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7


本发明属于汽车门防夹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后门扇的开门方式主要分为轴摆式和滑轨式两种。轴摆式车门的缺点是打开状态下其所占据的空间较大,影响旁人的活动;同时,在对后方来车或来人状况不明情况下贸然打开后车门会发生危险。滑轨式车门在避免轴摆式车门的缺点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缺点,从后车门上车的人在上车过程中会用手撑扶车体上的b柱,自然不自然地就会将手指伸入前车门闭合的范围内。如果从车门上车的人在上车过程中,前车门提前关闭很可能发生前车门将正在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夹伤的情况。

所以针对滑轨式车门车辆在前车门关闭时对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造成夹伤的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阻挡上车人的手进入前车门范围内以防止前车门在关闭时对上车人的手夹伤的安全警示装置。

本发明设计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b柱、弧板、弹簧a、总钢丝、防夹板、摆轴、涡卷弹簧,其中安装有l型防夹板的摆轴竖直旋转于b柱上的摆槽内,摆轴上嵌套安装有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前车门内与前门扇铰接的侧面上开有弧形滑槽a,弧心轴线与摆轴平行的弧板滑动于滑槽a中;弧板与前门扇的侧面配合;弧板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a。

当前门扇关闭时,在前门扇侧面压迫下进入滑槽a内的弧板通过拉动埋设于车体内的总钢丝带动摆轴旋转,防夹板随摆轴回收;随着前门扇的打开,弧板在处于储能状态的弹簧a作用下部分滑出滑槽a并逐渐解除对总钢丝的拉动,防夹板在储能状态的涡卷弹簧作用下摆出b柱以通过阻挡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时进入前车门范围内的方式来防止上车人的手被正在关闭的前门扇夹伤。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板与滑槽a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防止雨水在前门扇打开状态下经弧板与滑槽a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车体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槽a的内壁上开有弧形的滑槽b,安装在弧板弧面上的滑块滑动于滑槽b中,滑块对弧板在滑槽a内的滑动有效发挥辅助导向作用。同时,滑槽b为弹簧a提供容纳空间,减小弹簧a在滑槽a内的空间。弹簧a位于滑槽b中;弹簧a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滑槽b上靠近滑槽a槽口的侧壁连接;弹簧a为拉伸弹簧;弧板的上下端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限制弧板滑出滑槽a幅度的限位块。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板的上下端面之间具有贯通的滑孔;摆轴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缠线轮,且两个缠线轮位于摆槽内;总钢丝一端穿过滑孔与滑槽a的内壁连接,另一端穿过车体内的容纳槽与缠绕在两个缠线轮上的支钢丝连接。总钢丝和支钢丝的拐角处都配合有防止总钢丝和支钢丝与容纳槽拐角处相互摩擦的定滑轮,以延长总钢丝和支钢丝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摆轴上对称安装有两个涡卷弹簧,且两个涡卷弹簧分别位于车体内的两个环槽内;涡卷弹簧一端与相应环槽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摆轴连接。环槽为涡卷弹簧提供容纳空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总钢丝由两部分构成,总钢丝的两部分由弹簧b连接;弹簧b为拉伸弹簧,且弹簧b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始终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b可以对总钢丝在长时间反复使用而造成的松弛进行补偿,保证防夹板随前门扇的关闭完全回收入b柱内。

相对于传统的汽车b柱,本发明通过前门扇与设置在前车门内的弧板的相互作用来带动安装在b柱上的l防夹板摆入和摆出b柱;当前门扇打开时,随着前门扇对弧板压迫的逐渐解除,防夹板在储能的涡卷弹簧作用下摆出b柱,摆出b柱的防夹板对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时进入前车门范围内形成阻挡,从而避免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上车过程中因前门扇提前关闭而被夹伤。当人手受到摆出b柱的防夹板的阻挡时,撑扶b柱的人手下意识地回缩而不会进入前车门的范围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有效的防夹警示作用。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整体示意图。

图2是弧板、前门扇、防夹板与b柱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前门扇与弧板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防夹板在b柱中的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5是弧板、总钢丝、支钢丝、摆轴与防夹板传动配合示意图。

图6是弧板与总钢丝配合示意图。

图7是摆轴、防夹板与缠线轮配合及其局部示意图。

图8是车体、弧板与总钢丝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车体、总钢丝、定滑轮、分钢丝、缠线轮、摆轴与防夹板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0是车体局部示意图。

图11是滑槽a及滑槽b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滑槽a、容纳槽与摆槽相对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13是环槽与摆槽相对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车体;2、前车门;3、后车门;4、b柱;5、前门扇;6、滑槽a;7、滑槽b;8、摆槽;9、环槽;10、容纳槽;11、弧板;12、滑孔;13、滑块;14、弹簧a;15、限位块;16、总钢丝;17、弹簧b;18、防夹板;19、摆轴;20、涡卷弹簧;21、缠线轮;22、支钢丝;23、定滑轮;25、后门扇。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如图1、2、5所示,它包括b柱4、弧板11、弹簧a14、总钢丝16、防夹板18、摆轴19、涡卷弹簧20,其中如图2、4、10所示,安装有l型防夹板18的摆轴19竖直旋转于b柱4上的摆槽8内;如图5、7、9所示,摆轴19上嵌套安装有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20;如图3、10、11所示,前车门2内与前门扇5铰接的侧面上开有弧形滑槽a6,弧心轴线与摆轴19平行的弧板11滑动于滑槽a6中;如图2、3所示,弧板11与前门扇5的侧面配合;如图3、6所示,弧板11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a14。

