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申请涉及一氧化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煤气作为一种重要的燃料在钢铁企业中被普遍的使用。由于企业中使用煤气的设备数量较多,煤气管路纵横交错,因此由煤气引起的人体中毒、火灾、爆炸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是人体煤气中毒,其后果非常严重,往往是造成受害者永久性的脑损伤甚至是直接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煤气中的一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无色、无臭、易燃易爆的有毒可燃性气体,它能使现场作业人员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迅速中毒,来不及反应。

一氧化碳报警仪对现场作业人员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它通过内置的一氧化碳传感器能测量出密闭空间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值,然后将数据实时显示在报警仪的液晶屏上。同时,在一氧化碳浓度值达到上限值时,还可以触发声光报警提示,为密闭空间的作业人员提供生命安全保障。

尽管一氧化碳报警仪被普遍使用,但是钢铁企业每年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依然频繁发生。经过分析发现,目前使用的一氧化碳报警仪存在如下缺陷:

①报警仪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只能显示在暗淡且狭小的液晶显示屏上,字体小,亮度暗,只适合近距离观看。该液晶显示屏面积通常小于3.5cm×2cm,而且是单色显示。现场作业人员无法在工作的同时注意到环境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值及其变化趋势,这就导致他们即使携带了报警仪也不能对所处环境的一氧化碳浓度变化做出及时响应,尤其是在煤气缓慢泄露的工作空间。并且,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每个现场作业人员对一氧化碳的耐受值也不尽相同,对于耐受值偏低的作业人员而言,等到一氧化碳浓度上升到报警仪预设的报警值才发出报警声时,此时往往中毒已经发生。

②报警仪内置式的锂离子可充电电池无法实现便携式拆换,遇突发性任务需立刻执行却发现电池电量耗光时,若选择充电后再执行任务,会严重影响工作任务的响应速度,若选择不携带报警仪,则无法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一氧化碳报警仪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较佳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包括壳体、led点阵显示屏、一氧化碳传感器、驱动电路板及单片机;其中,

所述led点阵显示屏包括多个led点阵模块,所述多个led点阵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板及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经所述单片机处理后,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控制下通过所述led点阵显示屏显示;

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相对于所述壳体凸出设置;

所述led点阵显示屏、驱动电路板及单片机均容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由透明材料构成的透明面,所述led点阵显示屏贴合设置在所述透明面的内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多个led点阵模块通过级联的方式相互连接,构成一矩形的led点阵显示屏。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以为所述单片机供电;

所述壳体远离所述led点阵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源模块的容置腔,并且,所述容置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卡槽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单片机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通过外接电源为所述单片机供电;

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单片机供电;

所述第四接口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对所述电源模块进行充电。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微控制芯片、电量检测电路、电量检测按钮及电量指示灯;其中,

所述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源模块的电量;

所述微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电量检测电路、电量检测按钮及电量指示灯电性连接;

所述电量指示灯在所述电量检测按钮及所述微控制芯片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电量检测电路检测到的数据对所述电源模块的电量进行显示。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蜂鸣器;

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发出报警提示。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多个蜂鸣器,所述多个蜂鸣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不同面上。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单片机包括vcc引脚、gnd引脚及第一输出引脚,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单片机之间连接有电阻及npn型三极管;其中,

所述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输出引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片机的gnd引脚连接;

所述蜂鸣器连接在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之间。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单片机包括arduinouno单片机,所述透明材料包括亚克力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通过采用由多个led点阵模块组成的led点阵显示屏对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得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显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单色液晶显示而言,可以提高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的显示亮度和字体大小。并且,在同等比例放大显示字体的条件下,相对于液晶显示而言还可以降低装置的硬件成本。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通过将一氧化碳传感器相对于壳体凸出设置,可以使一氧化碳传感器充分接触到待检测环境中的气体,从而提高装置对一氧化碳进行检测的灵敏度。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通过将led点阵显示屏、驱动电路板及单片机容置在包括至少一个透明面的壳体内部,然后将led点阵显示屏贴合设置在该透明面的内壁,可以在保证该led显示屏可视的前提下,通过壳体对led点阵显示屏、驱动电路板及单片机进行保护。

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可以使作业人员通过更换电源模块的方式迅速解决电量耗光的问题,从而提高该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的硬件电路示意图。

图标:1-壳体;2-led点阵显示屏;3-一氧化碳传感器;4-驱动电路板;5-引脚;6-单片机;7-电源模块;8-第三接口;9-第一接口;10-第四接口;11-电量指示灯;12-第二接口;13-电量检测按钮;14-卡槽;15-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一氧化碳报警仪显示字体小、亮度低等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3,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壳体1、led点阵显示屏2、一氧化碳传感器3、驱动电路板4及单片机6。

