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制动器的制动方式有通电制动和断电制动两种方式。通电制动后,需要电磁铁持续通电,造成电磁铁发热严重,影响电磁制动器的寿命。而断电制动方式,为配合系统运转,需要电磁铁反复通断电,这样增加电磁铁的磨损,不利于产品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现有通电制动电磁制动器在通电制动后,需要电磁铁长时间通电,造成电磁铁发热严重,影响电磁制动器的寿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永磁体辅助的方式提供一种断电后依然能够保持制动的制动器,更具体的,仅仅需要电制动的启动就可以保持制动状态或解除制动状态的电磁制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包括壳体、套筒、第一动衔铁、第二动衔铁、内部导磁体、外部导磁体、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永磁体、静摩擦片、动摩擦片和转轴;
套筒、第一动衔铁、第二动衔铁、内部导磁体、外部导磁体、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永磁体、静摩擦片和动摩擦片均为壳体内;
转轴贯穿套筒,且转轴相对于套筒转动设置;
第一动衔铁、内部导磁体和第二动衔铁依次套装在套筒上,且与套筒固定连接;第一电磁线圈、永磁体和第二电磁线圈依次套装在内部导磁体上,外部导磁体与套在第一电磁线圈、永磁体和第二电磁线圈外部,使得第一电磁线圈、永磁体和第二电磁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动衔铁、内部导磁体、第二动衔铁和外部导磁体围成的环形空间内;
静摩擦片与壳体之间轴向滑动配合,动摩擦片与转轴之间轴向滑动配合,动摩擦片和静摩擦片构成摩擦副;
当第一电磁线圈通电时,第一动衔铁、内部导磁体、永磁体和外部导磁体形成第一磁回路,第一磁回路会产生对第一动衔铁的磁吸力,当第一电磁线圈断电后,在永磁体继续保持第一磁回路的磁场,为第一动衔铁提供磁吸力;当第一动衔铁移动时会带动套筒和第二动衔铁一体轴向移动,并使得第二动衔铁压紧摩擦副实现对转轴的制动;
当第二电磁线圈通电时,第二动衔铁、内部导磁体、永磁体和外部导磁体形成第二磁回路,第二磁回路会产生对第二动衔铁的磁吸力,当第二电磁线圈断电后,在永磁体继续保持第二磁回路的磁场,为第二动衔铁提供磁吸力;当第二动衔铁移动时会带动套筒和第一动衔铁一体轴向移动,并使得第二动衔铁离开摩擦副实现对转轴制动的解除。
进一步的,还包括左右端盖,所述转轴贯穿左右端盖,并且可转动的支撑在左右端盖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片和弹簧;所述压片与套筒滑动配合,且压片位于第二动衔铁与摩擦副之间,弹簧位于第二动衔铁与压片之间;当第一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会压缩弹簧,并通过压片将推力施加到摩擦副上实现对转轴的制动;当第二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作用在弹簧上的第二动衔铁的推力卸载,弹簧回复到自然状态,此时无推力通过压片传递到摩擦副上实现对转轴的制动解除。
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螺母、压片和复位弹簧;调节螺母与套筒端部螺纹配合,所述压片与套筒滑动配合,且压片位于第二动衔铁与调节螺母之间,弹簧位于第二动衔铁与压片之间,对压片施加的弹性推力,使得压片轴向压紧在调节螺母上,旋转调节螺母能够调整第二动衔铁与压片之间的距离;
当第一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第二动衔铁通过弹簧和压片将推力施加到摩擦副上实现对转轴的制动;当第二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通过调节螺母带动压片离开摩擦副实现对转轴的制动解除。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一体旋转的设置有动摩擦片支架,所述动摩擦片滑动的设置在动摩擦片支架上。优选地,所述动摩擦片支架与转轴花键配合,并通过卡圈轴向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或碟簧。
