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轨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



背景技术:

导轨采用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槽或脊,可承受、固定、引导移动装置或设备并减少其摩擦的一种装置。导轨表面上的纵向槽或脊,用于导引、固定机器部件、专用设备、仪器等。导轨又称滑轨、线性导轨、线性滑轨,用于直线往复运动场合,拥有比直线轴承更高的额定负载,同时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但是传统的导轨需要人工进行润滑,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导轨需要人工进行润滑,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包括导向轨,所述导向轨的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的槽孔结构,所述导向轨下端面的两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导向轨上端面等距开设有出油口,所述导向轨与导向块相卡接,所述导向块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开设在导向轨两侧的卡槽相卡接,所述导向轨的内部开设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的输出端与出油口相连接,所述注油管的输入端与注油孔相连通,所述注油孔开设在导向轨下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注油孔的内壁开设有螺纹且螺纹与过滤结构相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结构包括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为横截面呈矩形的环形结构,所述限位框的中间位置卡接有过滤网,所述限位框的外壁开设有螺纹,分布在限位框外侧的螺纹与开设在注油孔内部的螺纹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向块开设固定槽的上侧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立方体槽孔结构,所述凹槽的内部卡接有润滑棉,所述润滑棉的下端面距离固定槽的上端面的距离为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开设在导向轨内部的注油管直径为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注油孔经由连接管与润滑油泵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传统的导向轨上开设出油口来实现对润滑油的输出,该设计便于润滑油经由注油孔进入到注油管的内部,最后经由出油口排出,该设计实现将润滑油注入导向轨上端面与固定槽之间空隙中,该设计实现了自动化润滑的目的,解决了传统导轨需要人工进行润滑,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

而位于凹槽内部的润滑棉与导向轨的上端面相贴合,润滑棉对经由出油孔流出的润滑油进行吸收,进而经由润滑棉对导向轨的上端面进行擦拭,该设计防止润滑油液积聚造成导向轨上端面的某些地方无法进行润滑的问题;

另外过滤结构卡接在注油孔的内部,该设计通过限位框的外侧螺纹与注油孔的内部相啮合,而位于限位框内部的过滤网则便于对润滑油液进行过滤,防止润滑油液内部的杂质堵塞注油管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中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中导向块的剖面图。

图4为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中导向轨的剖面图。

图5为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中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向轨;2、卡槽;3、固定块;4、安装孔;5、出油口;6、导向块;7、固定槽;8、凹槽;9、润滑棉;10、注油管;11、过滤结构;12、注油孔;111、限位框;112、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5,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包括导向轨1,导向轨1的两侧开设有卡槽2,卡槽2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的槽孔结构,导向轨1下端面的两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块3,固定块3上开设有安装孔4,导向轨1上端面等距开设有出油口5,导向轨1与导向块6相卡接,导向块6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槽7,固定槽7与开设在导向轨1两侧的卡槽2相卡接,导向轨1的内部开设有注油管10,注油管10的输出端与出油口5相连接,注油管10的输入端与注油孔12相连通,注油孔12开设在导向轨1下端面的中间位置,注油孔12的内壁开设有螺纹且螺纹与过滤结构11相卡接,位于凹槽8内部的润滑棉9与导向轨1的上端面相贴合,润滑棉9对经由出油孔流出的润滑油进行吸收,进而经由润滑棉9对导向轨1的上端面进行擦拭,该设计防止润滑油液积聚造成导向轨1上端面的某些地方无法进行润滑的问题。

过滤结构11包括限位框111,限位框111为横截面呈矩形的环形结构,限位框111的中间位置卡接有过滤网112,限位框111的外壁开设有螺纹,分布在限位框111外侧的螺纹与开设在注油孔12内部的螺纹相啮合,过滤结构11卡接在注油孔12的内部,该设计通过限位框111的外侧螺纹与注油孔12的内部相啮合,而位于限位框111内部的过滤网112则便于对润滑油液进行过滤,防止润滑油液内部的杂质堵塞注油管10的情况发生。

导向块6开设固定槽7的上侧位置开设有凹槽8,凹槽8为立方体槽孔结构,凹槽8的内部卡接有润滑棉9,润滑棉9的下端面距离固定槽7的上端面的距离为10mm。

开设在导向轨1内部的注油管10直径为5mm,进而便于润滑油的流动。

注油孔12经由连接管与润滑油泵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润滑油泵进行润滑油液的输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块3上的安装孔4来实现对导向轨1位置的固定,固定完成后将导向块6上的固定槽7与导向轨1两侧的卡槽2相卡接,进而实现对导向块6位置的固定,然后导向块6可以在导向轨1两侧的卡槽2滑动连接,在滑动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导向轨1的上端面进行润滑,此时将注油孔12经由连接管与润滑油泵相连接,连接完成后将油液经由注油管10注入出油口5,最后经由出油口5排出,润滑油在导向轨1的上端面流淌,在凹槽8内部润滑棉9的作用下对润滑油进行擦拭,实现均匀涂抹的目的,润滑棉9对经由出油孔流出的润滑油进行吸收,进而经由润滑棉9对导向轨1的上端面进行擦拭,该设计防止润滑油液积聚造成导向轨1上端面的某些地方无法进行润滑的问题;另外过滤结构11卡接在注油孔12的内部,该设计通过限位框111的外侧螺纹与注油孔12的内部相啮合,而位于限位框111内部的过滤网112则便于对润滑油液进行过滤,防止润滑油液内部的杂质堵塞注油管10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包括导向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1)的两侧开设有卡槽(2),所述卡槽(2)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所述导向轨(1)下端面的两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上开设有安装孔(4),所述导向轨(1)上端面等距开设有出油口(5),所述导向轨(1)与导向块(6)相卡接,所述导向块(6)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槽(7),所述固定槽(7)与开设在导向轨(1)两侧的卡槽(2)相卡接,所述导向轨(1)的内部开设有注油管(10),所述注油管(10)的输出端与出油口(5)相连接,所述注油管(10)的输入端与注油孔(12)相连通,所述注油孔(12)开设在导向轨(1)下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注油孔(12)的内壁开设有螺纹且螺纹与过滤结构(11)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11)包括限位框(111),所述限位框(111)为横截面呈矩形的环形结构,所述限位框(111)的中间位置卡接有过滤网(112),所述限位框(111)的外壁开设有螺纹,分布在限位框(111)外侧的螺纹与开设在注油孔(12)内部的螺纹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6)开设固定槽(7)的上侧位置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为立方体槽孔结构,所述凹槽(8)的内部卡接有润滑棉(9),所述润滑棉(9)的下端面距离固定槽(7)的上端面的距离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其特征在于,开设在导向轨(1)内部的注油管(10)直径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孔(12)经由连接管与润滑油泵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润式线性导轨,所述导向轨下端面的两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导向轨上端面等距开设有出油口,所述导向轨与导向块相卡接,所述导向块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开设在导向轨两侧的卡槽相卡接,所述导向轨的内部开设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的输出端与出油口相连接,通过在传统的导向轨上开设出油口来实现对润滑油的输出,该设计便于润滑油经由注油孔进入到注油管的内部,最后经由出油口排出,该设计实现将润滑油注入导向轨上端面与固定槽之间空隙中,该设计实现了自动化润滑的目的,解决了传统导轨需要人工进行润滑,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戴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凯镁勒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26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