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特别是指一种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
背景技术:
现有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其功能是在轴承内提供饱含润滑油的吸油棉,使吸油棉围绕在马达转子的驱动轴上,借以提供润滑效果。
中国台湾第twm257055号专利,揭露了一种马达含油轴承,其主要是在转子的周围设置一个含油轴承,其含油轴承(该案图号20的元件)乃是一种套管,套设于转子的周围并借由自体变形来形成其所设定的形状。然而,前述的现有含油轴承在结构上仅使用到轴座(该案图号10的元件)来组设该含油轴承,并且使该含油轴承本身即具有吸油的效果,但并没有额外对该含油轴承提供运转时加以稳定的结构,因此,此现有技术无法满足需要稳定该含油轴承的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由上述的现有技术可知,现有技术的含油轴承并没有额外的运转稳定效果,在运转时容易因不稳定而产生振动或噪音。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包含有:一主壳体,具有向下凹陷的一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的底部再向下凹陷形成一轴槽,该轴槽的槽壁顶缘向上且向外延伸而形成一下斜壁,并以该下斜壁与该圆形凹槽的底部相连接;一盖体,盖设于该主壳体且位于该圆形凹槽内,并与该圆形凹槽的底部之间形成一圆形容室,该盖体具有一上轴孔;一轴套,上下贯通而用以套接一马达的驱动轴,该轴套底段外侧面呈半球面状而定义为一下球面,该轴套以该下球面抵于该下斜壁,该轴套上段外侧面呈半球面状并定义为一上球面;一吸油棉,置于该圆形容室中且接触该轴套的中段,该吸油棉吸附有润滑油;一压制件,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具有一穿孔,该底板沿该穿孔的孔缘形成一个向内向上延伸且呈环状的一上斜壁,该上斜壁抵于该上球面;以及一弹性元件,具有二顶抵端而分别顶抵于该盖体的底面与该压制件的顶面,其弹性复归力使该压制件向下移动,并借由该上斜壁压制于该轴套的上球面;其中,该上轴孔、该穿孔以及该轴套同轴设置而供该马达的驱动轴穿过。
其中:该主壳体于该圆形凹槽的顶缘向外水平延伸一安装板。
其中:该圆形凹槽的槽壁以该盖体为分界,位于该盖体上方的圆形凹槽的槽壁向外扩口而形成更大口径的大径部。
其中:该弹性元件为一弹簧,该盖体沿该上轴孔的孔缘向下延伸一挡壁,该弹性元件以其上段围合于该挡壁外缘,并以其下段围合于该压制件的上斜壁外侧。
其中:该压制件的外缘向上延伸一立壁,围合于该弹性元件下段的外侧。
其中:该压制件的边缘与该圆形凹槽的内壁面相隔预定距离而于两者间形成一空间区,该吸油棉有部分位于该空间区内,该盖体具有一注油孔,该注油孔位于该空间区的上方,且也位于置入在该空间区内的该吸油棉的上方。
其中:该轴槽的底部具有一下轴孔,该下轴孔与该上轴孔、该穿孔以及该轴套同轴设置,而供该马达的驱动轴穿过。
借此,本实用新型利用该压制件以及该弹性元件来对该轴套提供弹性压制的效果,且利用该上斜壁及该下斜壁将该轴套稳定的固定在其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对轴套额外的运转稳定效果,在运转时不会因不稳定而产生振动或噪音。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沿图1中3-3剖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
11主壳体12圆形凹槽121大径部
14轴槽141下轴孔15下斜壁
19安装板21盖体211上轴孔
22圆形容室24注油孔26挡壁
31轴套32下球面34上球面
41吸油棉51压制件52底板
521穿孔54上斜壁56立壁
58空间区61弹性元件
91马达92驱动轴9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所在,兹举以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10,主要由一主壳体11、一盖体21、一轴套31、一吸油棉41、一压制件51以及一弹性元件61所组成,其中:
