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用于焊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焊材更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白车身制造领域普遍采用电阻点焊的焊接方式,在每次焊接后,电极顶部都会因较大的发热量而形成一层氧化层,当氧化层累积至一定厚度时,就会对焊接质量产生影响,因而需要定期对电极顶部进行打磨以去除产生的氧化层、修复电极的外形。然而,多次的打磨会削短电极的长度,过短的电极同样会影响焊接质量,因此也需要定期从电极杆上拆卸并更换新的电极。
现有技术中,焊钳在更换新的电极后,为了以夹紧力把靠过盈配合装配的电极压紧,存在一个焊钳合钳的过程,但出于焊接可达性等考虑,部分焊钳的动、静电极杆是不对称的,这就导致在合钳过程中夹紧力方向与电极杆不同轴,进而产生垂直于电极杆的夹紧力分量,造成电极杆的挠曲变形,影响焊钳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焊材更新设备,其能够避免合钳时电极杆在夹紧力作用下变形,降低了焊钳损坏风险,延长了焊钳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焊材更新设备,包括
焊材拆卸组件,用于拆卸电极杆上的电极;
焊材供给组件,用于为电极杆供给电极;及
焊钳合钳辅助件,设有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和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所述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在所述焊钳合钳辅助件的两侧端面上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的开口处有电极定位锥角。
优选的,还包括
焊材修磨组件,用于修磨电极杆上的电极;及
修磨检测装置,包括
电极定位部件,设有检测电极定位孔;
出光组件,能够向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方向射出光线;
光线接收组件,能够接收由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中电极反射的光线;
光线强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光线接收组件连接,能够检测光线接收组件接收的光线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包括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和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的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电极定位部件上设有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所述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所述电极定位部件上设有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所述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
优选的,所述出光组件包括光纤发射头,所述光线接收组件包括光纤接收头。
优选的,还包括外壳和限位部件,所述电极定位部件和限位部件设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限位部件与外壳通过连接件连接,并将所述电极定位部件夹紧,所述限位部件与电极定位部件通过定位销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和/或盖板上在正对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电极过孔,所述光线强度检测部件包括设在外壳中的光纤放大器,所述光纤发射头和光纤接收头均与所述光纤放大器连接,所述盖板上于正对所述光纤放大器显示区域的位置设有观察窗。
优选的,还包括机座、传动箱和动力部件,所述传动箱中设有驱动轮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所述驱动轮到所述焊材拆卸组件和焊材修磨组件的动力传递,所述传动箱通过浮动导向组件与所述机座连接,所述动力部件包括设在所述机座上的电机,所述驱动轮上设有动力输入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插入所述动力输入孔,并能够在所述动力输入孔内相对浮动。
优选的,还包括切屑收集装置,所述切屑收集装置包括罩体和废料收集储存装置,所述罩体罩在所述焊材修磨组件外侧,罩体上设有排屑口和吹气部件,所述排屑口通过输送管与废料收集储存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废料收集储存装置包括固定收集盒和移动收集盒,所述移动收集盒能够由所述固定收集盒中抽出,所述固定收集盒顶部设有收集口。
优选的,还包括升降支架组件,所述升降支架组件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包括升降立柱和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空心立柱,所述空心立柱外侧面沿高度方向打孔并焊接螺母,升降立柱能够在空心立柱中上下移动,并通过设在螺母中的螺栓锁紧,所述焊材供给组件、所述焊钳合钳辅助件、所述修磨检测装置和所述机座均与所述升降立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焊材供给组件通过柔性连接组件与所述升降立柱连接,所述柔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支撑座和能够将焊材供给组件定位在支撑座上的压紧装置,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升降立柱连接,第一连接部件和支撑座采用第一弹性体连接,焊材供给组件上设有能够存储电极的直槽,直槽的一端形成取料口,取料口处设有隔挡结构,