其中,该一氧化碳传感器3相对于壳体1凸出设置,led点阵显示屏2、驱动电路板4及单片机6均容置在壳体1内部。并且,该壳体1包括至少一个由透明材料(例如:亚克力板)构成的透明面,该led点阵显示屏2贴合设置在该透明面的内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该一氧化碳传感器3相对于壳体1凸出设置的目的在于,使该一氧化碳传感器3与环境中的空气充分接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装置对一氧化碳进行检测的灵敏度。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该装置的壳体1设置至少一个采用透明材料构成的透明面,然后将led点阵显示屏2、驱动电路板4及单片机6均容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并且将该led点阵显示屏2贴合设置在该透明面的内壁,其目的在于,在保证该led显示屏可视的条件下,通过该壳体1对led点阵显示屏2、驱动电路板4及单片机6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结合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一氧化碳传感器3与单片机6电性连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单片机6用于对该一氧化碳传感器3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处理(具体而言,即将一氧化碳传感器3输出的模拟信号(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驱动电路板4与单片机6电性连接,并且该驱动电路板4通过引脚5与led点阵显示屏2连接,用于根据单片机6发送的控制信号驱动led点阵显示屏2对该一氧化碳传感器3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针对现有技术中一氧化碳报警仪显示字体小、亮度低,导致作业人员无法远距离查看一氧化碳报警仪上显示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的问题,申请人认为,其根本解决办法是增加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和显示字体的大小。而想要实现该目的,可以采用彩色液晶显示屏,也可以采用高亮度的led点阵显示屏对一氧化碳传感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显示。

但是,考虑到led点阵显示屏相比同尺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价格便宜不少,因此,为了控制装置的硬件成本,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多个高亮度的led点阵模块组成一led点阵显示屏2,然后通过该led点阵显示屏2对一氧化碳传感器3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显示。换言之,即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led点阵显示屏2对一氧化碳传感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显示的目的在于,在提高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的显示亮度和字体大小的同时,减少装置的额外成本。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单片机6可以采用arduinouno单片机(基于atmega328p的arduino系列一号开发板),由于arduinouno单片机所使用的arduino编程语言是开源的,其编程难度相对较低,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采用arduinouno单片机作为控制器,还可以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

具体地,请结合图5,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该led点阵显示屏2包括8个8*8的led点阵模块,并且,该8个led点阵模块通过级联的方式组成一个16*32的矩形led点阵显示屏2。具体而言,即每一块led点阵模块的vcc、gnd、cs、clk引脚都连在一起,然后将前一块led点阵模块的dout引脚与后一块led点阵模块的din引脚相连,组成一个整块的矩形led点阵显示屏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当理解为,该led点阵显示屏2所包含的led点阵模块的数量可以是,但不限于8个,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显示一氧化碳浓度数据所需的显示屏尺寸决定。例如,当需要对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的显示字体进一步放大时,可以增加更多的led点阵模块并将所有led点阵模块级联,从而组成更大的led点阵显示屏。

进一步地,继续结合图5,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板4包括max7219芯片,该芯片与arduinouno单片机6连接,并且,上述的8个led点阵模块分别通过引脚与该驱动电路板4中的max7219芯片电性连接。

该一氧化碳传感器3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经arduinouno单片机6处理后,通过驱动电路板4中的max7219芯片控制各个led点阵模块进行显示,即可将高亮度、大字体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展示给现场作业人员,从而使现场作业人员可以在工作的同时远距离实时查看到环境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值及其变化趋势,进而使得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所处环境的一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做出及时响应。

进一步地,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一氧化碳报警仪均为内置式锂电池,在遇突发性任务需立刻执行却发现电池电量耗光时存在诸多不便。因此,申请人想到可以对该装置设置一可拆卸的电源模块为arduinouno单片机6供电,从而使得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更换电源模块的方式迅速解决电量耗光的问题。

具体地,请再次参照图1~图3,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7,该壳体1远离led点阵显示屏2的一侧(即装置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容置电源模块7的容置腔,并且,该容置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卡槽14,该电源模块7通过卡槽14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该卡槽14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源模块7的形状而定,此处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arduinouno单片机6包括第一接口9和第二接口12,电源模块7包括第三接口8和第四接口10。

其中,第一接口9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通过外接电源为所述arduinouno单片机6供电。具体而言,即当作业环境设置有外接电源(如:220v电源)时,可以通过电源适配器将外接电源变压后连接到第一接口9为arduinouno单片机6供电。

第二接口12用于与第三接口8连接,以通过电源模块7为arduinouno单片机6供电。具体而言,即当作业环境没有外接电源时,可以通过连接线将该第二接口12与第三接口8连接,然后由该电源模块7为arduinouno单片机6供电。并且,当该电源模块7没电时,可以通过更换电源模块7继续为该arduinouno单片机6供电。

该第四接口10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对所述电源模块7进行充电。具体而言,即当该电源模块7没电,且当前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可以通过该第四接口10连接外接电源为电源模块7充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接口9、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8及第四接口10可以是常规的矩形usb接口、lighting接口、type-c接口、圆形接口、梯形接口等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由于受到该电源模块7的安装方式的限制,需要将该第三接口8和第四接口10设置在电源模块7的两端才能保证使用时的便捷性,因此,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与外接电源和该电源模块7连接,可以将该第一接口9和第二接口12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侧面。

