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4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印刷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销售的药品、烟、酒等商品大没有对包装盒设计防伪标识,因而导致虚假产品,侵害了生产厂家及消费者的权益。少数商品包装盒做了一定的防伪标识或防伪设计,但技术含量较低或设计较复杂,容易被仿制或成型、使用不便。另外,目前防伪标识主要通过2种方式来体现,一种为肉眼可识别,通常设置于包装内部,如某品牌香烟包装盒内部印有文字等防伪信息;另一种为肉眼不可识别,通常在包装外部,肉眼无法看出防伪标识,但借助某种手段可识别,如某种特殊光源照射后可发光的材料,或转动不同角度可阅读到特殊信息等。

但上述两种方式都比较容易被仿制,消费者无法很好地分辨真伪,安全性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所述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待印刷的纸张上涂覆一层底胶层,并进行烘干;

s2,在烘干后的底胶层上进行镀锡或镀铜,形成金属层;

s3,在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复合层;

s4,在复合层上复合一层紫外发光层;

s5,在紫外发光层上再涂覆一层底胶层,并进行烘干;

s6,选用印刷色座在底胶层上依次印刷白墨和四色油墨,形成图案层;

s7,选用印刷色座在图案层上印刷uv逆向底油,形成防伪层;

s8,选用联机上油座在uv逆向底油上印刷一层uv逆向面油,形成逆向防伪层;

s9,进行uv照射固化;

s10,固化后,依次进行覆膜、压纹、丝印、烫印和压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包装盒具有防伪和逆向防伪双重防伪功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在使得包装盒具有双重防伪功能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和印刷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3中,复合层包括纸塑复合层和复合胶层,纸塑复合层设置在金属层上,复合胶层设置在纸塑复合层上,紫外发光层设置在复合胶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印刷过程中紫外发光层的复合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纸塑复合层是通过在bopp膜上复合一层具有镂空条纹状的超薄纸而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提高印刷后的包装盒的强度,又降低了印刷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真空镀铝层与所述纸塑复合层的剥离强度为9-12n/17mm,所述复合胶层与所述紫外发光层的剥离强度为3-4n/17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剥离强度,使得防伪图案不易剥落,从而提高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6中,印刷白墨后通过紫外线灯照射0.2h-0.5h后进行四色油墨印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图案层的牢固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7-s8中,在uv逆向底油中添加4%-5%的玫红墨,在uv逆向面油中添加5%-6%的射光蓝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uv逆向面油与uv逆向底油之间发生内聚反应后的磨砂效果。

另外,还使得防伪图案和逆防伪图案显现的图案有明显的区别,便于区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uv逆向底油由滑石粉、苯二酚、光引发剂、助引发剂、聚合性预聚物、活性稀释剂、聚乙烯蜡、uv增强剂、uv光敏剂、流平剂依次按5~7:2~3:11~15:9~15:4~10:2~11:4~7:1~2:5~10:3~11的质量比制备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uv逆向面油由二缩三丙二醇二丙丙烯酸酯、三丙烯酸丙烷三甲醇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叔丁基对苯二酚、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蜡浆、uv增强剂、uv光敏剂、聚合性预聚物按200~25:18~25:2~3:0.1~0.15:0.2~0.2.5:6~9:16~18:4-6:0.5~1:0.5~0.75:1~3:2~5的质量比制备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加快油墨干燥速度,提高印刷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6中,四色油墨包括改性丙烯酸树脂10-14份、月桂醇油酸酯18-20份、珠光色料18-25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2-8份、醇酸树脂10-15份、聚合体18-22份、改性丙烯酸树脂15-20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5-30份、纳米硅藻泥5-15份、双丙酮丙烯酰胺7-13份、交联剂2-6份、分散剂8-13份、去离子水20-4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形成的印刷图案既环保,又具有珠光效果,提高美观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使得包装盒具有防伪和逆向防伪的双重防伪功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并且还同时提高了印刷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待印刷的纸张上涂覆一层底胶层,并进行烘干;

