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6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其组合桩在土木工程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组合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起到支撑整个建筑物的作用,因此其必须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传统的抗震结构设计是依靠结构自身的强度与变形来抵抗地震保护底面建筑物,建筑物容易倒塌,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伤害。

例如专利号为cn209227629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开设一个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底面内壁开设两条截面为燕尾形的第一滑槽,两条第一滑槽相互平行且前后分布,每条第一滑槽内均设有两块截面为燕尾形的第一滑块,位于同一条第一滑槽内的两块第一滑块分别位于第一滑槽的两侧,位于同一条第一滑槽内的两块第一滑块的相背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第一弹簧的一端。该抗震组合装置虽然第一横板与底座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能够吸收震动对组合桩的影响,避免了因晃动,但是该类减震装置其减震效果不佳,仅仅能够吸收地震过程中的部分横波,当地震的震级过大时,其横波加上纵波足够使得建筑物倒塌。因此,针对现有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的不足,设计一种具有优异的抗震效果的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是一项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了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抗震组合装置其抗震效果不佳,无法有效吸收地震过程中横波和纵波。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包括底座、中间抗震板和装载板,所述底座四个侧面的下端均连接有边板,所述边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所述圆孔中设置有锥形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横向圆柱槽和若干纵向圆柱槽,所述横向圆柱槽和纵向圆柱槽中均设置有滚柱,所述矩形槽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壁槽;

所述中间抗震板设置在矩形槽的内部,且中间抗震板的下表面与滚柱相抵接,位于所述中间抗震板的四个侧面上均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部均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条形壁槽中,所述中间抗震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中间抗震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矩形口;

所述装载板的下端穿过矩形口伸入内腔中,所述装载板的下表面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截面大于矩形口,且小于空腔,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四个棱边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表面与转动槽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内腔的底壁相抵接,所述限位板上表面的四个外端部连接有若干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与内腔的顶壁相连接,所述装载板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桩夹紧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桩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双向丝杠和摇杆,所述装载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条形凹槽,两个所述条型凹槽平行设置,所述双向丝杠设置在条形凹槽中,两个所述双向丝杠上的螺纹相反设置,所述条形凹槽的端内壁上设置有与双向丝杠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双向丝杠的另一端穿过条形凹槽伸出装载板的端面,并在双向丝杠的外端连接有从动带轮,所述摇杆转动连接在两个双向丝杆外端之间的装载板端面上,所述摇杆上设置有两个主动带轮,每个所述主动带轮与对应的从动带轮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条形凹槽的两端均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开设有与双向丝杠相螺接的螺纹孔,所述条形凹槽右端的两个移动块上表面共同连接有第一夹块,所述条形凹槽左端的两个移动块上表面共同连接有第二夹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夹块的左侧面和第二夹块的右侧面上均设置有夹紧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条形壁槽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所述滑块的截面也为燕尾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若干所述横向圆柱槽呈两行三列设置,若干个所述纵向圆柱槽呈三行四列设置,并且横向圆柱槽和纵向圆柱槽交错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中间抗震板的前后两侧面的第一弹簧均为四个,且左右两侧面的第一弹簧均为三个。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的前后棱边上设置有三个转动槽,其左右棱边上开设有两个转动槽。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在底座矩形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横向圆柱槽和纵向圆柱槽,在矩形槽中设置中间抗震板,其中间抗震板的底壁与横向圆柱槽和纵向圆柱槽中的滚柱相抵接,当横波发生时,中间抗震板在矩形槽底壁上滑动,同时再受到第一弹簧的减震作用能够极大的吸收横波;另外,将装载板的下端设置在内腔中,其限位板设置在内腔中,限位板的上表面与内腔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并在限位板的下表面的四端转动连接若干连接条,其连接条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其下端连接有滚轮,在纵波发生过程中起第三弹簧和第二弹簧均能够有效吸收纵波,同时其转动杆被压下后,其滚轮沿着内腔底壁左右、前后滚动,能够进一步吸收横波,从而将地震过程中的横波和纵波完全吸收干净;整个装置一共存在两个吸收横波、两个吸收纵波的结构,其抗震效果优异,将其适用于土木工程的组合桩上抗震效果能够得到极大提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底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中间抗震板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中间抗震板和装载板的内部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中装载板的第一角度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中装载板的第二角度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的立体结构图。

