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8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



背景技术: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自身特点的需要,施工时时常会产生建筑垃圾,但为了满足建筑项目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的要求,需要经常对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在日常建筑垃圾的运输和清理过程中容易造成建筑垃圾二次着地造成二次污染,这些要求制约了施工人员的操作,减少建筑垃圾的运输成本和有效控制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提高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的降低文明施工成本,达到绿色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本垃圾滑道的简单结构、操作方便且能有效的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垃圾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控制建筑垃圾在传送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量。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包括滑道模板和接料槽,滑道模板包括卸货平台和滑道,卸货平台与滑道连接,接料槽与滑道的下端连接,在滑道内设有感应喷水装置,在滑道的端部设有缓冲帘。

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在滑道的两侧设有护板,在护板的上端面上转动安装有翻盖,在一侧护板的外侧设有翻盖夹紧扣,翻盖与翻盖夹紧扣可拆式连接。

感应喷水装置包括感应器和喷水头,感应器安装在喷水头内,喷水头固定安装在滑道的顶部内壁上。

喷水头固定安装在翻盖的下端面上。

滑道包括滑道板、滑道铁皮和滑道连接件,相邻的滑道板之间通过滑道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相互连接的滑道板上固定贴合有滑道铁皮。

滑道连接件为z字型钢连接件,在相邻滑道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

接料槽包括料槽框和缓冲隔板,缓冲隔板倾斜安装在料槽框内,缓冲隔板的倾斜方向与滑道的倾斜方向一致。

在缓冲隔板内设有落料筛选孔,在接料槽的内衬固定贴合有料槽铁皮。

料槽框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端面,下端面的倾斜方向与缓冲隔板的倾斜方向一致。

滑道模板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滑道手脚架,卸货平台和滑道均与滑道手脚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感应喷水装置的设置,使得建筑垃圾在进入滑道内时被感应喷水装置打湿,防止建筑垃圾在移动过程中发生飞扬的显现,减少建筑垃圾二次污染的概率,并且通过感应喷水装置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用于固定粉尘的用水量,降低了粉尘固定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滑道的接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滑道模板的剖视图。

图4是滑道出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滑道模板1,接料槽2,护板3,卸货平台4,滑道5,感应喷水装置6,翻盖7,翻盖夹紧扣8,喷水头10,滑道板11,滑道铁皮12,滑道连接件13,加强板14,料槽框15,缓冲隔板16,滑道手脚架17,缓冲帘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包括滑道模板1和接料槽2,滑道模板1包括卸货平台4和滑道5,卸货平台4与滑道5连接,便于将卸货平台4上的垃圾推入滑道5内,接料槽2与滑道5的下端连接,在滑道模板1上设有感应喷水装置6,通过感应喷水装置6的设置,使得建筑垃圾在进入滑道5内时被感应喷水装置6打湿,防止建筑垃圾在移动过程中发生飞扬的显现,减少建筑垃圾二次污染的概率,优选的,感应喷水装置6喷出的水分呈雾气状,可以有效降低用于固定粉尘的用水量,降低了粉尘固定的成本,在滑道5的端部设有缓冲帘18,优选的,缓冲帘18固定安装在滑道5的最低端出口处,缓冲帘18采用的是橡胶材料,垃圾通过滑道5滑落时垃圾的速度较大,容易在出口处发生垃圾飞扬的现象,通过缓冲帘18对垃圾进行缓冲,降低垃圾的速度,从而防止垃圾飞扬的现象。

在滑道5的两侧设有护板3,在护板3的上端面上转动安装有翻盖7,翻盖7和翻盖夹紧扣8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侧的护板3上,翻盖7与翻盖夹紧扣8可拆式连接,通过翻盖7和翻盖夹紧扣8的配合设置,防止在垃圾滑落的过程中,垃圾发生飞溅、掉落的现象,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感应喷水装置6包括感应器和喷水头10,感应器安装在喷水头10内,喷水头10固定安装在滑道5的顶部内壁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喷水头10为喷雾头,喷雾头可以增加水分的扩散面积,从而更好的将粉尘进行固定,优选的,感应器为红外线传感器,当翻盖7盖合时,喷雾头工作,当翻盖7未盖合时,喷雾头不工作。

喷水头10固定安装在翻盖7的下端面上,在翻盖7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喷水头10,便于对粉尘进行固定,更有效的防止粉尘飞扬。

