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头颈部疾病预防保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护颈枕。
背景技术:
人们一生中大约有1/4的时间都花在了睡眠上,枕头是大家睡觉时的必备物品,并且人睡眠质量的好坏与枕头有直接关系,睡眠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往往不是因为睡眠环境,关键在于枕头。
传统的枕头缺点非常的明显,传统的枕头不科学的形状使得颈脖处于悬空状态,颈脖悬空着使得脖子一直受力,并且现在的枕头内芯过硬不柔软,在睡觉的时候,脖子需要去适应枕头的形状,因此会造成脖子疲劳、酸痛、打呼噜或难以入眠、失眠、落枕等现象,严重的有可能致使颈椎变形,而且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节节攀升,而且逐渐有低龄化的趋势。
为此,设计一种多功能护颈枕,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包括由慢回弹材料制成的枕体和气泵,所述枕体的枕面呈波浪型,所述枕体的枕面从左到右依次由左侧卧区、仰卧区和右侧卧区组成,所述仰卧区中间底两侧高,所述仰卧区的左侧边缘与所述左侧卧区的右侧边缘平滑连接,所述仰卧区的右侧边缘与所述右侧卧区的左侧边缘平滑连接,所述仰卧区正下方的所述枕体内开设有充气层,所述枕体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充气层连通的充气孔,所述充气孔通过管线与所述气泵连通;
进一步,为了缓解颈肩结合处的劳损以及圆肩畸形,优选的,所述仰卧区前侧的所述枕体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枕舌。
优选的,从靠近所述枕体端到远离所述枕体端的所述枕舌从上到下的整体厚度逐渐变小且依次分为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平滑过渡区、改善圆肩畸形区,所述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成中间低左右两侧高状,所述改善圆肩畸形区呈中间高左右两侧低状,所述平滑过渡区由所述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弧形平滑顺序向下连接所述改善圆肩畸形区。
优选的,所述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从前到后的长度占所述枕舌从前到后的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平滑过渡区从前到后的长度占所述枕舌从前到后的长度的六分之一,所述改善圆肩畸形区从前到后的长度占所述枕舌从前到后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枕体与所述枕舌通过魔术贴粘贴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侧卧区和所述右侧卧区的前侧下方的所述枕体内均设有可拆卸圆柱状的中药袋。
优选的,所述枕体的材质为聚氨酯慢回弹海绵。
优选的,所述仰卧区承重压缩后的高度为6~8cm,所述左侧卧区和所述右侧卧区承重后压缩的高度均为13~15cm。
优选的,所述中药袋的直径为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采用慢回弹材料制成,与人体的相容性较好,能够更加贴合人体头颈部的生理曲度,脖子不易疲劳;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通过所述充气层可以调节不同的高度,进而可满足临床颈椎不同牵引角度的需要;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配有可拆卸的所述中药袋,可以进行个体化的中药调配,并且方便随时更换药物;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通过所述枕舌的设计,可以缓解颈肩结合处的劳损不适,帮助改善圆肩畸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其中:
1-枕体;11-左侧卧区;12-侧卧区;13-右侧卧区;14-充气孔;
2-枕舌;3-中药袋;4-充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包括由慢回弹材料制成的枕体1和气泵,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枕体1的枕面呈波浪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枕体1的枕面从左到右依次由左侧卧区11、仰卧区12和右侧卧区13组成,所述仰卧区12中间底两侧高,所述仰卧区12的左侧边缘与所述左侧卧区11的右侧边缘平滑连接,所述仰卧区12的右侧边缘与所述右侧卧区13的左侧边缘平滑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仰卧区12正下方的所述枕体1内开设有充气层4,所述枕体1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充气层4连通的充气孔14,所述充气孔14通过管线与所述气泵连通;
进一步,为了缓解颈肩结合处的劳损以及圆肩畸形,优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仰卧区12前侧的所述枕体1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枕舌2。
