部分(a)和(b)是成像设备a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成像设备a的示意性剖视图。这里,图1的部分(a)和(b)示出成像设备a的可打开的门21打开的状态,并且图2示出可打开的门21关闭的状态。此外,图1的部分(a)和(b)分别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成像设备a的透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成像设备a包括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成像部分、用于将片材朝向成像部分进给的片材进给部分、以及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的定影部分。此外,成像设备a包括可打开的门21,所述可打开的门21可围绕旋转轴21a旋转并且可以相对于设备主组件打开和关闭。

成像部分包括可安装在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中并且从所述设备主组件拆卸的处理盒1、激光扫描仪单元3、转印辊9(转印部分)等。

当安装处理盒1时,首先,打开可打开的门21,使得暴露成像设备a的内部。构成成像设备a的框架23的右侧板23a和左侧板23b设置有用于引导处理盒1的引导槽23a1和23b1。

随后,握住设置在处理盒1上的握持件103(图4),并且处理盒1的图像引导凸台106a和106b以及第二引导凸台107a和107b(图7)在与引导槽23a1和23b1接合的同时移动。因此,处理盒1的移动被引导,使得处理盒1安装在预定的位置处。

在右侧板23a上,在引导槽23a1的下方,形成基本上平行于引导槽23a1的联接引导槽23a2。此外,在联接引导槽23a2的相对于处理盒1的安装方向(箭头y1方向)的下游侧上,设置通过未示出的马达的驱动力而可旋转的驱动输出联接件26。

如图3所示,处理盒1包括感光鼓8、充电辊109、显影装置105以及清洁刮板107。显影装置105包括并入固定磁体105m的显影套筒105a、调色剂容纳部分105b、调色剂进给构件105c以及显影刮板105d。这些构件容纳在处理盒1的框架102中。

处理盒1的框架102由支撑感光鼓8的感光构件框架102a以及由作为用于显影装置105的框架的显影框架102b构成,所述显影框架102b形成调色剂容纳部分105b。感光构件框架102a和显影框架102b连接成相对于彼此可摆动。

接下来,将描述成像操作。首先,当控制器(未示出)接收图像形成作业信号时,堆叠并容纳在片材堆叠部分4中的片材s通过进给辊5和传送辊6(6a、6b)送到对准辊7。随后,片材s在预定的时间被送到成像部分。

另一方面,在成像部分中,在向充电辊109施加电压时,感光鼓8的与充电辊109接触的表面被充电辊109充电。随后,激光扫描仪单元3根据图像信息发射激光l并用激光l照射感光鼓8。此时,感光鼓8用穿过处理盒1的开口101的激光进行照射。因此,感光鼓8的电势被部分地降低,使得根据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

随后,在显影装置105的调色剂容纳部分105b中的调色剂由调色剂进给构件105c进给并且在固定磁体105m的作用下承载在显影套筒105a的表面上。此后,显影刮板105d接触承载在显影套筒105a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使得调色剂不仅被管控到预定的膜(层)厚度,而且还摩擦带电并被供应电荷。

随后,通过向显影套筒施加电压,调色剂从显影套筒105a沉积在形成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因此,根据图像信息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

随后,形成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送到由感光鼓8和转印辊9形成的转印夹持部。当调色剂图像到达转印夹持部时,具有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施加到转印辊9,使得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

此后,调色剂图像转印在其上的片材s被送到定影装置10(定影部分)并在片材s穿过定影装置10的定影夹持部的过程中被加热和加压,使得调色剂图像热熔化并热定影到片材s。此后,片材s通过排出辊11排出到排出部分12。

顺便提及,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调色剂通过用清洁刮板107刮除而去除,并容纳在调色剂容纳部分104中。

<处理盒的外部壳体>

接下来,将描述处理盒1的另一个壳体的结构。

图4的部分(a)和(b)是处理盒1的透视图,其中从彼此不同的方向看处理盒1。

如图4所示,处理盒1是这样的组件,使得感光鼓8的旋转轴线方向(箭头d3方向)为其纵向方向。处理盒1的安装和拆卸方向是垂直于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向(箭头d2方向),其中箭头y1方向是安装方向,并且箭头y2方向是拆卸方向。

