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态护坡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
目前的生态护坡主要流程为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但是,现有的护坡结构多数以网状结构覆盖在坡面上为主,其次就是通过混凝土砖块进行拼接,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对坡面进行防护,但是护网结构易损坏,且不易于植物的生长,混凝土砖块则施工过程长,且定期维护消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以解决网状护坡影响植物生长的问题以及混凝土砖块拼接的护坡,施工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包括设置在坡体坡面上的分隔条,所述分隔条上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内置孔,所述坡体上覆盖有高台,所述高台与分隔条固定安装,所述坡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台,所述底台上滑动穿过有插杆,所述插杆插入到坡体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高台上设置有排水渠,排水渠内连通有第二内置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置孔为圆形,且相邻第二内置孔的间距不大于三十厘米。
优选的,所述分隔条上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高台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排水口的底面为斜面,且倾斜二十度。
优选的,所述排水口的进水口位置固定嵌入有板框,板框内固定安装有格栅。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置孔为正六边形,且第一内置孔以3*6的排列分布。
优选的,生态护坡方法如下:
s1:根据坡体的位置,将底台铺设在坡体靠近底端的位置,然后将插杆穿过底台,使得底台能够与坡体的底端定位;
s2:将分隔条与盖板固定,并铺设在坡体的坡面上,分隔条的底端与底台固定;
s3:将高台铺设在坡体的顶部,并与分隔条接触,同时,将排水口与排水通道对应;
s4:格栅固定设置在排水口的进水口位置;
s5:穿过第一内置孔和第二内置孔种植植物,配合整体框架,实现生态护坡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塑胶配合橡胶材料制成的整体护坡结构,整体性高,且施工简单,省时省力,同时,两个内置孔,可保证植物的生长,不会像网状护坡会被网线压迫植物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排水口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排水口倾斜面示意图。
图中:1、坡体;11、分隔条;12、盖板;13、第一内置孔;14、高台;15、底台;16、插杆;2、排水渠;21、第二内置孔;3、排水通道;31、排水口;4、板框;41、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包括设置在坡体1坡面上的分隔条11,分隔条11和盖板12均由塑胶材料制成,分隔条11上固定安装有盖板12,盖板12上设置有第一内置孔13,坡体1上覆盖有高台14,高台14为硬质橡胶材料制成,高台14与分隔条11固定安装,坡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台15,底台15和插杆16均为不锈钢结构,可对护坡结构的底部进行防滑保护,底台15上滑动穿过有插杆16,插杆16插入到坡体1的底面。高台14上设置有排水渠2,排水渠2内连通有第二内置孔21。
参阅图1,第二内置孔21为圆形,且相邻第二内置孔21的间距不大于三十厘米,第二内置孔21内可种植植物。
参阅图1和图2,分隔条11上设置有排水通道3,高台14上设置有排水口31,排水口31与排水通道3连通,能够对坡体1的顶部进行排水。
参阅图2和图3,排水口31的底面为斜面,且倾斜二十度,保证排水的流畅性。
参阅图3和图4,排水口31的进水口位置固定嵌入有板框4,板框4内固定安装有格栅41,能够对坡体1顶部的生活垃圾进行隔离。
参阅图2,第一内置孔13为正六边形,且第一内置孔13以3*6的排列分布,穿过第一内置孔13内可在坡体1的坡面种植植物。
生态护坡方法如下:
s1:根据坡体1的位置,将底台15铺设在坡体1靠近底端的位置,然后将插杆16穿过底台15,使得底台15能够与坡体1的底端定位;
s2:将分隔条11与盖板12固定,并铺设在坡体1的坡面上,分隔条11的底端与底台15固定;
s3:将高台15铺设在坡体1的顶部,并与分隔条11接触,同时,将排水口31与排水通道3对应;
s4:格栅41固定设置在排水口31的进水口位置;
s5:穿过第一内置孔13和第二内置孔21种植植物,配合整体框架,实现生态护坡结构。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当需要对护坡结构整体进行搭建时,先根据坡体1的位置,将底台15铺设在坡体1靠近底端的位置,然后将插杆16穿过底台15,使得底台15能够与坡体1的底端定位;
将分隔条11与盖板12固定,并铺设在坡体1的坡面上,分隔条11的底端与底台15固定,从而对盖板12起到一个防滑效果;
将高台14铺设在坡体1的顶部,并与分隔条11接触,同时,将排水口31与排水通道3对应,排水渠2内的积水,可通过排水口31排入到排水通道3内,流入到河流内;
格栅41可对排水渠2内的生活垃圾进行隔离,避免堵塞排水通道3;
穿过第一内置孔13和第二内置孔21可种植植物,配合整体框架,实现生态护坡结构。
1.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包括设置在坡体(1)坡面上的分隔条(1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条(11)上固定安装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上设置有第一内置孔(13),所述坡体(1)上覆盖有高台(14),所述高台(14)与分隔条(11)固定安装,所述坡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台(15),所述底台(15)上滑动穿过有插杆(16),所述插杆(16)插入到坡体(1)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台(14)上设置有排水渠(2),排水渠(2)内连通有第二内置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置孔(21)为圆形,且相邻第二内置孔(21)的间距不大于三十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条(11)上设置有排水通道(3),所述高台(14)上设置有排水口(31),排水口(31)与排水通道(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31)的底面为斜面,且倾斜二十度。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31)的进水口位置固定嵌入有板框(4),板框(4)内固定安装有格栅(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置孔(13)为正六边形,且第一内置孔(13)以3*6的排列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态护坡方法如下:
s1:根据坡体(1)的位置,将底台(15)铺设在坡体(1)靠近底端的位置,然后将插杆(16)穿过底台(15),使得底台(15)能够与坡体(1)的底端定位;
s2:将分隔条(11)与盖板(12)固定,并铺设在坡体(1)的坡面上,分隔条(11)的底端与底台(15)固定;
s3:将高台(14)铺设在坡体(1)的顶部,并与分隔条(11)接触,同时,将排水口(31)与排水通道(3)对应;
s4:格栅(41)固定设置在排水口(31)的进水口位置;
s5:穿过第一内置孔(13)和第二内置孔(21)种植植物,配合整体框架,实现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