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品自动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8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品传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餐品自动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及科技的日益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慢慢改变,且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餐厅就餐。但是,传统餐饮业采用人工送餐,这种送餐方式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送餐机器人应运而生,现有的送餐机器人工作原理为:工作人员将菜品放置在机器人胸前的托盘上,主控器控制机器人将菜品运送到指定的餐桌前,完成送餐。但是,在传送的餐品较重时,会对机器人的承重部件产生较大压力,易导致承重部件产生变形,影响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厅自动送餐系统,以解决在传送的餐品较重时,会对机器人的承重部件产生较大压力,易导致承重部件产生变形,影响机器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包括传送机构、传送通道和控制器,所述传送机构容置于所述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连接餐品制备端和餐品接收端;

其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本体和跟随所述本体移动的载料部,所述传送通道包括将其分隔为容置所述本体移动的第一通道和容置所述载料部移动的第二通道的隔离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通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部连接于所述传送通道相对两侧壁之间,以形成位于所述隔离部下方的第一通道及位于所述隔离部上方的第二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基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用于吸附所述载料部。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部为磁性件,所述载料部采用可被磁性件吸引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件为电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底部安装有行走组件,所述基座内安装有微处理器、位置传感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行走组件相连;

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将所述传送机构的实时位置信息传送至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传送机构的实时位置信息,判断所述传送机构是否到达指定的餐品接收端,若是,则向所述微处理器发送所述驱动部停止工作的指令;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驱动部停止工作的指令,控制所述驱动部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载料部的底部安装有行走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运送通道还包括用于放置发生故障的运送机构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部与所述传送通道为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载料部为单个的料盘或能够放置多个料盘的托盘。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由餐品制备端延伸至各餐品接收端的传送通道,控制器控制传送机构在传送通道内移动,使传送机构将物料运送到指定的餐品接收端或在物料使用完毕后,将承载物料的器具由餐品接收端传送到餐品制备端。由于传送过程中,传送机构均处于传送通道内,因此,可有效避免与人员发生碰撞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并且即使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也可有效缓解拥挤的情况;同时,利用隔离部将送餐通道分割出为载料部单独移动的通道,载料部无需与传送机构的本体直接接触,从而传送机构的本体不会承担载料部的重量,避免载料部对传送机构的本体产生压力而对本体造成损害,可延长传送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餐品自动传送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传送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载料部的结构图;

图5为传送机构的工作状态图。

其中,1-传送通道,11-隔离部,12-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2-本体,21-基座,22-吸附部,23-行走组件,231-滚轮,232-轴承,3-载料部,4-餐品制备端,5-餐品接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5,一种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包括传送机构、传送通道和控制器,传送机构容置于传送通道1,传送通道连接餐品制备端4和餐品接收端5;其中,传送机构包括本体2和跟随本体2移动的载料部3,传送通道1包括将其分隔为容置本体2移动的第一通道12和容置载料部3移动的第二通道13的隔离部;控制器控制本体2在第一通道12移动。

其中,餐品不限于顾客点餐的菜品,还可以包括在顾客食用菜品过程中所需要的物品,如餐具、纸巾及牙签等,也可以包括酒水等其他食物,因此,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餐品可以为顾客的菜品及其相关食物和用品;餐品制备端4为餐品传送的起点位置,传送餐品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均可设置为传送的起点位置,具体可由餐厅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定;餐品接收端5为餐品传送的终点位置,终点位置为餐品需送达的位置,终点位置可为餐桌,但不限于餐桌,具体可由餐厅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定;载料部3可为单个的料盘,也可为承装多个料盘的托盘。示例性的,如图1至图3,餐品制备端4可为后厨,或是传菜的前厅等餐品传送的起始位置;餐品接收端5可为点餐顾客所在的餐桌或其他需要接收餐品的位置,如图1中的餐桌a、餐桌b、餐桌c和餐桌d;传送通道1具体延伸至餐桌的位置不做限定,例如,可由后厨或前厅延伸至各个餐桌的上方、侧边或餐桌的下部,如果设置在餐桌的上方或下部时,可再增设竖直方向的升降机构,实现载料部3上升或下降至餐桌桌面的侧边。

上述实施例具体的传送过程为:餐品制备端4将顾客点的餐品完成后,将餐品放置位于第二通道13的载料部3上,再利用控制器控制本体2在第一通道12内向指定的餐品接收端5移动,同时,载料部3在第二通道13上跟随本体2同步移动,直至运送至指定的餐品接收端5后停止移动。并且传送机构在到达指定的餐品接收端5后,可在原地等候,待顾客用餐完毕,将使用后的餐品放置在载料部3上,再由控制器控制本体2在第一通道12内向餐品制备端4移动,同时,载料部3在第二通道13上跟随本体2同步移动,直至运动至餐品制备端4为止。

