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设备中被单固定夹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被单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被单在铺在床上时,容易打滑移动,而出现褶皱。有时候被单折叠后被压在身体下面非常不舒服,而且回到自被单产生折痕,非常不雅观。
如图8所示,现有的被单夹持设备是一个c字形的夹紧定位件,被单夹紧定位件将被单固定在床垫边缘位置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家庭不习惯使用床垫、使用较薄的床垫或床垫材质较硬,而导致c字形的被单夹紧定位件无法正常使用,故而仍不能够完全解决被单褶皱的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适用于所有家庭使用的被单夹持装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被单夹持装置,用于将被单夹紧在压紧件与夹紧定位件之间,实现对被单的固定;设备适用于所有家庭用户,使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被单夹持装置,包括定位板、夹紧定位件和压紧件;压紧件的横截面为圆形;
定位板背部设置粘贴层,粘贴层外部包裹设有一层保护膜;
夹紧定位件设置在定位板的正面;夹紧定位件内部形成用于夹紧压紧件的容纳腔;夹紧定位件远离定位板的一侧设有供压紧件塞入容纳腔的开口,且该开口的宽度小于压紧件的直径;
压紧件的长度等于夹紧定位件的长度。
优选的,压紧件正面设置拉环。
优选的,压紧件两端设置定位部;定位部呈圆台状,其沿远离压紧件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优选的,夹紧定位件内部的容纳腔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限位凸起;
在压紧件卡入容纳腔状态下:压紧件的两端抵靠在两组限位凸起之间。
优选的,压紧件两端伸出夹紧定位件两端开口外侧,且压紧件两端设置环形的卡箍。
优选的,压紧件为“z”字形柱状或“十”字形柱状结构;夹紧定位件的容纳腔为与压紧件相匹配的“z”字形或“十”字形结构。
优选的,定位板、夹紧定位件和压紧件为弹性塑料或橡胶材料制作。
优选的,压紧件内部中空设置,且在压紧件两端形成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撕掉保护膜,将定位板通过粘贴层粘贴固定在床框侧边,将被单塞入夹紧定位件内的容纳腔内,在将压紧件塞入容纳腔内,以将被单夹紧在压紧件与夹紧定位件之间,无法移动,从而实现对被单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板能够通过粘贴层粘贴固定在床框的侧边或底面或其他位置,适用于所有家庭,使用灵活方便;设备对被单夹持效果好,有消防止被单移动,提高床铺被单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中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中压紧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中压紧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中夹紧定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的被单夹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被单夹持装置,包括定位板1、夹紧定位件2和压紧件6;压紧件6的横截面为圆形;
定位板1背部设置粘贴层11,粘贴层11外部包裹设有一层保护膜12;
夹紧定位件2设置在定位板1的正面;夹紧定位件2内部形成用于夹紧压紧件6的容纳腔4;夹紧定位件2远离定位板1的一侧设有供压紧件6塞入容纳腔4的开口5,且该开口5的宽度小于压紧件6的直径;
压紧件6的长度等于夹紧定位件2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中,撕掉保护膜12,将定位板1通过粘贴层11粘贴固定在床框侧边,将被单塞入夹紧定位件2内的容纳腔4内,在将压紧件6塞入容纳腔4内,以将被单夹紧在压紧件6与夹紧定位件2之间,无法移动,从而实现对被单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板1能够通过粘贴层11粘贴固定在床框的侧边或底面或其他位置,适用于所有家庭,使用灵活方便;设备对被单夹持效果好,有消防止被单移动,提高床铺被单的使用舒适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位板1、夹紧定位件2和压紧件6为弹性塑料或橡胶材料制作,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其中,定位板1的形状可设置为多种卡通形象或者多边形、圆形、梯形等集合图形状,提高小朋友对设备的喜爱,增加使用的趣味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中压紧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紧件6正面设置拉环6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被单夹紧在压紧件6与夹紧定位件2之间,因此,压紧件6与夹紧定位件2之间的夹紧力很大,女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手劲小,可能存在无法将压紧件6由夹紧定位件2内部取出的状况。在压紧件6正面设置拉环61,女生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拉环61轻松的将压紧件6由容纳腔4内部取出,省时省力,使用方便。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中压紧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紧件6两端设置定位部62;定位部62呈圆台状,其沿远离压紧件6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当被单夹紧在压紧件6与夹紧定位件2之间时,被单会给与压紧件6作用力,从而会使得压紧件6发生横向移动,甚至会发生压紧件6由夹紧定位件2两端开口滑落的情况发生;一旦压紧件6由夹紧定位件2两端开口滑落,则失去了对被单夹紧的作用力,从而无法保证对被单进行固定作用。