s2,在烘干后的底胶层上进行镀锡或镀铜,形成金属层;

s3,在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复合层;

s4,在复合层上复合一层紫外发光层;

s5,在紫外发光层上再涂覆一层底胶层,并进行烘干;

s6,选用印刷色座在底胶层上依次印刷白墨和四色油墨,形成图案层;

s7,选用印刷色座在图案层上印刷uv逆向底油,形成防伪层;

s8,选用联机上油座在uv逆向底油上印刷一层uv逆向面油,形成逆向防伪层;

s9,进行uv照射固化;

s10,固化后,依次进行覆膜、压纹、丝印、烫印和压凸。

通过依次采用上述工艺步骤,使得制得后的包装盒具有防伪和逆向防伪双重防伪功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在使得包装盒具有双重防伪功能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和印刷质量。

由于uv逆向底油与uv逆向面油接触后会发生内聚反应,形成细小颗粒状的墨膜,构成哑光或磨砂面,而在未有uv底油的部位形成高光泽镜面,实现防伪图案的高反差效果,凸现了具有光泽饶面的图文,从而实现防伪和逆向防伪双重防伪功能。

另外,由于在复合层上复合一层紫外发光层,这样也可形成肉眼无法识别的防伪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再者,在uv逆向底油与uv逆向面油可分别添加相互对应配合的暗纹,这样uv逆向底油与uv逆向面油接触还形成一暗纹,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上述s3中,复合层包括纸塑复合层和复合胶层,纸塑复合层设置在金属层上,复合胶层设置在纸塑复合层上,紫外发光层设置在复合胶层上,这样提高了印刷过程中紫外发光层的复合强度。

另外,上述纸塑复合层是通过在bopp膜上复合一层具有镂空条纹状的超薄纸而制成,这样既能提高印刷后的包装盒的强度,又降低了印刷厚度。

再者,上述真空镀铝层与所述纸塑复合层的剥离强度为9-12n/17mm,所述复合胶层与所述紫外发光层的剥离强度为3-4n/17mm,这样提高了剥离强度,使得防伪图案不易剥落,从而提高安全性。

上述s6中,印刷白墨后通过紫外线灯照射0.2h-0.5h后进行四色油墨印刷,这样可提高图案层的牢固性。

上述s7-s8中,在uv逆向底油中添加4%-5%的玫红墨,在uv逆向面油中添加5%-6%的射光蓝墨,这样可提高uv逆向面油与uv逆向底油之间发生内聚反应后的磨砂效果,并且还使得防伪图案和逆防伪图案显现的图案有明显的区别,便于区分。

另外,上述uv逆向底油具体可由滑石粉、苯二酚、光引发剂、助引发剂、聚合性预聚物、活性稀释剂、聚乙烯蜡、uv增强剂、uv光敏剂、流平剂依次按5~7:2~3:11~15:9~15:4~10:2~11:4~7:1~2:5~10:3~11的质量比制备而成。

上述uv逆向面油具体可由二缩三丙二醇二丙丙烯酸酯、三丙烯酸丙烷三甲醇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叔丁基对苯二酚、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蜡浆、uv增强剂、uv光敏剂、聚合性预聚物按200~25:18~25:2~3:0.1~0.15:0.2~0.2.5:6~9:16~18:4-6:0.5~1:0.5~0.75:1~3:2~5的质量比制备而成。

这样通过采用上述uv逆向底油和uv逆向面油,可以使油墨干燥后表面产生一定的滑度,增加印刷后表面的耐磨性和表面附着力,并且可以加快油墨干燥速度,从而提高印刷效率。

上述s6中,四色油墨包括改性丙烯酸树脂10-14份、月桂醇油酸酯18-20份、珠光色料18-25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2-8份、醇酸树脂10-15份、聚合体18-22份、改性丙烯酸树脂15-20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5-30份、纳米硅藻泥5-15份、双丙酮丙烯酰胺7-13份、交联剂2-6份、分散剂8-13份、去离子水20-40份。

