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简易换轮胎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气压过低、轮胎充气过量、轮胎安装错误和轮胎缺乏必要的维护,会造成爆胎的产生,对驾驶途中造成麻烦,特别是高速爆胎,更要快速更换轮胎,但有时新手不了解更换轮胎的流程,或是力气不够,导致有备胎却无法更换,造成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简易换轮胎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汽车简易换轮胎装置,包括固定壳体和位于所述固定壳体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壳体上端面且开口向上的旋转半球体槽,所述固定装置的上侧设有固定装置螺丝紧抓,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壳体,所述旋转壳体内设有旋转动力腔,所述旋转装置的左侧设有上紧装置,所述上紧装置包括与所述旋转壳体左端面固定连接的上紧壳体,所述上紧壳体内设有齿轮腔以及位于所述齿轮腔左侧的轮胎槽,且所述轮胎槽的开口向左,所述固定装置的后侧设有准备装置,所述准备装置包括和所述固定壳体的后端面固定连接的装备壳体,所述装备壳体内设有进油腔以及为位于所述进油腔上侧的顶压板槽,且所述顶压板槽的开口向上,所述进油腔的左侧设有储油腔以及位于所述储油腔上侧的准备电机腔,所述储油腔和所述准备电机腔之间设有压板腔,所述准备电机腔的下端面连通设有位于所述压板腔和所述储油腔左侧的升降齿轮板,所述准备电机腔的上端面固设有装备电机,所述旋转动力腔的下端面固设有升降电机。
优选地,旋转半球体槽内摩擦连接有旋转半球体,所述旋转半球体上螺纹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旋转动力腔内位于所述升降电机右侧的转动螺纹轴,且所述转动螺纹轴和所述旋转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螺纹轴的顶部末端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升降电机的上侧动力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花键连接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的顶部末端转动连接于转换板上,所述转换板的下端面与气泵的伸缩轴固定连接,所述气泵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动力腔的前后端面,所述花键套上固设有位于所述转换板下侧的双面锥齿轮,且所述双面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上侧,所述第一锥齿轮的正上方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旋转动力腔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设有第三锥齿轮。
优选地,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上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齿轮腔内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和所述旋转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齿轮腔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四个第二齿轮,且所述四个第二齿轮上下前后均对称,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轮胎槽内的第四转动轴,且所述第四转动轴和所述上紧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轮胎槽内的螺丝紧抓。
优选地,所述旋转半球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向后延伸至所述升降齿轮板内的第五转动轴,且所述第五转动轴和所述固定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动轴和所述装备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装备电机的下侧动力连接有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螺纹连接有升降螺纹板,所述升降螺纹板的下端面固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旋转动力腔内的滑板固定杆,且所述滑板固定杆和所述装备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螺纹板的下端面固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装备壳体内的升降齿轮板,所述升降齿轮板的前端面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板固定杆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压板腔的左右端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板,所述压板腔和所述储油腔通过连通设置,所述压板腔和所述进油腔通过进油管道连通设置,所述储油腔的右端面和所述进油腔的下端面通过泄油槽连通设置,所述内固设有单项出油阀,所述进油管道内固设有单项进油阀,所述泄油槽内固设有泄压阀,所述顶压板槽和所述进油腔之间滑动连接有上下延伸的顶压板固定杆,所述顶压板固定杆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顶压板槽的左右端壁滑动连接的顶压板,所述顶压板固定杆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进油腔的左右端壁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板。
