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烟草加工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雪茄烟用冬青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冬青(ilexchinensissims):常绿乔木,是一类开花植物,同时也是冬青科之下的只有一属。冬青高度大约是2到25米,分为乔木和灌木。广泛分部于亚洲、欧洲、非洲北部、北美洲与南美洲。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种子及树皮含鞣质、原儿茶酸、挥发油等可供药用,为强壮剂;叶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气管炎和烧烫伤;树皮可提取栲胶。使用冬青发酵的烟叶卷制成的雪茄,气味醇香、刺激性小、杂气小、具有润喉化痰止咳之功效。现有的方法通过冬青果的熬制及提取制作冬青胶,其主要原料冬青果消耗量大,且需要不停加水熬制,造成冬青有效成分损失较大,劳动强度大,同时冬青果采集困难,难以满足产量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雪茄烟用冬青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萃取技术,通过对极易获取的冬青叶进行萃取,达到生产出冬青胶的目的,并通过自然升温一次发酵的方法,就达到增强烟叶醇和感,增加醇香感、消除刺激性和杂气的效果。本发明采用冬青叶代替冬青果,将冬青叶粉碎,使用超临界co2萃取装置萃取及分离。通过改变萃取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把冬青叶中的不同组分按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大小,先后萃取出来。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雪茄烟用冬青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冬青叶成分超临界co2萃取:萃取压力200-300bar,温度30-4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10ml/min无水乙醇,静态萃取20-30min,萃取出第一馏分;再将萃取压力升到400-600bar,温度40-6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20ml/min,动态萃取60-90min萃取出第二馏分;剩余萃取物废弃;步骤2,冬青胶配置:将上述第一馏分、第二馏分、5.8%浓度醪糟水按照质量比为1∶(0.2-0.5)∶(2.5-3.0)混合搅拌均匀,作为冬青胶制剂。进一步方案为,所述步骤1中,萃取之前将冬青叶粉碎。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雪茄烟叶发酵方法,包括:按照烟叶重量的4%均匀喷洒权利要求1-3任一项制备的冬青胶,通过加水将烟叶水分调节到25-35%的水分,采用堆积发酵方式,待自然升温发酵,控制堆心温度达到45℃时翻堆,翻堆时需用排风机排出杂气,翻堆一次再次升温后发酵结束,烟叶干燥打包。进一步方案为,雪茄烟叶发酵周期3-5天,只需要进行一次翻堆即可发酵结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冬青叶代替冬青果,原用冬青果产量稀少,采集困难,价格高昂,而冬青叶来源于冬青树,原料易得,价格低廉,能满足产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降低了原材料和生产成本。2、采用超临界低温萃取工艺代替原有熬制工艺,冬青苷类成分更大程度得到保留,增强使用效果。3、采用本发明所得到的冬青胶制剂活性高,施加后对烟叶进行堆垛发酵,自然升温,发酵周期3-5天,只需要进行一次翻堆即可发酵结束,大大缩短发酵时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粉碎后的冬青叶使用超临界萃取装置萃取及分离。选取萃取压力300bar,温度4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10ml/min无水乙醇,静态萃取30min,萃取出第一馏分;再将萃取压力升到600bar,温度6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20ml/min,动态萃取90min萃取出第二馏分。将上述第一馏分、第二馏分、5.8%浓度醪糟水按照质量比为1∶0.5∶2.5混合搅拌均匀,作为冬青胶制剂。按照烟叶重量的4%均匀喷洒冬青胶制剂。通过加水将烟叶水分调节到35%的水分,进行堆积发酵,通过1-2天自然升温到45℃时翻堆通风,再发酵1-2天发酵结束,即得到所需醇味型雪茄烟叶。实施例二: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粉碎后的冬青叶使用超临界萃取装置萃取及分离。选取萃取压力300bar,温度4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10ml/min无水乙醇,静态萃取30min,萃取出第一馏分;再将萃取压力升到600bar,温度6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20ml/min,动态萃取90min萃取出第二馏分。将上述第一馏分、第二馏分、5.8%浓度醪糟水按照质量比为1∶0.5∶3混合搅拌均匀,作为冬青胶制剂。按照烟叶重量的4%均匀喷洒冬青胶制剂。通过加水将烟叶水分调节到35%的水分,进行堆积发酵,通过1-2天自然升温到45℃时翻堆通风,再发酵1-2天发酵结束,即得到所需醇味型雪茄烟叶。