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9


本发明涉及装配建筑安装领域,特别涉及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目前其具体步骤为1)先矫正预埋在楼板上的钢筋,保持钢筋竖直;2)放入垫片在楼板上;3)吊装墙板,当墙板下表面距离楼板上表面1m时,采用人工扶持的方式缓慢下方,观察钢筋与插接孔对齐,下放墙板使得墙板与垫片抵接;4)塞缝形成等砂浆凝固后形成砂浆环;5)待砂浆环干燥后进行注浆,注浆时每次留一个注浆孔与注浆管连接,其余封闭,依次通过各个注浆孔进行注浆,至浆液从出气孔流出后对出气孔进行封堵,并同时封闭注浆孔。

这种方式由于直接注浆塞缝,因此对于施工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出现漏缝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施工更容易。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楼板和墙板,楼板上预埋两排钢筋,墙板底部开设两排与钢筋对应的插接孔,所述墙板底部开设有一排连接槽,连接槽位于两排钢筋之间,所述墙板侧壁靠近楼板处开设有一排注浆孔和一排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注浆孔上方且均与连接槽连通,所述楼板上放置垫片,所述墙板底部与垫片抵接从而使得楼板与墙板形成注浆空间,在注浆空间内设置软管,软管围绕两排钢筋外侧一周,软管的首部和尾部均向内弯折形成两个相互抵接的平行段,软管的外径不变且外径大于注浆空间的高度,软管的外侧通过注浆塞缝形成一砂浆环,砂浆环上端与墙板底部连接,砂浆环下端与楼板固定,软管内侧面、楼板的上表面和墙板的下表面形成一密封空间,密封空间、连接槽内注入砂浆形成填料区,平行段的开口与密封空间连通。

本方案通过预制软管,且预制软管直径大于注浆空间的高度,因此依靠软管与墙板、楼板之间的摩擦力对软管进行初步限位,方便软管快速缠绕在钢筋外侧,之后通过将软管首尾两端均向内塞入形成相互抵接的平行段完成对软管的限位;以软管以及楼板上表面、墙板下表面为模板进行塞缝注浆,由于有模板限制,塞缝的时候更加容易,只需压实即可,之后待浆液凝固形成砂浆环后再对密封空间注浆,浆液同时通过软管的首尾端将软管填实,完成楼板与墙板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楼板位于平行段下方的上表面形成一导向块,导向块靠近软管的上表面为自外向内倾斜向上的斜面,所述墙板底部位于平行段上方开设有容纳槽,平行段抵接斜面且位于容纳槽内,软管的外径大于斜面与容纳槽槽底的间距,软管的开口与密封空间连通。

如此软管的平行段向内塞入时,沿斜面上翘部分插入容纳槽,平行段不易发生相对移动使得平行段外移。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远离软管的上表面为弧形面。

弧形面的设置对砂浆进行导向,在砂浆注入填料区时,使得砂浆容易通过弧形面进入软管的开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的底部开设一空槽,所述空槽与密封空间连通。

空槽的设置使得砂浆填充的更多,结构整体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内侧开设有与密封空间连通的通孔。

通孔的设置便于砂浆注入填料区的时候进入软管将软管填实。

进一步的,连接槽与插接孔沿墙板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

连接槽与插接孔错开有利于提升墙板的强度,不易因为槽孔开设密集导致墙板在运输或制造中开裂。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为pvc蛇皮管。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先矫正预埋在楼板上的钢筋,保持钢筋竖直;2)放入垫片在楼板上;3)吊装墙板,当墙板下表面距离楼板上表面1m时,采用人工扶持的方式缓慢下方,观察钢筋与插接孔对齐,下放墙板使得墙板与垫片抵接;4)将软管围绕钢筋一圈,且首尾平行的向内塞入保持抵接;5)以软管作为模板进行注浆塞缝形成一砂浆环;6)待砂浆环干燥后进行注浆,注浆时每次留一个注浆孔与注浆管连接,其余封闭,依次通过各个注浆孔进行注浆,至浆液从出气孔流出后对出气孔进行封堵,并同时封闭注浆孔。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增加软管的设置,降低施工难度,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钢筋、软管、容纳槽的俯视平面布置图;

图2为实施例中沿楼板长度方向且经过插接孔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沿楼板宽度方向且经过连接槽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沿楼板长度方向且经过平行段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楼板;2、墙板;21、插接孔;22、连接槽;23、注浆孔;24、出气孔;25、容纳槽;3、钢筋;4、垫片;5、软管;51、通孔;52、平行段;6、砂浆环;7、导向块;71、斜面;72、弧形面;73、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如图1-2,包括楼板1和墙板2,楼板1上预埋两排钢筋3,墙板2底部开设两排与钢筋3对应的插接孔21,所述墙板2底部开设有一排连接槽22,连接槽22位于两排钢筋3之间,连接槽22与插接孔21沿墙板2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如图3,墙板2侧壁靠近楼板1处开设有一排注浆孔23和一排出气孔24,所述出气孔24位于注浆孔23上方且均与连接槽22连通。如图2,楼板1上放置垫片4,垫片4设置四片,位于墙板2底部四个角处,垫片4位置不超出墙板2底面的范围,墙板2底部与垫片4抵接从而使得楼板1与墙板2形成注浆空间。如图1-2,在注浆空间内设置软管5,软管5为pvc蛇皮管,软管5围绕两排钢筋3外侧一周,软管5的首部和尾部均向内弯折形成两个相互抵接的平行段52,软管5的外径不变且外径大于注浆空间的高度,软管5内侧开设有与密封空间连通的通孔51,软管5的外侧通过注浆塞缝形成一砂浆环6,砂浆环6上端与墙板2底部连接,砂浆环6下端与楼板1固定。软管5内侧面、楼板1的上表面和墙板2的下表面形成一密封空间,密封空间、连接槽22内注入砂浆形成填料区。

