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9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温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泡茶时,一般需准备专用的茶壶和茶杯,先把茶叶放入茶壶,倒水浸泡,再择时把茶水倒入茶杯中饮用,这种泡茶方式能够实现严格控制泡茶时间,不仅能满足品茗者的喜好,亦能充分发挥茶叶的自然属性,但是这种泡茶方式需要的茶具很多,只能在特定的地点配合相应的茶具才能享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因此很多人会将茶叶放入保温杯中加开水浸泡,而后随身携带,以便于随时随地都能够享用茶水的芬芳,但是市面上的保温杯大都是采用密闭方式来进行保温的,茶叶长时间浸泡于高温水中,就像温火煎煮一样,茶中的芳香油会很快大量挥发,鞣酸、茶碱大量渗出,这样不仅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减少了茶香,还使有害物质增多,如果长期饮用这种茶,就会危害健康,导致消化、心血管、神经和造血系统的多种疾病发生,公告号为cn104783613b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保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内设置多层真空保温层,杯盖设置在杯体上。所述真空保温层包括内真空保温层和外真空保温层,所述外真空保温层的一表面贴合设置在杯体内部的底面和壁面上,所述内真空保温层贴合设置在外真空保温层的另一表面。

因此就需要保温杯既能长时间对内部的液体进行保温,还能让使用者即使在不携带茶具的时候也可以随时随地饮用新鲜的茶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杯泡茶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和用于盖合杯体的杯盖,所述杯盖的内部设置有导通至杯盖上方的茶室,所述杯盖的内侧设有用于容纳茶室的活动盖,所述茶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一通孔,所述杯盖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和杯盖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和活动盖固定连接,所述茶室上设有扣合在茶室上的活动盖,所述活动盖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保温状态下错开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保温杯在保温状态下时,杯盖和杯体螺纹连接实现密封,在杯盖的内侧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活动盖上,保温杯在盖合时,活动盖对复位弹簧有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活动盖的上端紧贴杯盖内侧,此时固定在活动盖上的第二通孔和固定在茶室侧壁上的第一通孔错开分布,使得在保温杯内的水温能得到很好的维持,避免热量的快速散失,当需要进行喝茶时,将杯盖从杯体上旋出,此时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活动盖恢复到原有位置,此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且两者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将杯体内的开水倒入杯盖中,开水通过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至茶室内,从而实现泡茶的功能,当然,也可直接将茶室内的茶叶放入至杯体内进行泡制,泡茶方便,且又不需要浪费时间去寻找茶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杯盖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活动盖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杯盖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槽,活动盖卡在定位槽内实现固定,可将定位槽设置成阶梯状的,增大活动盖和定位槽的接触面积,这样能对活动盖进行更好的固定,避免活动盖脱离出杯盖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茶室的内部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茶室和杯盖之间还设有更换茶室内茶叶的盖片,可随时对茶室内的茶叶进行更换,在盖片的内侧连接有密封圈,避免茶室内的茶水经盖片流出杯盖,同时在茶室内布置有过滤片,因为杯盖在泡茶时是倒置的,此时能将茶叶阻隔在过滤片上,避免茶叶沉到盖片上粘在盖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茶室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茶室的内侧设有若干凸棱,能增大茶室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滤片嵌在相邻凸棱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茶室中段壁上设有若干条纹状的凸棱,可以同时满足固定过滤片和加固茶室强度的两个作用,这样的结构较为简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茶室内侧中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过滤片的边沿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过滤片进行固定时,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连接依次实现过滤片固定在茶室内,采用螺纹连接的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批量生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径相同,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茶室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通孔和茶室相通,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轴线平行设置,使得杯盖内的开水能顺利浸入茶室内,从而实现茶水的泡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杯盖的开口处经倒圆角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需要通过杯盖饮用茶水,所以将杯盖的开口处设置成倒圆角的结构,这样在喝水时能起到引流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出现割嘴的感觉,提高喝水时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且两者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将杯体内的开水倒入杯盖中,开水通过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至茶室内,从而实现泡茶的功能。