如图1、2所示,当前门扇5关闭时,在前门扇5侧面压迫下进入滑槽a6内的弧板11通过拉动埋设于车体1内的总钢丝16带动摆轴19旋转,防夹板18随摆轴19回收;随着前门扇5的打开,弧板11在处于储能状态的弹簧a14作用下部分滑出滑槽a6并逐渐解除对总钢丝16的拉动,防夹板18在储能状态的涡卷弹簧20作用下摆出b柱4以通过阻挡从后车门3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4时进入前车门2范围内的方式来防止上车人的手被正在关闭的前门扇5夹伤。

如图3所示,上述弧板11与滑槽a6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防止雨水在前门扇5打开状态下经弧板11与滑槽a6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车体1内。

如图3、11所示,上述滑槽a6的内壁上开有弧形的滑槽b7,安装在弧板11弧面上的滑块13滑动于滑槽b7中,滑块13对弧板11在滑槽a6内的滑动有效发挥辅助导向作用。同时,滑槽b7为弹簧a14提供容纳空间,减小弹簧a14在滑槽a6内的空间。弹簧a14位于滑槽b7中;弹簧a14一端与滑块13连接,另一端与滑槽b7上靠近滑槽a6槽口的侧壁连接;弹簧a14为拉伸弹簧;如图6、8所示,弧板11的上下端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限制弧板11滑出滑槽a6幅度的限位块15。

如图6所示,上述弧板11的上下端面之间具有贯通的滑孔12;如图7、9、12所示,摆轴19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缠线轮21,且两个缠线轮21位于摆槽8内;如图4、8、9所示,总钢丝16一端穿过滑孔12与滑槽a6的内壁连接,另一端穿过车体1内的容纳槽10与缠绕在两个缠线轮21上的支钢丝22连接。总钢丝16和支钢丝22的拐角处都配合有防止总钢丝16和支钢丝22与容纳槽10拐角处相互摩擦的定滑轮23,以延长总钢丝16和支钢丝22的使用寿命。

如图7、9所示,上述摆轴19上对称安装有两个涡卷弹簧20,且两个涡卷弹簧20分别位于车体1内的两个环槽9内;如图9、12、13所示,涡卷弹簧20一端与相应环槽9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摆轴19连接。环槽9为涡卷弹簧20提供容纳空间。

如图5所示,上述总钢丝16由两部分构成,总钢丝16的两部分由弹簧b17连接;弹簧b17为拉伸弹簧,且弹簧b17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始终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b17可以对总钢丝16在长时间反复使用而造成的松弛进行补偿,保证防夹板18随前门扇5的关闭完全回收入b柱4内。

本发明适用于滑轨式后门扇25的车辆。

本发明中弧板11在进行关闭的前门扇5的压迫下完全进入滑槽a6时,防夹板18完全回收入b柱4。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本发明将前车门2的完全关闭作为其初始状态,此时弧板11在前门扇5的侧面压迫下完全进入滑槽a6内。弹簧a14处于拉伸储能状态,弹簧b17处于拉伸储能状态。总钢丝16与支钢丝22均处于绷紧状态,防夹板18在更紧的总钢丝16和支钢丝22的拉动下和前门扇5的压迫下完全回收并隐藏于前门扇5与b柱4之间的空间内。两个涡卷弹簧20处于储能状态。

当前门扇5逐渐打开时,前门扇5逐渐解除对弧板11和防夹板18的压迫。弧板11在弹簧a14的作用下逐渐滑出滑槽a6,此时弧板11的运动使得弧板11对总钢丝16进行放送,总钢丝16通过两个支钢丝22同时逐渐解除对两个缠线轮21的拉动。摆轴19在两个储能状态的涡卷弹簧20作用下产生旋转,防夹板18在摆轴19带动下逐渐向b柱4外侧面进行突出摆动,且防夹板18的摆动速度小于前门扇5的摆动幅度,前门扇5对防夹板18的摆动运动不形成干涉。摆轴19的旋转带动两个缠线轮21对被放送的两个支钢丝22进行缠绕。由于弹簧b17的存在,使得总钢丝16和支钢丝22在前门扇5打开过程中始终处于绷紧状态。

