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2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某些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产品表面进行涂胶,例如生产电池过程中需要对双极板的表面进行涂胶处理,但是,涂胶后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胶才能固化,现有生产方式通常为:涂胶后,将产品放到一固定区域,等待一段时间后,人工再将产品取走,进行下一工序,此种方式使得生产效率较低,而且需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且无法实现流水线连贯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输送装置,其包括:至少二输送机构、上料机构及下料机构;至少二输送机构依序设置,相邻两个输送机构之间具有间隔;上料机构及下料机构分别设置于至少二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及出料端;其中,输送机构将承载产品的治具由进料端输送至出料端,输送过程中,产品表面的胶水完成固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每个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架、输送线及输送驱动件;输送线设置于输送架;输送驱动件设置于输送架,其输出端连接输送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每个输送机构还包括单向截止器;单向截止器设置于输送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每个输送机构还包括止停件;止停件设置于输送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治具具有容置槽;容置槽用于盛放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治具还具有定位柱;定位柱对产品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治具还具有卡槽;卡槽用于对治具进行止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治具还具有滚动件;输送机构输送治具时,滚动件滚动以减小两侧摩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上料机构与下料机构均包括升降台及移料组件;移料组件设置于升降台,并对应至少二输送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移料组件包括移料架、移料轮、移料带、移料驱动件及调节件;移料轮设置于移料架;移料带绕设于移料轮;移料驱动件设置于移料架,其输出端连接移料轮;调节件设置于移料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输送机构与上料机构、下料机构相互配合,实现流水线连贯作业,有效提高加工生产效率,并且,采用层叠设置的方式大大减小了所需的存储空间,节约企业场地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个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治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输送机构;11、输送架;12、输送线;13、输送驱动件;14、单向截止器;15、止停件;16、满料感应件;2、上料机构;21、升降台;22、移料组件;221、移料架;222、移料轮;223、移料带;224、移料驱动件;225、调节件;3、下料机构;4、治具;41、容置槽;42、定位柱;43、卡槽;44、滚动件;45、止停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的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二输送机构1、上料机构2及下料机构3。至少二输送机构1依序设置,相邻两个输送机构1之间具有间隔。上料机构2及下料机构3分别设置于至少二输送机构1的进料端及出料端。

具体应用时,涂胶机构对治具4上的产品表面进行涂胶,上料机构2将承载有产品的治具4移送给至少二输送机构1,至少二输送机构1输送承载产品的治具4至下料机构3,输送过程中,产品表面的胶水固化,治具4到达下料机构3的工位时,下料机构3将承载产品的治具4取下。

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输送机构1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每两个输送机构1之间具有间隔,以便于输送承载产品的治具4,三个输送机构1分别单独动作,当其中一个输送机构1满料时,可以向另外的输送机构1上继续放料,并且,采用此种方式可以使得承载产品的治具4在输送机构1上停留的时间更久,使得胶水充分固化;当然,输送机构1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进行适应性增加或者减少,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

再一并参照图2、图3及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个输送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治具4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治具4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三个输送机构1的结构及运行原理一致,下面,以单个输送机构1为例,具体说明三个输送机构1的结构及运行原理。

输送机构1包括输送架11、输送线12及输送驱动件13。输送线12设置于输送架11,输送线12为倍速链。输送驱动件13设置于输送架11,输送驱动件13的输出端通过设置于输送架11的输送辊连接输送线12。

具体应用时,首先,将产品置于治具4上进行涂胶处理,治具4具有容置槽41,容置槽41与产品的形状相适配,产品放置于容置槽41内,如此,可防止治具4移动过程中产品发生移动,优选地,治具4还具有定位柱42,定位柱42位于容置槽41内,产品上具有与定位柱42形状相适配的定位孔,将产品放入容置槽41内时,定位柱42插入定位孔内,如此,实现对产品的精确定位,以便于对产品进行精准涂胶;其次,上料机构2将承载产品的治具4移送至与三个输送机构1中的一个输送机构1的进料端对应,输送驱动件13产生驱动力带动输送辊转动,输送辊带动输送线12转动,输送线12带动上料机构2提供的治具4向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输送,输送过程中,产品上的胶水固化,优选地,治具4上设有滚动件44,滚动件44为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边缘凸出于治具4与输送架11抵接,治具4移动过程中,滚动轴承沿输送架11滚动,以增强治具4的滚动性,从而减小治具4与输送架11两侧的摩擦,治具4到达出料端时,下料机构3承接治具4并将其转移至下一工位的预定位置,优选地,输送架11的进料端的宽度由大变小,如此,便于承载产品的治具4流入。

具体应用时,治具4还具有止停定位孔45,止停定位孔45位于治具4的下表面,后续加工时,治具4移动至预定工位,预定工位的抬升机构升起,抬升机构具有与止停定位孔45相匹配的止停柱,止停柱插入止停定位孔45,实现对治具4的止停定位,以便于加工。

