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笼承重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



背景技术:

每台施工升降机二个吊笼共有承重辊28个,该辊是吊笼升降的承重滚动零部件,其运转质量、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对施工升降机的可靠、安全使用十分重要,对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的要求是:在外径不能加大的条件下,承载力要大;辊在滚动时应能沿轴向自由窜动,窜动限位量不小于7mm,以适应由标准节制造误差导致的升降轨道中心距误差。

现有的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由轴体3、骨架油封9、轴承10、保持架、紧定螺钉12、螺母13和内卡环14所组成,然而现有的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存在大量的缺点,比如现有的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中的辊体为中碳钢,并且由骨架油封进行密封,其密封效果较差,并且耐磨性不强,使用寿命较短,由于耐磨性不强,以至于容易提高粗糙度,从而使轨道发生磨损,且牵引动力较大,提高了能耗。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解决了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包括:辊体;

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设置于所述辊体的内部,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贯穿所述辊体并延伸至所述辊体的外部;

轴体,所述轴体设置于所述活动块延伸至所述辊体的外部的一侧;

若干个滚针,若干个所述滚针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块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辊体的内部;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于所述活动块的另一侧,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贯穿所述辊体并延伸至所述辊体的另一侧;

两个o型圈,两个所述o型圈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块和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

挡圈,所述挡圈设置于所述连接块延伸至所述辊体的另一侧的外表面;

外卡环,所述外卡环设置于所述连接块外表面,且位于所述挡圈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辊体、所述轴体、所述滚针和所述挡圈均采用轴承钢。

优选的,所述滚针的数量为二十八个,并且所述滚针的长度为25.3mm。

优选的,所述辊体的左右限位滑动量均为4.15mm。

优选的,所述o型圈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的内表面设置有挤压环,所述挤压环的内表面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弹性垫。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通过滚针数量增加,由15个增加至28个,并加长由23.8mm加长至25.3mm,故辊子作为专用轴承的承载能力比原来的轴承增加约98%;

通过辊体轴向截面积增大150平方毫米,故辊体强度增加;由于辊体改为轴承钢,其耐磨性大大增强,使用寿命增加数倍;由于辊体耐磨,不易降低粗糙度,从而使轨道不易磨损,有利于延长升降轨道标准节的使用寿命;

通过轴体的抗弯强度增加约34%,轴面直径加大了5.5mm,轴体的横截面积增加了34%;避免了轴承保持架与轴肩、轴承外圈挡边和螺母端面的滑动磨擦,轴向限位由滚针的端面和轴的轴肩、辊体的挡边、挡圈直接实现,均用轴承钢制造,极大地减少了磨擦阻力和发热,运转滑快灵活,使牵引动力减小,节省能耗;

由于取消了保持架和内卡环,避免了辊的卡阻现象,同时也避免了这二个零件因材质硬度较低而快速磨损导致辊失效;取消了原轴承其外圈仅有3.5mm的厚度;

使承重辊的可靠性大为提高;辊体左右限位滑动量均为4.15mm,共8.3mm;原来的共5.7mm,限位可靠且限位量大,滑动灵活,可有效避免辊边啃伤轨道,延长标准节使用寿命;挡圈由原来的螺母省去螺纹和紧定螺钉螺孔改进而成和轴的连接,由螺纹连接改为较紧配合连接,加外卡环轴向定位,可靠性提高;运转平稳,震动和噪音小;辊体的大小、外形及轴的安装尺寸、偏心量调整方式不变,轴头缩短3mm,更为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密封环的截面侧视图。

图中标号:1、辊体,2、活动块,3、轴体,4、滚针,5、连接块,6、o型圈,61、弹性环,62、挤压环,63、密封环,64、密封槽,65、弹性垫,7、挡圈,8、外卡环,9、骨架油封,10、轴承,11、保持架,12、紧定螺钉,13、螺母,14、内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的结构示意图。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包括:辊体1;

活动块2,所述活动块2设置于所述辊体1的内部,所述活动块2的一侧贯穿所述辊体1并延伸至所述辊体1的外部;

轴体3,所述轴体3设置于所述活动块2延伸至所述辊体1的外部的一侧;

