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烟草复烤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四干燥区的网带直接干燥复烤工艺。
背景技术:
打叶复烤是使烟叶实现叶梗分离的重要工艺手段,其中打叶的主要工艺任务是使叶梗分离,而复烤则是使用分离后的叶片不分均匀一致且处于安全范围,通常片烟的水分要求为11%-13%。
打叶复烤线在复烤段大多都是网带式分段复烤设备,由干燥区和回潮区构成。现在复烤厂的复烤设备中,依据干燥区分为四干燥区复烤设备,对应两个回潮区;五干燥区复烤设备,对应三个回潮区;六干燥区复烤设备,对应三个回潮区。现不同复烤设备来说,干燥区越多,复烤温度较低,其复烤质量越好。复烤工作原理是将烟叶先慢慢升温烘干水分,然后再逐步回潮。
在复烤过程中,升温会导致烟叶香气成分随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为了使烟叶“保香”,当前的复烤工艺均是低温慢烤,为了实现慢烤,变需要增加烟叶在复烤设备中的停留时间,现技术是通过加长复烤段的长度来实现,这对复烤厂占地面积有了更大的要求,与此同时,当前的复烤工艺为了保证成品片烟的水分安全,并没有真正的实现低温复烤。
为了在实现复烤工艺任务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保留烟叶香气,有人做了优化降低复烤温度等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而且由于各复烤厂的设备、原料的差异,通用性不佳。
近年来,有的复烤厂通过加长烤房以实现慢烤,但是由于场地原因限制加长,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这一技术方案不适用于老旧复烤设备。
现也有技术提出,将现干燥区的单层网带改为上下双层网带式结构,只在干燥一区、干燥二区及干燥三区进行干燥脱水,通过低温高湿、高温低湿实现水分均匀,该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烟叶保香问题,但是设备通用性差,且各干燥区的温度调控复杂,较小的温度变化对片烟的含水量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干燥区的网带式直接干燥复烤工艺,在不改动现有设备的前提下,解决现技术的低温复烤与烟叶含水量不能有效统一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
一种四干燥区的网带式直接干燥复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包括干燥一区、干燥二区、干燥三区、干燥四区、回潮一区及回潮二区;
s2、分别设定干燥一区原工作温度t10、干燥二区原工作温度t20、干燥三区原工作温度t30及干燥四区原工作温度t40;
s3、同时关闭回潮一区及回潮二区;
s4、保持进料量一致,且保持排潮量不变;
s5、依据四干燥区降温模型确定将干燥一区工作温度降低到t11,将干燥二区工作温度降低到t21,将干燥三区工作温度降低到t31,将干燥四区工作温度降低到t41;且(t21-t20)/t20>(t31-t30)/t30。
进一步的,
进一步的,
进一步的,所述四干燥区降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择n种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烟叶为待检测烟叶,其中n为自然数;
s11、使用四干燥区网带式直接复烤设备,并设定燥一区原工作温度t10、干燥二区原工作温度t20、干燥三区原工作温度t30及干燥四区原工作温度t40;
s13、在保证排潮不变的情况下,关闭回潮一区和回潮二区;
s14、将干燥一区的工作温度在原工作温度的基础上,按相同间隔依次降低m%;
同样,将干燥二区的工作温度在原工作温度的基础上,按相同间隔依次降低k%;
将干燥三区的工作温度在原工作温度的基础上,按相同间隔依次降低p%;
将干燥四区的工作温度在原工作温度的基础上,按相同间隔依次降低h%,进行复烤;
其中,m、p、k及h均为自然数;
s15、统计复烤后成品片烟水分结果并列表,并得到复烤后成品烟片水分合格各干燥区的工作温度区间;
s16、选择任一待检测烟叶,分别以步骤s15中的工作温度区间进行极端温度进行复烤测试,并获得极端温度复烤后成品片烟水分是否合格,若合格,则各干燥区的工作温度区间即为四干燥区网带式直接复烤设备的控制参数;若不格,则重复步骤s14。
进一步的,所述极端温度测试至少包括两个测试,一个是,分别选择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最高工作温度,干燥二区的最低工作温度;另一个是,分别选择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最低工作温度,干燥二区的高低工作温度;分别进行复烤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工作温度区间均为原工作温度的88%-92%;所述干燥二区的工作温度区间为原工作温度的79%-86%。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四干燥区降温模型,获得四干燥区网带式直接干燥复烤设备的复烤控制参数,并根据该复烤控制参数,在直接关闭回潮区的情况下,实现复烤后的片烟含水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并且本技术方案针对所有四干燥区网带式直接干燥复烤设备均适用,提高了技术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在不同复烤强度下的成品片烟水分的曲线图;