有益效果为:本装置能够将爆胎的一侧抬离地面,为轮胎的更换做准备,同时旋转装置和上紧装置能够自动将车胎的中心轴和汽车的转轴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避免因转轴和地面不平行而安装不上的现象,同时手动调节汽车的水平位置完成更换轮胎的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携带,解决了因爆胎产生的后顾之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简易换轮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d-d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汽车简易换轮胎装置,包括固定壳体25和位于所述固定壳体25和固定装置901,所述固定装置901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壳体25上端面且开口向上的旋转半球体槽26,所述固定装置901的上侧设有固定装置90螺丝紧抓12,所述旋转装置902包括旋转壳体15,所述旋转壳体15内设有旋转动力腔16,所述旋转装置902的左侧设有上紧装置903,所述上紧装置903包括与所述旋转壳体15左端面固定连接的上紧壳体10,所述上紧壳体10内设有齿轮腔27以及位于所述齿轮腔27左侧的轮胎槽13,且所述轮胎槽13的开口向左,所述固定装置901的后侧设有准备装置904,所述准备装置904包括和所述固定壳体25的后端面固定连接的装备壳体28,所述装备壳体28内设有进油腔32以及为位于所述进油腔32上侧的顶压板槽30,且所述顶压板槽30的开口向上,所述进油腔32的左侧设有储油腔37以及位于所述储油腔37上侧的准备电机腔50,所述储油腔37和所述准备电机腔50之间设有压板腔46,所述准备电机腔50的下端面连通设有位于所述压板腔46和所述储油腔37左侧的升降齿轮板52,所述准备电机腔50的上端面固设有装备电机49,所述旋转动力腔16的下端面固设有升降电机42。
有益地,旋转半球体槽26内摩擦连接有旋转半球体24,所述旋转半球体24上螺纹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旋转动力腔16内位于所述升降电机42右侧的转动螺纹轴23,且所述转动螺纹轴23和所述旋转壳体15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螺纹轴23的顶部末端固设有第一锥齿轮22,所述升降电机42的上侧动力连接有第一转动轴39,所述第一转动轴39上花键连接有花键套40,所述花键套40的顶部末端转动连接于转换板38上,所述转换板38的下端面与气泵54的伸缩轴固定连接,所述气泵54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动力腔16的前后端面,所述花键套40上固设有位于所述转换板38下侧的双面锥齿轮41,且所述双面锥齿轮41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22的上侧,所述第一锥齿轮22的正上方设有第二锥齿轮21,所述第二锥齿轮21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转动轴19,所述第二转动轴19和所述旋转动力腔16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19上固设有第三锥齿轮20。
有益地,所述第三锥齿轮20的上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18,所述第四锥齿轮18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齿轮腔27内的第三转动轴17,所述第三转动轴17和所述旋转壳体15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17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齿轮腔27内的第一齿轮60,所述第一齿轮60啮合连接有四个第二齿轮14,且所述四个第二齿轮14上下前后均对称,所述第二齿轮14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轮胎槽13内的第四转动轴11,且所述第四转动轴11和所述上紧壳体10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11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轮胎槽13内的螺丝紧抓12。
有益地,所述旋转半球体24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向后延伸至所述升降齿轮板52内的第五转动轴61,且所述第五转动轴61和所述固定壳体25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动轴61和所述装备壳体28转动连接,所述装备电机49的下侧动力连接有第六转动轴48,所述第六转动轴48螺纹连接有升降螺纹板51,所述升降螺纹板51的下端面固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旋转动力腔16内的滑板固定杆47,且所述滑板固定杆47和所述装备壳体28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螺纹板51的下端面固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装备壳体28内的升降齿轮板52,所述升降齿轮板52的前端面和所述第三齿轮53啮合连接。
有益地,所述滑板固定杆47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压板腔46的左右端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板45,所述压板腔46和所述储油腔37通过62连通设置,所述压板腔46和所述进油腔32通过进油管道44连通设置,所述储油腔37的右端面和所述进油腔32的下端面通过泄油槽34连通设置,所述62内固设有单项出油阀43,所述进油管道44内固设有单项进油阀35,所述泄油槽34内固设有泄压阀36,所述顶压板槽30和所述进油腔32之间滑动连接有上下延伸的顶压板固定杆31,所述顶压板固定杆31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顶压板槽30的左右端壁滑动连接的顶压板29,所述顶压板固定杆31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进油腔32的左右端壁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板33。
初始状态下,顶压板29处于下极限位置,第六转动轴48处于上极限位置,旋转壳体15和旋转半球体24抵接,双面锥齿轮41和第一锥齿轮22连接;
开始工作时,将轮胎放入轮胎槽13内,将螺丝放入螺丝紧抓12内,启动装备电机49,第六转动轴48开始转动,带动升降螺纹板51向下移动,同时将滑板固定杆47和第一滑板45向下移动,将压板腔46内的液压油经进油管道44压入进油腔32内,第二滑板33通过顶压板固定杆31带动顶压板29向上移动,将汽车一侧抬离地面。
升降螺纹板51向下移动的同时,通过升降齿轮板52的向下移动,使第三齿轮53转动,进而通过第五转动轴61将旋转半球体24旋转一定角度,使轮胎的中心轴和汽车的转轴平行,避免二者不在同一位置而安装不上。
此时启动升降电机42,第一转动轴39开始转动,通过花键套40、双面锥齿轮41、第一锥齿轮22和转动螺纹轴23的转动,将旋转壳体15带动上紧壳体10向上移动,使轮胎和汽车转轴上升到同一水平面,此时开启气泵54,使转换板38带动花键套40和双面锥齿轮41向上移动,双面锥齿轮41和第一锥齿轮22脱离,升降电机42和第二锥齿轮21啮合。