随着前门扇5的继续打开,弧板11继续向滑槽a6外运动,总钢丝16继续被放送,摆轴19在两个涡卷弹簧20的作用下继续带动防夹板18向b柱4外侧面进行突出摆动,两个缠线轮21持续对两个支钢丝22进行缠绕。当防夹板18在摆槽8内壁的阻止下停止摆动时,前门扇5打开角度大约为30度左右,此时的弧板11在两个限位块15a与滑槽a6内壁相互作用下也正好停止运动。此后,随着前门扇5继续打开至其最大角度为止,弧板11和防夹板18不再随前门扇5的打开而运动。突出b柱4外侧面的防夹板18在前车门2与后车门3之间形成一定高度的屏障,当从后门上车的人的手在b柱4上撑扶时,上车人的手会受到突出b柱4外侧面的防夹板18的阻挡而不会进入前车门2的范围内,使得上车人的手在上车过程中始终位于前车门2的范围以外,保证撑扶b柱4的手不会因前门扇5的提前关闭而被夹伤。同时,当人手受到摆出b柱4的防夹板18的阻挡时,撑扶b柱4的人手会下意识地回缩而不会进入前车门2的范围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有效的防夹警示作用。

当前门扇5进行关闭运动时,前门扇5与车体1侧面的角度达到30度左右时,弧板11的外露端与前门扇5的侧面接触并在继续关闭的前门扇5的作用下逐渐向滑槽a6内滑动,弧板11通过滑块13带动弹簧a14再次被拉伸储能,两个限位块15的侧面开始与滑槽a6的侧内壁脱离。随着弧板11向滑槽a6内的运动,总钢丝16在弧板11上的滑孔12内相对于弧板11产生滑动,弧板11重新开始通过对总钢丝16和两个支钢丝22的进一步绷紧来拉动两个缠线轮21旋转,两个缠线轮21通过摆轴19带动防夹板18向初始位置摆动回收,两个涡卷弹簧20再一次被压缩储能。

当前门扇5完全关闭时,弧板11和防夹板18完全恢复至初始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前门扇5与设置在前车门2内的弧板11的相互作用来带动安装在b柱4上的l防夹板18摆入和摆出b柱4;当前门扇5打开时,随着前门扇5对弧板11压迫的逐渐解除,防夹板18在储能的涡卷弹簧20作用下摆出b柱4,摆出b柱4的防夹板18对从后车门3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4时进入前车门2范围内形成阻挡,从而避免从后车门3上车的人的手在上车过程中因前门扇5提前关闭而被夹伤。当人手受到摆出b柱4的防夹板18的阻挡时,撑扶b柱4的人手下意识地回缩而不会进入前车门2的范围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有效的防夹警示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b柱、弧板、弹簧a、总钢丝、防夹板、摆轴、涡卷弹簧,其中安装有l型防夹板的摆轴竖直旋转于b柱上的摆槽内,摆轴上嵌套安装有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前车门内与前门扇铰接的侧面上开有弧形滑槽a,弧心轴线与摆轴平行的弧板滑动于滑槽a中;弧板与前门扇的侧面配合;弧板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a;

当前门扇关闭时,在前门扇侧面压迫下进入滑槽a内的弧板通过拉动埋设于车体内的总钢丝带动摆轴旋转,防夹板随摆轴回收;随着前门扇的打开,弧板在处于储能状态的弹簧a作用下部分滑出滑槽a并逐渐解除对总钢丝的拉动,防夹板在储能状态的涡卷弹簧作用下摆出b柱以通过阻挡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时进入前车门范围内的方式来防止上车人的手被正在关闭的前门扇夹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弧板与滑槽a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槽a的内壁上开有弧形的滑槽b,安装在弧板弧面上的滑块滑动于滑槽b中;弹簧a位于滑槽b中;弹簧a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滑槽b上靠近滑槽a槽口的侧壁连接;弹簧a为拉伸弹簧;弧板的上下端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限制弧板滑出滑槽a幅度的限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弧板的上下端面之间具有贯通的滑孔;摆轴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缠线轮,且两个缠线轮位于摆槽内;总钢丝一端穿过滑孔与滑槽a的内壁连接,另一端穿过车体内的容纳槽与缠绕在两个缠线轮上的支钢丝连接;总钢丝和支钢丝的拐角处都配合有防止总钢丝和支钢丝与容纳槽拐角处相互摩擦的定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摆轴上对称安装有两个涡卷弹簧,且两个涡卷弹簧分别位于车体内的两个环槽内;涡卷弹簧一端与相应环槽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摆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总钢丝由两部分构成,总钢丝的两部分由弹簧b连接;弹簧b为拉伸弹簧,且弹簧b始终处于拉伸状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汽车门防夹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B柱安全警示装置,它包括B柱、弧板、弹簧A、总钢丝、防夹板、摆轴、涡卷弹簧,其中安装有L型防夹板的摆轴竖直旋转于B柱上的摆槽内,摆轴上嵌套安装有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本发明通过前门扇与设置在前车门内的弧板的相互作用来带动安装在B柱上的L防夹板摆入和摆出B柱;当前门扇打开时,随着前门扇对弧板压迫的逐渐解除,防夹板在储能的涡卷弹簧作用下摆出B柱,摆出B柱的防夹板对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时进入前车门范围内形成阻挡,从而避免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上车过程中因前门扇提前关闭而被夹伤。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建;李水兰;李宇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富阳新远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5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