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111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运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箱是一种转接施工线路、对分支线路进行标注、为布线和查线提供方便的一种接口装置,而变电站的端子箱一般设置于室外,由于室外环境容易时常存在低温、下雨天等不良环境,而端子箱受到过高的湿度以及过低的温度影响,容易于其内部形成凝露,其中凝露会将端子箱的端子排腐蚀,其在零件绝缘性能下降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短路现象,严重时造成事故发生。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端子箱发生凝露,一般在端子箱内设置防凝露控制器以及对应的加热器及驱潮器,通过防凝露控制器对端子箱内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监控,当温湿度不符合规定时,防凝露控制器通过控制加热器及驱潮器工作,使得端子箱内的温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有效防止凝露形成。

变电站端子箱的防凝露控制器由于平常缺少维护及随着设备运行年限增加,其用于监控温度及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发生异常后而不容易被发现。目前,运维人员在对端子箱的防潮功能进行检查时,只能通过手动启动功能,或者手动设置防凝露控制器启动、停止定值至现场环境温、湿度满足启动、停止条件来间接检查,属于被动检查方式,无法科学直观判别防凝露控制器能否正常启动。

因此,我们亟需一种可用于检测防凝露控制器是否正常运行的检测装置,从而实现对防凝露控制器工作状态进行检验,从而保证端子箱的正常工作,降低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防凝露控制器无法科学直观判断能否正常启动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加湿模块、驱潮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加湿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加湿至设定值,驱潮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抽湿至设定值,加热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加热升温至设定值,制冷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制冷降温至设定值,温湿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箱体内外的温度值及湿度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设定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控制范围为(a,b)以及检测湿度控制范围为(d,c);

步骤b:将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湿度传感器置于箱体内;

步骤c:检测实时温度wo,判断实时温度wo是否位于检测温度控制范围内以及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控状态,根据判断结果检测装置加热或制冷使实时温度wo位于检测温度控制范围外;

步骤d:检测实时湿度rh0,判断实时湿度rh0是否位于检测湿度控制范围内以及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控状态,根据判断结果检测装置加湿或抽湿使实时湿度rh0位于检测湿度控制范围外;以及

步骤e:根据防凝露控制器在实时温度wo位于检测温度控制范围外或实时湿度rh0位于检测湿度控制范围外后是否处于对应的控制状态,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步骤c包括:检测实时温度wo,若实时温度wo大于a,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温控停止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制冷至0.8a,若否则检测装置加热至1.5b;若实时温度wo小于a,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温控启动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加热至1.2b,若否则检测装置制冷至0.5a。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步骤d包括:检测实时湿度rh0,若实时湿度rh0大于c,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湿控启动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抽湿至0.8d,若否则检测装置加湿至1.5c;若实时湿度rh0小于c,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温控停止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加湿至1.2c,若否则检测装置抽湿至0.5d。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步骤c与步骤d不分先后。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检测方法还包括:位于步骤c及步骤d之前的步骤f,步骤f:检测箱体外部环境温度值或湿度值,根据外部环境温度值或湿度值,判断是否启动节能换气模块进行步骤c中降温、升温过程及步骤d中加湿、抽湿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步骤f中还包括:检测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存在温控状态及湿控状态共用工作指示灯,若否则根据外部环境温度值或湿度值,判断是否启动节能换气模块进行步骤c中升温、降温过程及步骤d中加湿、抽湿过程;若是则不启动节能换气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节能换气模块运行过程包括:启动节能换气模块运行预设时间后,检测实时温度wo是否降低至0.8a或加热至1.2b或检测实时湿度rh0是否加湿至1.2b或抽湿至0.8d,若是则继续步骤e,若否则启动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或加湿模块或驱潮模块进行继续步骤c中升温、降温过程及步骤d中加湿、抽湿过程。

