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冠病毒防护C型口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41


本发明属于防护面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冠病毒高效防护c型口罩。



背景技术: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其病毒颗粒的直径为60-120nm,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球形。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covid-19)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患者在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为保护自身及他人身体健康安全,广大居民在疫情期间为加强病毒防护都不约而同地戴上了口罩。与此同时,在抗疫过程中有千余名一线医护人员在正确佩戴n95/kn95口罩且防护齐全的条件下仍被新冠病毒感染。针对新冠病毒极强的传染性,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作为密切接触新冠病毒患者及疑似病例的医务人员,因其工作性质和环境,在医护人员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大量活体病毒喷溅等情况时,口罩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防护作用。因此,对于广大居民及医护人员,佩戴可高效防护新冠病毒的口罩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举措。

目前市场上的口罩种类繁多,加之疫情期间大大小小的口罩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生产出的口罩品质自然良莠不齐。现有的口罩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无纺布、纱布等材料,滤芯采用两层无纺布中间内加一层极薄的过滤材料,有些还再上加一层活性炭层或ptfe层制成,其织孔或网孔都较大,仅能简单阻隔飞沫等大颗粒物质,对于粒径在100nm处的病毒几乎毫无作用。为数不多的n99口罩由于其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因而价格昂贵且产量较低。市场上热销的防护pm2.5口罩虽对pm2.5的质量浓度过滤效率可达95%甚至99%以上,但对于所占pm2.5的质量浓度极低其数浓度却可达到4000-5000个每立方厘米的病毒颗粒或团簇来说,防护pm2.5口罩过滤的依然是大颗粒气溶胶,对于病毒的过滤效果仍旧不理想。鉴于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针对100nm颗粒(新冠病毒)穿透数浓度过高而导致的病毒长时间富集,其潜在的感染风险仍不容忽视,只有严格控制其颗粒数浓度穿透率,才可达到有效过滤病毒的效果。同时,c型口罩独特的外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鼻部设计,口罩与脸部的贴合度与密闭性更好,佩戴更加舒适,呼吸也更加顺畅。

为有效推进防护新冠病毒口罩的发展创新,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防护效果,降低潜在感染风险,更为保护广大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身体健康,所以亟需一种高效防护新冠病毒的c型口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性好,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的可高效防护新冠病毒的c型口罩。

本发明提供的高效防护新冠病毒的c型口罩,主体为三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丙纶纺粘无纺布;c型口罩结构是由左面罩和右面罩组成,左、右面罩长均为9-12cm,宽均为6-8cm;左面罩和右面罩的边缘分别设置有两条弧形边,其中的一条弧形边相互对接在一起形成弧形中间接缝,另一条弧形边分别设置耳带,在左面罩和右面罩的上部边缘设置有八字形斜边,八字形斜边靠近鼻梁内侧设置有5-8cm鼻脊线(密封条),其可使鼻梁两翼在佩戴口罩时完全罩于佩戴者鼻部和口部使鼻梁两翼不会产生空隙,避免在口罩佩戴时病毒颗粒不经口罩罩体的过滤作用直接绕经鼻梁两翼的空间进入呼吸道。

本发明中,所述的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可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选取可分裂为原丝直径三十分之一到八十分之一的微细纤维,按照针刺毡的生产工艺和熔喷工艺进行微技术处理,具体流程为:将2-5旦尼尔的纤维经梳理,喂入,开松,混合,精开松,喂棉,均棉,粗梳,精梳,叠网,6至9道针刺工序,热定型,烧毛,压光,表面涂层或树脂化整理,检验,分切,成品微滤滤芯的工艺,最终得到纤维直径为一般滤料纤维直径三十分之一到八十分之一的微细纤维过滤材料;制得的超细纤维的纤度在0.01-0.1旦尼尔;

(2)再选择自极化效应强的电气石超细微粒作为驻极熔喷聚丙烯超细纤维非制造布的改性添加剂,通过表面修饰均匀分散到熔喷丙烯切片中,制得可纺性良好的驻极体聚丙烯母粒。电气石含量为总质量的3-8%;

(3)采用熔喷工艺(聚合物喂入---熔融挤出---纤维形成---纤维冷却---成网---加固成布),在250±1℃的条件下,以熔融流动指数为(1000-1400)/10min(优选1200g/10min),纺制得到复合驻极体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非织造布;

(4)采用电晕放电对其驻极,得到含电气石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具体包括:在低压空气下,对针形电极施加2000-4000伏高压电,使针尖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产生驻极效果。为避免产生电弧放电,生产过程中采用高电流低电压的方式。同时,该含电气石驻极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沿厚度方向定向极化,可产生更高的电场并具有更好的电荷保存性,因而吸附效果也优于传统的驻极非织造布。

上述方法制备的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其纤网表面电荷密度明显增加,驻极电荷贮存能力也有增强,过滤效率提高40%左右。其中电气石含量6%时,驻极综合效果最佳,其表面电荷密度可达-10μc/m2,对直径小于0.26μm粒,在过滤阻力为7pa左右时,过滤效率达95.8%。以此制得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材料。

