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支撑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于铁路道床吸污车的软管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铁路运煤专线所使用的运煤列车其车厢顶部均采用敞开式车顶结构,其运煤列车在进出隧道及隧道内车辆交汇、错车时,形成的气流湍流会将车厢内的煤粉及部分煤块卷出车厢外,散落在隧道内的道床表面、排水沟及避车洞内,列车经过时带起的煤粉会严重影响列车驾驶员视线,煤粉、煤块沉积较厚时,会将钢轨、轨枕、道钉扣件及电器设备掩埋,无法检修,危及列车的行车安全。
目前,隧道内的煤粉可通过能产生负压的吸污车进行吸收,但吸污车的吸收范围通常限制在轨枕长度范围内,轨枕长度范围外的物料一般由人工手持吸管进行吸收作业。吸污车在轨道上运行,配备吸收单元,吸管一端连接吸收单元,另一端由人工手持进行吸收作业。
对于吸收类设备,要求吸口能够移动灵活,可到达各指定位置,目前常见的方式是将软管与机械臂绑定,通过机械臂的移动引导软管移动,或者将软管固定于支架上,软管末端不受约束,由人工手持引导软管吸口移动作业。
械臂引导软管相比人手动引导软管而言,存在操作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而移动灵活机械臂的成本较高,控制复杂,不适合在吸污车上使用。
常见的固定式支架一般由一个可回转的支架和悬挂软管的支架臂组成,软管由人手持引导作业。相比机械臂的形式而言,固定式支架移动范围有限,部分区域难以达到,软管的姿态是固定的,使用灵活性不佳。
现有软管多为尼龙塑筋软管或橡胶软管,软管通过管卡连接吸收罩口,吸收罩口一般为铝制硬管,管道外壁带有扶手,便于作业人员手持罩口进行吸收作业。作业过程中常遇到软管塌在地面,罩口移动阻力大;罩口移动过程中软管易缠绕弯折,影响管内物料输送;作业过程中,除了需要人手持罩口,还需要另外安排人整理软管的姿态。总体而言整个作业过程费力且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便于人工手持操纵软管的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号为cn10760496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吸入式挖掘机,其包括底盘、车身、车箱和吸入挖掘系统,车箱包括前箱和后箱,前箱内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消音腔和气力腔,后箱由箱盖和储物箱组成,储物箱底板上设有过滤隔板,形成过滤腔和储物腔,吸入挖掘系统与箱盖相联。本发明体积小、吸力强,但是该专利中机械臂用于引导吸收软管移动,机械臂由三段臂依次铰接,由液压油缸驱动,吸收软管固定于机械臂上,软管底部与挖掘嘴相连,挖掘嘴固定于机械臂末端的连接板上。但其末端并非人工操作,没有设计便于人工操作的扶手与便于调节软管姿态的滚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包括回转底座,该回转底座上设有油缸和伸缩臂,所述油缸的末端连接至所述伸缩臂,以方便调节该伸缩臂相对于回转底座的角度,所述伸缩臂末端连接管道支撑轮,以便改变管道走向,将其引向待作业区域。
优选的是,所述回转底座上装有基座,该基座上设置所述油缸和伸缩臂。
优选的是,所述伸缩臂包括内伸缩臂和外伸缩臂,内伸缩臂嵌入外伸缩臂中,并相对于外伸缩臂伸长或缩短,以调解伸缩臂上支撑的管道的长度。
优选的是,所述外伸缩臂内部设置滑动槽,所述内伸缩臂在该滑动槽内移动,以调节整个伸缩臂的长度,从而间接调节软管的作业范围。
优选的是,所述外伸缩臂和所述管道支撑轮之间连接伸缩油缸,以实现内伸缩臂相对于外伸缩臂的伸缩要求。
优选的是,所述外伸缩臂上设有第一管道框架,便于限制软管垂直于伸缩臂的轴向位移。
优选的是,所述管道支撑轮上设有第二管道框架,便于把软管限制在管道支撑轮附近一定范围内。
优选的是,所述软管起始端连接至吸风口,软管经所述第一管道框架限制在伸缩臂上方,所述第二管道框架置于所述管道支撑轮上。
优选的是,所述软管末端包括吸口扶手,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吸口扶手进行人工吸扫作业。
优选的是,所述吸口扶手包括套装于所述软管外的上下两个圆环。
更优选的是,所述吸口扶手的上下两个圆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投影平行于软管轴向的竖向手扶杆,工作人员手持该竖向手扶杆即可牢固掌握所述软管的走向,便于开展作业。
优选的是,所述转动油缸连接第一控制装置,该第一控制装置包括遥控机构。
优选的是,所述伸缩油缸连接第二控制装置,该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遥控机构能够通信,从而实现利用一个遥控机构操作两个油缸。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人工手持操纵吸管作业的软管支撑机构。是一种机械臂结合人工作业的组合形式,机械臂可以对软管的姿态进行调节并移动,保证软管处于合理的弯曲姿态,赋予软管较好的移动性与较大的作业范围,软管末端由人工手持操作,操作灵活便捷。软管的大部分重量由机械臂承担,手持操作省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吸污管道的重量由机械臂承受,操作人员手动操作软管轻松省力。吸口扶手的设计,便于操作人员在各个方向握持吸口扶手,操纵吸口的运动。吸口移动可通过遥控机械臂执行,移动灵活,方便省力,而且通过对机械臂姿态调节可以控制软管的姿态,避免软管出现软管缠绕或折弯的情况,有助于保持管道内物料输送通常,减小管道输送阻力。采用简易机械臂支撑软管,吸口末端由人工操作的形式,更符合现场的作业需求,相对完全由机械臂操控软管而言,移动更为灵活,成本低可靠性高,相对于固定支架式软管支撑臂而言,移动更为灵活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软管支撑机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视图;