本发明的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设置有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加湿模块、驱潮模块对箱体内进行加热、制冷、加湿、抽湿等过程的配合,模拟防凝露控制器触发工作及停止工作的不同环境,从而实现对防凝露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进行检查校验,同时还设置有节能换气模块,通过节能换气模块优先利用外部换环境温度及湿度对检测装置内进行环境调控,有效节能,同时增加检测装置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主要包括:箱体10以及设置于箱体10内的加热模块20、制冷模块30、加湿模块40、驱潮模块50、温湿度检测模块60,其中加湿模块20用于对箱体10内进行加湿至设定值,驱潮模块50用于对箱体10内进行抽湿至设定值,加热模块20用于对箱体10内进行加热升温至设定值,制冷模块30用于对箱体内进行制冷降温至设定值,温湿度检测模块60用于检测箱体10内以及箱体10外的温度值及湿度值。

本发明的检测装置通过将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箱体10内,然后通过加热模块20、制冷模块30、加湿模块40、驱潮模块50对箱体内进行加热、制冷、加湿、抽湿等过程的配合,模拟防凝露控制器触发工作及停止工作的不同环境,从而实现对防凝露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进行检查校验。

其中在本发明中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箱体10上的节能换气模块70,节能换气模块70用于对箱体10内部及外部进行换气,从而实现利用箱体10外部环境温度及湿度,对箱体10内进行加热、制冷、加湿、抽湿等,从而实现减少其他模块的能耗,具体的,节能换气模块70可采用风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检测装置还设置一可充电电源,通过可充电电源对检测装置提供工作电源,更加便于检测装置的携带移动,从而适应变电站中端子箱箱分布离散的场景,提高对检测防凝露控制器检验工作的便利性。

其中本发明中检测装置还包括一控制模块80,控制模块80分别与加热模块20、制冷模块30、加湿模块40、驱潮模块50、温湿度检测模块60、节能换气模块7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其他模块工作,进而保证检测装置正常运行,具体的,控制模块可采用单片机。

具体应用时,箱体10上设置有用于设置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例如,安装结构设置与箱体10内,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固定于安装结构内,例如,安装结构设置于箱体10的箱壁上,通过将箱体10直接套设于防凝露控制器,从而实现将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箱体10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前面所述的检测装置对防凝露控制器进行快速检验。

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步骤d。

步骤a:设定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控制范围为(a,b)以及检测湿度控制范围为(d,c)。其中a小于b,其中d小于c。其中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控制范围以及检测湿度控制范围与防凝露控制器一致,换句话说,正常状态下,当温度小于a时,防凝露控制器控制加热器进行加热,当温度大于b时,防凝露控制器停止工作,当湿度大于c时,防凝露控制器控制驱潮器进行除湿,当湿度小于d时,防凝露控制器停止工作。

步骤b:将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湿度传感器置于箱体10内。例如,可通过拆装的方式将将防凝露控制器用于检测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检测装置的箱体10内,例如,将箱体10直接套设于防凝露控制器,使得防凝露控制器整体位于箱体10内,进而实现将将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检测装置内。

步骤c:检测实时温度wo,判断实时温度wo是否位于检测温度控制范围内以及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控状态,根据判断结果检测装置加热或制冷使实时温度wo位于检测温度控制范围外。

具体应用时,步骤c包括:检测实时温度wo,若实时温度wo大于a,即箱体10内的温度大于防凝露控制器检测温度控制范围的最小值,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温控停止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制冷至0.8a,例如,通过制冷模块30进行制冷降温,若否,则检测装置加热至1.5b,例如,通过加热模块20加热升温;若实时温度wo小于a,即箱体10内的温度小于防凝露控制器检测温度控制范围的最小值,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温控启动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加热至1.2b,例如,通过加热模块20加热升温,若否则检测装置制冷至0.5a,例如,通过制冷模块30制冷降温。

步骤d:检测实时湿度rh0,判断实时湿度rh0是否位于检测湿度控制范围内以及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控状态,根据判断结果检测装置加湿或抽湿使实时湿度rh0位于检测湿度控制范围外。