其二,在茶室内布置有过滤片,因为杯盖在泡茶时是倒置的,此时能将茶叶阻隔在过滤片上,避免茶叶沉到盖片上粘在盖片上。

其三,保温杯在盖合时,活动盖对复位弹簧有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活动盖的上端紧贴杯盖内侧,此时固定在活动盖上的第二通孔和固定在茶室侧壁上的第一通孔错开分布,使得在保温杯内的水温能得到很好的维持,避免热量的快速散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杯盖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杯未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杯体;2、杯盖;3、复位弹簧;4、第二通孔;5、茶室;6、第一通孔;7、活动盖;8、定位槽;9、凹槽;10、盖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1和用于盖合杯体1的杯盖2,杯盖2的开口处经倒圆角过渡,将杯盖2的开口处设置成倒圆角的结构,这样在喝水时能起到引流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出现割嘴的感觉,提高喝水时的舒适度,杯盖2的内部设置有导通至杯盖2上方的茶室5,茶室5用以放置茶叶,杯盖2的内侧设有用于容纳茶室5的活动盖7,茶室5固定在活动盖7上,杯盖2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活动盖7的定位槽8,茶室5的侧壁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一通孔6,茶室5的内部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片,便于对过滤片的拆卸和更换,茶室5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凸棱,过滤片嵌在相邻凸棱之间,可以同时满足固定过滤片和加固茶室5强度的两个作用,杯盖2的内侧设置有凹槽9,凹槽9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3,复位弹簧3的一端和杯盖2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3的另一端和活动盖7固定连接,茶室5上设有扣合在茶室5上的活动盖7,活动盖7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二通孔4,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4在保温状态下错开布置,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4的内径相同,且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4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一通孔6和茶室5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保温杯泡茶效果差的问题,其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当保温杯在保温状态下时,杯盖2和杯体1螺纹连接实现密封,在杯盖2的内侧连接有复位弹簧3,复位弹簧3的一端抵接在活动盖7上,保温杯在盖合时,活动盖7对复位弹簧3有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活动盖7的上端紧贴杯盖2内侧,此时固定在活动盖7上的第二通孔4和固定在茶室5侧壁上的第一通孔6错开分布,使得在保温杯内的水温能得到很好的维持,避免热量的快速散失,当需要进行喝茶时,将杯盖2从杯体1上旋出进行倒置,此时在复位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活动盖7恢复到原有位置,此时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4连通,且两者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将杯体1内的开水倒入杯盖2中,开水通过连通的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4流至茶室5内,在茶室5和杯盖2之间还设有更换茶室5内茶叶的盖片10,可随时对茶室5内的茶叶进行更换,在盖片10的内侧连接有密封圈,避免茶室5内的茶水经盖片10流出杯盖2,同时在茶室5内布置有过滤片,因为杯盖2在泡茶时是倒置的,此时能将茶叶阻隔在过滤片上,避免茶叶沉到盖片10上粘在盖片10上,从而实现泡茶的功能,当然,也可直接将茶室5内的茶叶放入至杯体1内进行泡制,泡茶方便,且又不需要浪费时间去寻找茶叶。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例二的不同点在于:茶室5内不设置凸棱,而是在茶室5的内侧布置有内螺纹,同时在过滤片的外圈设置有外螺纹,当需要对过滤片进行固定时,可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将过滤片卡在茶室5内以此实现过滤片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1)和用于盖合杯体(1)的杯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2)的内部设置有导通至杯盖(2)上方的茶室(5),所述杯盖(2)的内侧设有用于容纳茶室(5)的活动盖(7),所述茶室(5)的侧壁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一通孔(6),所述杯盖(2)的内侧设置有凹槽(9),所述凹槽(9)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3),所述复位弹簧(3)的一端和杯盖(2)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3)的另一端和活动盖(7)固定连接,所述茶室(5)上设有扣合在茶室(5)上的活动盖(7),所述活动盖(7)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二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4)在保温状态下错开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2)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活动盖(7)的定位槽(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室(5)的内部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室(5)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凸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片嵌在相邻凸棱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室(5)内侧中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过滤片的边沿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4)的内径相同,且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4)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通孔(6)和茶室(5)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2)的开口处经倒圆角过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杯,解决了保温杯泡茶效果不佳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和用于盖合杯体的杯盖,所述杯盖的内部设置有导通至杯盖上方的茶室,所述杯盖的内侧设有用于容纳茶室的活动盖,所述茶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一通孔,所述杯盖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和杯盖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和活动盖固定连接,所述茶室上设有扣合在茶室上的活动盖,所述活动盖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保温状态下错开布置,能够利用保温杯进行随时随地的进行喝茶,提高使用时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上水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4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