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动背门撑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是通过撑杆的进行开启和关闭,为了提高撑杆的性能通常会在撑杆内部设置阻尼机构,从而增加撑杆系统阻力,可以防止汽车背门在开启和关闭切换过程中出现的下掉现象,具有良好的悬停效果。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国内车型种类繁多,尾门的设计参数也各不相同,导致撑杆的阻尼器内部零部件需要根据不同车型进行匹配。由于现阶段的阻尼器都是采用固定的卡接和螺纹连接,需要提前将卡接和螺纹的长度设计好,因此,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阻尼参数,需要制备不同规格的端盖和外壳,造成零部件种类繁多,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上升,无法实现平台标准化生产,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可实现阻尼装置装配过程中的无级调节,以便于产品的标准化设置,降低生产制造及维护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供螺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另一端设置为敞口;

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端盖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壳的敞口端的内壁贴合,所述端盖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通过激光焊接或者红外焊接固定连接;

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阻尼组件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

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弹性结构的一端抵接所述阻尼组件,另一端抵接所述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动片、至少两个摩擦片和至少两个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转动片设置在所述固定片之间,所述摩擦片设置在所述转动片与所述固定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片设置有两个,所述摩擦片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片设置有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壁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凸块,若干所述凸块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固定片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卡凸。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凸块绕所述外壳的中心线均匀设置,相邻所述凸块之间形成所述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片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杆的螺纹啮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中部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凸台的中部,所述凸台与所述端盖的内侧壁形成凹槽,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结构为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在外壳内设置空腔,将阻尼组件和弹性结构都嵌入设置在外壳的空腔内,使得整个阻尼装置的结构紧凑,缩短了阻尼装置的长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通过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将外壳与端盖固定连接,通过根据不同的需求,调节外壳与端盖激光焊接的长度和位置,实现阻尼装置装配过程中的无级调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针对不同的参数要求而设定同一个标准,使得在阻尼装置装配过程中,能够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生产装配,便于产品的平台标准化,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11-第一通孔;12-凸块;13-卡槽;2-端盖;21-第二通孔;22-凸台;3-转动片;31-螺纹结构;4-摩擦片;5-固定片;51-卡凸;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包括外壳1和端盖2,外壳1的一端设置有供螺杆穿过的第一通孔11,另一端设置为敞口。端盖2上开设有供螺杆穿过的第二通孔21,端盖2的外侧面与外壳1的敞口端的内壁贴合,端盖2与外壳1通过激光焊接固定连接。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阻尼组件和弹性结构,阻尼组件与螺杆传动连接,弹性结构的一端抵接阻尼组件,另一端抵接端盖2。端盖2的中部设置有凸台22,其中第二通孔21贯穿该凸台22,凸台22与端盖2的内侧壁形成凹槽,弹性结构设置在凹槽内。将阻尼组件和弹性结构都嵌入设置在外壳1的空腔内,使得整个阻尼装置的结构更加的紧凑,缩短了阻尼装置的长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弹性结构为弹簧6,弹簧6设置在凹槽内,其相当于套设在凸台22的外侧,端盖2通过凸台22实现对弹簧6的定位安装。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弹性结构,只要能满足阻尼器实现其功能的弹性结构均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6,能够更加适配本装置中端盖2的凸台22结构,便于实现弹簧6的预定位,同时,在满足阻尼器功能实现的基础下,弹簧6的结构更加简单,成本也更低,也便于更换。

在实际的装配中,根据不同车型所需要的阻尼值,调节外壳1与端盖2焊接的位置。即端盖2的侧壁预留有足够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控制端盖2与外壳1之间焊接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本阻尼装置的阻尼值。通过采用这样的激光焊接的方式,稳固牢靠,而且能够实现无级调节,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平台化。其中,红外焊接也可以起到与激光焊接相类似的效果,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红外焊接的方式实现外壳1与端盖2之间的焊接固定。而传统的装配,如采用螺纹进行装配的结构,螺纹连接的方式在撑杆内部零部件旋转时存在松动的风险。又如卡接的连接方式,需要生产的的卡接规格多样化,导致零部件增多,不利于产品的平台化,另外卡扣也无法实现无级调节。

如图1-2所示,阻尼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动片3、至少两个摩擦片4和至少两个固定片5,固定片5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上,转动片3设置在固定片5之间,摩擦片4设置在转动片3与固定片5之间。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片3设置为两个,摩擦片4设置为四个,固定片5设置为三个,保证转动片3与固定片5之间始终间隔着摩擦片4,保证转动片3平稳地转动。其中一端的固定片5抵接在外壳1设置有第一通孔11的内壁上,另一端的固定片5与弹性结构抵接。

转动片3、摩擦片4和固定片5的中部均开设有供螺杆穿过的通孔,其中在转动片3的中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31,螺纹结构31与螺杆的螺纹啮合配合,从而转动片3能够跟着螺杆的转动而转动,传递动力输出。

如图3-4所示,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凸块12,若干凸块12绕外壳1的中心线均匀设置,相邻的凸块12之间形成卡槽13。固定片5的外侧设置有与卡槽13相匹配的卡凸51,固定片5通过卡凸51卡接固定在在外壳1内,保证固定片5不会随着摩擦片4的转动而产生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片5还可以通过销孔配合、螺纹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只要能够满足固定片5不会随着摩擦片4转动即可。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卡接的方式,结构更加简单,而且更加便于安装和拆卸。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供螺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另一端设置为敞口;

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端盖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壳的敞口端的内壁贴合,所述端盖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通过激光焊接或者红外焊接固定连接;

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阻尼组件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

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弹性结构的一端抵接所述阻尼组件,另一端抵接所述端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动片、至少两个摩擦片和至少两个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转动片设置在所述固定片之间,所述摩擦片设置在所述转动片与所述固定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片设置有两个,所述摩擦片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片设置有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凸块,若干所述凸块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固定片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卡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凸块绕所述外壳的中心线均匀设置,相邻所述凸块之间形成所述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片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杆的螺纹啮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中部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凸台的中部,所述凸台与所述端盖的内侧壁形成凹槽,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为弹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背门撑杆的运动阻尼装置,包括外壳、端盖、阻尼组件以及弹性结构,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供螺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另一端设置为敞口。端盖上设有供螺杆穿过的第二通孔,端盖的外侧面与外壳的敞口端的内壁贴合,端盖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壁通过激光焊接固定连接。阻尼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空腔内,阻尼组件与螺杆传动连接。弹性结构设置在空腔内,弹性结构的一端抵接阻尼组件,另一端抵接端盖。本装置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实现阻尼装置装配过程中的无级调节,便于产品的平台标准化,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宋云;狄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弘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3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