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铰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铰接装置。
背景技术:
重型铲车式搬运车后侧的连接处均采用铰接装置,主要用途是连接后机架和驾驶室,在转向油缸的作用下实现最大角度35度下旋转,而现有技术中,驾驶室和后机架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很难保持平面接触,使得上铰接轴在车辆旋转或者上下坡的情况下受力不均匀,造成了断轴的风险,增加了轴与轴套之间的硬性摩擦,增加了磨损,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铰接装置,采用上铰接关节轴承、下铰接轴套形式,能够使驾驶室和后机架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保持平面接触,使上铰接轴在车辆旋转或者上下坡的情况下受力均匀,降低了断轴的风险,减少轴与轴套之间的硬性摩擦,减少磨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铰接上板、上铰接轴、顶压盖、上铰接上压盖、机架上板、上铰接下压盖、下铰接下板、下铰接上压盖、下铰接上板、下铰接轴和驾驶室下板,机架上板的内部通过关节轴承旋接有上铰接轴,机架上板内部的下侧设有凸起,该凸起与机架上板为一体式结构,且其上表面与关节轴承接触设置,关节轴承的上侧设有上铰接上压盖,该上铰接上压盖的周边通过螺栓与机架上板连接,上铰接上压盖的上侧设有上铰接上板,该上铰接上板通过轴套与上铰接轴旋接,上铰接轴的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顶压盖,上铰接轴的下侧套设有距离套,距离套的上侧与关节轴承接触设置,其下侧的周边与上铰接下板抵触设置,该上铰接下板套设在上铰接轴上,且通过轴承与上铰接轴旋接,上铰接轴的下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上铰接下压盖,上铰接下压盖的外周边通过螺栓与上铰接下板固定连接,上铰接下板的下侧设有下铰接上压盖,该下铰接上压盖通过螺栓与下铰接轴固定连接,下铰接轴的下端依次穿过机架下铰接上板、驾驶室下板、下铰接下板后,通过螺栓与下铰接下压盖固定连接,下铰接轴分别通过轴套与机架下铰接上板、驾驶室下板、下铰接下板旋接,下铰接下压盖嵌设在下铰接下板内,且其下表面与下铰接下板的下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铰接上压盖的内部嵌设有防尘套,该防尘套套设在上铰接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铰接轴和下铰接轴的内部均开设有油道。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铰接装置,采用上铰接关节轴承、下铰接轴套形式,能够使驾驶室和后机架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保持平面接触,使上铰接轴在车辆旋转或者上下坡的情况下受力均匀,降低了断轴的风险,减少轴与轴套之间的硬性摩擦,减少磨损,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上铰接上板1、上铰接轴2、顶压盖3、上铰接上压盖4、机架上板5、上铰接下压盖6、上铰接下板7、下铰接上压盖8、下铰接上板9、下铰接轴10、驾驶室下板11、下铰接下板12、关节轴承13、凸起14、距离套15、下铰接下压盖16、防尘套17、油道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铰接上板1、上铰接轴2、顶压盖3、上铰接上压盖4、机架上板5、上铰接下压盖6、上铰接下板7、下铰接上压盖8、下铰接上板9、下铰接轴10、驾驶室下板11和下铰接下板12,机架上板5的内部通过关节轴承13旋接有上铰接轴2,该关节轴承13嵌设在机架上板5内,其外圈与机架上板5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与上铰接轴2焊接固定,机架上板5内部的下侧设有凸起14,该凸起14与机架上板5为一体式结构,且其上表面与关节轴承13接触设置,关节轴承13的上侧设有上铰接上压盖4,该上铰接上压盖4的内部嵌设有防尘套17,该防尘套17套设在上铰接轴2上,可阻止煤尘进入关节轴承13内部,降低其使用寿命,上铰接上压盖4的周边通过螺栓与机架上板5连接,上铰接上压盖4的上侧设有上铰接上板1,该上铰接上板1通过轴套与上铰接轴2的上端旋接,该轴套套设在上铰接轴2上,轴套的外侧壁与上铰接上板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上铰接轴2的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顶压盖3,上铰接轴2