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设备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65


本公开是关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关于一种可折叠设备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设备的兴起,目前提出了一种可折叠设备。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减小设备占用的空间,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以为用户提供较大的屏幕使用面积,提升用户的观看效果。

可折叠设备包括壳体和显示屏幕模组,显示屏幕模组包括柔性保护盖板和显示组件,显示组件设置在该壳体内,且该显示组件与该壳体的边框之间留有缝隙,该缝隙用于布置显示组件的排线。柔性保护盖板设置在显示组件上,且两端分别与该壳体的边框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可折叠设备,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显示组件与壳体的边框之间存在缝隙,可能会导致柔性保护盖板在受到外界挤压时发生破裂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设备,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壳体、柔性保护盖板、显示组件和缝隙支撑件;

所述柔性保护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上,且所述柔性保护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

所述显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用于布置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

所述缝隙支撑件设置在缝隙处,且与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的下表面贴合,用于支撑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一体成型。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缝隙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

所述组件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显示组件;

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组件支撑件贴合,且所述缝隙支撑件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布置所述排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

所述组件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显示组件;

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组件支撑件一体成型,且所述组件支撑件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布置所述排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缝隙支撑件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柔性保护盖板到所述排线上端的距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缝隙支撑件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缝隙的宽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缝隙支撑件为不透明的支撑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设备的安装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可折叠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柔性保护盖板安装在所述显示组件上,并将所述柔性保护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

将所述显示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用于布置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

将所述缝隙支撑件安装在所述缝隙处,且将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缝隙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缝隙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在一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且所述缝隙支撑件开设有凹槽,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组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所述组件支撑件用于支持所述壳体显示组件;

将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组件支撑件贴合;

将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由所述缝隙支撑件的凹槽穿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组件支撑件一体成型,且所述组件支撑件开设有凹槽,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组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所述组件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显示组件;

将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由所述组件支撑件的凹槽穿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设备,包括壳体、柔性保护盖板、显示组件和缝隙支撑件。所述柔性保护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上,且所述柔性保护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所述显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用于布置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所述缝隙支撑件设置在缝隙处,且与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的下表面贴合,用于支撑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通过添加缝隙支撑件,解决了由于显示组件与壳体的边框之间存在缝隙,可能会导致柔性保护盖板在受到外界挤压时发生破裂的问题,延长了柔性保护盖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和图2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可折叠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参见图1和图2,该可折叠设备包括:壳体101、柔性保护盖板102、显示组件103、缝隙支撑件104。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设置在上述显示组件103上,且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贴合;上述显示组件103设置在上述壳体101的内部,且上述显示组件103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之间留有缝隙,上述缝隙用于布置上述显示组件103的排线;上述缝隙支撑件104设置在缝隙处,且与上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102的下表面贴合,用于支撑上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102。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和显示组件103构成上述可折叠设备的屏幕,用于显示内容。

其中,壳体101为可折叠壳体,该壳体101可以为柔性可折叠壳体,该壳体101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轴连接,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绕转轴进行旋转,从而展开或者折叠。另外,壳体101内包含了上述可折叠设备的外壳、电路板、处理器等必要的装置。

柔性保护盖板10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如塑料、金属箔片或其他材料等,是一种可弯曲、可变形的部件,能够随着壳体101展开或折叠。显示组件102为可折叠的显示材料,如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是一种可弯曲、可变形的部件,能够随着壳体101展开或折叠。

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设置在上述显示组件103上用于保护上述显示组件103,且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的两端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贴合在一起,保证上述可折叠设备在折叠和展开时,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和上述壳体101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上述显示组件103贴合在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的下表面,上述显示组件103显示的内容可以透过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进行展示。上述显示组件103通过排线与上述可折叠设备的壳体连接,由于上述排线不能被大角度的弯折,所以显示组件103和壳体101的边框中间留有缝隙,该缝隙用于布置上述显示组件103的排线,使排线能够通过。上述缝隙支撑件104设置在上述缝隙的位置,且该缝隙支撑件104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贴合,贴合的位置在柔性保护盖板102的下表面,用于支撑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防止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在受到外界挤压时,由于缝隙的存在被挤压变形最终破裂。