压紧件6两端设置定位部62,定位部62呈圆台状,有效防止压紧件6发生横向移动,进一步保证了对被单的夹紧效果。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紧件6正面设置拉环61,压紧件6两端设置定位部62,定位部62呈圆台状,其沿远离压紧件6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拉环61与定位部62同时设置在压紧件6上,以共同使用,使用更加方便。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中夹紧定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夹紧定位件2内部的容纳腔4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限位凸起7;
在压紧件6卡入容纳腔4状态下:压紧件6的两端抵靠在两组限位凸起7之间。限位凸起7有效防止压紧件6发生横向移动,保证了对被单的夹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凸起7与定位部62的结构设置,两者任选一种设置即可实现效防止压紧件6发生横向移动的及时效果。
拉环61能够适用于多种压紧件6的结构,以实现将压紧件6由容纳腔4内部轻松取出的技术效果。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被单夹持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紧件6两端伸出夹紧定位件2两端开口外侧,且压紧件6两端设置环形的卡箍63。
工作中,压紧件6卡在夹紧定位件2的容纳腔4内部,压紧件6两端设置环形的卡箍63,卡箍63形成限位结构,有效防止压紧件6发生横向移动,保证了对被单的夹紧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紧件6为“z”字形柱状或“十”字形柱状结构;夹紧定位件2的容纳腔4为与压紧件6相匹配的“z”字形或“十”字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压紧件6设置为“z”字形柱状或“十”字形柱状结构,或其他结构,增加设备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使用中乐趣更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紧件6内部中空设置,且在压紧件6两端形成开口,减轻设备整体质量,节约生产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1.一种被单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1)、夹紧定位件(2)和压紧件(6);压紧件(6)的横截面为圆形;
定位板(1)背部设置粘贴层(11),粘贴层(11)外部包裹设有一层保护膜(12);
夹紧定位件(2)设置在定位板(1)的正面;夹紧定位件(2)内部形成用于夹紧压紧件(6)的容纳腔(4);夹紧定位件(2)远离定位板(1)的一侧设有供压紧件(6)塞入容纳腔(4)的开口(5),且该开口(5)的宽度小于压紧件(6)的直径;
压紧件(6)的长度等于夹紧定位件(2)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单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紧件(6)正面设置拉环(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单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紧件(6)两端设置定位部(62);定位部(62)呈圆台状,其沿远离压紧件(6)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单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紧定位件(2)内部的容纳腔(4)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限位凸起(7);
在压紧件(6)卡入容纳腔(4)状态下:压紧件(6)的两端抵靠在两组限位凸起(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单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紧件(6)两端伸出夹紧定位件(2)两端开口外侧,且压紧件(6)两端设置环形的卡箍(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单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紧件(6)为“z”字形柱状或“十”字形柱状结构;夹紧定位件(2)的容纳腔(4)为与压紧件(6)相匹配的“z”字形或“十”字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被单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板(1)、夹紧定位件(2)和压紧件(6)为弹性塑料或橡胶材料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被单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紧件(6)内部中空设置,且在压紧件(6)两端形成开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