如上所述,处理盒1的框架102由感光构件框架102a和显影框架102b构成。在感光鼓框架102a的一个表面上,设置驱动输入联接件108。

当安装处理盒1时,驱动输入联接件108与成像设备a的联接引导槽23a2(图1)接合,使得引导驱动输入联接件的移动,并且随后驱动输入联接件108与驱动输出联接件26(图1)接合。因此,未示出的马达的驱动力可以在驱动输入联接件108与驱动输出联接件26之间传递,使得感光鼓8和显影套筒105a等通过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输入联接件108而旋转。

此外,在感光构件框架102a的另一侧表面上,安装并入用于存储与处理盒1相关的信息的例如ram或rom的存储芯片(存储元件)的存储单元111(存储部分)。在下文中,将描述存储单元111的周边的结构。

图5的部分(a)和(b)分别是存储单元111的周边的透视图和侧视图。如图5所示,存储单元111结合到并安装在作为感光构件框架102a的上表面的第一壁表面121(安装表面)上。顺便提及,结合方法是例如双面胶带、粘合剂、填缝等。

此外,基板115设置在沿相对于第一壁表面121的法线方向(箭头d1方向)突出的基板承载表面123(突出部)上。此外,在基板115上,设置两个电接触部分112(112a、112b),用于与成像设备a的设备主组件侧上的电接触部分建立电连接。存储单元111与电接触部分112a和112b通过导线114电连接。

即,电连接到存储单元111的电接触部分112设置在基板承载表面123上。顺便提及,基板115安装在基板承载表面123上的安装表面与设置电接触部分112的表面相对。

此外,在第一壁表面121上,设置沿相对于第一壁表面121的法线方向突出的肋113,以便围绕电接触部分112a和112b的周边。肋113从与第一壁表面121上的基板承载表面123不同的位置突出,并保护电接触部分112。

在如上所述设置在电接触部分112a和112b的周边处的肋113中,两个第一肋113y在电接触部分112a和112b彼此相邻的方向上延伸。此外,第二肋113z设置在两个第一肋113y之间,并且连接两个第一肋113y。两个第三肋113x在垂直于电接触部分彼此相邻的方向的方向上分别从两个第一肋113y延伸。

当处理盒1安装在成像设备a中时,电接触部分112电连接到设置在成像设备a的设备主组件侧上的电接触部分51a(稍后具体描述)。因此,建立成像设备a的控制基板(未示出)与存储单元111之间的电气通信。通过该电气通信,读取存储单元111的存储芯片的信息或将信息写入存储芯片中。成像设备a通过使用从存储芯片读取的信息来执行各种操作。例如,成像设备a引起未示出的显示部分显示关于处理盒1的使用状态等的信息。

这里,关于相对于第一壁表面121的法线方向,第一肋113y延伸到距第一壁表面121比距设置电接触部分112的位置更远的位置。即,关于相对于第一壁表面121的法线方向,存储单元111的上表面s1与第一肋113y的自由端部s3之间的距离长于存储单元111的上表面s1(与第一壁表面121的安装表面相对)与电接触部分112的上表面s2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种构造,即使在处理盒1与外部构件碰撞的情况下,第一肋113y或电接触部分112也在存储单元111之前接触外部构件,并且因此可以抑制存储单元111的破损。此外,存储单元111和电接触部分112不彼此齐平,并且因此存储单元111的布置的自由度提高,使得这种构造可以满足随着存储单元111的容量的增加而产生的大型化。

此外,关于与相对于第一壁表面121的法线方向(箭头d1方向)和感光鼓8的旋转轴线方向(箭头d3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箭头d2方向),存储单元111的一部分设置在感光鼓8的旋转中心8a与电接触部分112之间的位置处。通过这种构造,感光构件框架102a的小型化可以在安装存储单元111期间实现。此外,整个存储单元111设置在感光鼓8的旋转中心8a与电接触部分112之间的位置处,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感光构件框架102a的小型化。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尽管存储单元111安装在第一壁表面121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例如,即使在其中存储单元111设置在垂直于第一壁表面121的第二壁表面122上的构造中,当存储单元111、第二壁表面122、电接触部分112和第一肋113y之间的位置关系与上述位置关系相似时,也可以获得与上述效果相似的效果。