优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从靠近所述枕体1端到远离所述枕体1端的所述枕舌2从上到下的整体厚度逐渐变小且依次分为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平滑过渡区、改善圆肩畸形区,所述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成中间低左右两侧高状,所述改善圆肩畸形区呈中间高左右两侧低状,所述平滑过渡区由所述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弧形平滑顺序向下连接所述改善圆肩畸形区。
优选的,所述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从前到后的长度占所述枕舌2从前到后的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平滑过渡区从前到后的长度占所述枕舌2从前到后的长度的六分之一,所述改善圆肩畸形区从前到后的长度占所述枕舌2从前到后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枕体1与所述枕舌2通过魔术贴粘贴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侧卧区11和所述右侧卧区13的前侧下方的所述枕体1内均设有可拆卸圆柱状的中药袋3。
优选的,所述枕体1的材质为聚氨酯慢回弹海绵。
优选的,所述仰卧区12承重压缩后的高度为6~8cm,所述左侧卧区11和所述右侧卧区13承重后压缩的高度均为13~15cm。
优选的,所述中药袋3的直径为3cm。
使用方法:
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采用聚氨酯慢回弹海绵为原料,均化压力,与人体的相容性较好,能够更加贴合人体头颈部的生理曲度,脖子不易疲劳;
当人们以仰卧位使用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时,所述充气层4在完全不充气的状态下,可以利用头部自身的重力进行颈椎的微型牵引,通过控制所述气泵对所述充气层4的充气量不同,改变所述仰卧区12的高度,进而可以利用颈椎牵引架进行背伸位、中立位、前屈位的牵引,满足临床颈椎不同牵引角度的需要;所述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贴合颈肩结合曲度,进而缓解人们颈肩结合处的劳损不适,所述改善圆肩畸形区使人们在仰卧位下两肩在重力作用下打开,进而改善圆肩畸形;
通过可拆卸的所述中药袋3,方便随时更换药物,针对颈项僵直、失眠等不同的症群,可以进行个体化的中药调配;
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更适合人体生理结构,提升了枕头的舒适性,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及颈肩健康状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包括由慢回弹材料制成的枕体(1)和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的枕面呈波浪型,所述枕体(1)的枕面从左到右依次由左侧卧区(11)、仰卧区(12)和右侧卧区(13)组成,所述仰卧区(12)中间底两侧高,所述仰卧区(12)的左侧边缘与所述左侧卧区(11)的右侧边缘平滑连接,所述仰卧区(12)的右侧边缘与所述右侧卧区(13)的左侧边缘平滑连接,所述仰卧区(12)正下方的所述枕体(1)内开设有充气层(4),所述枕体(1)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充气层(4)连通的充气孔(14),所述充气孔(14)通过管线与所述气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区(12)前侧的所述枕体(1)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枕舌(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其特征在于,从靠近所述枕体(1)端到远离所述枕体(1)端的所述枕舌(2)从上到下的整体厚度逐渐变小且依次分为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平滑过渡区、改善圆肩畸形区,所述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成中间低左右两侧高状,所述改善圆肩畸形区呈中间高左右两侧低状,所述平滑过渡区由所述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弧形平滑顺序向下连接所述改善圆肩畸形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与所述枕舌(2)通过魔术贴粘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卧区(11)和所述右侧卧区(13)的前侧下方的所述枕体(1)内均设有可拆卸圆柱状的中药袋(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颈肩结合处劳损区从前到后的长度占所述枕舌(2)从前到后的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平滑过渡区从前到后的长度占所述枕舌(2)从前到后的长度的六分之一,所述改善圆肩畸形区从前到后的长度占所述枕舌(2)从前到后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的材质为聚氨酯慢回弹海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区(12)承重压缩后的高度为6~8cm,所述左侧卧区(11)和所述右侧卧区(13)承重后压缩的高度均为13~15c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袋(3)的直径为3c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