存料器上设有能够将直槽中的电极推至取料口处的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安装焊材供给组件的定位卡槽,压紧装置能够将焊材供给组件压紧固定在定位卡槽中,压紧装置包括设在支撑座一侧的压紧座、铰接在压紧座上的压臂和手柄,压臂能够摆动至定位卡槽上方,压臂设有柔性压头,所述手柄与压臂之间设有自锁连接块,支撑座上设有能够检测直槽中电极是否用完的检测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焊钳合钳辅助件与第一连接部件通过第二弹性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升降立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修磨检测装置与第二连接部件通过第三弹性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升降立柱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使用时,焊钳通过焊材拆卸组件将电极由电极杆上拆下,通过焊材供给组件为电极杆更换新的电极,然后在焊钳合钳辅助件处进行焊钳合钳,其间,电极杆两侧的电极与电极定位锥角配合,并分别嵌入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和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为电极提供了限位与支撑,解决了合钳时电极杆在夹紧力作用下变形的问题,降低了焊钳损坏风险,延长了焊钳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焊钳合钳辅助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焊修磨检测装置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焊修磨检测装置结构爆炸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电极定位部件在外壳中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焊材拆卸组件、焊材修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传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罩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废料收集储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焊材供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升降支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材更新设备,包括
焊材拆卸组件1,用于拆卸电极杆上的电极2;
焊材供给组件3,用于为电极杆供给电极2;及
焊钳合钳辅助件4,参见图2,焊钳合钳辅助件4可采用块状、板状结构,焊钳合钳辅助件4与焊钳的接触点处设有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41和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41和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彼此隔断或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41和所述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在所述焊钳合钳辅助件4的两侧端面上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41和所述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41和所述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的开口处有电极定位锥角,电极定位锥角的角度与外形优选与电极2锥面配合。
使用时,焊钳通过焊材拆卸组件1将电极由电极杆上拆下,通过焊材供给组件3为电极杆更换新的电极,然后在焊钳合钳辅助件4处进行焊钳合钳,其间,电极杆两侧的电极与电极定位锥角配合,并分别嵌入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41和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为电极提供了限位与支撑,解决了合钳时电极杆在夹紧力作用下变形的问题,降低了焊钳损坏风险,延长了焊钳寿命。
在电极修磨过程中,存在电极修磨失败或修磨不完全的可能,在没有对其进行检测的情况下,修磨失败或修磨不完全的电极会带着过厚的氧化层继续进行焊接,极大地影响焊接质量,对白车身生产造成损失。现有技术中,对电极帽的修磨后的检测,大多采用图像识别、颜色识别等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案结构复杂,设备成本高,检测稳定性不佳。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
焊材修磨组件5,用于修磨电极杆上的电极2;及
修磨检测装置6,包括
电极定位部件61,用于在电极2检测时,限定电极2与检测结构的相对位置,电极定位部件61上设有检测电极定位孔62,检测电极定位孔62可采用多种形状的内壁面,例如多面体形、椭球形等,优选的,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62具有呈球面形的内壁面,使其能够与电极紧密贴合,提升检测精度;
出光组件63,能够向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62方向射出光线,射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在检测电极定位孔62处的电极2表面,并在电极2表面发生反射;
光线接收组件64,能够接收由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62中电极反射的光线;