该主壳体11,具有向下凹陷的一圆形凹槽12,该圆形凹槽12的底部为水平状,并再向下凹陷形成一轴槽14,该轴槽14的底部具有一下轴孔141,该轴槽14的槽壁顶缘向上且向外延伸而形成一下斜壁15,并以该下斜壁15与该圆形凹槽12的底部相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轴槽14的槽壁、该主壳体11的下斜壁15与该圆形凹槽12的底部为一体成形。此外,该主壳体11于该圆形凹槽12的顶缘向外水平延伸一安装板19,可用来方便安装于一马达91上,这个安装板19可视实际需求来决定是否设置,在某些状况下,有些装置(图中未示)仅提供一个圆形槽来供含油轴承设置,此时即不需要设置该安装板19,而是直接将本实用新型10塞于该圆形槽并固定即完成安装。又,该轴槽14亦可以不设置该下轴孔141,视实际需求而定。
该盖体21,盖设于该主壳体11且位于该圆形凹槽12内,并与该圆形凹槽12的底部之间形成一圆形容室22,该盖体21具有一上轴孔211。于本实施例中,该圆形凹槽12的槽壁以该盖体21为分界,位于该盖体21上方的圆形凹槽12的槽壁向外扩口而形成更大口径的大径部121。该大径部121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在安装时,能以该大径部121套接于该马达91的壳体上,而且,该大径部121向外扩口的位置,也由于该位置具有形变,而可以产生抵抗应力的效果。不过,该大径部121同样的也是可以视实际需求来决定是否设置,本案的技术并不以设置该大径部121为必须。此外,该盖体21具有一注油孔24。
该轴套31,上下通而用以套接该马达91的驱动轴92,该轴套31底段外侧面呈半球面状而定义为一下球面32,该轴套31以该下球面32抵于该下斜壁15,该轴套31上段外侧面呈半球面并定义为一上球面34。
该吸油棉41,置于该圆形容室22中且接触该轴套31中段,该吸油棉41吸附有润滑油。
该压制件51,位于该圆形容室22中,该压制件51具有一底板52,该底板52具有一穿孔521,该底板52沿该穿孔521的孔缘形成一个向内向上延伸且呈环状的一上斜壁54,该上斜壁54抵于该上球面34。于本实施例中,该压制件51的外缘向上延伸一立壁56。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该压制件51的边缘,即该立壁56的边缘,与该圆形凹槽12的内壁面相隔预定距离而于两者间形成一空间区58,该吸油棉41有部分位于该空间区58内,该盖体21的注油孔24位于该空间区58的上方,且也位于置入在该空间区58内的该吸油棉41的上方。
该弹性元件61,具有二顶抵端而分别顶抵于该盖体21的底面与该压制件51的顶面,其弹性复归力使该压制件51向下移动,并借由该上斜壁54压制于该轴套31的上球面34。该弹性元件61于本实施例中为一弹簧,该盖体21沿该上轴孔211的孔缘向下延伸一挡壁26,该弹性元件61以其上段围合于该挡壁26外缘,并以其下段围合于该压制件51的上斜壁54外侧,且其下段的外侧又被该立壁56所围合。
其中,该上轴孔211、该下轴孔141、该穿孔521以及该轴套31同轴设置而供该马达91的驱动轴92穿过。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使用状况。
请参阅图4,在使用前,先将本实用新型10安装于一马达91上,而以两个本实用新型10分别安装于该马达91的上方以及下方,且该二本实用新型10互为相反的设置。由图4中可以看到,位于上方的本实用新型10即以其安装板19设置于该马达91的壳体所形成的一安装槽94中,位于下方的本实用新型10其安装板19则可以用来安装于其它装置上。此外,位于下方的本实用新型10以其大径部121套接于该马达91的壳体,而位于上方的本实用新型10其大径部121则与该马达91的壳体没有套接关系。由图4中亦可以看到,位于上方的本实用新型10其主壳体11不具有下轴孔141,因为马达91的驱动轴92不会穿出,而位于下方的本实用新型10则具有下轴孔141,以供马达91的驱动轴92穿过。因此,马达91的驱动轴92穿过该上轴孔211、该下轴孔141、该穿孔521以及该轴套31,且该轴套31套接于该驱动轴92。