由上述工作过程可以看出,利用由餐品制备端4延伸至各餐品接收端5的传送通道1,控制器控制传送机构在传送通道1内移动,使传送机构将物料运送到指定的餐品接收端5或在物料使用完毕后,将承载物料的器具由餐品接收端5传送到餐品制备端4。由于传送过程中,传送机构均处于传送通道1内,因此,可有效避免与人员发生碰撞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并且即使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也可有效缓解拥挤的情况;同时,利用隔离部2将送餐通道分割出为载料部3单独移动的通道,载料部3无需与传送机构的本体2直接接触,从而传送机构的本体2不会承担载料部3的重量,避免载料部3对传送机构的本体2产生压力而对本体2造成损害,可延长传送机构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隔离部2可为一个或由上至下设置的多个隔离构件,每个隔离构件的两端分别与传送通道1内相对的两侧壁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螺栓等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也可为在传送通道1内相对的两侧壁设置滑槽,将隔离构件的两端放置在滑槽内,形成可拆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每个隔离构件上均可用来作为放置载料部3的第二通道13,位于最下层的隔离构件的下方空间用来作为放置传送机构的本体2。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传送机构的本体2的基座21底部安装有行走组件23,基座21内安装有微处理器、位置传感器和驱动部,驱动部与行走组件23相连;位置传感器,用于将传送机构的实时位置信息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还用于根据传送机构的实时位置信息,判断传送机构是否到达指定的餐品接收端5,若是,则向微处理器发送驱动部停止工作的指令;微处理器,用于接收驱动部停止工作的指令,控制驱动部停止工作,具体指令的传输可利用无线网络实现,即在控制器和微处理器上分别设置无线通讯装置,利用无线网络(如wifi或蓝牙)等进行指令传输。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使载料部3跟随本体2同步移动可采用多种实现方式,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为在载料部3上设置微处理器、无线通讯装置、驱动部、与驱动部连接的行走组件23,再由本体2上的微处理器利用无线网络(如wifi或蓝牙等)给载料部3的微处理器发送跟随指令,再由载料部3上的无线通讯装置接收跟随指令并发送给微处理器,由载料部3的微处理器根据跟随指令控制驱动部的工作状态,以使驱动部驱动行走组件23跟随本体2同步移动。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为在传送机构的基座21上安装吸附部22,该吸附部22可透过隔离部2对载料部3产生吸附力,从而实现载餐部3的跟随移动;吸附部22可采用磁性吸附的原理,例如,在基座21上设置磁性件(如磁铁或电磁铁),而载料部3上设置有与基座21上磁性件相反的磁性件(如磁铁或电磁铁),利用磁性的吸引力实现载料部3的跟随移动,或者载料部3直接采用铁或不锈钢材料制成,利用磁性件对铁或不锈钢的载料部3的吸引力实现载料部3的跟随移动。在基座21和载料部3上设置电磁铁的情况下,电磁铁可在基座21和载料部3处于工作状态时通电,在待命状态时,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进一步地,在载料部3的底部也可安装行走组件23,降低载料部3移动时的阻力,以避免放置在载料部3的物料过重,摩擦力过大,磁性的吸引力无法带动载料部3同步移动的现象发生。其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驱动部可为电机等提供动力的元件,行走组件23包括滚轮231和与滚轮231连接的轴承232等元件,驱动部和行走组件2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技术,不在赘述。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传送机构的基座21上安装多个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传送机构行进路线上是否存在坑洼或体积小的障碍物,各个红外传感器传送给微处理器,经微处理器处理后,控制传送机构选择躲避坑洼或障碍物的路线,以保证传送的顺畅。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可设置在餐品制备端4,由餐品制备端4的人员输入传送指令,控制器也可以采用多个控制终端的形式,设置在各餐品接收端5,由各餐品接收端5的人员使用相应的控制终端发送传送指令。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传送机构的本体2在传送过程中出现故障而导致传送机构停止移动,工作人员可在第一通道12靠近餐品制备端4或餐品接收端5的一端放置新的本体2,再控制新的本体2行驶至故障的本体2处,由新的本体2推动故障本体2继续移动至目的地,完成传送任务;而在本体2上设置电磁铁或利用本体2的微处理器控制载料部3跟随的情况下,将故障的本体2上的电磁铁或微处理器断电,再由新的本体2的电磁铁或微处理对载料部3进行跟随控制,同时推动位于前方的故障的本体2移动至目的地;或者在传送通道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发生故障的运送机构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12连接,控制新的本体2将故障的本体2推送至第三通道上,再返回至载料部3的下方,然后利用新的本体2将载料部3进行跟随控制,直至移动到目的地;也可直接在隔离部2上设置多个可开闭的挡板,在本体2发生故障时,直接将靠近故障处的挡板打开,将故障的本体2取出,再放置新的本体2。由此可见,将本体2和载料部3设置为可分离的形式,可方便工作人员对本体2或载料部3单独的维护,方便操作。其中,在本体2上可设置蜂鸣器,在发生故障后,微处理器控制蜂鸣器报警,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构、传送通道和控制器,所述传送机构容置于所述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连接餐品制备端和餐品接收端;

其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本体和跟随所述本体移动的载料部,所述传送通道包括将其分隔为容置所述本体移动的第一通道和容置所述载料部移动的第二通道的隔离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通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连接于所述传送通道相对两侧壁之间,以形成位于所述隔离部下方的第一通道及位于所述隔离部上方的第二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基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用于吸附所述载料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为磁性件,所述载料部采用可被磁性件吸引的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为电磁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底部安装有行走组件,所述基座内安装有微处理器、位置传感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行走组件相连;

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将所述传送机构的实时位置信息传送至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传送机构的实时位置信息,判断所述传送机构是否到达指定的餐品接收端,若是,则向所述微处理器发送所述驱动部停止工作的指令;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驱动部停止工作的指令,控制所述驱动部停止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部的底部安装有行走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通道还包括用于放置发生故障的运送机构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与所述传送通道为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部为单个的料盘或能够放置多个料盘的托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餐品自动传送设备,包括传送机构、传送通道和控制器,所述传送机构容置于所述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连接餐品制备端和餐品接收端;其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本体和跟随所述本体移动的载料部,所述传送通道包括将其分隔为容置所述本体移动的第一通道和容置所述载料部移动的第二通道的隔离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通道移动。因此,该餐品自动传送设备不仅有效避免与人员发生碰撞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即使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也可有效缓解拥挤的情况;而且避免载料部对传送机构的本体产生压力而对本体造成损害,可延长传送机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谢宏泽;萧志根;姚晓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0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