滑道5包括滑道板11、滑道铁皮12和滑道连接件13,相邻的滑道板11之间通过滑道连接件13固定连接,在相互连接的滑道板11上固定贴合有滑道铁皮12,通过滑道铁皮12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滑道5的使用寿命,滑道板11可以采用使用现场的板材,方便本滑道5的制造,并且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需求以及施工现场的板材来对滑道5进行拼接,可以重复循环使用,安装方便快捷。

滑道连接件13为z字型钢连接件,在相邻滑道板1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14,通过加强板14的设置,提高滑道板11连接的整体性,从而提高滑道5的整体强度。

接料槽2包括料槽框15和缓冲隔板16,缓冲隔板16倾斜安装在料槽框15内,通过缓冲隔板16的设置可以减小建筑垃圾对料槽框15的冲击,缓冲隔板16的倾斜方向与滑道5的倾斜方向一致,在缓冲隔板16内设有落料筛选孔,通过落料筛选孔对落料的大小进行筛选,便于进一步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在接料槽2的内衬固定贴合有料槽铁皮。

料槽框15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端面,下端面的倾斜方向与缓冲隔板16的倾斜方向一致,下端面倾斜设置是为了便于对经过筛选后的建筑垃圾进行收集。

滑道模板1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滑道手脚架17,卸货平台4和滑道5均与滑道手脚架17固定连接。

感应器往往是用于感知某个信号或者感知某个状态,在本发明中的传感器是专用于感应翻盖7是否闭合状态的,可以是一个具有感应元件的装置,也可以集成在某些带有感应功能的元件,其作用就是,能够感知信号,通过该信号来判别有或者无的状态,本实用新型不改进传感器本身。

喷水头10的水的来源可以是外接蓄水池通过水管流向喷水头,也可是在滑道模板1内设有蓄水的空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道模板(1)和接料槽(2),滑道模板(1)包括卸货平台(4)和滑道(5),卸货平台(4)与滑道(5)连接,接料槽(2)与滑道(5)的下端连接,在滑道模板(1)上设有感应喷水装置(6),在滑道(5)的端部设有缓冲帘(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其特征在于,在滑道(5)的两侧设有护板(3),在护板(3)的上端面上转动安装有翻盖(7),在一侧护板(3)的外侧设有翻盖夹紧扣(8),翻盖(7)与翻盖夹紧扣(8)可拆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其特征在于,感应喷水装置(6)包括感应器和喷水头(10),感应器安装在喷水头(10)内,喷水头(10)固定安装在滑道(5)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其特征在于,喷水头(10)固定安装在翻盖(7)的下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其特征在于,滑道(5)包括滑道板(11)、滑道铁皮(12)和滑道连接件(13),相邻的滑道板(11)之间通过滑道连接件(13)固定连接,在相互连接的滑道板(11)上固定贴合有滑道铁皮(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其特征在于,滑道连接件(13)为z字型钢连接件,在相邻滑道板(1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其特征在于,接料槽(2)包括料槽框(15)和缓冲隔板(16),缓冲隔板(16)倾斜安装在料槽框(15)内,缓冲隔板(16)的倾斜方向与滑道(5)的倾斜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其特征在于,在缓冲隔板(16)内设有落料筛选孔,在接料槽(2)的内衬固定贴合有料槽铁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其特征在于,料槽框(15)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端面,下端面的倾斜方向与缓冲隔板(16)的倾斜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其特征在于,滑道模板(1)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滑道手脚架(17),卸货平台(4)和滑道(5)均与滑道手脚架(17)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垃圾的扬尘控制滑道,包括滑道模板和接料槽,滑道模板包括卸货平台和滑道,卸货平台与滑道连接,便于将卸货平台上的垃圾推入滑道内,接料槽与滑道的下端连接,在滑道模板内设有感应喷水装置,通过感应喷水装置的设置,使得建筑垃圾在进入滑道模板内时被感应喷水装置打湿,防止建筑垃圾在移动过程中发生飞扬的显现,减少建筑垃圾二次污染的概率,优选的,感应喷水装置喷出的水分呈雾气状,可以有效降低用于固定粉尘的用水量,降低了粉尘固定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斯群;金上游;吴骏;朱珉;章慧艺;谭嗣博;詹浩;成金壮;张成星;斯泽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3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