进一步地,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该电源模块7包括微控制芯片、电量检测电路、电量检测按钮13及电量指示灯11。其中,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源模块7的电量,微控制芯片分别与电量检测电路、电量检测按钮13及电量指示灯11电性连接。当作业人员需要查看电源模块7的剩余电量时,可以通过操作该电量检测按钮13,然后根据该电量指示灯11的显示情况查看电源模块7的剩余电量,从而便于作业人员根据电源模块7的电量情况进行工作安排,防止作业中途电量耗光给作业人员带来不便。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电量检测及查看原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充电宝的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再次参照图1~图3,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考虑到作业人员并不能随时查看一氧化碳报警仪上显示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对该装置设置了蜂鸣器15。该蜂鸣器15与arduinouno单片机6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3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发出报警提示,具体而言,即当检测到当前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预设值时,便发出声音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提示。

进一步地,考虑到蜂鸣器15的声音传播效果会受到蜂鸣器15的位置影响,而当作业人员所在位置背离蜂鸣器15时,其声音提示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因此,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包括多个蜂鸣器15,并且该多个蜂鸣器15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不同面上,从而使得该装置的报警提示声可以朝各个方向传播。

具体地,请结合图5,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arduinouno单片机6包括vcc引脚、gnd引脚及第一输出引脚,蜂鸣器15与arduinouno单片机6之间连接有电阻及npn型三极管。其中,该电阻的一端与arduinouno单片机6的第一输出引脚连接,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该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arduinouno单片机6的gnd引脚连接。该蜂鸣器15连接在该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arduinouno单片机6的vcc引脚之间。

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该npn型三极管相当于一开关,用于控制蜂鸣器15的工作状态,该电阻的阻值可以是,但不限于10kω。该第一输出引脚为arduinouno单片机6的输出引脚中的其中一个,其对应的具体引脚编号可以根据arduinouno单片机6内部设定的控制程序而定。当该一氧化碳传感器3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预设阈值时,该第一输出引脚输出高电平,此时蜂鸣器15发出声音,从而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提示。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通过采用由多个led点阵模块组成的led点阵显示屏对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得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显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单色液晶显示而言,可以提高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的显示亮度和字体大小。并且,在同等比例放大显示字体的条件下,相对于液晶显示而言还可以降低装置的硬件成本。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通过提高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的显示亮度和字体大小,可以使该装置获得过程预警功能。具体而言,即可以使现场作业人员在工作的同时远距离实时查看到环境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值及其变化趋势,进而使得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所处环境的一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做出及时响应。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通过将一氧化碳传感器相对于壳体凸出设置,可以使一氧化碳传感器充分接触到待检测环境中的气体,从而提高装置对一氧化碳进行检测的灵敏度。

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通过将led点阵显示屏、驱动电路板及单片机容置在包括至少一个透明面的壳体内部,然后将led点阵显示屏贴合设置在该透明面的内壁,可以在保证该led显示屏可视的前提下,通过壳体对led点阵显示屏、驱动电路板及单片机进行保护。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可以使作业人员通过更换电源模块的方式迅速解决电量耗光的问题,从而提高该装置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led点阵显示屏、一氧化碳传感器、驱动电路板及单片机;其中,

所述led点阵显示屏包括多个led点阵模块,所述多个led点阵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板及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经所述单片机处理后,在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控制下通过所述led点阵显示屏显示;

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相对于所述壳体凸出设置;

所述led点阵显示屏、驱动电路板及单片机均容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由透明材料构成的透明面,所述led点阵显示屏贴合设置在所述透明面的内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led点阵模块通过级联的方式相互连接,构成一矩形的led点阵显示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以为所述单片机供电;

所述壳体远离所述led点阵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源模块的容置腔,并且,所述容置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卡槽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通过外接电源为所述单片机供电;

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单片机供电;

所述第四接口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对所述电源模块进行充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微控制芯片、电量检测电路、电量检测按钮及电量指示灯;其中,

所述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源模块的电量;

所述微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电量检测电路、电量检测按钮及电量指示灯电性连接;

所述电量指示灯在所述电量检测按钮及所述微控制芯片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电量检测电路检测到的数据对所述电源模块的电量进行显示。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蜂鸣器;

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发出报警提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多个蜂鸣器,所述多个蜂鸣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不同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包括vcc引脚、gnd引脚及第一输出引脚,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单片机之间连接有电阻及npn型三极管;其中,

所述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输出引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片机的gnd引脚连接;

所述蜂鸣器连接在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包括arduinouno单片机,所述透明材料包括亚克力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LED点阵显示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涉及一氧化碳检测技术领域。该装置通过采用由多个LED点阵模块组成的LED点阵显示屏对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得到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显示,可以在提高一氧化碳浓度数据的显示亮度和字体大小的同时,降低装置的额外成本。同时,该装置通过将一氧化碳传感器相对于壳体凸出设置,可以使一氧化碳传感器充分接触到待检测环境中的气体,从而提高装置对一氧化碳进行检测的灵敏度。此外,该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还可以使作业人员通过更换电源模块的方式迅速解决电量耗光的问题,从而提高该装置的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乃强;刘文艳;陈叶清;冀汉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27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