对于上述四色油墨,本发明具体提供了如下两个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1,四色油墨包括改性丙烯酸树脂11份、月桂醇油酸酯18份、珠光色料18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3份、醇酸树脂12份、聚合体20份、改性丙烯酸树脂15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0份、纳米硅藻泥15份、双丙酮丙烯酰胺10份、交联剂3份、分散剂9份、去离子水40份。

上述应用实例1的环保性能非常好。

应用实例2,四色油墨包括改性丙烯酸树脂13份、月桂醇油酸酯20份、珠光色料25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5份、醇酸树脂14份、聚合体22份、改性丙烯酸树脂19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5份、纳米硅藻泥7份、双丙酮丙烯酰胺12份、交联剂5份、分散剂12份、去离子水22份。

上述应用实例2的珠光效果非常好,提高美观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待印刷的纸张上涂覆一层底胶层,并进行烘干;

s2,在烘干后的底胶层上进行镀锡或镀铜,形成金属层;

s3,在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复合层;

s4,在复合层上复合一层紫外发光层;

s5,在紫外发光层上再涂覆一层底胶层,并进行烘干;

s6,选用印刷色座在底胶层上依次印刷白墨和四色油墨,形成图案层;

s7,选用印刷色座在图案层上印刷uv逆向底油,形成防伪层;

s8,选用联机上油座在uv逆向底油上印刷一层uv逆向面油,形成逆向防伪层;

s9,进行uv照射固化;

s10,固化后,依次进行覆膜、压纹、丝印、烫印和压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复合层包括纸塑复合层和复合胶层,纸塑复合层设置在金属层上,复合胶层设置在纸塑复合层上,紫外发光层设置在复合胶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塑复合层是通过在bopp膜上复合一层具有镂空条纹状的超薄纸而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镀铝层与所述纸塑复合层的剥离强度为9-12n/17mm,所述复合胶层与所述紫外发光层的剥离强度为3-4n/1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印刷白墨后通过紫外线灯照射0.2h-0.5h后进行四色油墨印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7-s8中,在uv逆向底油中添加4%-5%的玫红墨,在uv逆向面油中添加5%-6%的射光蓝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uv逆向底油由滑石粉、苯二酚、光引发剂、助引发剂、聚合性预聚物、活性稀释剂、聚乙烯蜡、uv增强剂、uv光敏剂、流平剂依次按5~7:2~3:11~15:9~15:4~10:2~11:4~7:1~2:5~10:3~11的质量比制备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uv逆向面油由二缩三丙二醇二丙丙烯酸酯、三丙烯酸丙烷三甲醇酯、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叔丁基对苯二酚、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蜡浆、uv增强剂、uv光敏剂、聚合性预聚物按200~25:18~25:2~3:0.1~0.15:0.2~0.2.5:6~9:16~18:4-6:0.5~1:0.5~0.75:1~3:2~5的质量比制备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四色油墨包括改性丙烯酸树脂10-14份、月桂醇油酸酯18-20份、珠光色料18-25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2-8份、醇酸树脂10-15份、聚合体18-22份、改性丙烯酸树脂15-20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5-30份、纳米硅藻泥5-15份、双丙酮丙烯酰胺7-13份、交联剂2-6份、分散剂8-13份、去离子水20-40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装盒的逆向防伪印刷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在待印刷的纸张上涂覆一层底胶层;S2,在烘干后的底胶层上进行镀锡或镀铜;S3,在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复合层;S4,在复合层上复合一层紫外发光层;S5,进行烘干;S6,形成图案层;S7,选用印刷色座在图案层上印刷UV逆向底油,形成防伪层;S8,选用联机上油座在UV逆向底油上印刷一层UV逆向面油,形成逆向防伪层;S9,进行UV照射固化;S10,固化后,依次进行覆膜、压纹、丝印、烫印和压凸。本发明使得包装盒具有防伪和逆向防伪的双重防伪功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并且还同时提高了印刷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美美尚隽印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25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