<成像设备的电接触部分>

接下来,将描述成像设备a的设备主组件侧上的电接触部分的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连接器机构50主要由连接器51、下部连接器盖60、上部连接器盖52、杆构件57和外部连接器盖54构成。外部连接器盖54设置在扫描仪支架30上。

连接器51包括电接触部分51a,所述电接触部分51a电接触处理盒1的电接触部分112并且具有弹簧特性。电接触部分51a通过未示出的导线电连接到成像设备a的设备主组件的未示出的控制基板。

此外,连接器51包括四个定位肋51b,以便围绕电接触部分51a。定位肋51b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对于连接器51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成角度的倾斜表面51b1。

连接器51通过在其插入部分51c处插入下部连接器盖60的开口60b中而由下部连接器盖60支撑。下部连接器盖60通过在其插入部分60a处插入上部连接器盖52的开口52b中而由上部连接器盖52支撑。

这里,连接器51、下部连接器盖60和上部连接器盖52以关于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具有间隔(间隙)的状态彼此组装。因此,连接器51可以在连接器51不与下部连接器盖60干扰的范围内相对于下部连接器盖60移动,并且下部连接器盖60可以在下部连接器盖60不与上部连接器盖52干扰的范围内相对于上部连接器盖52移动。

此外,上部连接器盖52包括圆轴52c和52d。上部连接器盖52的圆轴52c和52d分别与前连接器连杆55的圆孔55a和后连接器连杆56的圆孔56a可旋转地接合。

此外,外部连接器盖54包括圆轴54c和54d。外部连接器盖54的圆孔54a和54b分别与前连接器连杆55的圆轴55b和后连接器连杆56的圆轴56b可旋转地接合。

因此,上部连接器盖52通过前连接器连杆55和后连接器连杆56连接到外部连接器盖54。此外,这四个构件构成四连杆。这里,上部连接器盖52的圆轴52c和52d之间的距离和外部连接器盖54的圆孔54a和54b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彼此相等。此外,前连接器连杆55的圆孔55a和圆轴55b之间的距离和后连接器连杆56的圆孔56a和圆轴56b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彼此相等。为此,上部连接器盖52、下部连接器盖60和连接器51在相对于外部连接器盖54维持其姿势的同时移动。

杆构件57包括圆轴57a和57b。杆构件57的圆轴57a与外部连接器盖54的圆孔54c可旋转地接合。杆构件57的圆轴57b与杆连杆58的圆孔58a可旋转地接合。此外,杆连杆58的圆孔58b与后连接器连杆56的圆轴56c可旋转地接合。

因此,杆构件57不仅由外部连接器盖54可旋转地支撑,而且还经由杆连杆58连接到后连接器连杆56。此外,这些构件构成四连杆。

图8的部分(a)和(b)是连接器机构50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部分(a)示出安装处理盒1之前的状态,并且部分(b)示出安装处理盒1之后的状态。

如图8所示,连接器推压弹簧532被设置成夹在连接器51与上部连接器盖52之间。连接器推压弹簧532在连接器51接近处理盒1的存储单元111的方向(与箭头d1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推压连接器51。

此外,盖推压弹簧531被设置成夹在下部连接器盖60与上部连接器盖52之间。盖推压弹簧531在下部连接器盖60接近处理盒1的存储单元111的方向(与箭头d1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推压下部连接器盖60。

此外,杆推压弹簧59被设置成夹在外部连接器盖54与杆构件57的弹簧支承件57d之间。杆推压弹簧59在箭头v方向上推压杆构件57。

在处理盒1从成像设备a拆卸的状态下,下部连接器盖60的插入部分60a通过盖推压弹簧531的推压力定位在上部连接器盖52的开口52b的下端部分处。此外,连接器51的插入部分51a通过连接器推压弹簧532的推压力定位在下部连接器盖60的开口60b的下端部分处。

在处理盒1从成像设备a拆卸的状态下,杆构件57通过杆推压弹簧59的推压力处于杆构件57与扫描仪支架30接触的位置。顺便提及,在该状态下,连接器51定位在扫描仪支架30的上方,并且在处理盒1的安装期间位于连接器51从移动轨迹缩回的位置。