进一步的,第二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移动到停止位置时,压片与摩擦副之间的间隙为第一距离,在此状态下,当第一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移动到停止置时轴向移动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电磁铁通电翼尖制动装置释放后,或在电磁铁断电,翼尖制动装置制动后,可断开电源,而翼尖制动装置依旧处于原来状态,解决了飞机飞行中电磁制动器长期处于通电状态,造成电磁铁的能耗较高,发热严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制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解除制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制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解除制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制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解除制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制动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解除制动状态图;
其中:1-左端盖、2-第一动衔铁、3-第一电磁线圈、4-永磁体、5-第二电磁线圈、6-内部导磁体、7-外部导磁体、8-第二动衔铁、9-弹簧、10-压片、11-调节螺母、12-静摩擦片、13-动摩擦片、14-动摩擦片支架、15-转轴、16-右端盖、17-套筒、18-壳体、19-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提供如下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提供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包括壳体18、套筒17、第一动衔铁2、第二动衔铁8、内部导磁体6、外部导磁体7、第一电磁线圈3、第二电磁线圈5、永磁体4、静摩擦片12、动摩擦片13和转轴15;
套筒17、第一动衔铁2、第二动衔铁8、内部导磁体6、外部导磁体7、第一电磁线圈3、第二电磁线圈5、永磁体4、静摩擦片12和动摩擦片13均为壳体18内;
转轴15贯穿套筒17,且转轴15相对于套筒17转动设置;
第一动衔铁2、内部导磁体6和第二动衔铁8依次套装在套筒17上,且与套筒17固定连接;第一电磁线圈3、永磁体4和第二电磁线圈5依次套装在内部导磁体6上,外部导磁体7与套在第一电磁线圈3、永磁体4和第二电磁线圈5外部,使得第一电磁线圈3、永磁体4和第二电磁线圈5位于所述第一动衔铁2、内部导磁体6、第二动衔铁8和外部导磁体7围成的环形空间内;
静摩擦片12与壳体18之间轴向滑动配合,动摩擦片13与转轴15之间轴向滑动配合,动摩擦片13和静摩擦片12构成摩擦副;
当第一电磁线圈3通电时,第一动衔铁2、内部导磁体6、永磁体4和外部导磁体7形成第一磁回路a,第一磁回路a会产生对第一动衔铁2的磁吸力,当第一电磁线圈3断电后,在永磁体4继续保持第一磁回路a的磁场,为第一动衔铁2提供磁吸力;当第一动衔铁2移动时会带动套筒17和第二动衔铁8一体轴向移动,并使得第二动衔铁8压紧摩擦副实现对转轴15的制动;
当第二电磁线圈5通电时,第二动衔铁8、内部导磁体6、永磁体4和外部导磁体形7成第二磁回路b,第二磁回路b会产生对第二动衔铁8的磁吸力,当第二电磁线圈5断电后,在永磁体4继续保持第二磁回路b的磁场,为第二动衔铁8提供磁吸力;当第二动衔铁8移动时会带动套筒17和第一动衔铁3一体轴向移动,并使得第二动衔铁5离开摩擦副实现对转轴15制动的解除。
实施例2,如图3和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结构为:还包括压片10和弹簧9;所述压片10与套筒17滑动配合,且压片10位于第二动衔铁8与摩擦副之间,弹簧9位于第二动衔铁8与压片10之间;当第一动衔铁2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会压缩弹簧9,并通过压片10将推力施加到摩擦副上实现对转轴15的制动;当第二动衔铁8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作用在弹簧9上的第二动衔铁8的推力卸载,弹簧9回复到自然状态,此时无推力通过压片10传递到摩擦副上实现对转轴15的制动解除。
实施例3,如图5和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结构为:还包括调节螺母11、压片10和弹簧9;调节螺母11与套筒17端部螺纹配合,所述压片10与套筒17滑动配合,且压片10位于第二动衔铁8与调节螺母11之间,弹簧9位于第二动衔铁8与压片10之间,对压片10施加的弹性推力,使得压片10轴向压紧在调节螺母11上,旋转调节螺母11能够调整第二动衔铁8与压片10之间的距离;
当第一动衔铁2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第二动衔铁8通过弹簧9和压片10将推力施加到摩擦副上实现对转轴15的制动;当第二动衔铁8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通过调节螺母11带动压片10离开摩擦副实现对转轴15的制动解除。