若干个滚针4,若干个所述滚针4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块2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辊体1的内部,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将辊体1改成轴承钢,取代原设为的中碳钢,并且在其内孔加工出滚针轨道,满装滚针4,取代原来的轴承10;采用0型圈6密封,代替原来的骨架油封9,把原来的辊改成了一种不用保持架11的满装滚针特殊专用轴承,而辊体1则成为该专用轴承的外圈;

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一侧设置于所述活动块2的另一侧,所述连接块5的一侧贯穿所述辊体1并延伸至所述辊体1的另一侧;

两个o型圈6,两个所述o型圈6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块2和所述连接块5的外表面;

挡圈7,所述挡圈7设置于所述连接块5延伸至所述辊体1的另一侧的外表面;

外卡环8,所述外卡环8设置于所述连接块5外表面,且位于所述挡圈7的一侧。

由于滚针4数量增加,由15个增加至28个,并加长由23.8mm加长至25.3mm,故辊子作为专用轴承的承载能力比原来的轴承增加约98%;

通过辊体1轴向截面积增大150平方毫米,故辊体1强度增加;由于辊体1改为轴承钢,其耐磨性大大增强,使用寿命增加数倍;由于辊体1耐磨,不易降低粗糙度,从而使轨道不易磨损,有利于延长升降轨道标准节的使用寿命;

通过轴体3的抗弯强度增加约34%,轴面直径加大了5.5mm,轴体3的横截面积增加了34%;避免了轴承保持架11与轴肩、轴承外圈挡边和螺母13端面的滑动磨擦,轴向限位由滚针4的端面和轴的轴肩、辊体的挡边、挡圈7直接实现,均用轴承钢制造,极大地减少了磨擦阻力和发热,运转滑快灵活,使牵引动力减小,节省能耗;

而且由于取消了保持架11和内卡环14,避免了辊的卡阻现象,同时也避免了这二个零件因材质硬度较低而快速磨损导致辊失效;取消了原轴承其外圈仅有3.5mm的厚度;使承重辊的可靠性大为提高;

辊体左右限位滑动量各4.15mm,共8.3mm,原来的共5.7mm,限位可靠且限位量大,滑动灵活,可有效避免辊边啃伤轨道,延长标准节使用寿命;

挡圈7,由原来的螺母13省去螺纹和紧定螺钉12螺孔改进而成和轴的连接,由螺纹连接改为较紧配合连接,加外卡环8轴向定位,可靠性提高;运转平稳,震动和噪音小;辊体的大小、外形及轴的安装尺寸、偏心量调整方式不变,轴头缩短3mm,更为紧凑。

所述辊体1、所述轴体3、所述滚针4和所述挡圈7均采用轴承钢。

所述滚针4的数量为二十八个,并且所述滚针4的长度为25.3mm。

所述辊体1的轴向截面积增加了150mm2。

所述轴体3的轴面直径增加了5.5mm。

所述辊体1的左右限位滑动量均为4.1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滚针4数量增加,由15个增加至28个,并加长由23.8mm加长至25.3mm,故辊子作为专用轴承的承载能力比原来的轴承增加约98%;

通过辊体1轴向截面积增大150平方毫米,故辊体1强度增加;由于辊体1改为轴承钢,其耐磨性大大增强,使用寿命增加数倍;由于辊体1耐磨,不易降低粗糙度,从而使轨道不易磨损,有利于延长升降轨道标准节的使用寿命;

通过轴体3的抗弯强度增加约34%,轴面直径加大了5.5mm,轴体3的横截面积增加了34%;避免了轴承保持架11与轴肩、轴承外圈挡边和螺母13端面的滑动磨擦,轴向限位由滚针4的端面和轴的轴肩、辊体的挡边、挡圈7直接实现,均用轴承钢制造,极大地减少了磨擦阻力和发热,运转滑快灵活,使牵引动力减小,节省能耗;

由于取消了保持架11和内卡环14,避免了辊的卡阻现象,同时也避免了这二个零件因材质硬度较低而快速磨损导致辊失效;取消了原轴承其外圈仅有3.5mm的厚度;