实施例三: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粉碎后的冬青叶使用超临界萃取装置萃取及分离。选取萃取压力300bar,温度4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10ml/min无水乙醇,静态萃取30min,萃取出第一馏分;再将萃取压力升到600bar,温度6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20ml/min,动态萃取90min萃取出第二馏分。将上述第一馏分、第二馏分、5.8%浓度醪糟水按照质量比为1∶0.2∶2.5混合搅拌均匀,作为冬青胶制剂。按照烟叶重量的4%均匀喷洒冬青胶制剂。通过加水将烟叶水分调节到35%的水分,进行堆积发酵,通过1-2天自然升温到45℃时翻堆通风,再发酵1-2天发酵结束,即得到所需醇味型雪茄烟叶。实施例四: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粉碎后的冬青叶使用超临界萃取装置萃取及分离。选取萃取压力300bar,温度4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10ml/min无水乙醇,静态萃取30min,萃取出第一馏分;再将萃取压力升到600bar,温度6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20ml/min,动态萃取90min萃取出第二馏分。将上述第一馏分、第二馏分、5.8%浓度醪糟水按照质量比为1∶0.2∶3混合搅拌均匀,作为冬青胶制剂。按照烟叶重量的4%均匀喷洒冬青胶制剂。通过加水将烟叶水分调节到35%的水分,进行堆积发酵,通过1-2天自然升温到45℃时翻堆通风,再发酵1-2天发酵结束,即得到所需醇味型雪茄烟叶。其中,工业在用的超临界装置一次填充待萃取物500-1000ml,试验装置夹带剂添加量为0.10ml/min无水乙醇,总添加量为待萃取物体积的1-2%。以实施例一为例,其检测结果以及对比结果如下:原有熬制出的冬青胶与本发明萃取出的冬青胶效果评价结果如下表:由感官评审结果可看出:采用本发明所制冬青胶,杂气、浓度、劲头较原有方法有所减低,细腻性、成团性、干净程度得到一定提高,鼻腔、口腔刺激性得到了降低,甜度增加。原有熬制出的冬青胶与本发明萃取出的冬青胶成本对比结果如下表:项目成本(元/公斤)原有熬制出的冬青胶制剂633本发明萃取出的冬青胶制剂354以公斤成本计算:采用本发明所制冬青胶制剂公斤成本降低279元。原有熬制出的冬青胶与本发明萃取出的冬青胶发酵效果对比如表:其中:js-1910001为原有熬制出的冬青胶发酵后样品;js-1910002为本发明制备的冬青胶及相应发酵方法发酵后样品;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制冬青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还原糖、总糖有所升高,总植物碱和总氮有所降低,与感官评价结论较为一致。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雪茄烟用冬青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冬青叶成分超临界co2萃取:
萃取压力200-300bar,温度30-4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10ml/min无水乙醇,静态萃取20-30min,萃取出第一馏分;再将萃取压力升到400-600bar,温度40-6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20ml/min,动态萃取60-90min萃取出第二馏分;剩余萃取物废弃;
步骤2,冬青胶配置:
将上述第一馏分、第二馏分、5.8%浓度醪糟水按照质量比为1∶(0.2-0.5)∶(2.5-3.0)混合搅拌均匀,作为冬青胶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雪茄烟用冬青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萃取之前将冬青叶粉碎。
3.一种雪茄烟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烟叶重量的4%均匀喷洒权利要求1-2任一项制备的冬青胶,通过加水将烟叶水分调节到25-35%的水分,采用堆积发酵方式,待自然升温发酵,控制堆心温度达到45℃时翻堆,翻堆时需用排风机排出杂气,翻堆一次再次升温后发酵结束,烟叶干燥打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雪茄烟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雪茄烟叶发酵周期3-5无只需要进行一次翻堆即可发酵结束。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雪茄烟用冬青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冬青叶成分超临界CO2萃取:萃取出第一馏分和第二馏分;步骤2,冬青胶配置:将上述第一馏分、第二馏分、5.8%浓度醪糟水按照质量比为1∶(0.2‑0.5)∶(2.5‑3.0)混合搅拌均匀,作为冬青胶制剂。采用本发明所得到的冬青胶制剂活性高,施加后对烟叶进行堆垛发酵,自然升温,发酵周期3‑5天,只需要进行一次翻堆即可发酵结束,大大缩短发酵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红;李品鹤;刘路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