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弹性部件的轴承、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增压器等的增压器中对气体流量可变通道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流量可变阀机构所使用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抑制增压器在工作时连杆部件等对流量可变阀机构的振动,在流量可变阀机构的轴承与连杆部件之间设置波形垫片等。

因此,按照轴承端面的面积,需要将波形垫片的面积设计得较小。

但是,较小地设计波形垫片在制造工艺上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如果按照波形垫片的大小,将轴承的整体壁厚设计得较厚,会导致制造成本的急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弹性部件的轴承、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其目的在于既能够不减小波形垫片的大小还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急剧增加。

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1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而言,该带弹性部件的轴承在流量可变阀机构的连杆部件与轴承之间具有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轴承包括:在轴向上位于上述连杆部件一侧且用于放置上述弹性部件的厚壁部;以及在轴向上位于上述连杆部件的相反侧的筒状薄壁部。

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2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而言,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为波形垫片、弹簧或者橡胶制品。

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3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而言,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壁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直角梯形或者曲线梯形。

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4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而言,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壁部的径向最大厚度为上述筒状薄壁部的径向厚度的1.5~5倍。

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5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而言,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壁部的轴向长度为上述筒状薄壁部的轴向长度的2/3以下。

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6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而言,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壁部的径向最大外径为上述筒状薄壁部的径向外径的1.1~2.5倍。

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7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而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厚壁部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的情况下,倾斜角度为5°~60°。

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8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而言,其特征在于,上述矩形、上述直角梯形或者上述曲线梯形的角部被倒角。

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9的流量可变阀机构而言,其特征在于,具备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

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10的增压器而言,其特征在于,具备方案9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既不减小波形垫片的大小还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急剧增加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使用该轴承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具备该流量可变阀机构的增压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增压器的主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增压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v-v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a的示意图,是图3的a部分放大图。

图5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b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

图5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b1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

图5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b2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

图6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c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

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c1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

图6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c2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

图中:

1—增压器,3—增压器轴承壳体,5—向心轴承,7—推力轴承,9—转子轴,10a、10b、10b1、10b2、10c、10c1、10c2—厚壁部,20—筒状薄壁部,23—涡轮壳体,25—涡轮叶片,27—气体导入通道,29—涡轮流道,31—气体排出通道,33—迂回通道,35—流量可变阀机构,39a、39b、39b1、39b2、39c、39c1、39c2—带弹性部件的轴承,41—旋转轴,43—连杆部件,71—弹性部件,t1—厚壁部的厚度,t2—薄壁部的厚度,d1—厚壁部的径向外径,d2—薄壁部的径向外径,h1—厚壁部的轴向长度,h2—薄壁部的轴向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c对本实用新型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以下,简称为“轴承”)、使用该轴承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具备该流量可变阀机构的增压器进行说明。在此,图中“l”为左侧,“r”为右侧。

(增压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增压器的主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增压器的局部主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v-v线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车辆用增压器(以下,简称为“增压器1”)具备增压器轴承壳体3,在增压器轴承壳体3内设置有一对向心轴承5和一对推力轴承7。另外,在多个轴承5、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子轴9,换言之,在增压器轴承壳体3经由多个轴承5、7而设有转子轴9。

在增压器轴承壳体3的左侧设置有涡轮壳体23。另外,在涡轮壳体23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涡轮叶片25,该涡轮叶片25利用废气的压力能而产生旋转力,并且与转子轴9的左端部在同心上一体连结。

在涡轮壳体23的外壁的适当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导入废气的气体导入通道27,该废气导入口27能够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连接。另外,在涡轮壳体23内部的涡轮叶片25的入口侧(废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旋涡状的涡轮流道29,该涡轮流道29与气体导入通道27连通。并且,在涡轮壳体23的涡轮叶片25的出口侧(废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形成有用于排出废气的气体排出通道31,该气体排出通道31能够经由连接管与净化废气的催化剂连接。

在涡轮壳体23的内部形成有迂回通道33,该迂回通道33是用于使从气体导入通道27导入的废气的一部分迂回涡轮叶片25而向气体排出口31一侧到处,换言之,用于调整向涡轮叶片25供给的废气的流量。另外,在涡轮壳体23的适当的位置上设置有对迂回通道33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流量可变阀机构35。

(流量可变阀机构)

如图3所示,在形成于涡轮壳体23外壁的支承孔中压入流量可变阀机构35的轴承39a,轴承39a的一端部从涡轮壳体23向外侧突出。另外,在轴承39a以能够正反旋转的的方式支承有旋转轴41,并且该旋转轴41的基端部向涡轮壳体23的外侧突出。