使承重辊的可靠性大为提高;辊体左右限位滑动量各4.15mm共8.3mm,原来的共5.7mm,限位可靠且限位量大,滑动灵活,可有效避免辊边啃伤轨道,延长标准节使用寿命;挡圈7,由原来的螺母13省去螺纹和紧定螺钉12螺孔改进而成和轴的连接,由螺纹连接改为较紧配合连接,加外卡环8轴向定位,可靠性提高;运转平稳,震动和噪音小;辊体的大小、外形及轴的安装尺寸、偏心量调整方式不变,轴头缩短3mm,更为紧凑。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滚针4数量增加,由15个增加至28个,并加长由23.8mm加长至25.3mm,故辊子作为专用轴承的承载能力比原来的轴承增加约98%;

通过辊体1轴向截面积增大150平方毫米,故辊体1强度增加;由于辊体1改为轴承钢,其耐磨性大大增强,使用寿命增加数倍;由于辊体1耐磨,不易降低粗糙度,从而使轨道不易磨损,有利于延长升降轨道标准节的使用寿命;

通过轴体3的抗弯强度增加约34%,轴面直径加大了5.5mm,轴体3的横截面积增加了34%;避免了轴承保持架11与轴肩、轴承外圈挡边和螺母13端面的滑动磨擦,轴向限位由滚针4的端面和轴的轴肩、辊体的挡边、挡圈7直接实现,均用轴承钢制造,极大地减少了磨擦阻力和发热,运转滑快灵活,使牵引动力减小,节省能耗;

由于取消了保持架11和内卡环14,避免了辊的卡阻现象,同时也避免了这二个零件因材质硬度较低而快速磨损导致辊失效;取消了原轴承其外圈仅有3.5mm的厚度;

使承重辊的可靠性大为提高;辊体左右限位滑动量各4.15mm共8.3mm,原来的共5.7mm,限位可靠且限位量大,滑动灵活,可有效避免辊边啃伤轨道,延长标准节使用寿命;挡圈7,由原来的螺母13省去螺纹和紧定螺钉12螺孔改进而成和轴的连接,由螺纹连接改为较紧配合连接,加外卡环8轴向定位,可靠性提高;运转平稳,震动和噪音小;辊体的大小、外形及轴的安装尺寸、偏心量调整方式不变,轴头缩短3mm,更为紧凑。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所述o型圈6包括弹性环61,所述弹性环61的内表面设置有挤压环62,所述挤压环62的内表面设置有密封环63,所述密封环63的内表面开设有密封槽64,所述密封槽64的内表面设置有弹性垫65,通过密封槽64的设置,可以加大密封环63的活动性,以及通过弹性垫65,有效的提高了密封时,o型圈6之间挤压,通过弹性垫65的弹性,对密封槽64进行填充,进一步提高了o型圈6的密封效果,而且通过弹性环61可以加大o型圈6与外界套管之间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其特征在于,包括:

辊体;

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设置于所述辊体的内部,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贯穿所述辊体并延伸至所述辊体的外部;

轴体,所述轴体设置于所述活动块延伸至所述辊体的外部的一侧;

若干个滚针,若干个所述滚针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块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辊体的内部;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于所述活动块的另一侧,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贯穿所述辊体并延伸至所述辊体的另一侧;

两个o型圈,两个所述o型圈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块和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

挡圈,所述挡圈设置于所述连接块延伸至所述辊体的另一侧的外表面;

外卡环,所述外卡环设置于所述连接块外表面,且位于所述挡圈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所述轴体、所述滚针和所述挡圈均采用轴承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针的数量为二十八个,并且所述滚针的长度为25.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的左右限位滑动量均为4.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的内表面设置有挤压环,所述挤压环的内表面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弹性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所述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包括:辊体;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设置于所述辊体的内部,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贯穿所述辊体并延伸至所述辊体的外部;轴体,所述轴体设置于所述活动块延伸至所述辊体的外部的一侧;若干个滚针,若干个所述滚针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块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辊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施工升降机吊笼承重辊,通过将辊体改为轴承钢,其耐磨性大大增强,使用寿命增加数倍;由于辊体耐磨,不易降低粗糙度,从而使轨道不易磨损,有利于延长升降轨道标准节的使用寿命,极大地减少了磨擦阻力和发热,运转滑快灵活,使牵引动力减小,节省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闵天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闵天喜
技术研发日:2019.08.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29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