光线强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光线接收组件64连接,能够检测光线接收组件64接收的光线的强度。
使用时,修磨后的电极嵌入检测电极定位孔62,出光组件63向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62方向射出光线,光线经电极反射至光线接收组件64,光线强度检测部件检测光线接收组件64接收的光线的强度,当电极顶部氧化层修磨不合格时,未去除的氧化层使得电极顶部粗糙暗淡,反射的光强微弱,即其采用光线反射原理,完成对电极氧化层的修磨状况的检测,通过测量电极顶部光洁程度的方式检测氧化层修磨是否合格,避免了修磨不合格的电极继续参与焊接工艺,保证了电极修磨与点焊焊点质量,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检测稳定性更佳。
检测电极定位孔62在电极定位部件6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优选的,参见图3,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62包括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和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的轴线重合。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和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能够完成对两个相互夹紧的电极的修磨质量检测,验证电极表面氧化皮是否被完全修磨,从而提升检测效率。
出光组件63、光线接收组件64与电极定位部件61连接或彼此独立,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所述电极定位部件61上设有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互成夹角,例如但不限于45°,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63,所述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64,使得出光组件63能够向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方向射出光线,光线接收组件64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中电极反射的光线。
针对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参见图3,所述电极定位部件61上设有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63,所述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64。使得出光组件63能够向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方向射出光线,光线接收组件64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中电极2反射的光线。
电极定位部件61具有多个端面,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分别位于电极定位部件61的多个端面上,以方便各部件的安装,同时避免各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干涉。
出光组件63可采用光源、光源结合透镜、光源结合透镜组等实施方式,光线接收组件64可采用透镜、透镜组等实施方式,优选的,参见图3,所述出光组件63包括光纤发射头,所述光线接收组件64包括光纤接收头。光纤发射头、光纤接收头结构更加轻巧,方向性佳,定位安装方便,而且,光线在传播过程中损耗小,检测精度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5,还包括外壳65和限位部件66,所述电极定位部件61和限位部件66设在所述外壳65中,所述限位部件66与外壳65通过连接件连接,并将所述电极定位部件61夹紧,外壳65作为电极定位部件61的支撑结构,可以与修磨设备连接,针对不同型号的电极,可以更换不同的电极定位部件61。
其中,限位部件66与电极定位部件61均设有销孔,所述限位部件66与电极定位部件61通过定位销连接。以保证电极定位部件61在外壳65中的安装精度,使用时,电极能够准确、快速的嵌入检测电极定位孔62中。
其中,所述外壳65采用敞口式或封闭式结构,优选的,参见4、图5,所述外壳65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和/或盖板上在正对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62的位置设有电极过孔67,盖板与底座配合,并将内部结构覆盖,避免内部结构受污染或受损。
光线强度检测部件可采用光电转换器等元器件,优选的,所述光线强度检测部件包括设在外壳65中的光纤放大器68,所述光纤发射头和光纤接收头均与所述光纤放大器68连接,光纤放大器68上连接引出外壳65的电线,光纤放大器68能够将变弱的光信号转化为引发修磨失败报警的电信号。
所述盖板上于正对所述光纤放大器68显示区域的位置设有观察窗69,观察窗69由透明的挡板遮挡,用于观察光纤放大器68显示的数值。
参见图6、图7,焊材修磨组件5包括修磨刀具51、切削齿轮52,修磨刀具51以型面卡位方式安装在切削齿轮52上,修磨刀具51能够与切削齿轮52同步转动实现对电极的修磨;焊材拆卸组件1包括拆帽组件11和拆帽齿轮12,拆帽组件11分别安装在拆帽齿轮12中,拆帽组件11能够与拆帽齿轮12同步转动实现对电极进行拆卸,在一些实施例中,焊材拆卸组件1设置正转和反转两套,分别对上、下电极进行拆卸,以免同向拆卸上、下电极造成焊钳的螺纹连接电极杆被拧松。
