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确制导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炮兵的射程长火力强,但随着距离的增加,炮弹的精准度却也跟着下降,而尽管有精准导引炮弹的问世,但高昂的价格却难以令军队大量采用。
现在已经有一种新科技“精确制导组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套件,其实只要将原本榴弹或火箭弹的引信换成它,该枚榴弹或火箭弹就已经成为了精准导引炮弹,可以让传统榴弹摇身一变成为精准炮弹,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比精准导引炮弹便宜数倍。
精确制导组件的结构十分简单,且完全靠四片弹翼在控制飞行方向,可在绝大部分外弹道段实现连续可变力修正作用,是一种更为理想有效的弹道修正机构。但这类的高旋炮弹的精确制导组件,由于其应用平台的高转速特性,研究难度也较之低旋炮弹大大增加。
在国内的精确制导组件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目前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这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大致结构,但是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都尚待探讨,比方说高旋炮弹发射时会产生约15000g左右轴向冲击负荷,这些冲击负荷作用于轴承,一旦超过轴承的承受范围,将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具备可抗高过载保护轴承结构不受损坏的优点,解决了高旋炮弹发射时冲击负荷作用于轴承,一旦超过轴承的承受范围,将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包括上轴承、舵壳、下轴承和舵轴,所述舵壳套接在所述舵轴外侧,上下轴承设置在所述舵壳与所述舵轴之间,所述上轴承设置在所述舵壳内侧上端,所述下轴承设置在所述舵壳内侧下端,所述舵轴上端套接所述上轴承,所述舵轴下端套接所述下轴承,所述下轴承远离上轴承一端设置有垫片组件,所述垫片组件套接在所述舵轴外侧。轴承下端环绕的垫片组件可以为轴承抵消来自轴向的冲击力,可对轴承起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作用,防止轴承损坏变形。
优选的,所述上轴承内圈上部设置有上螺母,所述上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舵轴上部远离所述上轴承端,所述舵轴外壁靠近所述上轴承内圈下端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上螺母上端设置有前盖,所述前盖与所述上螺母通过前盖上设置的螺纹孔用螺钉连接,所述舵壳靠近所述上轴承外圈下端设置有凸台,上述分散的结构在固定轴承的同时还可以为轴承提供缓冲,分散轴向冲击力。
优选的,所述垫片组件包括第一垫片、第二垫片、第三垫片和第四垫片,四层垫片紧密依次叠加。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片为紫铜材质,所述第二垫片为尼龙材质,所述第三垫片为铝合金材质,所述第四垫片为聚氨酯材质。
优选的,所述垫片组件还包括第五垫片,其为聚四氧乙烯材质。
优选的,所述下轴承外圈上端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固定连接在舵壳内壁上,所述舵轴靠近所述下轴承内圈下端处设有第二凸台。
优选的,所述上轴承和所述下轴承为角接触轴承。
优选的,所述舵轴包括上舵轴、下舵轴和下螺母,所述上舵轴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下螺母,所述下螺母下部向外延伸凸台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多个螺纹孔,所述下舵轴与下螺母凸台通过螺纹孔用螺钉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垫片组件等结构,通过分散和抵消等途径将炮弹发射过程中高过载状态下的轴向冲击力大大减小,并且在锤击试验过程中以及实弹飞行试验过程中均没有发生轴承损坏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凸台挡环等结构将轴承固定结构占用空间大大减少,为精确制导组件舵机中的其他部件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轴承结构局部剖面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轴承结构局部剖面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垫片组件局部剖面放大视图;
图5为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结构立体图。
