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新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层耐高温高湿无析出薄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pe,当用于复合膜材料时,一般由pa 铝箔 pe构成,而pe接触产品一侧,现有的pe三层材料通常是通过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140861a公开的一种新型pe薄膜,其公开的中层是有聚丙烯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内层是有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开口剂组成,对于该种内层和中层,聚丙烯的选用,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析出,即使配合茂金属聚乙烯,在普通环境下不易析出,但是一接触高湿和高温,则在内层表面析出白色物质,无法达到使用标准。而内层的行程加入了开口剂,一般选用二氧化硅或者芥酸酰胺或者油酸酰胺,虽然能够增加pe的光滑性,但是开口剂的选用,会影响母粒的质量,酰胺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差的助剂,会使母粒出膜时,膜味道大,膜上有黑点。这些都是因为动物油杂质过多导致的。所以,在选择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酰胺的性能和使用情况而决定。二氧化硅的选择就更加重要,粒径,比表面积,含水量,表面处理等,对于生产母粒和出膜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且对于持续存放至高温高湿环境中,其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析出物,容易对包装产品产生外观及功能性影响,经检测高温60℃,湿度80℃,经过120小时测试取出后,包装相应产品表面未做到完全避免析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层耐高温高湿无析出薄膜,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外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1~4;
所述中层包括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3:1:1~3;
所述内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1~4:1~2:1~2:1~3;
所述内层中不含开口剂。
优选的,所述内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2:2:1:3。
优选的,所述三层耐高温高湿无析出薄膜通过三层吹塑头制得,三层吹塑头的的口模间隙为1.5~2.8mm。
本发明提出的三层耐高温高湿无析出薄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薄膜经过高温60℃,湿度80%,经过120小时测试取出后,测试方法为astmf1249,未检出表面析出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层耐高温高湿无析出薄膜,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外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1~4;其中,外层的材料并无特殊,并且在实际应用是是与铝箔一层接触,其防析出要求不高,选用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保证一定的透光度以及韧性。
而中层的结构,对其要求有一定的防析出率,所述中层包括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3:1:1~3;茂金属聚乙烯为长链聚合物,分子外部较为稳定,能够遇到高温高湿环境时,析出减低。
而最为重要的所述内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1~4:1~2:1~2:1~3;优选的比例为:1:2:2:1:3,要说明的是,所述内层中不含开口剂,开口剂在pe的加工过程中一直无法缺少的材料,在现有的专利文献中,都公开了在加工pe是,加入开口剂增加pe成型,而本申请中,使用中密度聚乙烯,一方面由于其本身的属性,能够增加薄膜的穿刺性,而其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比例当达到2:3时,中密度聚乙烯用α-烯烃共聚来控制其密度(0.926-0.940g/cm3),结晶度为70%-80%。由于其支链多而长,密度和结晶度下降,因而中密度聚乙烯具有较好的柔性和低温特性,拉伸强度、硬度、耐热性等不如高密度聚乙烯。由于共聚烯烃可使中密度聚乙烯晶体的片晶间联结链增多,因而其耐慢速裂纹开裂性能和机械强度的长期保持性较ldpe有很大改善,而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用低压聚合工艺生产的,呈线型,密度为0.94-0.965g/cm3,结晶度为80%-95%,为白色粉末或颗粒。与低密度聚乙烯相比,其他子上支链少,近乎成线型结构,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因而其结晶度高、密度大,相对分子质量学为十几万到几十万,熔体流动速率范围较窄,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最佳混合比例,抑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上较多支链的活性,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则大大降低了析出率,同时高密度聚乙烯的表面稳定性,使得pe表面爽滑度足够,减少了开口剂的使用。
上述材料中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的制备及性能,于专利公告号为:cn1535296a公开的极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由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公开,本文不再详述。
本申请通过以下实施例,并通过astmf1249测试规范,对各实施例的析出率进行检测:
实施例1
混合三种母粒,外层母粒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1;
中层母粒包括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1:2;
所述内层,母粒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2:1:1:3;
通过吹塑机熔融加工,并通过三层吹塑头吹塑,每层吹塑头的口模间隙为1.5mm,通过吹塑头制得最终三层pe。
实施例2
混合三种母粒,外层母粒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4;
中层母粒包括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2:2;
所述内层,母粒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2:2:1:3;
通过吹塑机熔融加工,并通过三层吹塑头吹塑,每层吹塑头的口模间隙为内中外分别后1.5、2、2.8,通过吹塑头制得最终三层pe。
实施例3
混合三种母粒,外层母粒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3;
中层母粒包括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1:2;
所述内层,母粒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2:2:1:1;
通过吹塑机熔融加工,并通过三层吹塑头吹塑,每层吹塑头的口模间隙为1.5mm,通过吹塑头制得最终三层pe。
对比例
实用现有的三层pe配比,外层: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层:聚丙烯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内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开口剂。
上述检测由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院检测得出,检测报告编号为:108sa00751,可见,通过在同样的高湿度环境下,常温状态下的析出率并不高,而当遇到高温或者高湿时,本申请的析出率能够满足低于0.0005的标准值,满足产品要求。
而未增加开口剂的情况下,调整高密度聚乙烯和中密度聚乙烯的比例,能够起到开口剂一致的功能,一方面减少加工过程中材料与设备的摩擦,提高透亮度,另外制得的薄膜易开口、不黏连。
茂金属聚乙烯的一方面降低了析出率,另一方面也增加的抗穿刺能力。
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三层耐高温高湿无析出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外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1~4;
所述中层包括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3:1:1~3;
所述内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1~4:1~2:1~2:1~3;
所述内层中不含开口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耐高温高湿无析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2: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耐高温高湿无析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耐高温高湿无析出薄膜通过三层吹塑头制得,三层吹塑头的口模间隙为1.5~2.8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