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及隧道皮带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21


本实用新型皮带机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及隧道皮带输送机。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领域,当盾构始发时存在小转弯时,由于胶带在转弯处向心力的存在,常规储带仓没有有效的克服向心力的措施,胶带跑偏情况严重,加之储带仓内胶带层数多,同时跑偏无法调整,严重影响皮带机输送系统正常运行。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储带仓结构克服上述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及隧道皮带输送机,其能够保证在小转弯处设置储带仓时,避免出现由于向心力导致储带仓内多层胶带来回跑偏的情况,满足皮带机系统正常运转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包括:

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翻带单元和第二翻带单元,其用于将所述第一翻带单元和第二翻带单元之间的输送带翻转为竖向布置;

改向单元;

滑移拉紧单元,所述改向单元和滑移拉紧单元相对设置,并布设在所述第一翻带单元和第二翻带单元之间;以及

张紧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改向单元和所述滑移拉紧单元相对动作;

在所述改向单元和滑移拉紧单元上均竖向布设有多个滚筒,竖向布置的所述输送带盘绕储存在多个所述滚筒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翻带式结构储带仓,优选地,所述第一翻带单元和所述第二翻带单元均包括:

第一支架;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两水平导带辊;

第二支架;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两竖直导带辊,所述输送带在两所述水平导带辊和两所述竖直导带辊之间完成翻转变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翻带式结构储带仓,优选地,所述改向单元包括:

第三支架;以及

竖向布设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多个改向滚筒;

所述滑移拉紧单元包括:

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架滑动动作;以及

竖向布设在所述第四支架上的多个拉紧滚筒;

所述输送带依次盘设在多个所述改向滚筒和多个所述拉紧滚筒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翻带式结构储带仓,优选地,多个所述改向滚筒和多个所述拉紧滚筒布设在同一直线上,且多个所述改向滚筒和多个所述拉紧滚筒的直径均由外向内依次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翻带式结构储带仓,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上均设置有多道梳齿板,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的横截面均呈梳齿状,并交错设置;多个所述改向滚筒和多个所述拉紧滚筒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梳齿板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翻带式结构储带仓,优选地,所述改向单元底部设置有固定支座,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支座上;所述滑移拉紧单元底部设置有滑移支座,所述第四支架通过滚轮或者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移支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翻带式结构储带仓,优选地,所述张紧驱动单元包括:

张紧支座;

卷筒,在所述卷筒上盘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活动端与所述滑移拉紧单元连接;以及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卷筒收放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翻带式结构储带仓,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为变频驱动马达,还设置有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检测输送带的张力,并控制所述变频驱动马达的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翻带式结构储带仓,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翻带单元和所述第二翻带单元之间并排设置有至少两组改向单元、滑移拉紧单元和张紧驱动单元,各组中的所述张紧驱动单元独立动作,并驱动所述滑移拉紧单元储带或放带。

一种隧道皮带输送机,包括:

皮带机机架,输送带匹配支撑盘设在所述皮带机机架上;

主驱动,其设置在所述皮带机机架的其中一端,并驱动输送带动作;以及

如上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设置在所述皮带机机架的底部、侧部或者上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隧道小转弯始发施工过程中,通过垂直回字型绕法避免了储带仓胶带由于向心力引起的跑偏的问题,提高了皮带机对场地的适应能力,更具实用性,保障了皮带机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本申请通过两次翻带单元,形成莫比乌斯带,可以选择性的使用输送带不同的带面,使上下带面均可以当做承载面,大大提高胶带运行寿命。

本申请的输送胶带在翻转的过程中产生应变,从而破坏粘性物料对胶带的附着力,达到清扫效果能够保障输送带的清洁,避免粘附物对输送带的储带放带、以及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本申请通过对于翻带单元、改向单元和滑移拉紧单元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一种新型的储带模式,对整个皮带机的结构性能和适用范围均有较大的提升,能够满足特殊地质地形的需求,更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隧道皮带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送带盘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

110为第一翻带单元、111为第一支架、112为水平导带辊、113为第二支架、114为竖直导带辊、120为第二翻带单元;

200为改向单元、201为固定支座、202为第三支架、203为改向滚筒;

300为滑移拉紧单元、301为滑移支座、302为第四支架、303为拉紧滚筒;

400为张紧驱动单元、401为张紧支座、402为卷筒、403为驱动部;

500为皮带机机架、501为主驱动;

600为输送带;