图中:1上轴承、2舵壳、3下轴承、4舵轴、4-1上舵轴、4-2下舵轴、5前盖、6上螺母、7螺纹孔、8下螺母、9垫片组件、9-1第一垫片、9-2第二垫片、9-3第三垫片、9-4第四垫片、9-5第五垫片、10挡环、11第一凸台、12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包括上轴承1、舵壳2、下轴承3和舵轴4,舵壳2套接在舵轴4外侧,上下轴承设置在舵壳2与舵轴4之间,且上下轴承均为角接触轴承,上轴承1设置在舵壳2内侧上端,上轴承1内圈上部设置有上螺母6,上螺母6螺纹连接舵轴4上部远离上轴承1端,舵轴4外壁靠近上轴承1内圈下端设置有第一凸台11,上螺母6上端设置有前盖5,前盖5与上螺母6通过前盖5上设置的螺纹孔7用螺钉连接,舵壳4靠近上轴承1外圈下端设置有凸台,舵轴4包括上舵轴4-1、下舵轴4-2和下螺母8,上舵轴4-1内壁螺纹连接下螺母8,下螺母8下部向外延伸凸台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多个螺纹孔,下舵轴4-2与下螺母8凸台通过螺纹孔用螺钉连接,此连接方式在固定轴承的同时可为轴承提供缓冲,分散轴向冲击力。下轴承3设置在舵壳2内侧下端,下轴承3外圈上端设置有挡环10,挡环10固定连接在舵壳2内壁上,舵轴4靠近下轴承3内圈下端处设有第二凸台12。舵轴4上端套接上轴承1,舵轴4下端套接下轴承3,下轴承3远离上轴承1一端设置有垫片组件9,垫片组件9包括第一垫片9-1、第二垫片9-2、第三垫片9-3、第四垫片9-4和第五垫片9-5,四层垫片紧密依次叠加。第一垫片9-1为紫铜材质,第二垫片9-2为尼龙材质,第三垫片9-3为铝合金材质,第四垫片9-4为聚氨酯材质,第五垫片9-5为聚四氧乙烯材质。垫片组件9套接在舵轴4外侧,可在固定轴承的同时为轴承提供缓冲,分散轴向冲击力。
使用时,舵壳2在上轴承1和下轴承3的隔旋作用下独立于舵轴4高速旋转,同时整个精确制导组件飞速向前飞行,过程中产生强大轴向冲击力,垫片组件9抵消大多数冲击力,而上轴承1和下轴承3与舵壳2、舵轴4、上螺母6、挡环10、第一凸台11、第二凸台12的连接方式可分散部分轴向冲击力。舵轴4采用上舵轴4-1和下舵轴4-2分开再通过下螺母8连接成整体的方式也能有效抵消轴向冲击力。
综上所述:该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通过设置垫片组件9等结构,解决了高过载状态下轴承易损坏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包括上轴承(1)、舵壳(2)、下轴承(3)和舵轴(4),所述舵壳(2)套接在所述舵轴(4)外侧,上下轴承设置在所述舵壳(2)与所述舵轴(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1)设置在所述舵壳(2)内侧上端,所述下轴承(3)设置在所述舵壳(2)内侧下端,所述舵轴(4)上端套接所述上轴承(1),所述舵轴(4)下端套接所述下轴承(3),所述下轴承(3)远离上轴承(1)一端设置有垫片组件(9),所述垫片组件(9)套接在所述舵轴(4)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1)内圈上部设置有上螺母(6),所述上螺母(6)螺纹连接所述舵轴(4)上部远离所述上轴承(1)端,所述舵轴(4)外壁靠近所述上轴承(1)内圈下端设置有第一凸台(11),所述上螺母(6)上端设置有前盖(5),所述前盖(5)与所述上螺母(6)通过前盖(5)上设置的螺纹孔(7)用螺钉连接,所述舵壳(2)靠近所述上轴承(1)外圈下端设置有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组件(9)包括第一垫片(9-1)、第二垫片(9-2)、第三垫片(9-3)和第四垫片(9-4),四层垫片紧密依次叠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9-1)为紫铜材质,所述第二垫片(9-2)为尼龙材质,所述第三垫片(9-3)为铝合金材质,所述第四垫片(9-4)为聚氨酯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组件(9)还包括第五垫片(9-5),其为聚四氧乙烯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3)外圈上端设置有挡环(10),所述挡环(10)固定连接在舵壳(2)内壁上,所述舵轴(4)靠近所述下轴承(3)内圈下端处设有第二凸台(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1)和所述下轴承(3)为角接触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精确制导组件舵机的轴承抗高过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轴(4)包括上舵轴(4-1)、下舵轴(4-2)和下螺母(8),所述上舵轴(4-1)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下螺母(8),所述下螺母(8)下部向外延伸凸台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多个螺纹孔,所述下舵轴(4-2)与下螺母(8)凸台通过螺纹孔用螺钉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