当处理盒1在箭头y1方向上安装时,处理盒1的杆接触部分1201(图4的部分(a))接触杆构件57的盒接触部分57c。因此,杆构件57在箭头ma方向上旋转。

随后,随着杆构件57在箭头ma方向上的旋转,前连接器连杆55和杆连杆58在箭头mb方向上旋转。随着连杆55和58在箭头mb方向上的旋转,上部连接器盖52、下部连接器盖60和连接器51在箭头mc方向上旋转,同时维持其相对于外部连接器盖54的姿势。此时,连接器51的外表面在移动方向上被引导的同时与下部连接器盖60的内表面接触移动。

通过在箭头mc方向上的这种旋转,连接器51接近处理盒1,使得连接器51的电接触部分51a与处理盒1的电接触部分112彼此接触。即,下部连接器盖60是用于当连接器51随着安装处理盒1朝向处理盒1移动时引导连接器51的移动的引导构件。此后,通过下部连接器盖60的待接触部分60c的待接触表面60cy与处理盒1的盖接触部分1202(图4的部分(b))之间的接触,在箭头mc方向上的旋转停止。

<连接器的定位结构>

接下来,将描述连接器51相对于处理盒1的定位结构。

图9的部分(a)是在相对于第一壁表面121的法线方向(箭头d1方向)上看到的成像设备a的连接器51和下部连接器盖60的平面图。图9的部分(b)是在与箭头d1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看到的处理盒1的存储单元111的周边的平面图。图10的部分(a)和(b)是连接器51、下部连接器盖60和处理盒1的透视图,其中部分(b)示出连接器51的一部分和下部连接器盖60的一部分从图10的部分(a)的状态切下的状态。

如图9和图10所示,当安装处理盒1时,感光构件框架102a的肋113接触连接器51的四个定位肋51b。因此,确定了连接器51相对于处理盒1关于箭头d2方向和箭头d3方向的位置。

具体地,通过定位肋51b与第三肋113x之间的接触,确定连接器51关于感光鼓8的旋转轴线方向(箭头d3方向)的位置。此外,通过定位肋51b与第一肋113y之间的接触,确定连接器51关于与相对于第一壁表面121的法线方向和感光鼓8的旋转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d2方向)的位置。

此外,通过连接器51的定位部分51z与感光构件框架102a的肋113之间的接触,确定连接器51相对于处理盒1关于箭头d1方向的位置。具体地,通过连接器51的定位部分51z与第一肋113y的定位部分113y1之间的接触,确定连接器51相对于处理盒1关于相对于第一壁表面121的法线方向(箭头d1方向)的位置。

因此,通过肋113,进行连接器51相对于处理盒1的定位。因此,两个构件之间的电接触部分的接触可以稳定。

此外,下部连接器盖60在相对于第一壁表面121的法线方向(箭头d1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垂直于感光鼓8的旋转轴线方向(箭头d3方向)的内壁60s,并且连接器51的定位肋51b与内壁60s接触。因此,连接器51的倾斜受到抑制,并且连接器51与肋113之间的不适当接触受到抑制,使得可以使两个构件的电接触部分的接触稳定。

这里,处理盒1的电接触部分112在其周边由第一肋113y和第二肋113e围绕。在处理盒1安装在成像设备a的设备主组件中的状态下,下部连接器盖60设置在电接触部分112与存储单元111之间的未设置肋的空间中。此外,在下部连接器盖60与第一壁表面121之间存在空间。因此,导电线114(电线)穿过下部连接器盖60与第一壁表面121之间的空间,并与电接触部分112和存储单元111接触。

顺便提及,如在感光鼓8的旋转轴线方向(箭头d3方向)上看到的,存储单元111被设置成不与定位肋51b和下部连接器盖60重叠。通过这种构造,可以抑制在安装处理盒1时由于存储单元111与连接器51和下部连接器盖60接触而导致的存储单元111的破损。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成像设备的第二实施例。通过使用相同的附图并通过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将从描述中省略说明多余的部分。

图11的部分(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盒1中的存储单元111和两个电接触部分112的透视图。如图11的部分(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单元111和两个电接触部分112设置在可弯曲的柔性基板116上,并通过未示出的导电箔图案电连接在柔性基板116上。其他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似。

