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6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板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间内运输物品一般采用叉车运输或者滚筒输送线运输,一般流水线式的作业都选用滚筒输送线进行运输,但这种滚筒输送线需要滚筒与输送带的配合使用,成本较高。

在cn201410368363中公开了一种平板运输装置,该运输装置包括轨道、设置在轨道上的滚轮和放置在滚轮上的支撑平板,支撑平板上放置需要运输的物品。该装置存在不足之处在于,整个装置中对滚轮的驱动力需要另外设置,无法形成自动化的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面板输送装置,该装置在滑轮组中就设有电机用于驱动放置在滑轮组上的面板,无需额外使用牵引机构,使其整个运输过程能够实现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板和设于支撑板上的多个间隔排列的滑动轮组件,所述滑动轮组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机驱动组件,所述滑动轮组件和电机驱动组件的上方设置用于放置面板的底托架。

进一步,所述电机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与支撑板相连接,电机的轴连接有滚轮。

进一步,所述电机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与支撑板相连接,电机与电机固定架之间设有电机活动架,电机的轴连接有滚轮。

进一步,所述滑动轮组件包括滑动轮、滑轮座和滑轮固定架,所述滑轮座安装在滑轮固定架上,所述滑动轮通过轮轴与滑轮座轴接,所述滑轮固定架安装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每相邻2~6个滑动轮组件之间设置一个电机驱动组件。

进一步,每相邻2~6个滑动轮组件与设于其中的电机驱动组件通过连接板连成一体形成模块化结构,再与支撑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托架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电机驱动组件的间隔。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滑动轮组件。

进一步,所述底托架为方形框架,两侧设有吊孔。

进一步,所述滚轮外侧设有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底托架、滑动轮组件和电机驱动组件的组合运输面板,替代了原先采用滚筒运输线运输面板,大大的节约成本;在面板与滑动轮组件之间设置有底托架,可以避免面板与滑动轮的之间接触,解决了面板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变形的问题;在滑动轮组件中设有电机驱动组件,无需额外使用牵引机构,使其整个运输过程能够实现自动化;同时滑动轮组件可以事先多生产,后期滑动轮有损坏直接对滑动轮组件进行更换,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滑动轮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电机驱动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模板的示意图。

图中:1-底托架,2-面板,3-滑动轮组件,4-电机驱动组件,5-模板,31-滑轮固定架,32-滑轮座,33-滑动轮,34-轮轴,35-螺纹孔,41-电机固定架,42-电机活动架,43-滚轮,4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板和设于支撑板上的多个间隔排列的滑动轮组件3,所述滑动轮组件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机驱动组件,所述滑动轮组件和电机驱动组件的上方设置用于放置面板的底托架1。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为面板运输的起点到面板运输的终点之间的运输板,在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滑动轮组件3,滑动轮组件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滑动轮组件之间设有电机驱动组件4,具体的,可以是四个滑动轮组件中设有一个电机驱动组件,电机驱动组件设置在四个滑动轮组件的中部,两侧各设置两个滑动轮组件,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轮组件包括滑动轮33、滑轮座32和滑轮固定架31,滑轮座安装在滑轮固定架上,滑动轮通过轮轴与滑轮座轴接,滑轮固定架安装在支撑板上。具体的,滑轮固定架为长方形结构,滑轮固定架的四个角处设有螺纹孔35,用于和支撑板螺栓连接,使滑轮固定架固定在支撑板上;在滑轮固定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滑轮座,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螺接等,滑轮座为一个上部开口的矩形框体结构,在上部开口处通过轮轴34与滑动轮轴接,使滑动轮能够绕轮轴旋转,滑动轮的上顶部超过滑轮座的上表面与放置在上方的底托架接触,滑动轮的外表面设有一层硅胶。滑轮座的结构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滑轮座是上部开口的三角形结构框体,其中底边与滑轮固定架固定连接,顶部为三角形的其中一个夹角,定义为顶角,顶角与滑动轮轴接,使滑动轮绕轴旋转,同样是可以实现上述的工作。在此处不选用滑动轮直接设置,而采用滑动轮组件的形式安装,是方便后续滑动轮损坏后的更换工作,可以将滑动轮组件按需求多生产,当某处的滑动轮组件损坏就直接更换,更换方式简单、快捷;并且滑动轮组件的设置,使滑动轮将受到的力转移到滑动固定座上,从力的点接触转换成力的面接触,提高了滑动轮的支撑能力。