在使用时,请参阅图4配合图3所示,马达91的驱动轴92转动,该轴套31即随该驱动轴92转动,此时,该吸油棉41上的润滑油即会因为接触的关系而不断的补充至该轴套31的表面,而该压制件51又受到该弹性元件61的弹性力所作用而以其上斜壁54压制于该轴套31的上球面34,该轴套31受到压制力即会以其下球面32压制于该轴槽14的下斜壁15。借此,即利用该弹性元件61所提供的弹性力来达到压制的效果,而且,借由该上斜壁54与该下斜壁15分别作用于该轴套31的上球面34以及下球面32的关系,可以确保该轴套31的稳定性而不易偏摆,进而可以确保该马达91的驱动轴92在运转时不易产生振动。又,由于使用到该弹性元件61的弹性力来对该轴套31进行压制,因此,其压制力是稳定的,较不易对该轴套31造成局部过度压制而导致形变的问题。此外,在该吸油棉41所含有的润滑油不足而需要添加时,使用者可借由该注油孔24来对该吸油棉41补充润滑油。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该轴套31提供运转时的稳定效果,而且是利用该弹性元件61来提供弹性压制的效果,借以提供稳定的压制力,使得该轴套31得以稳定的运转,进而减少了振动以及噪音。因此,本实用新型足以满足需要稳定运转的场合。
须额外补充说明的是,本案虽以上下关系来定义主壳体11、盖体21等各元件的组装关系,但实际使用时亦可以倒置使用,由图4中使用两个本实用新型10分别置于上下位置即可看出,本案的各元件之间的上下关系在组合后是可以倒置使用的。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一种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主壳体,具有向下凹陷的一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的底部再向下凹陷形成一轴槽,该轴槽的槽壁顶缘向上且向外延伸而形成一下斜壁,并以该下斜壁与该圆形凹槽的底部相连接;
一盖体,盖设于该主壳体且位于该圆形凹槽内,并与该圆形凹槽的底部之间形成一圆形容室,该盖体具有一上轴孔;
一轴套,上下贯通而用以套接一马达的驱动轴,该轴套底段外侧面呈半球面状而定义为一下球面,该轴套以该下球面抵于该下斜壁,该轴套上段外侧面呈半球面状并定义为一上球面;
一吸油棉,置于该圆形容室中且接触该轴套的中段,该吸油棉吸附有润滑油;
一压制件,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具有一穿孔,该底板沿该穿孔的孔缘形成一个向内向上延伸且呈环状的一上斜壁,该上斜壁抵于该上球面;以及
一弹性元件,具有二顶抵端而分别顶抵于该盖体的底面与该压制件的顶面,其弹性复归力使该压制件向下移动,并借由该上斜壁压制于该轴套的上球面;
其中,该上轴孔、该穿孔以及该轴套同轴设置而供该马达的驱动轴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该主壳体于该圆形凹槽的顶缘向外水平延伸一安装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该圆形凹槽的槽壁以该盖体为分界,位于该盖体上方的圆形凹槽的槽壁向外扩口而形成更大口径的大径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为一弹簧,该盖体沿该上轴孔的孔缘向下延伸一挡壁,该弹性元件以其上段围合于该挡壁外缘,并以其下段围合于该压制件的上斜壁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该压制件的外缘向上延伸一立壁,围合于该弹性元件下段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该压制件的边缘与该圆形凹槽的内壁面相隔预定距离而于两者间形成一空间区,该吸油棉有部分位于该空间区内,该盖体具有一注油孔,该注油孔位于该空间区的上方,且也位于置入在该空间区内的该吸油棉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马达的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该轴槽的底部具有一下轴孔,该下轴孔与该上轴孔、该穿孔以及该轴套同轴设置,而供该马达的驱动轴穿过。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