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胎面和侧壁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该胎面具有至少设置有横向沟纹的、胎肩侧的胎纹肋,该胎肩侧的胎纹肋具有从该胎面的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朝向相应的侧壁延伸的胎肩区段,其中在彼此相邻的横向沟纹之间形成有近似于矩形的凹陷,这些凹陷分别由底部限定并且在圆周方向上由侧面限定,其中横向于圆周方向观察,该底部由主区段和相对于该主区段具有较小的延伸尺寸的末端区段组合成,其中这些区段以钝角互相连接。
背景技术:
例如从us5571351a已知一种这样的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带有块状构造的胎肩侧胎纹肋的胎面,其中位于底部支撑面之外的胎肩区段上分别在这些横向沟纹之间形成凹陷。该凹陷在径向上由底部限定,从轮胎的横截面观察,该底部由朝胎肩区段的外表面延伸的、较长的主区段和较短的、更靠近该侧壁的末端区段组合成。通过这些措施,应当有利地影响胎肩侧的胎纹肋的刚度。
从us2972368a同样已知一种具有带有胎肩侧胎纹肋的胎面的车辆充气轮胎,这些胎肩侧胎纹肋具有横向沟纹。这些胎纹肋分别具有在朝侧壁延伸的胎肩区段中总体上被圆整的凹陷。
已知的是,在胎纹肋的胎肩区段中形成的凹陷有助于在柔软的地面上(例如雪地、雪泥地或泥泞的或未铺砌的道路上)行驶时增加牵引力。因为这些凹陷位于底部支撑面之外,因此这些凹陷有利地不影响轮胎的滚动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在于,在开篇所述类型的车辆充气轮胎中,将凹陷设计成使得与已知的实施方式相比,轮胎在柔软地面上的牵引力得到进一步改善。
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该凹陷的底部的主区段朝向侧壁延伸停止,并且该底部的末端区段以0°至20°的角度朝径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所设计的凹陷朝轮胎胎面的“标准”的底部支撑面的方向在其延伸尺寸的大部分上变得更深,并且因此这些凹陷被横向于圆周方向由对应地变得更宽且用作牵引面的侧面所限定。尤其,通过这种措施,相对于已知的轮胎,该轮胎在柔软地面上的牵引特性明显更好。朝径向倾斜最多20°的末端区段对胎纹肋具有稳定作用、以这种方式强化该胎纹肋并且因此同样有助于提高牵引力。
当底部的末端区段以其朝径向延伸的角度为最大达15°(尤其5°至10°)时,末端区段对该胎纹肋的稳定作用特别显著。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底部的末端区段在该胎肩区段的外表面上具有末端边缘,该末端边缘相对该胎面的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在轴向上所具有的间距为2.0mm至5.0mm。该末端边缘有利于在柔软的地面上的牵引特性。
根据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凹陷在其最深的位置处所具有的垂直于该胎肩区段的外表面水平面所测定的深度为2.0mm至4.0mm、尤其为2.5mm至3.5mm。通过这些措施,该凹陷的侧面的牵引作用得到增强。
此外还有利的是,该底部的主区段所具有的延伸长度为10.0mm至30.0mm、尤其15.0mm至22.0mm。由此,能够额外地提高这些侧面作为牵引面的作用。
当底部的主区段朝胎面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在圆周方向上持续变窄时,该凹陷的侧面尤其有助于稳定胎纹肋。
在具有胎面的车辆充气轮胎中,其中胎肩侧的胎纹肋具有带有不同圆周长度的至少两个节段,其中该凹陷在节段内形成,优选的是:底部的主区段在其更靠近侧壁的末端处在圆周方向上所具有额宽度为相应节段的圆周长度的10%至30%(尤其15%至25%)。凹陷的所描述的作用通过使其宽度与节段的相应圆周长度相协调得到进一步优化。
此外,在这方面有利的是:该底部的主区段在其更靠近该底部支撑面的末端处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宽度,该宽度为该主区段(在其更靠近该侧壁的末端处的宽度的60%至90%、尤其70%至80%。
当凹陷在底部的末端区段的末端边缘处所具有的宽度为主区段在其更靠近侧壁的末端处的宽度的60%至70%时,额外地提高这些侧面作为牵引面的作用。
当凹陷的侧面分别由邻接底部的主区段的面区段和邻接底部的末端区段的角面组合成时,可以实现牵引力的进一步提高,其中该胎肩区段的外表面上的该面区段和该角面围成120°至150°、尤其130°至140°的角度,并且其中这些角面朝该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的方向互相靠近。这些角面尤其使侧面的邻接底部主区段的面区段稳定。
当侧面的面区段与底部的主区段围成的100°至140°(尤其115°至125°)的角度时,对侧面的稳定作用得到进一步提高。
根据另一种优选实施变体,该凹陷相对于这些最靠近的横向沟纹在圆周方向上各自所具有的最小间距为2.0mm至5.0mm。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于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优点及细节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变体的车辆充气轮胎胎面的胎肩侧胎纹肋的一个区段的俯视图,
