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
背景技术:
污泥运输的主要方法有管道运输、卡车运输和驳船运输等。卡车运输较为常见,使用方便,灵活性强,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车斗一般为罐体结构,可以防止污泥的臭味大量散播,但是在装载污泥时只能通过入料口向内灌装,污泥的灌装非常不方便,装填时污泥容易堆积在入口处,罐体内其他位置污泥分布不均匀,影响灌装效率,且在污泥运输至目的地后,大量的污泥会与罐体的内壁贴结,在污泥卸出后,提高对罐体的清洗强度,在使用时存在缺陷。
因此,发明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污泥运输厢内污泥灌装不方便,污泥装填不均匀,影响灌装效率和罐体内部清洗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包括运输厢,所述运输厢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盖板,所述运输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分别贯穿运输厢的一侧并位于运输厢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绞龙叶片;
所述运输厢远离支撑板的一端顶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板,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贯穿支撑槽的一侧并与转动板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贯穿运输厢的一侧并位于运输厢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绞龙叶片,所述运输厢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底部开设有出料口。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转轴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结构相同。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转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底部与第一齿轮的顶部啮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运输厢的中部,所述第二转轴与出料口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支撑槽和转动板相适配,所述支撑槽和转动板均为环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入料口位于运输厢的一端上表面中部,所述入料口位于两个第一转轴的一端上方。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大小相等,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能同步带动两个第一转轴进行转动,通过两组第一绞龙叶片使污泥在输送进运输厢后,分布更均匀,防止污泥大量堆积在入料口口处影响装载,通过转动板和支撑槽的设置能对第一转轴进行稳定支撑,提高第一转轴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绞龙叶片能带动运输厢底部的污泥进行搅拌,使污泥持续运动,防止污泥与运输厢的底壁粘结,在出料口打开后,能通过第二绞龙叶片提高污泥向外的输送效率,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输厢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输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输厢结构正剖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齿轮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运输厢;2、入料口;3、盖板;4、支撑板;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第一转轴;10、第一绞龙叶片;11、支撑槽;12、转动板;13、第二转轴;14、第二绞龙叶片;15、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包括运输厢1;
由图1和图2所示,运输厢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口2,入料口2位于运输厢1的一端上表面中部,入料口2位于两个第一转轴9的一端上方,入料口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盖板3,运输厢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
由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机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第一齿轮7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8,两个第二齿轮8大小相等,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均为伺服电机,两个第二齿轮8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9,两个第一转轴9长度相等,两个第一转轴9结构相同,两个第一转轴9的一端分别贯穿运输厢1的一侧并位于运输厢1的内部,第一转轴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绞龙叶片10,两个第一转轴9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第二齿轮8的底部与第一齿轮7的顶部啮合连接;
第二电机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远离第二电机6的一端贯穿运输厢1的一侧并位于运输厢1的内部,第二转轴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绞龙叶片14,运输厢1远离第二电机6的一端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5,第二转轴13位于运输厢1的中部,第二转轴13与出料口15相对应;
由图5所示,运输厢1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顶部开设有支撑槽11,支撑槽1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板12,第一转轴9远离第二齿轮8的一端贯穿支撑槽11的一侧并与转动板12的中部固定连接,支撑槽11和转动板12相适配,支撑槽11和转动板12均为环形结构。
本实用工作原理:使用时,污泥通过入料口2进入运输厢1的内部,同时打开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的开关,通过第一电机5带动两个第一转轴9进行转动,通过第二电机6带动第二转轴13转动,通过第一绞龙叶片10和第二绞龙叶片14使污泥的分布更均匀,更高效,同时对运输厢1内填充更充实,污泥装载完毕后通过盖板3将入料口2的顶部封闭,同时通过第一绞龙叶片10和第二绞龙叶片14继续带动污泥翻转,防止污泥过早与运输厢1的内壁粘结,影响后续的清洗,在需要将污泥卸载时,将出料口15打开,污泥从出料口15向外排出,通过第二绞龙叶片14的转动,提高污泥向外排出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包括运输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厢(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口(2),所述入料口(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盖板(3),所述运输厢(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
所述第一电机(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8),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9),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的一端分别贯穿运输厢(1)的一侧并位于运输厢(1)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绞龙叶片(10);
所述运输厢(1)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顶部开设有支撑槽(11),所述支撑槽(1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板(12),所述第一转轴(9)远离第二齿轮(8)的一端贯穿支撑槽(11)的一侧并与转动板(12)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远离第二电机(6)的一端贯穿运输厢(1)的一侧并位于运输厢(1)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绞龙叶片(14),所述运输厢(1)远离第二电机(6)的一端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的底部与第一齿轮(7)的顶部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轴(13)位于运输厢(1)的中部,所述第二转轴(13)与出料口(15)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槽(11)和转动板(12)相适配,所述支撑槽(11)和转动板(12)均为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料口(2)位于运输厢(1)的一端上表面中部,所述入料口(2)位于两个第一转轴(9)的一端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大小相等,所述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均为伺服电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