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5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润滑轴承分为复合材料轴承、固体镶嵌自润滑承轴,双金属材料自润滑轴承,特殊材料自润滑轴承,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自润滑轴承。其中,在复合材料轴承中,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内,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起到衬垫作用的密封环套。尤其在自润滑轴承应用领域,衬套为封闭的结构,轴承衬套是应用在轴承上的一种衬套,现有自润滑轴承用衬套在使用时会出现安装困难而导致无法安装,结构复杂不实用,定期需要维护。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自润滑轴承衬套结构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的自卡式耐磨衬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的自卡式耐磨衬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包括:

套体,呈圆环状设置,所述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

套肩,包括套肩一和套肩二,所述套肩一和所述套肩二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套体的两端面,套肩一的首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首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开口为斜线型开口,该斜线型开口与底面的夹角为a,满足数量关系:45°≦a≦65°。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套肩一和所述套肩二为圆环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套肩一的外径为b,所述套肩二的外径为c,满足数量关系:b<c。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开口为z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套肩一为若干相邻设置的瓣状单元,所述套肩二为若干相邻设置的瓣状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不同结构的缺口能够使得放入座孔方便,且与座孔相互抵靠;同时在缺口处设置避让口,再通过套肩一和套肩二不同尺寸的设计使得套肩一和套肩二能够贴合座孔的上、下端面的同时,有利于自卡式耐磨衬套的套入,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卡式耐磨衬实施例1和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卡式耐磨衬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卡式耐磨衬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体,2-套肩,21-套肩一,22-套肩二,211-套肩一的首端,212-套肩二的末端,221-套肩二的首端,222-套肩二的末端,3-瓣状单元,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3所示,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包括:

套体1,呈圆环状设置,所述套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

套肩2,包括套肩一21和套肩二22,所述套肩一21和所述套肩二22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套体的两端面,套肩一的首端211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212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首端221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222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

现有的自润滑轴承分为复合材料轴承、固体镶嵌自润滑承轴,双金属材料自润滑轴承,特殊材料自润滑轴承,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自润滑轴承。其中,在复合材料轴承中,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内,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起到衬垫作用的密封环套。尤其在自润滑轴承应用领域,衬套为封闭的结构,轴承衬套是应用在轴承上的一种衬套,现有自润滑轴承用衬套在使用时会出现安装困难而导致无法安装,结构复杂不实用,定期需要维护。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特别是一种轴承座用自卡式耐磨衬套,通过在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再与设置于套体两端面的套肩一和套肩二的配合作用,将轴承座夹持紧密,而且便于安装。

具体的,自卡式耐磨衬套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套肩一21、套体1以及套肩二22,此处优选套肩一21的首端与开口4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22的末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22的首端与开口4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22的末端与开口4的距离大于零,如此设置,在具体使用时,套肩一21和套肩二22上均有缺口,该缺口进一步使得安装方便,而且使得拆卸的时候方便操作。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包括:

套体1,呈圆环状设置,所述套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

套肩2,包括套肩一21和套肩二22,所述套肩一21和所述套肩二22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套体的两端面,套肩一的首端211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212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首端221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222与开口4的距离大于零。

现有的自润滑轴承分为复合材料轴承、固体镶嵌自润滑承轴,双金属材料自润滑轴承,特殊材料自润滑轴承,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自润滑轴承。其中,在复合材料轴承中,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内,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起到衬垫作用的密封环套。尤其在自润滑轴承应用领域,衬套为封闭的结构,轴承衬套是应用在轴承上的一种衬套,现有自润滑轴承用衬套在使用时会出现安装困难而导致无法安装,结构复杂不实用,定期需要维护。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特别是一种轴承座用自卡式耐磨衬套,通过在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4,再与设置于套体两端面的套肩一和套肩二的配合作用,将轴承座夹持紧密,而且便于安装。

具体的,自卡式耐磨衬套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套肩一21、套体以及套肩二22,此处优选套肩一21的首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包括:

套体1,呈圆环状设置,所述套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4;

套肩2,包括套肩一21和套肩二22,所述套肩一21和所述套肩二22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套体的两端面,套肩一的首端211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212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首端221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222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

肩二22的末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22的首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22的末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如此设置,在具体使用时,套肩一21和套肩二22上均有缺口,该缺口进一步使得安装方便,而且使得拆卸的时候方便操作。

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开口为斜线型开口,该斜线型开口与底面的夹角为a,满足数量关系:45°≦a≦65°。斜线型开口使得开口处接触面积变大,不容易产生相对位移,使用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套肩一21和所述套肩二22为圆环状。所述套肩一21的外径为b,所述套肩二22的外径为c,满足数量关系:b<c。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将外径小的套肩一21优先套入,外径大的套肩二22可以直接套入轴承座,优化了安装过程。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包括:

套体1,呈圆环状设置,所述套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

套肩2,包括套肩一21和套肩二22,所述套肩一21和所述套肩二22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套体的两端面,套肩一的首端211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212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首端221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222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套肩一为若干相邻设置的瓣状单元3,所述套肩二为若干相邻设置的瓣状单元3。

现有自润滑轴承用衬套在使用时会出现安装困难而导致无法安装,结构复杂不实用,定期需要维护。

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开口为z型3。z型的开口4处起到限位功能,防止开口两端在受力时产生相对位移,提高使用效果。

本自卡式耐磨衬套取用的材料为低摩擦系数的材料,使用pa66为本体,添加3~5%的二硫化钼,添加2-5%的固体润滑剂,为了防止固体润滑剂氧化,在挤出机塑化的前段,通入氮气隔绝空气进行保护。再加上开口自卡结构设计,安装方式简单,具体安装时将产品收口,放入座孔中,再向外扩张,即可完成安装。自卡式耐磨衬套结构简化,安装方便,成本低,而且产品免维护,便于拆卸。

本文中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换,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体,呈圆环状设置,所述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

套肩,包括套肩一和套肩二,所述套肩一和所述套肩二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套体的两端面,套肩一的首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首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卡式耐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斜线型开口,该斜线型开口与底面的夹角为a,满足数量关系:45°≤a≤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卡式耐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肩一和所述套肩二为圆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卡式耐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肩一的外径为b,所述套肩二的外径为c,满足数量关系:b<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卡式耐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z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卡式耐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肩一为若干相邻设置的瓣状单元,所述套肩二为若干相邻设置的瓣状单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卡式耐磨衬套,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套体,呈圆环状设置,所述套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套肩,包括套肩一和套肩二,所述套肩一和所述套肩二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套体的两端面,套肩一的首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首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套肩二的末端与开口的距离大于零。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祥;姬祖春;周志华;沈维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明阳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26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