图2为极端温度进行复烤测试的成品片烟水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技术方案通过实际的检验分析,仅是针对现烟叶复烤厂所使用的四干燥区的网带式直接复烤设备,并不适合五干燥区、六干燥区或其它干燥区的复烤设备,这主要的原因是复烤后成品片烟的含水率的要求严格的特点,及不同复烤设备对烟叶中水分的去除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工艺过程,对于一种类的复烤设备的控制参数,并不是想当然的就能够适用于其它种类的复烤设备,这一现象已经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或者说,将本技术方案的控制参数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小也不能适用于其它复烤设备,比如五干燥区复烤设备或六干燥区复烤设备。
在现使用的四干燥区复烤设备中,均包括有干燥一区、干燥二区、干燥三区、干燥四区、回潮一区及回潮二区,并且四干燥区复烤设备属于老旧设备,本技术方案正是基于对老旧设备的改造,以提高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进行的。
对于四干燥区复烤设备中,因为复烤各区段较短,导致烟叶经过各干燥区的时间较短,因此,四个干燥区的时间温度差异不大,其中干燥一区、干燥二区及干燥三区温度稍低、起到升温、降温及温度缓冲作用,干燥二区为主要复烤工作区。
现四干燥区复烤设备中,各干燥区的复烤温度控制区间均为已经的数据,在此不进行过多的说明,本技术方案在该复烤设备中,使用的复烤烟叶的量保持与来的复烤量一致,符合该设备的工作能力,并且在排潮量也保持与原复烤工艺的一致,并直接关闭回潮一区和回潮二区,即不对干燥后的烟叶进行回潮处理,这两个区域为常规通道。
在此分别设定干燥一区原工作温度t10、干燥二区原工作温度t20、干燥三区原工作温度t30及干燥四区原工作温度t40,在具体实施时,因为待复烤的烟叶的品种或等级的不同,各干燥区的温度可能并不相同,这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比如烟叶x2f(此处及下面均为烟叶的命名,仅是用于与其它烟叶的区分,并不影响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现),干燥一区的原工作温度为58℃,干燥二区的原工作温度为64℃,干燥三区的原工作温度为58℃,干燥四区的原工作温度为52℃;当烟叶为c3f时,干燥一区的原工作温度为60℃,干燥二区的原工作温度为66℃,干燥三区的原工作温度为60℃,干燥四区的原工作温度为53.28℃;当烟叶为b2f时,干燥一区的原工作温度为70℃,干燥二区的原工作温度为75℃,干燥三区的原工作温度为68℃,干燥四区的原工作温度为59℃。
确定各烟叶在复烤后合格片烟的含水率范围,在本申请中,均为含水率为11%-13%为含水率合格的标准。
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因为四个干燥区设备较优短,为保证成品片烟含水率合格,将干燥一区、干燥二区及干燥四区在同种烟叶的原工作温度的基础上依次降低4%、8%、12%、16%;将干燥二区在原工作温度的基础上依次降低7%、14%、21%、28%,得到各试验的复烤强度,复烤强度由干燥一区的温度、干燥二区的温度、干燥三区的温度及干燥四区的温度组成的集合,将其进行结合生产详见下表1:
表1为四个干燥区复烤设备各干燥区工作温度
其中,y1:干一、干三、干四96%强度,干二93%强度是指,编号y1的实验中,将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工作温度降低到各干燥区对应烟叶等级的原工作温度的96%,同时,将干燥二区的工作降低到原工作温度的93%。
y2:干一、干三、干四92%强度,干二86%强度是指,编号y2的实验中,将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工作温度降低到各干燥区对应烟叶等级的原工作温度的92%,同时,将干燥二区的工作降低到原工作温度的86%。
y3:干一、干三、干四88%强度,干二79%强度是指,编号y3的实验中,将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工作温度降低到各干燥区对应烟叶等级的原工作温度的88%,同时,将干燥二区的工作降低到原工作温度的79%。
y4:干一、干三、干四84%强度,干二72%强度是指,编号y4的实验中,将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工作温度降低到各干燥区对应烟叶等级的原工作温度的84%,同时,将干燥二区的工作降低到原工作温度的72%。
