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低频治疗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
背景技术:
:人类的肉体在持有生命的时间里,各个部位都流着包括脑波的心电(心脏),动作电(神经,肌肉)等神经电流,而调节身体的状况。低频波,是跟这些具有类似性质的电流,不是从体内自身产生出来的,而是从外部有意产生的电流。身体发生异常现象的时候,神经电流的量和质也就发生变化,变坏的部位的神经电流就产生乱调现象。这时,使低频波人为的流在体内,就能使麻痹肌肉进行收缩运动或使兴奋的神经镇定下来,以这样的方法,可以除去痛症,可以解除疲劳,而且还可以刺激自律神经,活性化对人体有益的荷尔蒙和酶的分泌,从而可以使人体地机能更圆滑一些。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其可以产生低频波,缓解疲劳、痛症等。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如下:一种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包括保健枕本体和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控制盒,所述电路控制盒内设置有蓄电池、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二级放大电路和发射天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分别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与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蓄电池与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连接,所述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与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二级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二级放大电路与发射天线连接。进一步,所述蓄电池上的充电通用接口与家用电源通过充电线连接充电。进一步,所述电路控制盒为封闭式结构。进一步,所述电路控制盒由盖体和盒体组成,所述盖体和盒体通过插嵌方式连接。进一步,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控制蓄电池的电源开关按钮,所述电源开关按钮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所述保健枕可通过电路控制盒内的电路模块发射低频波,通过使低频波人为的流在脑部刺激脑部神经,从而活性化对人体有益的荷尔蒙和酶的分泌,从而可以使人体地机能更圆滑一些。(2)本实用新型所述保健枕设置有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且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为蓄电池提供两种充电方式,当太阳能较弱时,采用家用电源充电形式给蓄电池充电,使其能够及时用在工作中。(3)本实用新型所述保健枕的电路控制盒设置在保健枕本体的内部,当不需要使用低频波时,可以将电路控制盒及相关低频的电路板拆除,作为普通枕头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的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的电路图;图3为实施例1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的外观图;图4为实施例2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的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健枕本体,2太阳能电池板,3电源开关按钮,4导线,5太阳能电池板电接口,6充电通用接口,110电阻,111发射天线,112场效应晶体管,113三级管,114ne555(timeri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其可以产生低频波,缓解疲劳、痛症等。实施例1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的情况本实施例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见图1-3,包括保健枕本体和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控制盒,所述电路控制盒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电路控制盒内设置有蓄电池、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二级放大电路和发射天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分别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与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蓄电池与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连接,所述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与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二级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二级放大电路与发射天线连接。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控制蓄电池的电源开关按钮,所述电源开关按钮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实施例2采用家用电源给蓄电池充电的情况本实施例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见图4,包括保健枕本体和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控制盒,所述电路控制盒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电路控制盒内设置有蓄电池、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二级放大电路和发射天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分别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蓄电池上的充电通用接口与家用电源通过充电线连接充电,所述蓄电池与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连接,所述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与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二级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二级放大电路与发射天线连接。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控制蓄电池的电源开关按钮,所述电源开关按钮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实施例3本实施例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包括保健枕本体和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控制盒,所述电路控制盒由盖体和盒体组成,所述盖体和盒体通过插嵌方式连接,所述电路控制盒为现有技术的电路控制盒,所述电路控制盒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电路控制盒内设置有蓄电池、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二级放大电路和发射天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分别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与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蓄电池与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连接,所述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与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二级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二级放大电路与发射天线连接。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控制蓄电池的电源开关按钮,所述电源开关按钮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的工作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或家用电源为蓄电池充电,打开保健枕本体的外部侧面的电源开关按钮,蓄电池为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供电,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发出信号,所述信号先经过信号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然后经过信号二级放大电路对信号再次放大,再次放大后的信号通过发射天线发出,进而低频波信号人为留在人的脑部刺激脑部神经,从而活性化对人体有益的荷尔蒙和酶的分泌,从而可以使人体地机能更圆滑一些。表1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的电路图中涉及的符号及含义符号的编号含义110电阻111发射天线112场效应晶体管113三级管114ne555(timeric)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为市售购买所得。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元器件,如电阻、发射天线、场效应晶体管、三级管、ne555(timeric)均为市售购买所得。本实用新型所述保健枕本体的形状及结构为普通枕头的形状和结构,故所述保健枕本体为现有技术。所述各模块结构还可以安装在类似于保健枕的结构上,用于发射低频波。所述电路控制盒为现有技术常见的电路控制盒。本实用新型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可以设计拉链,方便电路控制盒取放。所述ne555(timeric)为8脚时基集成电路,大约在1971年由signeticscorporation发布,在当时是唯一非常快速且商业化的timeric,在往后的40年中非常普遍被使用。ne555是属于555系列的计时ic的其中的一种型号,555系列ic的接脚功能及运用都是相容的,只是型号不同的因其价格不同其稳定度、省电、可产生的振荡频率也不大相同;而555是一个用途很广且相当普遍的计时ic,只需少数的电阻和电容,便可产生数位电路所需的各种不同频率之脉波讯号。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该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保健枕本体和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控制盒,所述电路控制盒内设置有蓄电池、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二级放大电路和发射天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和充电通用接口分别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接口与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蓄电池与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连接,所述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与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二级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二级放大电路与发射天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上的充电通用接口与家用电源通过充电线连接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盒为封闭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盒由盖体和盒体组成,所述盖体和盒体通过插嵌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控制蓄电池的电源开关按钮,所述电源开关按钮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属于低频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发射低频的保健枕,包括保健枕本体,所述保健枕本体的外部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保健枕本体的内部顶部设置有电路控制盒,所述电路控制盒内设置有蓄电池、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二级放大电路和发射天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与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连接,所述低频振荡电路发生器与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二级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信号二级放大电路与发射天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保健枕可通过电路控制盒内的电路模块发射低频波,通过使低频波人为的流在脑部刺激脑部神经。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志;柳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展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