在旋转轴41的基端部一体连结有连杆部件43的基端部,该连杆部件43能够绕旋转轴41的轴心正反摇动,由此使流量可变阀机构35进行工作。另一方面,轴承39a的一端面与连杆部件43之间设置有对连杆部件43的振动进行吸收的弹性部件71。该弹性部件71可以是波形垫片、弹簧或者橡胶制品,但其形状及材料并不限于此。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可变阀机构35所使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39a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a的示意图,是图3的a部分放大图。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39a包括:用于放置弹性部件71且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厚壁部10a;以及厚度比该厚壁部10a薄的筒状薄壁部20。

其中,厚壁部10a的径向厚度t1优选为筒状薄壁部20的厚度t2的1.5~5倍。如果厚壁部10a的厚度小于薄壁部20的1.5倍,则不能达到放置弹性部件71的面积,导致弹性部件71需要做得较小,从而使成本进一步增加。因此,并不优选。在此,之所以将厚壁部10a的厚度设置成薄壁部20的5倍以下,是为了符合弹性部件71的尺寸。另一方面,如果将轴承39a整体设置成厚壁部10a的厚度t1,则会导致轴承39a整体的成本急剧增加。因此,并不优选。

另外,鉴于上述情况以及考虑到旋转轴41的直径,厚壁部10a的外径优选为筒状薄壁部20的1.1~2.5倍。其理由与上述厚度的理由类似。

再有,厚壁部10a的轴向长度h1优选为筒状薄壁部20的轴向长度h2的2/3以下。在此,如果厚壁部10a的轴向长度h1超过筒状薄壁部20的轴向长度h2的2/3,则会导致轴承39a整体的成本急剧增加。因此,并不优选。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既不用减小弹性部件的大小还能够抑制整体制造成本的急剧增加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使用该轴承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具备该流量可变阀机构的增压器。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5a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b进行说明。图5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轴承39b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在此,与图4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厚壁部与薄壁部的尺寸关系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这些说明。下面,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就第二实施方式的轴承39b而言,厚壁部10b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并且斜边的角度α优选为5°~60°。在此,如果做成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厚壁部10b,则在能够确保弹性部件71的放置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轴承39b整体的成本。但是,如果角度α超过60°,则会对轴承39b整体的刚性产生影响,因此并不优选。

另外,本实施方式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结合使用,例如下面图5b以及图5c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

图5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b1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如图5b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厚壁部10b1的筒状薄壁部20一侧,设置台阶部。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轴承39b1整体的刚性。

图5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b2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如图5c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厚壁部10b1的连杆部件43一侧,设置台阶部。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轴承39b1的放置弹性部件71的部位的刚性。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6a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39c进行说明。图6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轴承39c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在此,与图4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厚壁部与薄壁部的尺寸关系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这些说明。下面,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就第三实施方式的轴承39c而言,厚壁部10c的截面形状为曲线梯形。在此,如果做成截面为曲面梯形的厚壁部10c,则在能够确保弹性部件71的放置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轴承39c整体的成本,并且第二实施方式的轴承39b更加稳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结合使用,例如下面图6b以及图6c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

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轴承39c1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如图6b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厚壁部10c1的筒状薄壁部20一侧,设置台阶部。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轴承39c1整体的刚性。

图6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轴承39b2的示意图,是与图4的相同部分的图。如图6c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厚壁部10c1的连杆部件43一侧,设置台阶部。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轴承39c1的放置弹性部件71的部位的刚性。

如上所述,虽然以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来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但是上述的三个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可以自由组合,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角部实施倒角等加工。


技术特征:

1.一种带弹性部件的轴承,该带弹性部件的轴承在流量可变阀机构的连杆部件与轴承之间具有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承包括:在轴向上位于上述连杆部件一侧且用于放置上述弹性部件的厚壁部;以及在轴向上位于上述连杆部件的相反侧的筒状薄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为波形垫片、弹簧或者橡胶制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厚壁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直角梯形或者曲线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厚壁部的径向最大厚度为上述筒状薄壁部的径向厚度的1.5~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厚壁部的轴向长度为上述筒状薄壁部的轴向长度的2/3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厚壁部的径向最大外径为上述筒状薄壁部的径向外径的1.1~2.5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厚壁部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的情况下,

倾斜角度为5°~6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矩形、上述直角梯形或者上述曲线梯形的角部被倒角。

9.一种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弹性部件的轴承。

10.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弹性部件的轴承、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该带弹性部件的轴承在流量可变阀机构的连杆部件与轴承之间具有弹性部件,上述轴承包括:在轴向上位于上述连杆部件一侧且用于放置上述弹性部件的厚壁部;以及在轴向上位于相反侧的筒状薄壁部。由此,能够得到既不减小波形垫片的大小还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急剧增加带弹性部件的轴承、使用该轴承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具备该流量可变阀机构的增压器。

技术研发人员:张卿雷;金智炫;川名英人;村山友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IHI
技术研发日:2019.10.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26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