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泥土输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形混泥土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输送装置是指在利用轨道与输送小车输送混泥土的运输设备,也称为混泥土运送设备,混凝土输送装置是专门运输混凝土输送的配备设备。
传统混泥土小范围运输利用人力输送,导致员工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混泥土的输送,在混泥土输送的过程中导致员工时间的浪费,工作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混泥土输送装置,解决了传输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环形混泥土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进料箱和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位于进料箱的一端且所述旋转装置与进料箱滑动配合,所述输送装置位于旋转装置的上端且所述输送装置与旋转装置固定配合,所述进料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槽,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电机一和支撑板,所述电机一位于支撑板的上端面且所述电机一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一端固定配合,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呈z型,所述支撑板远离滑块一的一端固定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呈z型,所述支撑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锥齿轮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板的上端面与所述锥齿轮一固定配合,所述空腔内设有锥齿轮二且所述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齿纹配合,所述滑块一与支撑板之间设有支杆一且所述支杆一的一端与滑块一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支杆一远滑块一的一端贯穿支撑板的侧壁与锥齿轮二的侧壁固定配合,所述支杆一的侧壁上套设有导向轮一且所述导向轮一的内壁与支杆一的侧壁固定配合,所述导向轮一的下端设有导轨一,所述导轨一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一且所述导向轮一的一端位于滑槽一内与滑槽一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二的内壁上设有支杆二且支杆二的一端与滑块二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支杆二远离滑块二的一端与支撑板远离滑块一的一侧滑动配合,所述支杆二中部的侧壁上套设有导向轮二所述导向轮二的内壁与支杆二的侧壁固定配合,所述导向轮二的下端设有导轨二,所述导轨二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二且所述导向轮二位于滑槽二内与滑槽二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设有支撑架一,所述支撑板远离支撑架一的一端固设有支撑架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泥土需要输送时,员工将混泥土通过进料槽倒入到进料箱内,电机一启动,由于电机一固定于支撑板的上端面,且电机一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板的上端面与锥齿轮一固定配合,从而电机一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锥齿轮一转动,当锥齿轮一转动时,由于锥齿轮二位于空腔内且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齿轮配合,从而锥齿轮一转动带动锥齿轮二转动,当锥齿轮二转动时,由于支杆一位于滑块一与支撑板之间,且支杆一贯穿支撑板的侧壁与锥齿轮二固定配合,从而锥齿轮二转动带动支杆一转动,当支杆一转动时,由于支杆一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滑块一的内壁滑动配合,从而支杆一在滑块一的内壁上转动,当支杆一转动时,由于导向轮一外套于支杆一的侧壁上且支杆一