的下侧套设有距离套15,距离套15的上侧与关节轴承13接触设置,其下侧的周边与上铰接下板7抵触设置,该上铰接下板7通过轴套套设在上铰接轴2上,该轴套套设在上铰接轴2上,其外侧壁与上铰接下板7焊接固定,上铰接轴2的下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上铰接下压盖6,上铰接下压盖6的外周边通过螺栓与上铰接下板7固定连接,上铰接下板7的下侧设有下铰接上压盖8,该下铰接上压盖8通过螺栓与下铰接轴10固定连接,下铰接轴10的下端依次穿过下铰接上板9、驾驶室下板11、下铰接下板12后,通过螺栓与下铰接下压盖16固定连接,下铰接轴10分别通过轴套与下铰接上板9、驾驶室下板11、下铰接下板12旋接,该轴套分别套设在下铰接轴10上,其外侧壁分别与下铰接上板9、驾驶室下板11、下铰接下板12的内侧壁焊接固定,下铰接下压盖16嵌设在下铰接下板12内,且其下表面与下铰接下板12的下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上铰接轴2和下铰接轴10的内部均开设有油道18,油道18内注入黄油,黄油可经过油道18注入轴套和关节轴承13中,能够大大延缓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上铰接轴2的上方设有顶压盖3,该顶压盖3与上铰接轴2通过螺栓连接,可起到阻止上铰接上板1上的轴套向上窜动的作用,机架上板5的下边设有凸起14,该凸起14可阻止关节轴承13向下运动,机架上板5的上边通过螺栓固定有上铰接上压盖4,可起到阻止关节轴承13向上窜动的作用,上铰接上压盖4的内部设有防尘套17,该防尘套17可阻止煤尘进入关节轴承13的内部,增加其使用的寿命,关节轴承13的下侧设有距离套15,距离套15可将关节轴承13的重量全部传递到上铰接下板7上,从而使其受力均匀,不受上下坡或转向的影响,上铰接下压盖6通过螺栓与上铰接轴2连接,使其牢牢与上铰接下板7固定,阻止上铰接轴2旋转,降低其旋转后磨损或断裂的概率,下铰接轴10通过轴套与下铰接上板9、驾驶室下板11以及下铰接下板12旋接,保证旋转的中心不偏移,上铰接轴2以及下铰接轴10的内部均设有油道18,黄油经过油道18能够注入轴套和关节轴承13中,从而能够大大延缓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铰接装置,采用上铰接关节轴承13、下铰接轴10套形式,能够使驾驶室和后机架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保持平面接触,使上铰接轴2在车辆旋转或者上下坡的情况下受力均匀,降低了断轴的风险,减少轴与轴套之间的硬性摩擦,减少磨损,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铰接上板(1)、上铰接轴(2)、顶压盖(3)、上铰接上压盖(4)、机架上板(5)、上铰接下压盖(6)、上铰接下板(7)、下铰接上压盖(8)、下铰接上板(9)、下铰接轴(10)、驾驶室下板(11)和下铰接下板(12),机架上板(5)的内部通过关节轴承(13)旋接有上铰接轴(2),机架上板(5)内部的下侧设有凸起(14),该凸起(14)与机架上板(5)为一体式结构,且其上表面与关节轴承(13)接触设置,关节轴承(13)的上侧设有上铰接上压盖(4),该上铰接上压盖(4)的周边通过螺栓与机架上板(5)连接,上铰接上压盖(4)的上侧设有上铰接上板(1),该上铰接上板(1)通过轴套与上铰接轴(2)旋接,上铰接轴(2)的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顶压盖(3),上铰接轴(2)的下侧套设有距离套(15),距离套(15)的上侧与关节轴承(13)接触设置,其下侧的周边与上铰接下板(7)抵触设置,该上铰接下板(7)套设在上铰接轴(2)上,且通过轴承与上铰接轴(2)旋接,上铰接轴(2)的下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上铰接下压盖(6),上铰接下压盖(6)的外周边通过螺栓与上铰接下板(7)固定连接,上铰接下板(7)的下侧设有下铰接上压盖(8),该下铰接上压盖(8)通过螺栓与下铰接轴(10)固定连接,下铰接轴(10)的下端依次穿过下铰接上板(9)、驾驶室下板(11)、下铰接下板(12)后,通过螺栓与下铰接下压盖(16)固定连接,下铰接轴(10)分别通过轴套与下铰接上板(9)、驾驶室下板(11)、下铰接下板(12)旋接,下铰接下压盖(16)嵌设在下铰接下板(12)内,且其下表面与下铰接下板(12)的下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接上压盖(4)的内部嵌设有防尘套(17),该防尘套(17)套设在上铰接轴(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接轴(2)和下铰接轴(10)的内部均开设有油道(1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