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轨自动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线,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双轨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自动生产线是指由自动化机器体系实现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是在连续流水线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是:加工对象自动地由一台机床传送到另一台机床,并由机床自动地进行加工、装卸、检验等;工人的任务仅是调整、监督和管理自动线,不参加直接操作;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按统一的节拍运转,生产过程是高度连续的。

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有产品出现问题,需要人工辅助操作对产品进行检修。现有市场上的产品设置有多个卡位气缸,成本较高;且自动工位和检修工位的设置不合理,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轨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轨自动化生产线,包括:首末两端相向设置的换向装置、设置于所述换向装置之间的至少一个线轨模组以及用于在生产线上流动的托盘,所述线轨模组包括:

第一线轨装置,所述第一线轨装置上设置有自动工位;

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旁的第二线轨装置,所述第二线轨装置上设置有检修工位;

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同一侧的变线机构,所述变线机构用于将托盘在所述第一线轨装置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之间切换,所述变线机构设置有缓存工位;

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下方的第三线轨装置;

用于将托盘在所述第一线轨装置和所述第三线轨装置之间切换的所述换向装置,包括:

纵向设置的第一升降机构;

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的第一移动机构;

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上的第一中转传输机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变线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两侧的导杆;与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连接的缓存传输机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线轨装置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卡位气缸。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线轨装置上设置有脱轨固定机构,所述脱轨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自动工位处,所述脱轨固定机构包括:

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两侧的上固定块;

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上的下托块;

带动所述下托块升降的第二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个检测传感器代替多个气缸,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自动工位、缓存工位和检修工位的位置设置,实现了有缓存工位且产品仅能从缓存工位流入,仅有一个自动工作位且仅能从自动工作位流出,有一个人工辅助操作位且不允许从此工位流出产品,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轨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轨模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轨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线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向装置11.第一升降机构12.第一移动机构

13.第一中转传输机构2.线轨模组21.第一线轨装置

211.自动工位212.脱轨固定机构2121.上固定块

2122.下托块2123.第二气缸22.第二线轨装置

221.检修工位23.变线机构231.缓存工位232.第一气缸

233.导杆234.缓存传输机构24.第三线轨装置

3.托盘4.卡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图7所示,一种双轨自动化生产线,包括:首末两端相向设置的换向装置1、设置于所述换向装置1之间的至少一个线轨模组2以及用于在生产线上流动的托盘3,所述线轨模组2包括:第一线轨装置21,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上设置有自动工位211;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旁的第二线轨装置22,所述第二线轨装置22上设置有检修工位221;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22同一侧的变线机构23,所述变线机构23用于将托盘3在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22之间切换,所述变线机构23设置有缓存工位231;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22下方的第三线轨装置24;用于将托盘3在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和所述第三线轨装置24之间切换的所述换向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第二线轨装置22以及第三线轨装置24上均设置有同步带传输装置,用于传输托盘3。所述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第二线轨装置22以及第三线轨装置24上均设置有检测传感器(图中未标示),减少多个卡位气缸4的使用,减少成本。

参照图2所示,所述换向装置1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升降机构11;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1上的第一移动机构12;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12上的第一中转传输机构13。

参照图3所示,其中,在正常工作模式下,所述托盘3进入所述缓存工位231后到达所述自动工位211,由自动工位211上的设备对托盘3内的产品进行加工,随后进入下一个线轨模组2;在异常工作模式下,所述托盘3进入所述缓存工位231后,在所述变线机构23的带动下,到达所述检修工位221,由检修工位221上的检修人员/设备对托盘3内的产品进行检修,检修后的托盘3从原路返回,即,从检修工位221回到变线机构23的缓存传输机构234(缓存工位231)上,在变线机构23的带动下进行移位,随后进入自动工位211,由自动工位211上的设备对托盘3内的产品进行加工,随后进入下一个线轨模组2。

参照图6所示,所述变线机构23包括:第一气缸232;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232两侧的导杆233;与所述第一气缸232输出端连接的缓存传输机构234。所述变线机构23用于将托盘3在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22之间切换。导杆233的设置使得缓存传输机构234运行得更加平稳,提高运动精度。在异常模式下,当托盘3到达缓存工位231时,第一气缸232将缓存传输机构234从第一线轨装置21拉至第二线轨装置22处,缓存传输机构234将托盘3向检修工位221方向运输出,从而使托盘3与第二线轨装置22接触,托盘3到达检修工位221。

参照图4所示,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22上分别设置有卡位气缸4,卡位气缸4用于限制托盘3在轨道上的运动。

参照图5所示,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上设置有脱轨固定机构212,所述脱轨固定机构212设置于所述自动工位211处,所述脱轨固定机构212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两侧的上固定块2121;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21上的下托块2122;带动所述下托块2122升降的第二气缸2123。当托盘3到达自动工位211时,卡位气缸4会显示托盘3在轨道上的运动,随后第二气缸2123带动下托块2122向上运动,下托块2122托起托盘3,直至托盘3与上固定块2121接触,使得托盘3脱离与同步带轨道的接触,进而通过脱轨固定机构212固定在自动工位211处,为产品在自动工位211处进行加工做准备,也保证了托盘3的位置精度,提高加工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轨自动化生产线,包括:首末两端相向设置的换向装置、设置于所述换向装置之间的至少一个线轨模组以及用于在生产线上流动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轨模组包括:

第一线轨装置,所述第一线轨装置上设置有自动工位;

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旁的第二线轨装置,所述第二线轨装置上设置有检修工位;

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同一侧的变线机构,所述变线机构用于将托盘在所述第一线轨装置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之间切换,所述变线机构设置有缓存工位;

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下方的第三线轨装置;

用于将托盘在所述第一线轨装置和所述第三线轨装置之间切换的所述换向装置,包括:

纵向设置的第一升降机构;

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的第一移动机构;

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上的第一中转传输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轨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线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两侧的导杆;与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连接的缓存传输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轨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和所述第二线轨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卡位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轨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上设置有脱轨固定机构,所述脱轨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自动工位处,所述脱轨固定机构包括:

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两侧的上固定块;

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轨装置上的下托块;

带动所述下托块升降的第二气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轨自动化生产线,包括:首末两端相向设置的换向装置、设置于所述换向装置之间的至少一个线轨模组以及用于在生产线上流动的托盘,其中,在正常工作模式下,所述托盘进入所述缓存工位后到达所述自动工位;在异常工作模式下,所述托盘进入所述缓存工位后,在所述变线机构的带动下,到达所述检修工位。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个检测传感器代替多个气缸,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自动工位、缓存工位和检修工位的位置设置,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清;吴柏峰;江天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顺拓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25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