的侧壁与导向轮一的内壁固定配合,从而支杆一转动带动导向轮一转动,当导向轮一转动时,由于滑槽一位于导轨一的上端,且导向轮一与滑槽一滑动配合,从而导向轮一转动,实现导向轮一在滑槽一内移动,当导向轮一移动时,由于导向轮一外套与支杆一的侧壁上且导向轮一的内壁与支杆一的侧壁固定配合,从而导向轮一移动带动支杆一移动,当支杆一移动时,由于支杆一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滑块一的内壁滑动配合,从而支杆一移动带动滑块一移动,当滑块一移动时,由于滑块一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配合,从而滑块一移动,实现滑块一带动支撑板移动,当支撑板移动时,由于滑块二位于支撑板远离滑块一的一端且滑块二与支撑板固定配合,从而支撑板移动带动滑块二移动,当滑块二移动时,由于支杆二位于滑块二与支撑板之间且支杆二和滑块二与支撑板滑动配合,从而滑块二移动带动支杆二移动,当支杆二移动时,由于导向轮二外套与支杆二的侧壁上且导向轮二的内壁与支杆二的侧壁固定配合,从而支杆二移动带动导向轮二移动,当导向轮二移动时,由于滑槽二位于导轨二的上端面且滑槽二与导向轮二滑动配合,从而导向轮二移动,实现导向轮二在滑槽二内移动。当支撑板移动时,由于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固定于支撑板的下端,从而支撑板移动带动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二、直齿轮一和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位于进料箱的一端,所述电机二位于齿轮箱远离进料箱的一端且电机二与齿轮箱固定配合,所述直齿轮一位于齿轮箱内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齿轮箱与直齿轮一的侧壁固定配合,所述齿轮箱内设有直齿轮二且所述直齿轮一与直齿轮二齿轮配合,所述进料箱的一端固定有转杆一,且所述转杆一远离进料箱的一端贯穿齿轮箱远离电机二的一端与直齿轮二固定配合,齿轮箱的侧壁与支撑架一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料箱移动到进料斗的圆孔内,且与圆孔平齐时,电机一停止,电机二启动,由于电机二固定于齿轮箱的侧壁上,且电机二的输出轴贯穿齿轮箱的侧壁与直齿轮一的侧壁固定配合,从而电机二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直齿轮一转动,由于直齿轮二位于齿轮箱内且直齿轮二与直齿轮一齿轮配合,从而直齿轮一转动带动直齿轮二转动,由于转杆一固定于进料箱的侧壁上且转杆一远离进料箱的一端贯穿齿轮箱的侧壁与直齿轮二固定配合,从而直齿轮二转动带动转杆一转动,转杆一转动实现进料箱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箱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一,所述滑动槽呈l型,所述齿轮箱远离电机二的一端固设有滑动块一,且滑动块一呈l型,所述滑动块一与滑动槽一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料箱转动时,由于滑动槽一位于进料槽的一端且滑动槽一与滑动块一滑动配合,实现进料箱的自转。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箱远离齿轮箱的一端设有滑动箱,所述进料箱远离远离齿轮箱的一端固设有转杆二,所述转杆二与滑动箱滑动配合,所述滑动箱靠近进料箱的侧壁上固设有滑动块二,所述滑动块二呈l型,所述进料箱远离滑动槽一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二,所述滑动槽呈l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料箱转动时,由于转杆二固定于进料箱远离齿轮箱的一端,且转杆二远离进料箱的一端与滑动箱滑动配合,从而进料箱带动转杆二转动,实现转杆二在滑动箱内转动,当进料箱转动时,由于滑动槽一和滑动槽二位于进料箱的端面上,且滑动块一与滑动块二与滑动槽一和滑动槽二滑动配合,从而滑动槽一和滑动槽二转动,实现进料箱的自转。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一和导轨二的下方固设有进料斗,且所述进料斗的侧壁上穿设有圆孔,且所述圆孔的内壁与进料箱的侧壁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料箱转动时,由于圆孔位于进料斗内且圆孔的内壁与进料箱的侧壁滑动配合,从而进料箱转动,实现进料箱在进料斗内转动,由于进料槽位于进料箱的侧壁上,当进料箱转动到进料槽向下时,进料箱的水泥受到自身的重力通过进料槽落入到进料斗内,混泥土受到自身的重力通过进料斗落入到外界进行收集。