700为盾构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的表述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制,而只是用来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应注意到,当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存在“连接”、“耦合”或者“相连”的表述时,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耦合或相连,但应当理解的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即涵盖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位置关系。

应当注意到,使用“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应注意到,“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其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翻带单元110和第二翻带单元120、改向单元200、滑移拉紧单元300、以及张紧驱动单元400,第一翻带单元110和第二翻带单元120用于将第一翻带单元110和第二翻带单元120之间的输送带600翻转为竖向布置,即正常情况下输送带由于需要撑托物料,故是水平状态,本申请需要对储带部分的输送带进行变向,使得其转变为竖向状态,进而进行储存,不仅能够避免其发生跑偏,而且能够在变向过程中实现输送带表面杂物的清理,同时还能够使得其形成莫比乌斯环,可以使得输送带的双面均可以作为承载面,提高了其寿命;对于二者之间的储带部分的具体结构为:其改向单元200和滑移拉紧单元300相对设置,并布设在第一翻带单元110和第二翻带单元120之间;张紧驱动单元400驱动改向单元200和滑移拉紧单元300相对动作;在改向单元200和滑移拉紧单元300上均竖向布设有多个滚筒,竖向布置的输送带600盘绕储存在多个滚筒之间,从而能够实现竖向的放带和储带。

在上述结构中,本实施例通过张紧驱动单元400拉紧滑移拉紧单元,进而调整输送带的张力,实现储带和放带。

具体地,第一翻带单元110和第二翻带单元120均包括第一支架111、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两水平导带辊112、第二支架113、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两竖直导带辊114,输送带600在两水平导带辊112和两竖直导带辊114之间完成翻转变向。

改向单元200包括第三支架202和竖向布设在第三支架202上的多个改向滚筒203;滑移拉紧单元300包括第四支架302和竖向布设在第四支架302上的多个拉紧滚筒303;第四支架302能够相对于第三支架202动作;输送带600依次盘设在多个改向滚筒203和多个拉紧滚筒303之间。

具体的输送带的盘绕方式根据改向滚筒和拉紧滚筒的布置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当多个改向滚筒203和多个拉紧滚筒303布设在同一直线上,且多个改向滚筒203和多个拉紧滚筒303的直径均由外向内依次减小,此时输送带呈回字形绕法进行盘绕,相邻的两改向滚筒或相邻的两拉紧滚筒之间的直径差,可以保障相邻的两道输送带之间的有效间距,此时的输送带的盘绕方式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另一种形式,即在第三支架202和第四支架302上均设置有多道梳齿板,第三支架202和第四支架302的横截面均呈梳齿状,并交错设置;多个改向滚筒203和多个拉紧滚筒303分别设置在第三支架202和第四支架302的梳齿板端部,此时输送带呈s型盘绕。

除了上述两种形式外,为了便于输送带的储存和放带,可以采用其他类似形式的结构均可,但需要其能够满足便于储带和放带、以及竖向布置的输送带的盘绕。

在附图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中的改向单元200底部设置有固定支座201,第三支架202固定设置在固定支座201上;滑移拉紧单元300底部设置有滑移支座301,第四支架302通过滚轮或者滑块滑动设置在滑移支座301上。

本实施例中的张紧驱动单元400包括张紧支座401、卷筒402和驱动部403,在卷筒402上盘绕有钢丝绳404,钢丝绳404的活动端与滑移拉紧单元的第四支架302连接,钢丝绳通过拉紧第四支架,从而保障输送带始终具有一定的张力,满足皮带机的正常工作,当盾构机掘进前移时,驱动部403驱动卷筒402收放动作。

具体地,驱动部403为变频驱动马达,还设置有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检测输送带的张力,并控制变频驱动马达的动作。

作为另一种新的实施方式,在第一翻带单元110和第二翻带单元120之间可以并排设置有至少两组改向单元200、滑移拉紧单元300和张紧驱动单元400,各组中的张紧驱动单元独立动作,并驱动滑移拉紧单元储带或放带,即当需要更长的储带时,可以通过并排增设一组或多组相应的结构,实现储带量的增加,此时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宽度空间,而降低长度空间,同时多组设置能够便于更精确的控制放带长度,保持输送带的张力的稳定。