通过添加缝隙支撑件,解决了由于显示组件与壳体的边框之间存在缝隙,可能会导致柔性保护盖板在受到外界挤压时发生破裂的问题,延长了柔性保护盖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缝隙支撑件104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贴合,如图3所示,图3为上述可折叠设备的一部分。即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在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贴合的同时,还与壳体101的边框贴合。为了使得上述缝隙支撑件104能够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贴合,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宽度应不小于上述缝隙的宽度。

当该缝隙支撑件104的宽度大于该缝隙的宽度时,该缝隙支撑件104的一端与显示组件103对齐;另一端贴合在壳体101边框的上表面,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宽度等于上述缝隙的宽度。缝隙支撑件104的一端与显示组件103对齐,另一端与壳体101的边框的侧表面贴合,当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收到挤压时,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和上述壳体101的边框将共同承受上述挤压的压力。同时,上述可折叠设备发生坠落或者强冲击时,上述壳体101的边框会发生形变,当没有设置上述缝隙支撑件104时,上述壳体101的边框发生形变时可能会损坏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或者上述显示组件103;当设置有上述缝隙支撑件104时,上述壳体101的边框发生形变时,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可以吸收冲击并自身发生一定的形变来保护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和上述显示组件103。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缝隙支撑件104可以为一个支撑膜或者支撑板。为了保证上述排线能够顺利通过,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高度应不大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到上述排线上端的距离。当该缝隙支撑件104的高度小于该柔性保护盖板102到上述排线上端的距离时,该缝隙支撑件104不会对该排线造成挤压,给排线预留较大空间。当该缝隙支撑件104的高度等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到上述排线上端的距离,该排线能够对该缝隙支撑件104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缝隙支撑件104的支撑效果。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缝隙支撑件的104的高度越小,其支撑能力也就越差,同时其重量也就越轻;上述缝隙支撑件的104的高度越大,其支撑能力也就越好,同时其重量也就越重。上述缝隙支撑件104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贴合后,可以提高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支撑效果,在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受到外界挤压时,由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单独承受向下的压力,变更为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和上述壳体101共同承受向下的压力,提高了承受压力的能力,能够更好的支撑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缝隙支撑件104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一体成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效果。如图4所示,图4为上述可折叠设备的一部分。即上述缝隙支撑件104为上述壳体101的边框的一部分,起到支撑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的作用。同样的该缝隙支撑件104的高度和宽度和图3所示的缝隙支撑件104满足相同的条件,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下端与壳体101连接,从而壳体101的能够支撑该缝隙支撑件104,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效果。如图5所示,图5为上述可折叠设备的一部分。即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上端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贴合的同时,下端还与上述壳体101连接。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可以是t字型结构或者7字型结构等类似的可以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图5以上述缝隙支撑件104为t字型结构为例,该缝隙支撑件104上端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贴合,下端与上述壳体101连接,且上述缝隙支撑件104顶端部分的宽度不小于上述缝隙的宽度。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顶端部分的宽度等于上述缝隙的宽度。图5所示的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高度与图3、图4所示的缝隙支撑件104的高度有所不同,图5所示的缝隙支撑件104的高度为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下表面到上述壳体101的距离。同时上述缝隙支撑件104还可以和上述壳体101的边框贴合,当上述缝隙支撑件为t字型结构时,t字的顶端部分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贴合;当上述缝隙支撑件为7字型结构时,7字型缝隙支撑件和上述壳体101的边框接触的部分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贴合。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105;上述组件支撑件105设置在上述显示组件103的下方,用于支撑上述显示组件103;上述组件支撑件105与上述缝隙支撑件104贴合,且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用于布置上述排线,如图6所示,图6为上述可折叠设备的一部分。上述组件支撑件105设置在上述显示组件103的下方,该组件支撑件105的尺寸可以等于上述显示组件103的大小,也可以大于上述显示组件103的大小。上述组件支撑件105用于支撑上述显示组件103,该组件支撑件105的上表面和上述显示组件103的下表面贴合,同时为了保证支撑效果,上述组件支撑件105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接触的一端可以进行贴合;上述组件支撑件105的下端还可以与上述壳体101贴合或者连接。并且上述组件支撑件105与上述缝隙支撑件104贴合,提高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承重能力。图6所述的缝隙支撑件104开设有7字型凹槽,排线从上述7字型凹槽穿过。对于上述凹槽,凹槽的形状和位置保证上述排线可以通过即可,凹槽的具体形状和位置本公开不进行具体限制。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在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贴合以及上述组件支撑件105贴合的基础上,还可以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贴合。