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一和导轨二的下方均固设有若干支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柱用于支撑导轨一与导轨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旋转装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进料斗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附图标记:1、输送装置;2、进料箱;3、旋转装置;4、进料槽;5、电机一;6、支撑板;7、滑块一;8、滑块二;9、空腔;10、锥齿轮一;11、锥齿轮二;12、支杆一;13、导向轮一;14、导轨一;15、滑槽一;16、支杆二;17、导向轮二;18、导轨二;19、滑槽二;20、支撑架一;21、支撑架二;22、电机二;23、直齿轮一;24、齿轮箱;25、直齿轮二;26、转杆一;27、滑动槽一;28、滑动块一;29、滑动箱;30、滑动块二;31、进料斗;32、圆孔;33、支柱;34、转杆二;35、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至4,一种环形混泥土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进料箱2和旋转装置3,旋转装置3位于进料箱2的一端且旋转装置3与进料箱2旋转配合,输送装置1位于旋转装置3的上端且输送装置1与旋转装置3固定配合,进料箱2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槽4。
输送装置1包括电机一5和支撑板6,电机一5位于支撑板6的上端面且电机一5的一端与支撑板6的一端固定配合,支撑板6的一端固定有滑块一7,滑块一7呈z型,支撑板6远离滑块一7的一端固定有滑块二8,滑块二8呈z型,支撑板6内开设有空腔9,空腔9内设有锥齿轮一10,电机一5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板6的上端面与锥齿轮一10固定配合,空腔9内设有锥齿轮二11且锥齿轮二11与锥齿轮一10齿轮配合,滑块一7与支撑板6之间设有支杆一12且支杆一12的一端与滑块一7的内壁滑动配合,支杆一12远滑块一7的一端贯穿支撑板6的侧壁与锥齿轮二11的侧壁固定配合,支杆一12的侧壁上套设有导向轮一13且导向轮一13的内壁与支杆一12的侧壁固定配合,导向轮一13的下端设有导轨一14,导轨一14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一15且导向轮一13的一端位于滑槽一15内与滑槽一15滑动配合。
当混泥土需要输送时,员工将混泥土通过进料槽4倒入到进料箱2内,电机一5启动,由于电机一5固定于支撑板6的上端面,且电机一5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板6的上端面与锥齿轮一10固定配合,从而电机一5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锥齿轮一10转动,当锥齿轮一10转动时,由于锥齿轮二11位于空腔9内且锥齿轮二11与锥齿轮一10齿轮配合,从而锥齿轮一10转动带动锥齿轮二11转动,当锥齿轮二11转动时,由于支杆一12位于滑块一7与支撑板6之间,且支杆一12贯穿支撑板6的侧壁与锥齿轮二11固定配合,从而锥齿轮二11转动带动支杆一12转动,当支杆一12转动时,由于支杆一12远离支撑板6的一端与滑块一7的内壁滑动配合,从而支杆一12在滑块一7的内壁上转动,当支杆一12转动时,由于导向轮一13外套于支杆一12的侧壁上且支杆一12的侧壁与导向轮一13的内壁固定配合,从而支杆一12转动带动导向轮一13转动,当导向轮一13转动时,由于滑槽一15位于导轨一14的上端,且导向轮一13与滑槽一15滑动配合,从而导向轮一13转动,实现导向轮一13在滑槽一15内移动,当导向轮一13移动时,由于导向轮一13外套与支杆一12的侧壁上且导向轮一13的内壁与支杆一12的侧壁固定配合,从而导向轮一13移动带动支杆一12移动,当支杆一12移动时,由于支杆一12远离支撑板6的一端与滑块一7的内壁滑动配合,从而支杆一12移动带动滑块一7移动,当滑块一7移动时,由于滑块一7的一端与支撑板6固定配合,从而滑块一7移动,实现滑块一7带动支撑板6移动。
滑块二8的内壁上设有支杆二16且支杆二16的一端与滑块二8的内壁滑动配合,支杆二16远离滑块二8的一端与支撑板6远离滑块一7的一侧滑动配合,支杆二16的侧壁上套设有导向轮二17,导向轮二17的内壁与支杆二16的侧壁固定配合,导向轮二17的下端设有导轨二18,导轨二18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二19且导向轮二17位于滑槽二19内与滑槽二19滑动配合,支撑板6的一端固设有支撑架一20,支撑板6远离支撑架一20的一端固设有支撑架二21。
