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属于地下管廊防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廊主体结构的施工缝和变形缝是结构防水中的重点。从施工层面来说,背贴式橡胶止水带成为整个防水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大关键点。
如图1所示,管廊2底部设置有底板1,管廊变形缝的素混凝土中设置有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3,外侧设置有背贴式橡胶止水带6,水平施工缝4处设置有钢板止水带5。管廊主体结构通常分两段浇筑,第一阶段包括底板及底板至侧墙水平施工缝、第二阶段包括剩余侧墙及顶板。在第一段施工中,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安装在钢筋外侧紧贴着外侧钢筋,然后安装模板并浇筑混凝土。但在第二阶段施工中,贴式橡胶止水带安装成为难题,主要因为:(1)背贴式橡胶止水带齿口面朝内,光面紧贴外模板,但在混凝土浇筑前,无稳定的固定面或是固定点;(2)橡胶止水带由于防水性的要求,每一环变形缝必须完整单一,不可分割、分段,无法做到分段固定或是打孔固定;(3)受限于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安装于模板内侧,用于安装传统止水带的夹具也无法用于该止水带的安装。
传统施工在第二阶段施工时,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安装步骤如下:在浇筑主体结构侧墙前,两侧止水带向上拉伸固定,由绑绳临时固定于基坑边,待侧墙及顶板浇筑完成后,在顶板混凝土未完全初凝前,混凝土在具备一定塑性情况下,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上段弯折并覆盖在顶板混凝土上,然后压实。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侧墙及顶板端的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安装效果均存在欠佳的情况。对于侧墙而言,橡胶止水带形没有横向的固定和纵向的压实,实际施工效果会出现较多止水带与混凝土贴合不严密、横向出现偏角、一半埋入到混凝土内的现象出现。对于顶板而言,橡胶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后覆盖在顶板混凝土上方,齿口与混凝土之间容易产生间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存在与混凝土贴合不严密、横向出现偏角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使地下管廊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避免了偏角问题,而且提高了施工便利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管廊底板施工完毕后,绑扎管廊变形缝两侧的管廊钢筋,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放置于变形缝处的底板上,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两端均留有余量,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齿口朝上;将矩形钢筋内撑环设置于变形缝处,矩形钢筋内撑环的尺寸与管廊横断面外轮廓相匹配,矩形钢筋内撑环的底部卡扣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齿口内,矩形钢筋内撑环固定在管廊钢筋上;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两端余量部分沿矩形钢筋内撑环闭合,形成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使矩形钢筋内撑环卡扣在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的齿口内;
安装模板,分别浇筑填缝板两侧的管廊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模板。
进一步,在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设置完毕,在混凝土浇筑前,在变形缝处沿管廊长度方向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沿横断面方向设置填缝板。
进一步,在填缝板与远离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一侧的模板之间设置密封膏,密封膏用于密封填缝板端部的变形缝。
进一步,在管廊分割仓对应位置处的矩形钢筋内撑环上,加设竖向支撑钢筋。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施工中,背贴式橡胶止水带沿矩形钢筋支撑环环绕闭合,形成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解决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固定难题,而且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与管廊混凝土结构之间密实,提高了管廊变形缝处的防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廊变形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管廊变形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底板;2-管廊;3-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4-水平施工缝;5-钢板止水带;6-背贴式橡胶止水带,7-矩形钢筋支撑环,8-竖向支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由背景技术可知,由于防水要求需要在管廊变形缝处设置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然后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必须整环设置且位于模板内,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固定成为施工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如图2所示,在变形缝处设置矩形钢筋内撑环7,背贴式橡胶止水带6沿矩形钢筋内撑环7环绕并闭合,形成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解决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固定难题,而且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与管廊混凝土结构之间密实,提高了管廊变形缝处的防水能力。
所述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管廊底板1施工完毕后,绑扎管廊2变形缝两侧的管廊钢筋,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6放置于变形缝处的底板1上,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两端均留有余量,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齿口朝上;将矩形钢筋内撑环7设置于变形缝处,矩形钢筋内撑环的尺寸与管廊2横断面外轮廓相匹配,矩形钢筋内撑环的底部卡扣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齿口内,矩形钢筋内撑环固定在管廊钢筋上;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两端余量部分沿矩形钢筋内撑环闭合,形成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使矩形钢筋内撑环卡扣在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的齿口内;
安装模板,分别浇筑填缝板两侧的管廊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模板。
优选为,包括两个矩形钢筋内撑环,两个矩形钢筋内撑环平行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使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具有更好地支撑效果,使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光面与模板之间更加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变形缝一侧的管廊主体结构先浇筑时,需要将变形缝处分两次浇筑,即第一次先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一部分浇筑在一侧的管廊主体结构中,第二次再将另一部分浇筑在另一侧的管廊主体结构中。在第一次浇筑时,浇筑一侧的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直接依靠矩形钢筋内撑环支撑固定,另一侧的背贴式橡胶止水带除通过矩形钢筋内撑环支撑固定外,还通过夹具固定在模板上。第一次浇筑完毕后拆除夹具,第二次浇筑时,直接安装模板并浇筑即可。
进一步,在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设置完毕,在混凝土浇筑前,在变形缝处沿管廊长度方向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沿横断面方向设置填缝板。作为举例,填缝板采用聚乙烯发泡填缝板。
进一步,在填缝板与远离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一侧的模板之间设置密封膏,密封膏用于密封填缝板端部的变形缝。作为举例,密封膏可采用抗生物双组份聚硫密封膏。
进一步,为了提高矩形钢筋内撑环的支撑效果,在管廊分割仓对应位置处的矩形钢筋内撑环上,加设竖向支撑钢筋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管廊底板施工完毕后,绑扎管廊变形缝两侧的管廊钢筋,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放置于变形缝处的底板上,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两端均留有余量,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齿口朝上;将矩形钢筋内撑环设置于变形缝处,矩形钢筋内撑环的尺寸与管廊横断面外轮廓相匹配,矩形钢筋内撑环的底部卡扣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的齿口内,矩形钢筋内撑环固定在管廊钢筋上;将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两端余量部分沿矩形钢筋内撑环闭合,形成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使矩形钢筋内撑环卡扣在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的齿口内;
安装模板,分别浇筑填缝板两侧的管廊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矩形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设置完毕,在混凝土浇筑前,在变形缝处沿管廊长度方向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沿横断面方向设置填缝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填缝板与远离背贴式橡胶止水结构一侧的模板之间设置密封膏,密封膏用于密封填缝板端部的变形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管廊分割仓对应位置处的矩形钢筋内撑环上,加设竖向支撑钢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