图11的部分(b)是处理盒1的存储单元111的周边的透视图。如图11的部分(b)所示,柔性基板116的与安装有存储单元111的表面相对的表面通过例如双面胶带、粘合剂、填缝等的方法结合到第一壁表面121。此外,柔性基板116的与安装有电接触部分112的表面相对的表面通过相似的方法结合到感光构件框架102a的基板承载表面123。

此外,存储单元111的安装位置和电接触部分112的安装位置在高度上不同。为此,柔性基板116通过在两个弯曲部分116a和116b处弯曲而设置。顺便提及,这些弯曲部分116a和116b的位置和数量还可以在弯曲部分不干扰构件的范围内进行设置。

此外,处理盒1的电接触部分112在其周边由第一肋113y和第二肋113z围绕。此外,在处理盒1安装在成像设备a的设备主组件中的状态下,在未设置电接触部分112与存储单元111之间的肋的空间中,设置下部连接器盖60。此外,在下部连接器盖60与第一壁表面121之间存在空间。因此,柔性基板116被设置成穿过下部连接器盖60与第一壁表面121之间的空间。

通过这种构造,存储单元111和电接触部分112可以一体组装,使得与其中这些构件分别安装并通过导电线连接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比,组装性能可以改善。

此外,如图12的部分(a)所示,块状间隔件116s设置在柔性基板116的与电接触部分112的安装表面相对的表面上。此外,如图12的部分(b)所示,间隔件116s的与间隔件116s安装到柔性基板116的表面相对的表面结合并固定到感光构件框架102a的接触承载表面121。因此,柔性基板116上的电接触部分112的周边的刚性变高,并且柔性基板116组装到感光构件框架102a变得容易,使得可以进一步改善组装性能。

根据本发明,在处理盒中,不仅可以满足存储部分的容量的增加,而且可以抑制由于外部构件与存储部分之间的碰撞而导致的存储部分的破损。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修改和等效结构和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并且能够从所述成像设备拆卸,所述处理盒包括:

框架;

存储部分,所述存储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安装表面上并且构造成存储与所述处理盒相关的信息;

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与所述安装表面正交的法线方向上从所述安装表面向外突出;以及

电接触部分,所述电接触部分安装在所述突起部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存储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柔性基板,

其中所述电接触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由所述框架可旋转地支撑的感光构件,

其中所述存储部分相对于与所述法线方向和所述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感光构件的旋转中心与所述电接触部分之间。

4.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

转印部分,所述转印部分构造成将使用所述处理盒形成的图像转印到片材上;以及

定影部分,所述定影部分构造成将由所述转印部分转印的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片材上。

5.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主组件;

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安装在所述成像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中并且能够从所述主组件拆卸,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框架,

存储部分,所述存储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安装表面上并且构造成存储与所述处理盒相关的信息,

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与所述安装表面正交的方向上从所述安装表面向外突出,及

两个电接触部分,所述两个电接触部分安装在所述突起部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存储部分,其中所述两个电接触部分彼此相邻设置;

转印部分,所述转印部分构造成将使用所述处理盒形成的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与所述处理盒的所述两个电接触部分接触的两个主组件侧电接触部分;

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构造成使所述连接器移动;以及

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构造成引导所述连接器的移动,

其中所述连接器随着所述处理盒的安装而移动,以建立所述处理盒的所述两个电接触部分与所述主组件的所述两个主组件侧电接触部分的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处理盒中,在所述两个电接触部分的周边处,设置在所述两个电接触部分彼此相邻的方向上延伸的肋,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器通过其与所述处理盒的所述肋的接触而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处理盒中,所述两个电接触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通过电线彼此电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电线穿过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柔性基板,所述两个电接触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上,并且

其中所述柔性基板穿过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安装表面之间的空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并且可从所述成像设备拆卸,所述处理盒包括:框架;存储部分,所述存储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安装表面上并且构造成存储与所述处理盒相关的信息;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与所述安装表面正交的方向上从所述安装表面向外突出;以及电接触部分,所述电接触部分安装在所述突起部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存储部分。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成像设备。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毅;森友纪;阿部大辅;小松范行;河口秀司;津田忠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佳能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1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