其中,1-底座,2-中间抗震板,3-装载板,4-边板,5-第一弹簧,6-滑块,7-限位板,8-转动杆,9-第二弹簧,10-第三弹簧,11-滚轮,12-双向丝杠,13-摇杆,14-从动带轮,15-主动带轮,16-皮带,17-移动块,18-第一夹块,19-第二夹块,20-夹紧齿,21-滚柱;

101-矩形槽,102-横向圆柱槽,103-纵向圆柱槽,104-条形壁槽,201-内腔,202-矩形口,301-条形凹槽,401-圆孔,402-锥形座,701-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7,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实施例1介绍了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底座1、中间抗震板2和装载板3,底座1四个侧面的下端均连接有一个边板4,边板4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401,圆孔401中设置有锥形座402,通过锥形座402能够将底座与地面固定牢固。

在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101,矩形槽101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横向圆柱槽102和若干纵向圆柱槽103,具体地,若干横向圆柱槽102呈两行三列设置,若干个纵向圆柱槽103呈三行四列设置,并且横向圆柱槽102和纵向圆柱槽103交错设置。横向圆柱槽102和纵向圆柱槽103中均设置有滚柱21,矩形槽101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壁槽104,其形壁槽104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中间抗震板2设置在矩形槽101的内部,且中间抗震板2的下表面与滚柱21相抵接,位于中间抗震板2的四个侧面上均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5,具体地,将中间抗震板2的前后两侧面的第一弹簧5均为四个,且左右两侧面的第一弹簧5均为三个。

第一弹簧5的端部均连接有滑块6,其滑块6的截面也为燕尾形,将滑块6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条形壁槽104中,中间抗震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01,中间抗震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内腔201相连通的矩形口202。

装载板3的下端穿过矩形口202伸入内腔201中,装载板3的下表面连接有限位板7,限位板7的截面大于矩形口202,且小于空腔201,限位板7的下表面四个棱边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转动槽701,具体地,将限位板7的下表面的前后棱边上的转动槽701设置为三个,其左右棱边上的转动槽701设置为两个。转动槽70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转动杆8的上表面与转动槽701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转动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11,滚轮11与内腔201的底壁相抵接,限位板7上表面的四个外端部连接有若干第三弹簧10,第三弹簧10的顶端与内腔201的顶壁相连接,装载板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桩夹紧机构。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连接桩夹紧机构的一种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底座1、中间抗震板2和装载板3,底座1四个侧面的下端均连接有一个边板4,边板4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401,圆孔401中设置有锥形座402,通过锥形座402能够将底座与地面固定牢固。

在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101,矩形槽101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横向圆柱槽102和若干纵向圆柱槽103,具体地,若干横向圆柱槽102呈两行三列设置,若干个纵向圆柱槽103呈三行四列设置,并且横向圆柱槽102和纵向圆柱槽103交错设置。横向圆柱槽102和纵向圆柱槽103中均设置有滚柱21,矩形槽101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壁槽104,其形壁槽104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中间抗震板2设置在矩形槽101的内部,且中间抗震板2的下表面与滚柱21相抵接,位于中间抗震板2的四个侧面上均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5,具体地,将中间抗震板2的前后两侧面的第一弹簧5均为四个,且左右两侧面的第一弹簧5均为三个。

第一弹簧5的端部均连接有滑块6,其滑块6的截面也为燕尾形,将滑块6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条形壁槽104中,中间抗震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01,中间抗震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内腔201相连通的矩形口202。

装载板3的下端穿过矩形口202伸入内腔201中,装载板3的下表面连接有限位板7,限位板7的截面大于矩形口202,且小于空腔201,限位板7的下表面四个棱边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转动槽701,具体地,将限位板7的下表面的前后棱边上的转动槽701设置为三个,其左右棱边上的转动槽701设置为两个。转动槽70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转动杆8的上表面与转动槽701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转动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11,滚轮11与内腔201的底壁相抵接,限位板7上表面的四个外端部连接有若干第三弹簧10,第三弹簧10的顶端与内腔201的顶壁相连接,装载板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桩夹紧机构。