此时双面锥齿轮41继续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21、第二转动轴19、第三锥齿轮20、第四锥齿轮18、第三转动轴17、第一齿轮60、第四转动轴11和螺丝紧抓12的转动,将轮胎的螺丝自动上紧。
完后动作后,气泵54关闭,双面锥齿轮41复位,电机升降电机42启动反转,使旋转壳体15和上紧壳体10复位,装备电机49启动反转,使储油腔37内的液压油通过单项出油阀43进入旋转动力腔16内,同时开启泄压阀36,进油腔32内的液压油进入储油腔37,顶压板29复位,升降螺纹板51上升的同时,带动旋转半球体24转动,进行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1.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汽车简易换轮胎装置,包括固定壳体和位于所述固定壳体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壳体上端面且开口向上的旋转半球体槽,所述固定装置的上侧设有固定装置螺丝紧抓,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壳体,所述旋转壳体内设有旋转动力腔,所述旋转装置的左侧设有上紧装置,所述上紧装置包括与所述旋转壳体左端面固定连接的上紧壳体,所述上紧壳体内设有齿轮腔以及位于所述齿轮腔左侧的轮胎槽,且所述轮胎槽的开口向左,所述固定装置的后侧设有准备装置,所述准备装置包括和所述固定壳体的后端面固定连接的装备壳体,所述装备壳体内设有进油腔以及为位于所述进油腔上侧的顶压板槽,且所述顶压板槽的开口向上,所述进油腔的左侧设有储油腔以及位于所述储油腔上侧的准备电机腔,所述储油腔和所述准备电机腔之间设有压板腔,所述准备电机腔的下端面连通设有位于所述压板腔和所述储油腔左侧的升降齿轮板,所述准备电机腔的上端面固设有装备电机,所述旋转动力腔的下端面固设有升降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简易换轮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半球体槽内摩擦连接有旋转半球体,所述旋转半球体上螺纹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旋转动力腔内位于所述升降电机右侧的转动螺纹轴,且所述转动螺纹轴和所述旋转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螺纹轴的顶部末端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升降电机的上侧动力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花键连接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的顶部末端转动连接于转换板上,所述转换板的下端面与气泵的伸缩轴固定连接,所述气泵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动力腔的前后端面,所述花键套上固设有位于所述转换板下侧的双面锥齿轮,且所述双面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上侧,所述第一锥齿轮的正上方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旋转动力腔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设有第三锥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简易换轮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上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齿轮腔内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和所述旋转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齿轮腔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四个第二齿轮,且所述四个第二齿轮上下前后均对称,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轮胎槽内的第四转动轴,且所述第四转动轴和所述上紧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轮胎槽内的螺丝紧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简易换轮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半球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向后延伸至所述升降齿轮板内的第五转动轴,且所述第五转动轴和所述固定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转动轴和所述装备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装备电机的下侧动力连接有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螺纹连接有升降螺纹板,所述升降螺纹板的下端面固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旋转动力腔内的滑板固定杆,且所述滑板固定杆和所述装备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螺纹板的下端面固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装备壳体内的升降齿轮板,所述升降齿轮板的前端面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简易换轮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固定杆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压板腔的左右端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板,所述压板腔和所述储油腔通过连通设置,所述压板腔和所述进油腔通过进油管道连通设置,所述储油腔的右端面和所述进油腔的下端面通过泄油槽连通设置,所述内固设有单项出油阀,所述进油管道内固设有单项进油阀,所述泄油槽内固设有泄压阀,所述顶压板槽和所述进油腔之间滑动连接有上下延伸的顶压板固定杆,所述顶压板固定杆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顶压板槽的左右端壁滑动连接的顶压板,所述顶压板固定杆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进油腔的左右端壁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