如图4,楼板1位于平行段52下方的上表面形成一导向块7,导向块7靠近软管5的上表面为自外向内倾斜向上的斜面71,导向块7远离软管5的上表面为弧形面72。墙板2底部位于平行段52上方开设有容纳槽25,平行段52抵接斜面71且位于容纳槽25内,软管5的外径大于斜面71与容纳槽25槽底的间距,软管5的开口与密封空间连通。导向块7的底部开设一空槽73,空槽73与密封空间连通。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2与楼板1连接结构的施工工艺,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先矫正预埋在楼板1上的钢筋3,保持钢筋3竖直;2)放入垫片4在楼板1上;3)吊装墙板2,当墙板2下表面距离楼板1上表面1m时,采用人工扶持的方式缓慢下方,观察钢筋3与插接孔21对齐,下放墙板2使得墙板2与垫片4抵接;4)将软管5围绕钢筋3一圈,且首尾平行的向内塞入保持抵接;5)以软管5作为模板进行注浆塞缝形成一砂浆环6;6)待砂浆环6干燥后进行注浆,注浆时每次留一个注浆孔23与注浆管连接,其余封闭,依次通过各个注浆孔23进行注浆,至浆液从出气孔24流出后对出气孔24进行封堵,并同时封闭注浆孔23。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楼板(1)和墙板(2),楼板(1)上预埋两排钢筋(3),墙板(2)底部开设两排与钢筋(3)对应的插接孔(21),所述墙板(2)底部开设有一排连接槽(22),连接槽(22)位于两排钢筋(3)之间,所述墙板(2)侧壁靠近楼板(1)处开设有一排注浆孔(23)和一排出气孔(24),所述出气孔(24)位于注浆孔(23)上方且均与连接槽(22)连通,所述楼板(1)上放置垫片(4),所述墙板(2)底部与垫片(4)抵接从而使得楼板(1)与墙板(2)形成注浆空间,其特征在于:在注浆空间内设置软管(5),软管(5)围绕两排钢筋(3)外侧一周,软管(5)的首部和尾部均向内弯折形成两个相互抵接的平行段(52),软管(5)的外径不变且外径大于注浆空间的高度,软管(5)的外侧通过注浆塞缝形成一砂浆环(6),砂浆环(6)上端与墙板(2)底部连接,砂浆环(6)下端与楼板(1)固定,软管(5)内侧面、楼板(1)的上表面和墙板(2)的下表面形成一密封空间,密封空间、连接槽(22)内注入砂浆形成填料区,平行段(52)的开口与密封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楼板(1)位于平行段(52)下方的上表面形成一导向块(7),导向块(7)靠近软管(5)的上表面为自外向内倾斜向上的斜面(71),所述墙板(2)底部位于平行段(52)上方开设有容纳槽(25),平行段(52)抵接斜面(71)且位于容纳槽(25)内,软管(5)的外径大于斜面(71)与容纳槽(25)槽底的间距,软管(5)的开口与密封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向块(7)远离软管(5)的上表面为弧形面(7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向块(7)的底部开设一空槽(73),所述空槽(73)与密封空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软管(5)内侧开设有与密封空间连通的通孔(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连接槽(22)与插接孔(21)沿墙板(2)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软管(5)为pvc蛇皮管。

8.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先矫正预埋在楼板(1)上的钢筋(3),保持钢筋(3)竖直;2)放入垫片(4)在楼板(1)上;3)吊装墙板(2),当墙板(2)下表面距离楼板(1)上表面1m时,采用人工扶持的方式缓慢下方,观察钢筋(3)与插接孔(21)对齐,下放墙板(2)使得墙板(2)与垫片(4)抵接;4)将软管(5)围绕钢筋(3)一圈,且首尾平行的向内塞入保持抵接;5)以软管(5)作为模板进行注浆塞缝形成一砂浆环(6);6)待砂浆环(6)干燥后进行注浆,注浆时每次留一个注浆孔(23)与注浆管连接,其余封闭,依次通过各个注浆孔(23)进行注浆,至浆液从出气孔(24)流出后对出气孔(24)进行封堵,并同时封闭注浆孔(23)。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建筑墙板与楼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包括楼板和墙板,楼板上预埋两排钢筋,墙板底部开设插接孔,墙板底部开设有一排连接槽,墙板侧壁开设有一排注浆孔和一排出气孔,出气孔位于注浆孔上方且均与连接槽连通,楼板上放置垫片,楼板与墙板形成注浆空间,在注浆空间内设置软管,软管围绕两排钢筋外侧一周,软管的首部和尾部均向内弯折形成两个相互抵接的平行段,软管外径大于注浆空间的高度,软管通过注浆塞缝形成一砂浆环,砂浆环上端与墙板底部连接,砂浆环下端与楼板固定,软管内侧面、楼板的上表面和墙板的下表面形成一密封空间,密封空间、连接槽内注入砂浆形成填料区,平行段的开口与密封空间连通。该结构施工更容易。

技术研发人员:高展;彭正军;刘宏;陈新宇;彭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西城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5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