图2示出图1的胎纹肋的子区域的放大的俯视图,
图3示出沿图2中的线iii-iii的截面,并且
图4示出沿图2中的线iv-iv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所实施的车辆充气轮胎尤其为用于乘用机动车辆、面包车、轻型卡车、suvs(运动型车辆)或pick-ups(小型货车)的径向结构方式的轮胎。
图1示出胎面的胎肩侧胎纹肋1的圆周区段上的俯视图,其中示例性地,所示的圆周区段包括具有三个不同圆周长度ll(节段l)、lm(节段m)、lk(节段k)的三个节段l、m、k。圆周长度ll、lm、lk通常为25.0mm至60.0mm。胎纹肋1在胎面内侧由图1中仅示出的圆周沟纹2所限定。类似于胎纹肋1所实施的胎纹肋能够在图1中未示出的第二胎面胎肩中延伸。
在图1至图3中,胎面的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分别用虚线l表示,其中该底部支撑面对应于根据e.t.r.t.o.标准静态测定的接地表面(以根据e.t.r.t.o.标准85%内压负载最大承载能力的70%)。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底部支撑面以已知的方式在胎肩侧的胎纹肋1中结束,使得这个胎肩侧的胎纹肋具有位于该底部支撑面之内的圆周区段1a和位于该底部支撑面之外的、朝未示出的侧壁延伸的胎肩区段1b。
如图1所示,胎肩侧的胎纹肋1设置有多个横向沟纹3,这些横向沟纹延伸超出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并且因此既在圆周区段1a、也在胎肩区段1b上形成,其中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每个节段l、m、k中设置有三个横向沟纹3,这些横向沟纹在胎面内侧以例如5.0mm至15.0mm的间距在圆周沟纹2前方结束。横向沟纹3在俯视图中基本上互相平行地以及优选在轴向上延伸。
在胎肩区段1b中,在每个节段l、m、k中形成有位于两条横向沟纹3之间的扁平的凹陷4,其中在两个圆周方向上彼此相继的凹陷4之间各自延伸有三条横向沟纹3。在俯视图中每个凹陷4被实施为矩形的,该凹陷(关于圆周方向)居中地位于相应的横向沟纹3之间并且在所示实施例中延伸直到横向沟纹3的胎面外侧的末端的区域中。凹陷4的另一构型将在以下借助图2所示的、位于节段m中的凹陷4来说明。
凹陷4被底部5以及在圆周方向上被两个侧面6所限定,并且朝向未示出的侧壁延伸停止(图3)。根据图3,在轮胎截面中观察,底部5由朝侧壁延伸停止的主区段5a和由连接至这个主区段、更靠近胎纹肋1的圆周区段1a的末端区段5b组合成,其中主区段5a和末端区段5b以钝角互相连接。
在轮胎的横向截面中观察,主区段5a优选略微弯曲并且具有图2中用虚线双箭头表示的10.0mm至30.0mm(尤其15.0mm至22.0mm)的延伸长度l1。根据图2,主区段5a在其更靠近侧壁的末端处在圆周方向上所具有的宽度b1为相应的节段l、m、k(图1)的圆周长度ll、lm、lk的10%至30%(尤其15%至25%),并且朝向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持续变窄,其中该主区段在其更靠近底部支撑面的末端处在圆周方向上所具有的宽度b2为宽度b1的60%至90%(尤其70%至80%)。
如图3所示,在轮胎的横截面中观察,凹陷4经由底部5的主区段5a的延伸区域朝向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线l)持续变深,并且在其最深的位置处所具有的垂直于胎肩区段1b的外表面水平面所测定的深度t1为2.0mm至4.0mm、尤其为2.5mm至3.5mm。
在轮胎的横截面中观察,底部5的末端区段5b具有延伸长度l2,该延伸长度小于主区段5a的延伸长度l1并且相对于径向r以0°至20°(尤其最大达15°)并且以特别优选的方式以5°至10°的角度α倾斜。在偏离0°的角度α处,末端区段5b倾斜成使得位于胎肩区段1b的外表面处的末端边缘5’b(相对于末端区段5b的位于主区段5a处的末端)更靠近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线l)。末端区段5b在轴向上具有从其末端边缘5’b至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线l)的尤其2.0mm至5.0mm的间距a1。替代性地,凹陷4被实施成使得末端区段5b的末端边缘5’b位于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线l)处。
如图2所示,凹陷4的侧面6分别由邻接该底部5的主区段5a的面区段6a和邻接该底部5的末端区段5b的角面6b组合成。在俯视图中,面区段6a至少基本上互相平行地延伸,并且与底部5a的主区段5a(在截面中沿圆周方向观察,结合图2与图4)围成100°至140°(尤其115°至125°)的角度β(图4)。以优选的方式,主区段5a的所提到的宽度b1和b2以及面区段6a的角度β以这种方式互相协调,使得凹陷5与在圆周方向上最靠近的横向沟纹3的最小间距a2在圆周方向上分别为2.0mm至5.0mm。
