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肩枕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颈椎枕,主要调理的部位为颈椎,有理疗效果的颈椎枕也只能改善颈椎,在缓解的效果上也十分有限,颈部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肩部供血不足,因此对肩部的调理也十分重要,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改善肩颈微循环、同时调理肩颈的颈肩枕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包括:
颈枕部,用于人体颈部枕靠,
肩枕部,用于人体肩部枕靠,所述肩枕部的一侧与所述颈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颈肩枕头由非使用面至使用面依次包括:棉垫层、加热层、电磁屏蔽层和发热体层,所述颈枕部的使用面和所述肩枕部的使用面上均设置有发热体;
所述加热层用于加热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发热体层,所述电磁屏蔽层用于屏蔽所述加热层产生的电磁波。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加热层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层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为玉石,所述玉石均匀铺设于所述颈枕部的使用面上和所述肩枕部的使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颈枕部与所述肩枕部的夹角满足120°-135°。
进一步地,所述肩枕部的厚度由靠近所述颈枕部的一侧至远离所述颈枕部的一侧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肩枕部的使用面长度为40cm-45cm,所述肩枕部的使用面宽度为6cm-8cm,所述肩枕部的使用面与非使用面间的厚度最大值为2cm-2.5cm。
进一步地,所述颈枕部的使用面呈弧形接触面,所述弧形接触面的一侧与所述肩枕部使用面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颈枕部的长度为40cm-45cm,所述颈枕部的宽度为9cm-15cm,所述弧形最高点距离所述颈枕部的底面的高度为4.5cm-8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在设置颈枕部的同时设置有肩枕部,同时为颈肩提供支撑。并且,枕头设置有与所述加热层电性连接的发热体层,能够有效加热,使用时能够同时实现肩颈的调理,改善肩颈的微循环,改善肩颈供血不足的情况;通过设置电磁屏蔽层屏蔽电磁波,使用更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颈枕部
2-肩枕部
3-玉石
4-控制器
5-棉垫层
6-加热层
7-电磁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如图1-2所示,包括:颈枕部1,用于人体颈部枕靠,肩枕部2,用于人体肩部枕靠,所述肩枕部2的一侧与所述颈枕部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颈肩枕头由非使用面至使用面依次包括:棉垫层5、加热层6、电磁屏蔽层7和发热体层,所述颈枕部1的使用面和所述肩枕部2的使用面上均设置有发热体;所述加热层用于加热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发热体层,所述电磁屏蔽层用于屏蔽所述加热层产生的电磁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在设置颈枕部1的同时设置有肩枕部2,同时为颈肩提供支撑。并且,枕头设置有与所述加热层电性连接的发热体层,能够有效加热,使用时能够同时实现肩颈的调理,改善肩颈的微循环,改善肩颈供血不足的情况;通过设置电磁屏蔽层屏蔽电磁波,使用更健康。
为提升使用的智能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还包括:控制器4,所述加热层与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层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加热层上设置有温度探头及时间传感器,控制器4的设置便于颈肩枕头加热时恒温、定时的设置,使用更便捷舒适。更外所述电磁屏蔽层与所述控制器4电性连接,控制器4可以控制电磁屏蔽层的屏蔽工作。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电磁屏蔽层可以为铝膜、铜网或者屏蔽布。
为了进一步促进调理效果,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所述发热体为玉石3,所述玉石3均匀铺设于所述颈枕部1的使用面上和所述肩枕部2的使用面上。本实施例中,棉垫层5、加热层6、电磁屏蔽层7依次连接,并用无纺布包裹成一整体,最外层以皮质材料包裹,并在皮质层的使用面上安装玉石。加热层加热会将热量传递至玉石,玉石与人体直接接触,在电加热的同时进一步利用玉石3释放的远红外线来实现使肩颈同时加热效果。
考虑使用者仰卧时颈肩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所述颈枕部1与所述肩枕部2的夹角满足120°-135°。此种设置便于为使用者仰卧时提供更高的舒适度。如图1所示,此实施例中的颈枕部1是圆弧形,所述颈枕部1与所述肩枕部2的夹角即为:图1所对应的正视图中颈枕部1的圆弧和肩枕部2使用面的短侧边的夹角。
由于人体仰卧时肩部与接触平面的间隙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对肩枕部2的厚度进行调整,所述肩枕部2的厚度由靠近所述颈枕部1的一侧至远离所述颈枕部1的一侧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肩枕部2的使用面长度为40cm-45cm,所述肩枕部2的使用面宽度为6cm-8cm,所述肩枕部2的使用面与非使用面间的厚度最大值为2cm-2.5cm。本实施例中,所述肩枕部2的使用面长度为42cm,所述肩枕部2的使用面宽度为7cm,所述肩枕部2的使用面与非使用面间的厚度最大值为2.5cm。
为了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和颈椎的保健效果,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肩枕头,所述颈枕部1的使用面呈弧形接触面,所述弧形接触面的一侧与所述肩枕部2使用面的一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颈枕部1的长度为40cm-45cm,所述颈枕部1的宽度为9cm-15cm,所述弧形最高点距离所述颈枕部的底面的高度为4.5cm-8cm。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枕部1的长度为42cm,所述颈枕部1的宽度为12cm,所述弧形最高点距离所述颈枕部1的底面的高度为7.5cm。
上述颈枕部1的尺寸设置可以使得使用者仰卧在枕头上,颈部下垂至自然的120度,颈一直到风池穴的位置可以均匀受热理疗;肩枕部2的尺寸设置可以确保肩部和颈椎共同均匀受热,通过合理的肩颈设计,改善肩颈供血不足的问题,通过加热层及玉石3的设置,用屏蔽电磁波的方式使玉石3加热,使肩颈可以同时改善微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1.一种颈肩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颈枕部,用于人体颈部枕靠,
肩枕部,用于人体肩部枕靠,所述肩枕部的一侧与所述颈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颈肩枕头由非使用面至使用面依次包括:棉垫层、加热层、电磁屏蔽层和发热体层,所述颈枕部的使用面和所述肩枕部的使用面上均设置有发热体;
所述加热层用于加热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发热体层,所述电磁屏蔽层用于屏蔽所述加热层产生的电磁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颈肩枕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加热层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层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肩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玉石,所述玉石均匀铺设于所述颈枕部的使用面上和所述肩枕部的使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肩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枕部与所述肩枕部的夹角满足120°-1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肩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肩枕部的厚度由靠近所述颈枕部的一侧至远离所述颈枕部的一侧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颈肩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肩枕部的使用面长度为40cm-45cm,所述肩枕部的使用面宽度为6cm-8cm,所述肩枕部的使用面与非使用面间的厚度最大值为2cm-2.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肩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枕部的使用面呈弧形接触面,所述弧形接触面的一侧与所述肩枕部使用面的一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颈肩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枕部的长度为40cm-45cm,所述颈枕部的宽度为9cm-15c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