具体应用时,步骤d包括:检测实时湿度rh0,若实时湿度rh0大于c,即箱体10内的湿度大于防凝露控制器检测温度控制范围的最大值,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湿控启动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抽湿至0.8d,例如,通过驱潮模块50抽湿,若否,则检测装置加湿至1.5c,例如,通过加湿模块40加湿;若实时湿度rh0小于c,即箱体10内的湿度小于防凝露控制器检测温度控制范围的最大值,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温控停止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加湿至1.2c,例如,通过加湿模块40加湿,若否,则检测装置抽湿至0.5d,例如,通过驱潮模块50抽湿。

在本发明中,步骤c与步骤d不分先后,其中通过步骤c以及步骤d,改变检测装置内的温湿度条件,进而实现控制防凝露控制器改变工作状态。

步骤e:根据防凝露控制器在实时温度wo位于检测温度控制范围外或实时湿度rh0位于检测湿度控制范围外后是否处于对应的控制状态,通过步骤c以及步骤d实现改变检测装置内的温湿度条件,通过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跟随改变其工作状态,进而实现判断防凝露控制器是否故障。

例如,实时温度wo大于a,防凝露控制器处于温控停止状态,检测装置制冷至0.8a,然后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启动加热器进行加热,若启动,则防凝露控制器加热控制功能正常,若未启动,则防凝露控制器加热控制功能故障。例如,实时温度wo大于a,防凝露控制器处于温控启动状态,即加热器启动加热,检测装置加热至1.5b,远大于检测温度控制范围的最大值,然后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停止加热器进行加热,若停止,则防凝露控制器加热控制功能偏差较大,若未停止,则防凝露控制器加热控制功能故障。例如,实时温度wo小于a,防凝露控制器处于温控启动状态,检测装置加热至1.2b,然后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停止加热器进行加热,若停止,则防凝露控制器加热控制功能正常,若未停止,则防凝露控制器加热控制功能故障。又例如,实时温度wo小于a,防凝露控制器处于温控停止状态,检测装置制冷至0.5a,然后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启动加热器进行加热,若启动,则防凝露控制器加热控制功能偏差较大,若未启动,则防凝露控制器加热控制功能故障。其中检测装置检测防凝露控制器的湿度控制功能是否正常与其检测防凝露控制器的温度控制功能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为了降低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检测方法还包括:位于步骤c及步骤d之前的步骤f,具体的,步骤f包括:检测箱体外部环境温度值或湿度值,根据外部环境温度值或湿度值,判断是否启动节能换气模块70进行步骤c中降温、升温过程及步骤d中加湿、抽湿过程。优先利用外部换环境温度及湿度对检测装置内进行环境调控,有效节能,同时增加检测装置的续航时间。

其中外部环境温度小于0.8a或高于1.2b时,可通过节能换气模块70进行相应的降温、升温过程,其中外部环境湿度小于0.8d或高于1.2c时,可通过节能换气模块70进行相应的抽湿及加湿过程。具体应用时,节能换气模块70运行过程包括:启动节能换气模块70运行预设时间后,例如10s,检测实时温度wo是否降低至0.8a或加热至1.2b检测实时湿度rh0是否加湿至1.2b或抽湿至0.8d,若是则继续步骤e,若否则启动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或加湿模块或驱潮模块进行继续步骤c中升温、降温过程及步骤d中加湿、抽湿过程。通过设定节能换气模块70工作时间,若预设之间内无法使得温度或湿度达标,切换其他相应模块继续工作,从而缩短检测装置的时耗,提高检验效率,同时保证检验过程的有效性。