参见图6、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机座71、传动箱72和动力部件73,所述传动箱72中设有驱动轮74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可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组件、齿轮组传动组件、蜗轮蜗杆传动组件等,所述传动组件用于所述驱动轮74到所述焊材拆卸组件1和焊材修磨组件5的动力传递,所述传动箱72通过浮动导向组件75与所述机座71连接,所述动力部件73包括设在所述机座71上的电机,所述驱动轮74上设有动力输入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插入所述动力输入孔,并能够在所述动力输入孔内相对浮动。动力部件73紧固在机座71上,输出轴伸入动力输入孔中,当传动箱72在浮动导向组件75的浮动方向活动时,输出轴依然保持静止,即动力部件73与传动箱72分离,使传动箱72重量减轻,最终使浮动铣削加工的切削量更均匀,彻底解决了现有拆帽设备存在的磨损电极杆问题,同时避免焊钳漏水影响生产及造成生产事故。
实际使用时,动力部件73同时带动修磨刀具51与拆帽组件11动作,焊钳带动电极移动至修磨刀具51处接触旋转修磨,或移动至拆帽组件11处旋转夹紧,从而实现对电极端部的修磨或拆帽作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座71上设有过孔,所述浮动导向组件75包括设在所述过孔内的导套、设在所述导套内的浮动轴以及设在所述浮动轴顶端的箱体支撑板,所述传动箱72与所述箱体支撑板连接,所述浮动轴下端设有挡片,所述浮动轴上于箱体支撑板和传动装置之间设有上弹簧,于挡片和传动装置之间设有下弹簧。
其中,所述传动箱72与所述箱体支撑板直接相连或通过第四弹性体76相连。
参见图1、图8、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切屑收集装置,所述切屑收集装置包括罩体81和废料收集储存装置82,所述罩体81罩在所述焊材修磨组件5外侧,用于收集焊材修磨产生的废屑。罩体81上设有排屑口和吹气部件,所述排屑口通过输送管86与废料收集储存装置82连接。切削产生的铜屑被约束在组成的罩体81的空腔内,并在吹气部件的作用下,通过输送管送至废料收集储存装置82。
废料收集储存装置82可采用收集桶、收集袋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废料收集储存装置82包括固定收集盒83和移动收集盒84,所述移动收集盒84能够由所述固定收集盒83中抽出,所述固定收集盒83顶部设有收集口85,收集口85和固定收集盒83可以焊接在一起。收集口85为方形外喇叭口,位于输送管下方,便于废料掉入收集盒中。移动收集盒84和固定收集盒83之间可以用锁连接,方便废料及时清理。
参见图1、图11,还包括升降支架组件9,用于支撑整个设备,升降支架组件9能够进行高度调节,可满足现场多种安装高度需求。所述升降支架组件9包括底座91和立柱,所述立柱包括升降立柱92和与所述底座91连接的空心立柱93,所述空心立柱93外侧面沿高度方向打孔并焊接螺母,升降立柱92能够在空心立柱93中上下移动,并通过设在螺母中的螺栓锁紧,所述焊材供给组件3、所述焊钳合钳辅助件4、所述修磨检测装置6和所述机座71均与所述升降立柱92连接。
优选地,空心立柱93采用空心方管。
电箱通过连接板固定在空心立柱93背面,使整机重心控制在底座91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述焊材供给组件3通过柔性连接组件与所述升降立柱92连接,所述柔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31、支撑座32和能够将焊材供给组件3定位在支撑座32上的压紧装置,第一连接部件31与所述升降立柱92连接,第一连接部件31和支撑座32采用第一弹性体连接33,第一弹性体33可采用弹簧、橡胶件、胶垫等,第一弹性体33可以先安装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上,支撑座32固定在第一弹性体33上,实现第一连接部件31与支撑的柔性连接效果。焊材供给组件3上设有能够存储电极的直槽,直槽的一端形成取料口,取料口处设有隔挡结构,存料器上设有能够将直槽中的电极推至取料口处的弹性件。
该实施例中,焊材供给组件3用于为焊钳提供焊材,焊材供给组件3摒弃传统的圆盘式结构,具有直槽的直排式存料组件相比圆盘式存料组件对焊材电极的兼容性更好,使得存料、取料更加可靠、稳定,避免出现焊材更换失败的情况,而且其采用柔性连接,解决了传统的刚性连接组件易变性、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连接可靠性、使用寿命大幅提高。为汽车厂焊接自动化的推广、焊接效率的提高提供可靠支撑。
焊材供给组件3可直接通过压紧装置定位在支撑座32上,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32上设有安装焊材供给组件3的定位卡槽,压紧装置能够将焊材供给组件3压紧固定在定位卡槽中,压紧装置包括设在支撑座32一侧的压紧座34、铰接在压紧座34上的压臂35和手柄36,压臂35能够摆动至定位卡槽上方,压臂35设有柔性压头37,所述手柄36与压臂35之间设有自锁连接块38,自锁连接块38的两端分别与手柄36与压臂35可转动连接。压紧装置利用自锁特性以及自带柔性压头37,实现对存料器的柔性快速压紧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支撑座32上设有能够检测直槽中电极是否用完的检测传感器39。检测传感器39根据直槽的数量设置,用于检测焊材是否用完,及时发送补充焊材的信号。
参见图1、图2,所述焊钳合钳辅助件4与第一连接部件通过第二弹性体42连接,第二弹性体42可采用弹簧、橡胶件、胶垫等,用于缓冲电极在焊钳合钳过程中的震动,避免损坏焊钳合钳辅助件4。
参见图4、图5,所述修磨检测装置6与第二连接部件611通过第三弹性体61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升降立柱92连接。第三弹性体610可采用弹簧、胶块等,用于缓冲电极在检测过程中的震动,避免损坏修磨检测装置6。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一种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焊材拆卸组件,用于拆卸电极杆上的电极;
焊材供给组件,用于为电极杆供给电极;及