本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组件包括电机44、电机固定架41和电机活动架42,电机安装在电机活动架上,电机活动架与电机固定架活动连接。具体的,电机固定架为板状结构,在电机固定架的四周设有螺纹孔,螺栓穿过电机固定架上的螺纹孔将电机固定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在电机固定架上设有电机活动架,电机通过电机活动架安装在电机固定架上。在电机的端部设有滚轮43,滚轮外表面设有一层保护层,保护层的材料选择硅胶,滚轮的顶部与滑动轮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在滚轮的外表面和滑动轮的外表面均设有一层硅胶,是为了防止底托架在滚轮和滑动轮表面运动时,由于摩擦力,使得两者的表面存在磨损。其中电机上还设有减速机,利用减速机与电机的配合使用,从而控制面板的运输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轮组件与滑动轮组件之间的间距为1500mm,相邻电机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为6000mm。

底托架1为长方形框架,底托架的两长边放置在支撑板两侧的滑轮组上,底托架的两侧设有能够吊起底托架的吊孔。且底托架的长度大于6000mm,即两个相邻电机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或者底托架的长度大于12000mm,即三个相邻电机驱动组件的距离,这样可以保证若其中的有一台或者多台电机损坏,并不会影响面板输送。

在面板运输的起点位置处,往底托架上放置面板,根据面板厚度确定放置的面板2数量,例如,面板厚度为5mm,则可以在底托架上放置10块面板2,如果面板厚度为10mm,则在底托架上放置5块面板2;完成面板的放置工作后,将起吊机的吊具放入到底托架的吊孔中,再用起吊机将底托架放置到滑轮组上,并对底托架进行定位,确保底托架在支撑板上运输时不会偏移;当面板运输至面板运输终点时,工作人员将面板拿下,孔的底托架用起吊机吊走,再将空的底托架运输至面板运输起点。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板上设有电机驱动组件,利用电机驱动组件就可以对底托架进行运输,无需在另外设置牵引力;利用底托架和滑动轮组件的配合使用来运输面板,替代了传统的滚筒输送线输送面板的方式,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面板与滑轮组的直接接触而引起的面板变形问题。同时,底托架上放置面板,只需对底托架进行一次定位,节省了时间。

实施例2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滑轮组与支撑板之间通过模板5连接,先将一组滑轮组按间距螺栓安装在模板上,再将模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可以选择焊接或者螺接。最后相邻滑动轮之间的间距为1500mm,相邻电机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为6000mm。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提前将滑轮组安装在模板5上,再同一将模板安装在支撑板上,方便快捷。


技术特征:

1.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和设于支撑板上的多个间隔排列的滑动轮组件,所述滑动轮组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机驱动组件,所述滑动轮组件和电机驱动组件的上方设置用于放置面板的底托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与支撑板相连接,电机的轴连接有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与支撑板相连接,电机与电机固定架之间设有电机活动架,电机的轴连接有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轮组件包括滑动轮、滑轮座和滑轮固定架,所述滑轮座安装在滑轮固定架上,所述滑动轮通过轮轴与滑轮座轴接,所述滑轮固定架安装在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2~6个滑动轮组件之间设置一个电机驱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2~6个滑动轮组件与设于其中的电机驱动组件通过连接板连成一体形成模块化结构,再与支撑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架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电机驱动组件的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滑动轮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架为方形框架,两侧设有吊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外侧设有保护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板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板和设于支撑板上的多个间隔排列的滑动轮组件,所述滑动轮组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机驱动组件,所述滑动轮组件和电机驱动组件的上方设置用于放置面板的底托架。本实用新型利用底托架与滑轮组的组合运输面板,替代了原先采用滚筒运输线运输面板,大大的节约成本;在面板与滑轮组之间设置有底托架,可以避免面板与滑动轮的之间接触,解决了面板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变形的问题;在滑动轮组件之间设有电机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放置在滑动轮组件和电机驱动组件上的面板,无需额外使用牵引机构,使其整个运输过程能够实现自动化。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徐国新;宋飞跃;陈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0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