其中,连接桩夹紧机构包括两个夹紧块、双向丝杠12和摇杆13,装载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条形凹槽301,两个条型凹槽301平行设置,双向丝杠12设置在条形凹槽301中,并且两个双向丝杠12上的螺纹相反设置,条形凹槽301的端内壁上设置有与双向丝杠12转动连接的轴承(图中未标注),双向丝杠12的另一端穿过条形凹槽301伸出装载板3的端面,并在双向丝杠12的外端连接有从动带轮14,摇杆13转动连接在两个双向丝杆12外端之间的装载板3端面上,摇杆13上设置有两个主动带轮15,每个主动带轮15与对应的从动带轮14之间设置有皮带16,条形凹槽301的两端均设置有移动块17,移动块17上开设有与双向丝杠12相螺接的螺纹孔(图中未标注),条形凹槽301右端的两个移动块17上表面共同连接有第一夹块18,条形凹槽301左端的两个移动块17上表面共同连接有第二夹块19。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连接桩的夹紧力,还在第一夹块18的左侧面和第二夹块19的右侧面上均设置有夹紧齿20。

连接时,将连接桩放在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之间,然后转动摇杆13,通过皮带16的传动作用使得两个双向丝杆12同时转动,然后其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19在移动块17的作用下相对运动将连接桩夹紧为止。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包括底座(1)、中间抗震板(2)和装载板(3),所述底座(1)四个侧面的下端均连接有边板(4),所述边板(4)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401),所述圆孔(401)中设置有锥形座(40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101),所述矩形槽(101)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横向圆柱槽(102)和若干纵向圆柱槽(103),所述横向圆柱槽(102)和纵向圆柱槽(103)中均设置有滚柱(21),所述矩形槽(101)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壁槽(104);

所述中间抗震板(2)设置在矩形槽(101)的内部,且中间抗震板(2)的下表面与滚柱(21)相抵接,位于所述中间抗震板(2)的四个侧面上均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端部均连接有滑块(6),所述滑块(6)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条形壁槽(104)中,所述中间抗震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01),所述中间抗震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内腔(201)相连通的矩形口(202);

所述装载板(3)的下端穿过矩形口(202)伸入内腔(201)中,所述装载板(3)的下表面连接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的截面大于矩形口(202),且小于空腔(201),所述限位板(7)的下表面四个棱边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转动槽(701),所述转动槽(70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的上表面与转动槽(701)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所述转动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与内腔(201)的底壁相抵接,所述限位板(7)上表面的四个外端部连接有若干第三弹簧(10),所述第三弹簧(10)的顶端与内腔(201)的顶壁相连接,所述装载板(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桩夹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桩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块(18)、第二夹紧块(19)、双向丝杠(12)和摇杆(13),所述装载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条形凹槽(301),两个所述条型凹槽(301)平行设置,所述双向丝杠(12)设置在条形凹槽(301)中,两个所述双向丝杠(12)上的螺纹相反设置,所述条形凹槽(301)的端内壁上设置有与双向丝杠(12)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双向丝杠(12)的另一端穿过条形凹槽(301)伸出装载板(3)的端面,并在双向丝杠(12)的外端连接有从动带轮(14),所述摇杆(13)转动连接在两个双向丝杆(12)外端之间的装载板(3)端面上,所述摇杆(13)上设置有两个主动带轮(15),每个所述主动带轮(15)与对应的从动带轮(14)之间设置有皮带(16),所述条形凹槽(301)的两端均设置有移动块(17),所述移动块(17)上开设有与双向丝杠(12)相螺接的螺纹孔,所述条形凹槽(301)右端的两个移动块(17)上表面共同连接有第一夹块(18),所述条形凹槽(301)左端的两个移动块(17)上表面共同连接有第二夹块(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18)的左侧面和第二夹块(19)的右侧面上均设置有夹紧齿(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壁槽(104)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所述滑块(6)的截面也为燕尾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横向圆柱槽(102)呈两行三列设置,若干个所述纵向圆柱槽(103)呈三行四列设置,并且横向圆柱槽(102)和纵向圆柱槽(103)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抗震板(2)的前后两侧面的第一弹簧(5)均为四个,且左右两侧面的第一弹簧(5)均为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7)的下表面的前后棱边上设置有三个转动槽(701),其左右棱边上开设有两个转动槽(70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包括底座、中间抗震板和装载板,所述底座四个侧面的下端均连接有边板,所述边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所述圆孔中设置有锥形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横向圆柱槽和若干纵向圆柱槽,所述横向圆柱槽和纵向圆柱槽中均设置有滚柱;本装置存在两个吸收横波、两个吸收纵波的结构,其抗震效果优异,将其适用于土木工程的组合桩上抗震效果能够得到极大提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红宾
技术研发日:2020.03.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25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