上述制得的超细纤维的纤度在0.01-0.1旦尼尔。超细纤维的直径非常小,只有头发丝的四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超细纤维被赋予了许多优越的性能:透气性好,对病毒小颗粒(直径60-120nm)吸附效果显著,具有极强的洁净效果等。

本发明中,优选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的克重为20-30g/m2,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的每层单位面积重量为30-50g/m2,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5-35g/m2

本发明中,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上均布有透气小孔,每平方米无纺布上分布透气小孔为8-12万个。

本发明提供的高效防护新冠病毒的c型口罩,具有高效的新冠病毒过滤效果,可达到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所)n95及n99标准。在其对100nmpsl小球模拟新冠病毒的过滤效率检测实验过程中,本屏幕口罩对于100nmpsl小球的质量浓度过滤效率不小于99%,并可达到99.9%;数浓度过滤效率不小于99%,并可达到99.8%。另外,100nmpsl小球(模拟新冠病毒)穿透数浓度不超过每分钟50个/立方厘米,并可低至每分钟3个/立方厘米。本发明的c型口罩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核心材料采用微滤技术处理的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表面带有常驻静电场,当新冠病毒颗粒及团簇通过微滤滤材的空隙时,将被微滤滤材产生的静电场和弱电流所捕获,同时在内外层丙纶纺粘无纺布上都加有透气小孔,所以在同等的过滤效率下,本c型口罩有更好的透气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c型口罩对新冠病毒颗粒及团簇有高效的阻隔能力和捕获能力;

(2)该c型口罩的内外层丙纶纺粘无纺布上都加有透气小孔,在同等的过滤效率下,会大大提高透气性能;

(3)该c型口罩独特的外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鼻部设计,口罩与脸部的贴合度与密闭性更好,佩戴更加舒适,呼吸也更加顺畅;

(4)该c型口罩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冠病毒高效防护c型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病毒滤芯材料对100nmpsl小球的过滤效率。

图3为实施例2中病毒滤芯材料对100nmpsl小球的过滤效率。

图中标号:1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2为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3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4为鼻线,5为耳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冠病毒高效防护c型口罩,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c型口罩1#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1、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2、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3。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1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5g/m2,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2的每层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3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

实施例2

一种新冠病毒高效防护c型口罩,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c型口罩2#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1、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2、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3。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1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5g/m2,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2的每层单位面积重量为50g/m2,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3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护新冠病毒的c型口罩,其特征在于,主体为三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丙纶纺粘无纺布;c型口罩结构是由左面罩和右面罩组成,左、右面罩长均为9-12cm,宽均为6-8cm;左面罩和右面罩的边缘分别设置有两条弧形边,其中的一条弧形边相互对接在一起形成弧形中间接缝,另一条弧形边分别设置耳带,在左面罩和右面罩的上部边缘设置有八字形斜边,八字形斜边靠近鼻梁内侧设置有5-8cm鼻脊线,其可使鼻梁两翼在佩戴口罩时完全罩于佩戴者鼻部和口部使鼻梁两翼不会产生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新冠病毒的c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选取可分裂为原丝直径三十分之一到八十分之一的微细纤维,按照针刺毡的生产工艺和熔喷工艺进行微技术处理,得到纤维直径为一般滤料纤维直径三十分之一到八十分之一的微细纤维过滤材料;制得的超细纤维的纤度在0.01-0.1旦尼尔;

(2)再选择自极化效应强的电气石超细微粒作为驻极熔喷聚丙烯超细纤维非制造布的改性添加剂,通过表面修饰均匀分散到熔喷丙烯切片中,制得可纺性良好的驻极体聚丙烯母粒;电气石含量为总质量的3-8%;

(3)采用熔喷工艺,在250±1℃的条件下,以熔融流动指数为(1000-1400)/10min,纺制得到复合驻极体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非织造布;

(4)采用电晕放电对其驻极,得到含电气石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包括在低压空气下,对针形电极施加2000-4000伏高压电,使针尖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产生驻极效果;同时,该含电气石驻极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沿厚度方向定向极化,以产生更高的电场并具有更好的电荷保存性,因而有更好的吸附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新冠病毒c型口罩,其特征在于,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为20-30g/m2,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的每层单位面积重为30-50g/m2,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为25-35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新冠病毒c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上均布有透气小孔,每平方米无纺布上分布透气小孔为8-12万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防护面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冠病毒防护C型口罩。本发明的防护C型口罩主体为三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丙纶纺粘无纺布;C型口罩结构是由左面罩和右面罩组成,左面罩和右面罩的边缘分别设置有两条弧形边,其中的一条弧形边相互对接在一起形成弧形中间接缝,另一条弧形边分别设置耳带,在左面罩和右面罩的上部边缘设置有八字形斜边,八字形斜边靠近鼻梁内侧设置有鼻脊线,其可使鼻梁两翼在佩戴口罩时完全罩于佩戴者鼻部和口部使鼻梁两翼不会产生空隙。本发明防护C型口罩具有高效的新冠病毒过滤效果,可达到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所)N95及N99标准。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民;孙剑峰;陈晖;李丹;隋国栋;王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3.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25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