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105;上述组件支撑件105设置在上述显示组件103的下方,用于支撑上述显示组件10;缝隙支撑件104与所述组件支撑件105一体成型,且上述组件支撑件104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布置所述排线,如图7所示,图7为上述可折叠设备的一部分。图7所示的实现方式是在图6所示的实现方式的一种拓展,上述缝隙支撑件104为上述组件支撑件105的一部分,起到支撑上述显示组件103和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的作用。对于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形状,本公开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可折叠设备中的缝隙支撑件104为不透明的支撑件。例如,该缝隙支撑件104为黑色的支撑件或者灰色的支撑件等。由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用于保护上述显示组件103,并且为透明的材质,可以使得需要显示的内容透过该柔性保护盖板102进行展示,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在没有上述缝隙支撑件104,或者该缝隙支撑件104也为透明材质时,上述显示组件103的排线可以透过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被用户看到,极大的影响了上述可折叠设备的美观性,所以上述缝隙支撑件104为不透明的支撑件,可以有效的遮挡上述显示组件103的排线。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和上述缝隙支撑架104贴合的部分涂有不透明的涂层时,也可以达到隐藏上述显示组件103的排线的效果,此时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可以为透明或者不透明的支撑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长度不大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在上述缝隙支撑件104长度方向的长度。当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长度大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在上述缝隙支撑件104长度方向的长度时,由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与上述壳体101的边框贴合在一起,此时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长度超出了壳体的范围,且上述分析支撑件104的主要作用为支撑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上述分析支撑件104超出的部分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当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长度等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在上述缝隙支撑件104长度方向的长度时,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支撑效果最好,同时带来的问题是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占用的体积也较大。当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长度小于上述柔性保护盖板在上述缝隙支撑件104长度方向的长度时,随着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长度的减小,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对上述柔性保护盖板102的支撑能力变差,同时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体积减小,当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长度达到预设值时,在保证支撑能力的前提下,能够节省较多的空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减轻上述可折叠设备的整体重量,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材质或者结构来减轻自身的重量,例如上述缝隙支撑件104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实心支撑件,也可以为多个形状相同的小支撑件的集合。当上述缝隙支撑件104为一体成型的实心支撑件时,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自重较大,为了减轻重量,上述缝隙支撑件104上可以开有蜂窝状的小孔,在保证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支撑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开设小孔,来减轻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重量,同样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材质可以为具有较高强度的轻型材料,如碳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同样体积的轻型材料的重量比同样体积的普通材料轻。当上述支撑件104为多个形状相同的小支撑件的集合时,按照预设的距离设置上述多个形状相同的支撑件两两间的距离,在保证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支撑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上述小支撑件的数量,以减轻上述缝隙支撑件104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壳体101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显示组件103可以与第一边框之间留有缝隙;显示组件103还可以与第二边框之间留有缝隙;显示组件103还可以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之间均留有缝隙。当显示组件103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之间均留有缝隙时,为了便于描述,将显示组件103与第一边框之间的缝隙称为第一缝隙,该第一缝隙用于布置第一排线,将显示组件103与第二边框之间的缝隙称为第二缝隙,该第二缝隙用于布置第二排线;相应的,缝隙支撑件104包括第一缝隙支撑件和第二缝隙支撑件,第一缝隙支撑件设置在第一缝隙处,且与该第一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102的下表面贴合,用于支撑第一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102。第二缝隙支撑件设置在第二缝隙处,且与该第二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102的下表面贴合,用于支撑第二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102。上述第一缝隙支撑件和上述第二缝隙支撑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灵活的组合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实现方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添加缝隙支撑件,解决了由于显示组件与壳体的边框之间存在缝隙,可能会导致柔性保护盖板在受到外界挤压时发生破裂的问题,延长了柔性保护盖板的使用寿命。