面区段6a和角面6b在胎肩区段1b的外表面处围成角度γ,该角度为120°至150°(尤其为130°至140°),其中角面6b朝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线l)的方向互相靠近,使得末端侧面5b在其末端边缘5’b处在圆周方向上实施得最窄并且具有宽度b3,该宽度为已提及的宽度b1的60%至70%。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尤其在两个在圆周方向上直接地彼此相继的横向沟纹之间可以各自形成有凹陷。
附图标记说明
1胎肩侧的胎纹肋
1a圆周区段
1b胎肩区段
2圆周沟纹
3横向沟纹
4凹陷
5底部
5a主区段
5b末端区段
5’b末端边缘
6侧面
6a面区段
6b角面
a1间距
a2最小间距
b1,b2,b3宽度
l虚线(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
l1,l2延伸长度
l,m,k节段
ll,lm,lk周长
t1深度
α,β,γ角度
1.一种具有胎面和侧壁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该胎面具有至少设置有横向沟纹(3)的、胎肩侧的胎纹肋(1),该胎肩侧的胎纹肋具有从该胎面的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l)朝向相应的侧壁延伸的胎肩区段(1b),其中在彼此相邻的横向沟纹(3)之间形成有近似于矩形的凹陷(4),这些凹陷分别由底部(5)限定并且在圆周方向上由侧面(6)限定,其中横向于圆周方向观察,该底部(5)由主区段(5a)和相对于该主区段具有较小的延伸尺寸的末端区段(5b)组合成,其中这些区段(5a,5b)以钝角互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该凹陷(4)的底部(5)的主区段(5a)朝向侧壁延伸停止并且该底部(5)的末端区段(5b)以0°至20°的角度(α)朝径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底部(5)的末端区段(5b)以其朝径向延伸的角度(α)为最大达15°、尤其为5°至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底部(5)的末端区段(5b)在该胎肩区段(1b)的外表面上具有末端边缘(5’b),该末端边缘相对该胎面的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l)在轴向上所具有的间距(a1)为2.0mm至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凹陷(4)在其最深的位置处所具有的垂直于该胎肩区段(1b)的外表面水平面所测定的深度(t1)为2.0mm至4.0mm、尤其为2.5mm至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底部(5)的主区段(5a)所具有的延伸长度(l1)为10.0mm至30.0mm、尤其15.0mm至2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底部(5)的主区段(5a)朝向该胎面的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l)在圆周方向上持续变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具有胎面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该胎肩侧的胎纹肋(1)具有带有不同圆周长度(ll,lm,lk)的至少两个节段(l,m,k),其中该凹陷(4)在节段(l,m,k)内形成,
其特征在于,
该底部(5)的主区段(5a)在其更靠近该侧壁的末端处在圆周方向上所具有的宽度(b1)为相应的节段(l,m,k)的圆周长度(ll,lm,lk)的10%至30%、尤其15%至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底部(5)的主区段(5a)在其更靠近该底部支撑面的末端处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宽度(b2),该宽度为该主区段(5a)在其更靠近该侧壁的末端处的宽度(b1)的60%至90%、尤其70%至8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凹陷(4)在该底部(5)的末端区段(5b)的末端边缘(5’b)处具有宽度(b3),该宽度为该主区段(5a)在其更靠近该侧壁的末端处的宽度(b1)的60%至7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凹陷(4)的侧面(6)分别由邻接该底部(5)的主区段(5a)的面区段(6a)和邻接该底部(5)的末端区段(5b)的角面(6b)组合成,其中该胎肩区段(1b)的外表面上的该面区段(6a)和该角面(6b)围成120°至150°、尤其130°至140°的角度(γ),并且其中这些角面(6b)朝该底部支撑面的侧向边缘(线l)的方向互相靠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这些侧面(6)的面区段(6a)与该底部(5)的主区段(5a)围成100°至140°、尤其115°至125°的角度(β)。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凹陷(4)相对于这些最靠近的横向沟纹(3)在圆周方向上各自所具有的最小间距(a2)为2.0mm至5.0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