焊钳合钳辅助件,设有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和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所述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在所述焊钳合钳辅助件的两侧端面上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合钳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合钳电极定位孔的开口处有电极定位锥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焊材修磨组件,用于修磨电极杆上的电极;及
修磨检测装置,包括
电极定位部件,设有检测电极定位孔;
出光组件,能够向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方向射出光线;
光线接收组件,能够接收由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中电极反射的光线;
光线强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光线接收组件连接,能够检测光线接收组件接收的光线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包括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和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的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定位部件上设有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所述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所述电极定位部件上设有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所述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组件包括光纤发射头,所述光线接收组件包括光纤接收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和限位部件,所述电极定位部件和限位部件设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限位部件与外壳通过连接件连接,并将所述电极定位部件夹紧,所述限位部件与电极定位部件通过定位销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和/或盖板上在正对所述检测电极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电极过孔,所述光线强度检测部件包括设在外壳中的光纤放大器,所述光纤发射头和光纤接收头均与所述光纤放大器连接,所述盖板上于正对所述光纤放大器显示区域的位置设有观察窗。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座、传动箱和动力部件,所述传动箱中设有驱动轮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所述驱动轮到所述焊材拆卸组件和焊材修磨组件的动力传递,所述传动箱通过浮动导向组件与所述机座连接,所述动力部件包括设在所述机座上的电机,所述驱动轮上设有动力输入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插入所述动力输入孔,并能够在所述动力输入孔内相对浮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屑收集装置,所述切屑收集装置包括罩体和废料收集储存装置,所述罩体罩在所述焊材修磨组件外侧,罩体上设有排屑口和吹气部件,所述排屑口通过输送管与废料收集储存装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收集储存装置包括固定收集盒和移动收集盒,所述移动收集盒能够由所述固定收集盒中抽出,所述固定收集盒顶部设有收集口。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支架组件,所述升降支架组件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包括升降立柱和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空心立柱,所述空心立柱外侧面沿高度方向打孔并焊接螺母,升降立柱能够在空心立柱中上下移动,并通过设在螺母中的螺栓锁紧,所述焊材供给组件、所述焊钳合钳辅助件、所述修磨检测装置和所述机座均与所述升降立柱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材供给组件通过柔性连接组件与所述升降立柱连接,所述柔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支撑座和能够将焊材供给组件定位在支撑座上的压紧装置,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升降立柱连接,第一连接部件和支撑座采用第一弹性体连接,焊材供给组件上设有能够存储电极的直槽,直槽的一端形成取料口,取料口处设有隔挡结构,存料器上设有能够将直槽中的电极推至取料口处的弹性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安装焊材供给组件的定位卡槽,压紧装置能够将焊材供给组件压紧固定在定位卡槽中,压紧装置包括设在支撑座一侧的压紧座、铰接在压紧座上的压臂和手柄,压臂能够摆动至定位卡槽上方,压臂设有柔性压头,所述手柄与压臂之间设有自锁连接块,支撑座上设有能够检测直槽中电极是否用完的检测传感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钳合钳辅助件与第一连接部件通过第二弹性体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焊材更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修磨检测装置与第二连接部件通过第三弹性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升降立柱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