将上述各实际的成品片烟水分及各烟叶的复烤强度列表后并作图,具体见图1所示,得到在成品片烟水分合格范围内的复烤强度区间范围,并得到在该复烤强度区间范围内各干燥区的工作温度区间范围。通过分析得到,各品种或各等级烟叶在关闭回潮区后的工作温度范围为,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工作温度范围为各干燥区原工作温度的88%-92%,干燥二区的工作温度范围为原工作温度的79%-86。
为了检测试验模型的结果,通过两个极端实验来验证,即任选一烟叶品种,第一个试验的复烤强度cs1,将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均按各干燥区原工作温度的92%为工作温度,干燥二区按原工作温度的79%为工作温度进行复烤后检测成品片烟的水分。第二个试验的复烤强度cs2,将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均按各干燥区原工作温度的88%为工作温度,干燥二区按原工作温度的86%为工作温度进行复烤后检测成品片烟的水分。两个实验的复烤结果见附图2所示,确定在两种极端复烤强度下,成品片烟水分均合格,在11%-13%范围内。
因此,在四个干燥区的复烤设备下,保证排潮不变,关闭回潮区,将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干燥四区调整到原工作温度的88%-92%,同时将干燥二区调整到原工作温度的79%-86%的范围内,可以实现直接干燥复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1.一种四干燥区的网带式直接干燥复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包括干燥一区、干燥二区、干燥三区、干燥四区、回潮一区及回潮二区;
s2、分别设定干燥一区原工作温度t10、干燥二区原工作温度t20、干燥三区原工作温度t30及干燥四区原工作温度t40;
s3、同时关闭回潮一区及回潮二区;
s4、保持进料量一致,且保持排潮量不变;
s5、依据四干燥区降温模型确定将干燥一区工作温度降低到t11,将干燥二区工作温度降低到t21,将干燥三区工作温度降低到t31,将干燥四区工作温度降低到t41;且(t21-t20)/t20>(t31-t30)/t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干燥区的网带式直接干燥复烤工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干燥区的网带式直接干燥复烤工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干燥区的网带式直接干燥复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干燥区降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择n种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烟叶为待检测烟叶,其中n为自然数;
s11、使用四干燥区网带式直接复烤设备,并设定燥一区原工作温度t10、干燥二区原工作温度t20、干燥三区原工作温度t30及干燥四区原工作温度t40;
s13、在保证排潮不变的情况下,关闭回潮一区和回潮二区;
s14、将干燥一区的工作温度在原工作温度的基础上,按相同间隔依次降低m%;
同样,将干燥二区的工作温度在原工作温度的基础上,按相同间隔依次降低k%;
将干燥三区的工作温度在原工作温度的基础上,按相同间隔依次降低p%;
将干燥四区的工作温度在原工作温度的基础上,按相同间隔依次降低h%,进行复烤;
其中,m、p、k及h均为自然数;
s15、统计复烤后成品片烟水分结果并列表,并得到复烤后成品烟片水分合格各干燥区的工作温度区间;
s16、选择任一待检测烟叶,分别以步骤s15中的工作温度区间进行极端温度进行复烤测试,并获得极端温度复烤后成品片烟水分是否合格,若合格,则各干燥区的工作温度区间即为四干燥区网带式直接复烤设备的控制参数;若不格,则重复步骤s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干燥区的网带式直接干燥复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工作温度区间均为原工作温度的88%-92%;所述干燥二区的工作温度区间为原工作温度的79%-8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干燥区的网带式直接干燥复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端温度测试至少包括两个测试,一个是,分别选择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最高工作温度,干燥二区的最低工作温度;另一个是,分别选择干燥一区、干燥三区及干燥四区的最低工作温度,干燥二区的高低工作温度;分别进行复烤测试。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