现有技术中的防凝露控制器存在温控状态及湿控状态共用工作指示灯,为了适用上述情况本发明的检测方法还包括位于步骤c与步骤d之前的步骤g,步骤g包括判断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存在温控状态及湿控状态共用工作指示灯,若否,则在进行步骤c或步骤d之前将非检测参数控制在防凝露控制器停止工作水平,例如步骤c中,控制湿度值维持在0.8d~0.9水平,如0.9d,例如步骤d中,控制温度值维持在1.2~1.3b水平,如1.2b,若是,则继续下一步。通过步骤g,减少非检测因素对检测过程的干扰,从而提高检测精准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步骤f中还包括检测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存在温控状态及湿控状态共用工作指示灯,若是则继续根据外部环境温度值或湿度值,判断是否启动节能换气模块进行步骤c中升温、降温过程及步骤d中加湿、抽湿过程;若否则不启动节能换气模块,如此一来,采用节能换气模块时保证不会对非检测条件进行破坏,进一步保证非检测因素对检测过程的干扰,提高检测过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设置有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加湿模块、驱潮模块对箱体内进行加热、制冷、加湿、抽湿等过程的配合,模拟防凝露控制器触发工作及停止工作的不同环境,从而实现对防凝露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进行检查校验,同时还设置有节能换气模块,通过节能换气模块优先利用外部换环境温度及湿度对检测装置内进行环境调控,有效节能,同时增加检测装置的续航时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虽然对本发明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加湿模块、驱潮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所述加湿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加湿至设定值,所述驱潮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抽湿至设定值,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加热升温至设定值,所述制冷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制冷降温至设定值,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箱体内外的温度值及湿度值,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设定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控制范围为(a,b)以及检测湿度控制范围为(d,c);

步骤b:将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湿度传感器置于所述箱体内;

步骤c:检测实时温度wo,判断实时温度wo是否位于检测温度控制范围内以及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控状态,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检测装置加热或制冷,使实时温度wo位于检测温度控制范围外;

步骤d:检测实时湿度rh0,判断实时湿度rh0是否位于检测湿度控制范围内以及防凝露控制器的温控状态,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检测装置加湿或抽湿,使实时湿度rh0位于检测湿度控制范围外;以及

步骤e:根据防凝露控制器在实时温度wo位于检测温度控制范围外或实时湿度rh0位于检测检测湿度控制范围外后是否处于对应的控制状态,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检测实时温度wo,若实时温度wo大于a,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温控停止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制冷至0.8a,若否则检测装置加热至1.5b;若实时温度wo小于a,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温控启动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加热至1.2b,若否则检测装置制冷至0.5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检测实时湿度rh0,若实时湿度rh0大于c,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湿控启动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抽湿至0.8d,若否则检测装置加湿至1.5c;若实时湿度rh0小于c,判定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处于温控停止状态,若是则检测装置加湿至1.2c,若否则检测装置抽湿至0.5d。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与步骤d不分先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位于步骤c及步骤d之前的步骤f,所述步骤f:检测所述箱体外部环境温度值或湿度值,根据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值或湿度值,判断是否启动节能换气模块进行所述步骤c中升温、降温过程及所述步骤d中加湿、抽湿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还包括:检测防凝露控制器是否存在温控状态及湿控状态共用工作指示灯,若否则根据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值或湿度值,判断是否启动节能换气模块进行所述步骤c中升温、降温过程及所述步骤d中加湿、抽湿过程;若是则不启动所述节能换气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换气模块运行过程包括:启动节能换气模块运行预设时间后,检测实时温度wo是否降低至0.8a或加热至1.2b或检测实时湿度rh0是否加湿至1.2b或抽湿至0.8d,若是则继续所述步骤e,若否则启动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或加湿模块或驱潮模块进行继续所述步骤c中升温、降温过程及所述步骤d中加湿、抽湿过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加湿模块、驱潮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加湿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加湿至设定值,驱潮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抽湿至设定值,加热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加热升温至设定值,制冷模块用于对箱体内进行制冷降温至设定值,温湿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箱体内外的温度值及湿度值。本发明的应用于防凝露控制器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设置有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加湿模块、驱潮模块对箱体内进行加热、制冷、加湿、抽湿等过程的配合,模拟防凝露控制器触发工作及停止工作的不同环境,从而实现对防凝露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进行检查校验。

技术研发人员:陈旋基;温振兴;谢杨;林泽坤;姚东廷;黄志伟;吴启明;陈丽丹;赖恩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惠州市鸿业电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6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