优选地,输送机构1还包括单向截止器14,单向截止器14设置于输送架11,单向截止器14靠近输送架11的进料端。治具4输送过程中,单向截止器14使得治具4只能从进料端向出料端方向移动,若出现治具4由出料端向进料端输送的情况,单向截止器14对治具4起到阻挡作用,避免治具4回流。

优选地,输送机构1还包括止停件15。止停件15设置于输送架11,止停件15靠近输送架11的出料端,止停件15为气缸。当治具4到达出料端时,止停件15的输出端伸出,治具4的卡槽43卡设于止停件15的输出端,如此,实现对治具4的止停,防止治具4在下料机构3未到位时流出输送架11。

优选地,输送机构1还包括满料感应件16,满料感应件16分别设置于输送架11的进料端和出料端,满料感应件16为接近传感器。具体应用时,当进料端和出料端的满料感应件16同时检测到治具4时,说明输送架11上的治具4已满,满料感应件16发送信号给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控制上料机构2移动至对应另一未满料的输送机构1继续移送治具4,实现持续工作,减少等待时间。

具体应用时,上料机构2及下料机构3的结构及运行原理一致,下面,以上料机构2为例,具体说明上料机构2及下料机构3的结构及运行原理。

上料机构2包括升降台21及移料组件22。升降台21设置于输送机构1的进料端,具体地,升降台21为单轴机械手。移料组件22设置于升降台21,移料组件22对应输送机构1。

再一并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料组件2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移料组件22包括移料架221、移料轮222、移料带223及移料驱动件224。移料轮222设置于移料架221。移料带223绕设于移料轮222。移料驱动件224设置于移料架221,移料驱动件224的输出端连接同步带轮,同步带轮通过转动杆连接移料轮222,移料驱动件224为电机。

具体应用时,升降台21带动移料组件22移动至对应三个输送机构1未满料的一个输送机构1的进料端,移料驱动件224产生驱动力带动移料轮222转动,移料轮222带动移料带223转动,移料带223带动治具4向输送机构1的进料端移动,将治具4转移至输送线12上,实现上料;同理,输送线12输送治具4到达出料端时,下料机构3的升降台21带动移料组件22移动至对应出料端,输送线12将治具4的一端移送至移料带223,随着移料带223不断转动,使得治具4完全移动至移料带223上,而后,升降台21带动承载有治具4的移料组件22移动至对应后续工位,移料带223继续转动将治具4移动至下一工位的预定位置。

优选地,移料组件22还包括调节件225,调节件225设置于移料架221,调节件225为气缸。治具4置于移料带223上时,调节件225伸出对治具4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其准确由输送机构1的进料端流入。

具体应用时,上述输送机构1、上料机构2及下料机构3均电连接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控制输送机构1、上料机构2及下料机构3作动,以达到输送装置自动化控制之功效。当然,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可为工控机、plc或单片机的任意一种,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输送机构与上料机构、下料机构相互配合,实现流水线连贯作业,有效提高加工生产效率,并且,采用层叠设置的方式大大减小了所需的存储空间,节约企业场地成本。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输送机构(1)、上料机构(2)及下料机构(3);至少二所述输送机构(1)依序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输送机构(1)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上料机构(2)及所述下料机构(3)分别设置于至少二所述输送机构(1)的进料端及出料端;其中,所述输送机构(1)将承载产品的治具(4)由进料端输送至出料端,输送过程中,产品表面的胶水完成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输送架(11)、输送线(12)及输送驱动件(13);所述输送线(12)设置于所述输送架(11);所述输送驱动件(13)设置于所述输送架(11),其输出端连接所述输送线(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送机构(1)还包括单向截止器(14);所述单向截止器(14)设置于所述输送架(1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送机构(1)还包括止停件(15);所述止停件(15)设置于所述输送架(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4)具有容置槽(41);所述容置槽(41)用于盛放所述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4)还具有定位柱(42);所述定位柱(42)对所述产品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4)还具有卡槽(43);所述卡槽(43)用于对所述治具(4)进行止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4)还具有滚动件(44);所述输送机构(1)输送所述治具(4)时,所述滚动件(44)滚动以减小两侧摩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2)与所述下料机构(3)均包括升降台(21)及移料组件(22);所述移料组件(22)设置于所述升降台(21),并对应至少二所述输送机构(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组件(22)包括移料架(221)、移料轮(222)、移料带(223)、移料驱动件(224)及调节件(225);所述移料轮(222)设置于所述移料架(221);所述移料带(223)绕设于所述移料轮(222);所述移料驱动件(224)设置于所述移料架(221),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移料轮(222);所述调节件(225)设置于所述移料架(2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输送装置,其包括至少二输送机构、上料机构及下料机构;至少二输送机构依序设置,相邻两个输送机构之间具有间隔;上料机构及下料机构分别设置于至少二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及出料端;其中,输送机构将承载产品的治具由进料端输送至出料端,输送过程中,产品表面的胶水完成固化。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输送机构与上料机构、下料机构相互配合,实现流水线连贯作业,有效提高加工生产效率,并且,采用层叠设置的方式大大减小了所需的存储空间,节约企业场地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黄付延;陈德;郑才福;吴志敏;黄金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20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