实施例4,如图7和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结构为:转轴上一体旋转的设置有动摩擦片支架14,所述动摩擦片13滑动的设置在动摩擦片支架14上。优选地,所述动摩擦片支架14与转轴15花键配合,并通过卡圈19轴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中还有如端盖和弹簧的进一步改进,例如,还包括左右端盖1,16,所述转轴15贯穿左右端盖1,16,并且可转动的支撑在左右端盖1,16上。还例如,所述弹簧9为螺旋弹簧或碟簧。还例如:第二动衔铁8在磁吸力作用下移动到停止位置时,压片10与摩擦副之间的间隙为第一距离,在此状态下,当第一动衔铁2在磁吸力作用下移动到停止置时轴向移动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1.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套筒、第一动衔铁、第二动衔铁、内部导磁体、外部导磁体、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永磁体、静摩擦片、动摩擦片和转轴;
套筒、第一动衔铁、第二动衔铁、内部导磁体、外部导磁体、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永磁体、静摩擦片和动摩擦片均为壳体内;
转轴贯穿套筒,且转轴相对于套筒转动设置;
第一动衔铁、内部导磁体和第二动衔铁依次套装在套筒上,且与套筒固定连接;第一电磁线圈、永磁体和第二电磁线圈依次套装在内部导磁体上,外部导磁体与套在第一电磁线圈、永磁体和第二电磁线圈外部,使得第一电磁线圈、永磁体和第二电磁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动衔铁、内部导磁体、第二动衔铁和外部导磁体围成的环形空间内;
静摩擦片与壳体之间轴向滑动配合,动摩擦片与转轴之间轴向滑动配合,动摩擦片和静摩擦片构成摩擦副;
当第一电磁线圈通电时,第一动衔铁、内部导磁体、永磁体和外部导磁体形成第一磁回路,第一磁回路会产生对第一动衔铁的磁吸力,当第一电磁线圈断电后,在永磁体继续保持第一磁回路的磁场,为第一动衔铁提供磁吸力;当第一动衔铁移动时会带动套筒和第二动衔铁一体轴向移动,并使得第二动衔铁压紧摩擦副实现对转轴的制动;
当第二电磁线圈通电时,第二动衔铁、内部导磁体、永磁体和外部导磁体形成第二磁回路,第二磁回路会产生对第二动衔铁的磁吸力,当第二电磁线圈断电后,在永磁体继续保持第二磁回路的磁场,为第二动衔铁提供磁吸力;当第二动衔铁移动时会带动套筒和第一动衔铁一体轴向移动,并使得第二动衔铁离开摩擦副实现对转轴制动的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是:还包括左右端盖1,所述转轴贯穿左右端盖,并且可转动的支撑在左右端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是:还包括压片和弹簧;所述压片与套筒滑动配合,且压片位于第二动衔铁与摩擦副之间,弹簧位于第二动衔铁与压片之间;当第一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会压缩弹簧,并通过压片将推力施加到摩擦副上实现对转轴的制动;当第二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作用在弹簧上的第二动衔铁的推力卸载,弹簧回复到自然状态,此时无推力通过压片传递到摩擦副上实现对转轴的制动解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是:还包括调节螺母、压片和复位弹簧;调节螺母与套筒端部螺纹配合,所述压片与套筒滑动配合,且压片位于第二动衔铁与调节螺母之间,弹簧位于第二动衔铁与压片之间,对压片施加的弹性推力,使得压片轴向压紧在调节螺母上,旋转调节螺母能够调整第二动衔铁与压片之间的距离;
当第一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第二动衔铁通过弹簧和压片将推力施加到摩擦副上实现对转轴的制动;当第二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轴向移动时,通过调节螺母带动压片离开摩擦副实现对转轴的制动解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是:所述转轴上一体旋转的设置有动摩擦片支架,所述动摩擦片滑动的设置在动摩擦片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是:所述动摩擦片支架与转轴花键配合,并通过卡圈轴向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是:第二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移动到停止位置时,压片与摩擦副之间的间隙为第一距离,在此状态下,当第一动衔铁在磁吸力作用下移动到停止置时轴向移动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带永磁体的电磁制动器,其特征是: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或碟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