当支撑板6移动时,由于滑块二8位于支撑板6远离滑块一7的一端且滑块二8与支撑板6固定配合,从而支撑板6移动带动滑块二8移动,当滑块二8移动时,由于支杆二16位于滑块二8与支撑板6之间且支杆二16和滑块二8与支撑板6滑动配合,从而滑块二8移动带动支杆二16移动,当支杆二16移动时,由于导向轮二17外套与支杆二16的侧壁上且导向轮二17的内壁与支杆二16的侧壁固定配合,从而支杆二16移动带动导向轮二17移动,当导向轮二17移动时,由于滑槽二19位于导轨二18的上端面且滑槽二19与导向轮二17滑动配合,从而导向轮二17移动,实现导向轮二17在滑槽二19内移动。当支撑板6移动时,由于支撑架一20和支撑架二21固定于支撑板6的下端,从而支撑板6移动带动支撑架一20和支撑架二21移动。
旋转装置3包括电机二22、直齿轮一23和齿轮箱24,齿轮箱24位于进料箱2的一端,电机二22位于齿轮箱24远离进料箱2的一端且电机二22与齿轮箱24远离进料箱2的一端固定配合,直齿轮一23位于齿轮箱24内且电机二22的输出轴贯穿齿轮箱24与直齿轮一23的侧壁固定配合,齿轮箱24内设有直齿轮二25且直齿轮一23与直齿轮二25齿轮配合,进料箱2的一端固定有转杆一26,且转杆一26远离进料箱2的一端贯穿齿轮箱24远离电机二22的一端与直齿轮二25固定配合,齿轮箱24的侧壁与支撑架一20远离支撑板6的一端固定配合。
进料箱2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一27,滑动槽呈l型,齿轮箱24远离电机二22的一端固设有滑动块一28,且滑动块一28呈l型,滑动块一28与滑动槽一27滑动配合,进料箱2远离齿轮箱24的一端设有滑动箱29,进料箱2远离远离齿轮箱24的一端固设有转杆二34,转杆二34与滑动箱29的一端滑动配合,滑动箱29靠近进料箱2的侧壁上固设有滑动块二30,滑动块二30呈l型,进料箱2远离滑动槽一27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二35,滑动槽二35呈l型,滑动箱29的侧壁与支撑架二21远离支撑板6的一端固定配合,导轨一14和导轨二18的下方固设有进料斗31,且进料斗31的侧壁上穿设有圆孔32,且圆孔32的内壁与进料箱2的侧壁滑动配合,导轨一14和导轨二18的下方均固设有若干支柱33。
当支撑架一20和支撑架二21移动时,由于滑动箱29与齿轮箱24固定于支撑架一20和支撑架二21的下端面,从而支撑架一20与支撑架二21移动带动齿轮箱24与滑动箱29移动,当齿轮箱24与滑动箱29移动时,由于齿轮箱24的一端与进料箱2的一端滑动配合,且进料箱2远离齿轮箱24的一端与滑动箱29滑动配合,从而齿轮箱24与滑动箱29带动进料箱2移动,实现进料箱2内的混泥土输送,当进料箱2移动到进料斗31的圆孔32内,且与圆孔32平齐时,电机一5停止,电机二22启动,由于电机二22固定于齿轮箱24的侧壁上,且电机二22的输出轴贯穿齿轮箱24的侧壁与直齿轮一23的侧壁固定配合,从而电机二2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直齿轮一23转动,由于直齿轮二25位于齿轮箱24内且直齿轮二25与直齿轮一23齿轮配合,从而直齿轮一23转动带动直齿轮二25转动,由于转杆一26固定于进料箱2的侧壁上且转杆一26远离进料箱2的一端贯穿齿轮箱24的侧壁与直齿轮二25固定配合,从而直齿轮二25转动带动转杆一26转动,转杆一26转动实现进料箱2的转动,当进料箱2转动时,由于圆孔32位于进料斗31内且圆孔32的内壁与进料箱2的侧壁滑动配合,从而进料箱2转动,实现进料箱2在进料斗31内转动,当进料箱2转动时,由于转杆二34固定于进料箱2远离齿轮箱24的一端,且转杆二34远离进料箱2的一端与滑动箱29滑动配合,从而进料箱2带动转杆二34转动,实现转杆二34在滑动箱29内转动,当进料箱2转动时,由于滑动槽一27和滑动槽二35位于进料箱2的端面上,且滑动块一28与滑动块二30与滑动槽一27和滑动槽二35滑动配合,从而滑动槽一27和滑动槽二35转动,实现进料箱2的自转,由于进料槽4位于进料箱2的侧壁上,当进料箱2转动到进料槽4向下时,进料箱2的水泥受到自身的重力通过进料槽4落入到进料斗31内,混泥土受到自身的重力通过进料斗31落入到外界进行收集,支柱33用于支撑导轨。
1.一种环形混泥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1)、进料箱(2)和旋转装置(3),所述旋转装置(3)位于进料箱(2)的一端且所述旋转装置(3)与进料箱(2)滑动配合,所述输送装置(1)位于旋转装置(3)的上端且所述输送装置(1)与旋转装置(3)固定配合,所述进料箱(2)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槽(4),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电机一(5)和支撑板(6),所述电机一(5)位于支撑板(6)的上端面且所述电机一(5)的一端与支撑板(6)的一端固定配合,所述支撑板(6)的一端固定有滑块一(7),所述滑块一(7)呈z型,所述支撑板(6)远离滑块一(7)的一端固定有滑块二(8),所述滑块二(8)呈z型,所述支撑板(6)内开设有空腔(9),所述空腔(9)内设有锥齿轮一(10),所述电机一(5)