当皮带机卸料进入回程段后,首先通过翻带单元,将输送带由水平运行变成垂直运行,垂直运行的输送带经过滑移拉紧单元和改向单元,通过回字型绕法,形成十层储带(本实施例中的改向滚筒和拉紧滚筒均为5个)。输送带由水平运行变为垂直运行,从而避免了因为水平方向的受力不平衡而引发的跑偏。滑移拉紧单元与张紧驱动单元通过钢丝绳连接,通过变频自动张紧保持输送带的张力稳定;当盾构机700向前掘进时,张力传感器检测到钢丝绳张力变化,自动施放钢丝绳,此时滑移拉紧单元会同步向机尾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连续皮带机正常运转,并实现放带。垂直运行的回程输送带离开隧道转弯区域后,再次经过翻带单元,将垂直运行的输送带变成水平运行,进入回程托辊。其在转弯区域的效果尤为明显,对皮带机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作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隧道皮带输送机,包括皮带机机架500、主驱动501和如上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输送带匹配支撑盘设在皮带机机架上;主驱动设置在皮带机机架的其中一端,并驱动输送带动作;如上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设置在皮带机机架的底部、侧部或者上部。上述结构中皮带机机架、主驱动等结构可以与现有的结构相同,动作方式相似即可;本申请通过对翻带式结构储带仓的结构的改变,实现了一种新的隧道皮带输送机,其对场地空间的适应性、在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均有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更高要求的满足施工需求。

上文已详细描述了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的作用仅在于举例,而不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适用或构造。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限定。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对前述各实施例作出诸多改变,这些改变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翻带单元和第二翻带单元,其用于将所述第一翻带单元和第二翻带单元之间的输送带翻转为竖向布置;

改向单元;

滑移拉紧单元,所述改向单元和滑移拉紧单元相对设置,并布设在所述第一翻带单元和第二翻带单元之间;以及

张紧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改向单元和所述滑移拉紧单元相对动作;

在所述改向单元和滑移拉紧单元上均竖向布设有多个滚筒,竖向布置的所述输送带盘绕储存在多个所述滚筒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带单元和所述第二翻带单元均包括:

第一支架;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两水平导带辊;

第二支架;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两竖直导带辊,所述输送带在两所述水平导带辊和两所述竖直导带辊之间完成翻转变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向单元包括:

第三支架;以及

竖向布设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多个改向滚筒;

所述滑移拉紧单元包括:

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架滑动动作;以及

竖向布设在所述第四支架上的多个拉紧滚筒;

所述输送带依次盘设在多个所述改向滚筒和多个所述拉紧滚筒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改向滚筒和多个所述拉紧滚筒布设在同一直线上,且多个所述改向滚筒和多个所述拉紧滚筒的直径均由外向内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上均设置有多道梳齿板,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的横截面均呈梳齿状,并交错设置;多个所述改向滚筒和多个所述拉紧滚筒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梳齿板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向单元底部设置有固定支座,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支座上;所述滑移拉紧单元底部设置有滑移支座,所述第四支架通过滚轮或者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移支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驱动单元包括:

张紧支座;

卷筒,在所述卷筒上盘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活动端与所述滑移拉紧单元连接;以及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卷筒收放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变频驱动马达,还设置有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检测输送带的张力,并控制所述变频驱动马达的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翻带单元和所述第二翻带单元之间并排设置有至少两组改向单元、滑移拉紧单元和张紧驱动单元,各组中的所述张紧驱动单元独立动作,并驱动所述滑移拉紧单元储带或放带。

10.一种隧道皮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皮带机机架,输送带匹配支撑盘设在所述皮带机机架上;

主驱动,其设置在所述皮带机机架的其中一端,并驱动输送带动作;以及

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其设置在所述皮带机机架的底部、侧部或者上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皮带机输送技术领域。一种翻带式结构储带仓,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翻带单元和第二翻带单元、改向单元、滑移拉紧单元、以及张紧驱动单元,第一翻带单元和第二翻带单元用于将二者之间的输送带翻转为竖向布置;所述改向单元和滑移拉紧单元相对设置,并布设在所述第一翻带单元和第二翻带单元之间;张紧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改向单元和所述滑移拉紧单元相对动作;在所述改向单元和滑移拉紧单元上均竖向布设有多个滚筒,竖向布置的所述输送带盘绕储存在多个所述滚筒之间。还公开了一种隧道皮带输送机。本申请能够保证在小转弯处设置储带仓时,避免出现由于向心力导致储带仓内多层输送胶带来回跑偏的情况,满足皮带机系统正常运转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栋;秦庆华;程进明;宋朋洋;徐会敢;车新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1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