图1-图2中数字标记的含义是:
1回转底座2转动油缸3外伸缩臂4伸缩油缸5吸口扶手
6管道支撑轮7第一管道框架8内伸缩臂9软管10第二管道框架
11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软管支撑机构的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软管支撑机构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回转底座1,回转底座1可驱动整个机械臂进行转动。回转底座1上设置基座11,该基座11上方铰接外伸缩臂3,该基座11下方铰接转动油缸2的一端,该转动油缸2的另一端铰接于外伸缩臂3,从而通过转动油缸2来调节外伸缩臂3的角度,控制机械臂支撑软管的高度。外伸缩臂3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槽,内伸缩臂8装于外伸缩臂3内,并能在外伸缩臂3的滑动槽内移动。内伸缩臂8末端连接管道支撑轮6,外伸缩臂3和管道支撑轮6之间还连接伸缩油缸4,该伸缩油缸4用于驱动内伸缩臂8的伸缩运动从而带动内伸缩臂8末端的管道支撑轮6变换位置。外伸缩臂3上装有第二管道框架10,管道支撑轮6上装有第一管道框架7,软管9穿过第一管道框架7和第二管道框架10,并经过管道支撑轮6的支撑垂向下方,软管9靠近末端处装有吸口扶手5,吸口扶手5设计为圆环形,并设计有多根竖向手扶杆沿圆环周向分布,便于操作人员从各个方向手持操作。管道支撑轮6连接在内伸缩臂8上,可以自由转动,外伸缩臂3、内伸缩臂8转动油缸2及基座11整体定义为机械臂,当机械臂姿态改变时,软管能够随管道支撑轮6点滚动而移动,配合外伸缩臂3的转动与内伸缩臂8的伸缩调节软管的姿态。第一管道框架7,用于限制软管的移动,保持软管姿态与机械臂姿态一致。内伸缩臂8,在伸缩油缸4的驱动下,可在外伸缩臂3的滑动槽内伸缩运动。软管9,用于气力输送物料的通道。第二管道框架10,用于限制软管的移动,保持软管9的姿态与机械臂姿态一致。基座11,支撑整个机械臂及软管结构。
作业时操作人员可以遥控机械臂,通过调节回转底座1、转动油缸2与伸缩油缸3的位置,将软管9的管口移动至作业区域。作人员手持吸口扶手5,控制吸口位置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可遥控机械臂调节软管9的管道位置以及姿态,使操作人能够便捷轻松的手动操作软管9进行作业。
上述实施例有下列积极效果:
1.采用简易机械臂结合管道支撑滚轮的方式,使得软管的姿态可控,并且整个结构简单可靠,控制简单,动作灵活,避免管道缠绕,折弯等情况的发生。
2.管道吸口扶手的环形杆设计,便于操作者手持操作,多根竖向环形分列的手持杆可以双手操作,管口的控制更为省力便捷。
3.采用简易机械臂支撑软管,吸口末端由人工操作的形式,更符合现场的作业需求,相对完全由机械臂操控软管而言,移动更为灵活可靠,成本低。
1.一种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底座(1),该回转底座(1)上设有油缸和伸缩臂,所述油缸的末端连接至所述伸缩臂,所述伸缩臂末端连接管道支撑轮(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回转底座(1)上装有基座(11),该基座(11)上设置所述油缸和伸缩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包括内伸缩臂(8)和外伸缩臂(3),内伸缩臂(8)嵌入外伸缩臂(3)中,并相对于外伸缩臂(3)伸长或缩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外伸缩臂(3)内部设置滑动槽,内伸缩臂(8)在该滑动槽内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外伸缩臂(3)和管道支撑轮(6)之间连接伸缩油缸(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外伸缩臂(3)上设有第二管道框架(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管道支撑轮(6)上设有第一管道框架(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经第一管道框架(7)限制在伸缩臂上方,第二管道框架(10)置于所述管道支撑轮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末端包括吸口扶手(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吸口扶手(5)包括套装于所述软管外的上下两个圆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吸口扶手(5)的上下两个圆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投影平行于软管轴向的竖向手扶杆。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