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板(6)的上端面与所述锥齿轮一(10)固定配合,所述空腔(9)内设有锥齿轮二(11)且所述锥齿轮二(11)与锥齿轮一(10)齿纹配合,所述滑块一(7)与支撑板(6)之间设有支杆一(12)且所述支杆一(12)的一端与滑块一(7)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支杆一(12)远滑块一(7)的一端贯穿支撑板(6)的侧壁与锥齿轮二(11)的侧壁固定配合,所述支杆一(12)的侧壁上套设有导向轮一(13)且所述导向轮一(13)的内壁与支杆一(12)的侧壁固定配合,所述导向轮一(13)的下端设有导轨一(14),所述导轨一(14)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一(15)且所述导向轮一(13)的一端位于滑槽一(15)内与滑槽一(15)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二(8)的内壁上设有支杆二(16)且支杆二(16)的一端与滑块二(8)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支杆二(16)远离滑块二(8)的一端与支撑板(6)远离滑块一(7)的一侧滑动配合,所述支杆二(16)中部的侧壁上套设有导向轮二(17)所述导向轮二(17)的内壁与支杆二(16)的侧壁固定配合,所述导向轮二(17)的下端设有导轨二(18),所述导轨二(18)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二(19)且所述导向轮二(17)位于滑槽二(19)内与滑槽二(19)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板(6)的一端固设有支撑架一(20),所述支撑板(6)远离支撑架一(20)的一端固设有支撑架二(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混泥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3)包括电机二(22)、直齿轮一(23)和齿轮箱(24),所述齿轮箱(24)位于进料箱(2)的一端,所述电机二(22)位于齿轮箱(24)远离进料箱(2)的一端且电机二(22)与齿轮箱(24)固定配合,所述直齿轮一(23)位于齿轮箱(24)内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齿轮箱(24)与直齿轮一(23)的侧壁固定配合,所述齿轮箱(24)内设有直齿轮二(25)且所述直齿轮一(23)与直齿轮二(25)齿轮配合,所述进料箱(2)的一端固定有转杆一(26),且所述转杆一(26)远离进料箱(2)的一端贯穿齿轮箱(24)远离电机二(22)的一端与直齿轮二(25)固定配合,齿轮箱(24)的侧壁与支撑架一(20)远离支撑板(6)的一端固定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形混泥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箱(2)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一(27),所述滑动槽呈l型,所述齿轮箱(24)远离电机二(22)的一端固设有滑动块一(28),且滑动块一(28)呈l型,所述滑动块一(28)与滑动槽一(27)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形混泥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箱(2)远离齿轮箱(24)的一端设有滑动箱(29),所述进料箱(2)远离齿轮箱(24)的一端固设有转杆二(34),所述转杆二(34)与滑动箱(29)滑动配合,所述滑动箱(29)靠近进料箱(2)的侧壁上固设有滑动块二(30),所述滑动块二(30)呈l型,所述进料箱(2)远离滑动槽一(27)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二(35),所述滑动槽呈l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混泥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一(14)和导轨二(18)的下方固设有进料斗(31),且所述进料斗(31)的侧壁上穿设有圆孔(32),且所述圆孔(32)的内壁与进料箱(2)的侧壁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混泥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一(14)和导轨二(18)的下方均固设有若干支柱(33)。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