图8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可折叠设备,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801中,将柔性保护盖板安装在显示组件上,并将上述柔性保护盖板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边框贴合。

在步骤802中,将上述显示组件安装在上述壳体的内部,上述显示组件与上述壳体的边框之间留有缝隙,上述缝隙用于布置上述显示组件的排线。

在步骤803中,将上述缝隙支撑件安装在上述缝隙处,且将上述缝隙支撑件与上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的下表面贴合,上述缝隙支撑件用于支撑上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将柔性保护盖板安装在显示组件上,并将柔性保护盖板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边框贴合;将显示组件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且显示组件与壳体的边框之间留有缝隙,该缝隙用于布置显示组件的排线;将缝隙支撑件安装在缝隙处,且将缝隙支撑件与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的下表面贴合,缝隙支撑件用于支撑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通过添加缝隙支撑件,且将该缝隙支撑件与柔性保护盖板贴合,解决了由于显示组件与壳体的边框之间存在缝隙,可能会导致柔性保护盖板在受到外界挤压时发生破裂的问题,提高了可折叠设备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缝隙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在一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且所述缝隙支撑件开设有凹槽,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组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所述组件支撑件用于支持所述壳体显示组件;将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组件支撑件贴合;将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由所述缝隙支撑件的凹槽穿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组件支撑件一体成型,且所述组件支撑件开设有凹槽,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组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所述组件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显示组件;将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由所述组件支撑件的凹槽穿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壳体、柔性保护盖板、显示组件和缝隙支撑件;

所述柔性保护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上,且所述柔性保护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

所述显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用于布置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

所述缝隙支撑件设置在缝隙处,且与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的下表面贴合,用于支撑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

所述组件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显示组件;

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组件支撑件贴合,且所述缝隙支撑件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布置所述排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

所述组件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显示组件;

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组件支撑件一体成型,且所述组件支撑件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布置所述排线。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支撑件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柔性保护盖板到所述排线上端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支撑件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缝隙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支撑件为不透明的支撑件。

10.一种可折叠设备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柔性保护盖板安装在所述显示组件上,并将所述柔性保护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

将所述显示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用于布置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

将所述缝隙支撑件安装在所述缝隙处,且将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缝隙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缝隙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且所述缝隙支撑件开设有凹槽,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组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所述组件支撑件用于支持所述壳体显示组件;

将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组件支撑件贴合;

将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由所述缝隙支撑件的凹槽穿过。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组件支撑件,所述缝隙支撑件与所述组件支撑件一体成型,且所述组件支撑件开设有凹槽,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组件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所述组件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显示组件;

将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由所述组件支撑件的凹槽穿过。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可折叠设备,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本公开提供一种可折叠设备,包括壳体、柔性保护盖板、显示组件和缝隙支撑件。所述柔性保护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上,且所述柔性保护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边框贴合;所述显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框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用于布置所述显示组件的排线;所述缝隙支撑件设置在缝隙处,且与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的下表面贴合,用于支撑所述缝隙处的柔性保护盖板。通过添加缝隙支撑件,解决了由于显示组件与壳体的边框之间存在缝隙,可能会导致柔性保护盖板在受到外界挤压时发生破裂的问题,延长了柔性保护盖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李言勇;马浚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4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