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右悬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5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右悬置结构。



背景技术:

悬置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应用于当前汽车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悬置分为传统的纯胶悬置,以及动、静态性能较好的液压悬置;但是,液压悬置因成本较高而无法在普通车辆中广泛应用,故而如何扩大传统纯胶悬置的解耦刚度选择范围,提升悬置的隔振能力是当下悬置研发的重点、热点所在。

申请号为cn20112034775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由上支撑架、举升轴销、缓冲器、旋转轴销、前橡胶减振、下安装支架、焊接支架总成等组成,上支撑架、焊接支架总成的上端与驾驶室固连;前橡胶减振与上支撑架过盈装配后通过旋转轴销与下安装支架连接起来;缓冲器通过螺栓螺母分别与上支撑架和旋转轴销铰接起来,旋转轴销与下安装支架相连;下安装支架通过螺栓螺母与车架固连。

上述专利结构简单,零部件工作可靠,节省空间,寿命长,重量轻,稳定性好,能够衰减各方向传来的振动能量;但是,上述纯胶悬置的三向刚度固定(x/z=0.8-2.5),如果三向比例超出上述范围,橡胶耐久性就会大幅下降,对于大扭矩动总,所述悬置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纯橡胶悬置的三向刚度固定,当三向比例超过范围时,橡胶耐久性会大幅下降,对于大扭矩动总,所述悬置的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右悬置结构,该悬置结构采用横向多橡胶结构,可以改变悬置三向比例,方便悬置系统解耦,提升车辆的nvh。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右悬置结构,包括底座和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外支架,底座与外支架配合构成用以容纳内支架组的安装腔,外支架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臂,内支架组包括内支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内支架中套设有第二支臂,第二支臂位于外支架远离第一支臂的一侧,第二支臂上可拆卸连接有橡胶减震组件。发动机是车辆最重要的振源之一,其振动是由动力总成经悬置系统传递到车身、坐椅、方向盘及使用者脚底等与人体接触较多的部位,故而悬置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发动机振动向车体的传递,并影响整车的nvh性能;通过合理选取和匹配悬置支承参数,可以有效减小发动机振动对整车振动的影响,但是在紧凑的安装空间中调整悬置位置和角度是较为困难的,故而需通过优化悬置的刚度,使得系统完全解耦或部分解耦,来减小共振频率范围。本发明中所述的右悬置结构采用横向多橡胶结构,具体的,与第二支臂可拆卸相连的第三支臂上连接有第一橡胶件和和第二橡胶件,可以改变右悬置的三向比例,相较于传统的三向刚度固定的纯橡胶悬置,本发明所述右悬置的三向比例较大,解耦刚度选择多,故而悬置系统解耦方便,大位移有大刚度,小位移有小刚度,多级隔振,故而整车的nvh性能较高。

作为优选,橡胶减震组件包括与第二支臂相垂直的第三支臂,第三支臂靠近第二支臂的一端设有连接套筒,第三支臂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套筒,安装套筒与连接套筒之间设有贯通第三支臂的安装槽,安装套筒中装有第一橡胶件,安装槽中装有第二橡胶件。上述技术方案对多橡胶结构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具体的,第三支臂靠近第二支臂的一端设有连接套筒,第三支臂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套筒,安装套筒与连接套筒之间设有贯通第三支臂的安装槽,安装套筒中装有第一橡胶件,安装槽中装有第二橡胶件。

作为优选,第一橡胶件为环形柱状,第一橡胶件的两端均设有环形槽,第一橡胶件的内壁面上贴合有第一套筒,螺栓穿过第一套筒将第一橡胶件固定在安装套筒中。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橡胶件的安装方式进行限定,具体的,第一橡胶件的内壁面上贴合有第一套筒,螺栓穿过第一套筒将第一橡胶件固定在安装套筒中。

作为优选,第二橡胶件包括立方体状的本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安装槽的槽壁相贴合的橡胶板,本体上设有沿其宽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安装套筒的轴线平行,第一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贴合有第二套筒,螺栓穿过第二套筒将第二橡胶件固定在安装槽中。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二橡胶件的结构和安装方式进行限定,具体的,第二橡胶件包括本体和橡胶板,橡胶板进行一次减震,本体进行二次减震,有效提升减震能力。

作为优选,第二支臂包括本体段和端面呈等腰梯形的连接段,本体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套设有一端封闭的第三套筒,内支架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安装件,第一安装件上设有与第三套筒相匹配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底座和第一安装件通过耳板相连。第一安装槽一端封闭,第一安装槽对第三套筒进行限位,第三套筒一端封闭,第三套筒对第二支臂的本体段进行限位,第二支臂插接在第三套筒中。

作为优选,底座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耳板,安装耳板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连接孔,安装耳板远离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第二本体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安装槽,第二本体上设有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口偏置布置的插接孔组,插接孔组远离第二安装槽的一侧设有卡扣组。第二安装槽用以安装第二支撑件,插接孔组和卡扣组配合配合后用以安装第一支撑件,第一卡扣用以连接外支架,即外支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某一组件发生损坏时不需要更换整个右悬置,只要对应更换损坏的组件即可,在降低所述右悬置结构检修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整体的可替换性。

作为优选,第一支撑件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插接孔组相匹配的插接件组,卡扣组与插接件组配合后将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本体相连,第一支撑件和底座配合构成用以容纳第二支撑件的第二安装腔。

作为优选,外支架的断面呈等腰梯形状,外支架包括大端和小端,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靠近所述小端,大端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耳板,第二耳板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连接孔,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外支架与底座相连,第二耳板远离大端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扣相匹配的第一台阶面。

作为优选,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底座和用以支撑内支架的连接件,第二底座包括与第二安装槽卡接的盆型件和位于盆型件开口端的凸缘,凸缘上设有环形凸台,连接件靠近第二底座的端面上设有与环形凸台相匹配的沉槽,盆型件中设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连接件为立方体状,连接件沿其高度方向的侧边处倒角处理,连接件靠近第二底座的端面上设有截面为圆角矩形状的第二沉槽,第二沉槽中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加强板,连接件远离第二底座的端面上设有沉槽组和腰圆形的第三沉槽,沉槽组包括沿连接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四沉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悬置结构采用横向多橡胶结构,可以改变悬置三向比例,方便悬置系统解耦;(2)大位移时刚度较大,低位移时刚度较小,采用多级隔振,整车nvh性能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中支架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底座1,外支架2,内支架组3,第一支臂4,内支架5,第一支撑件6,第二支撑件7,第二支臂8,第三支臂9,连接套筒10,安装套筒11,安装槽12,第一橡胶件13,第二橡胶件14,环形槽15,第一套筒16,本体17,橡胶板18,第二套筒19,本体段20,连接段21,第三套筒22,第一底座23,第一安装件24,第一安装槽25,耳板26,第二本体27,安装耳板28,第一连接孔29,第一卡扣30,第二安装槽31,插接孔组32,卡扣组33,插接件组34,大端35,小端36,第二耳板37,第二连接孔38,第一台阶面39,连接件40,盆型件41,凸缘42,环形凸台43,第四沉槽44,第三沉槽45,沉槽组4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右悬置结构,包括底座1和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外支架2,其特征在于,底座与外支架配合构成用以容纳内支架组3的安装腔,外支架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臂4,内支架组包括内支架5、第一支撑件6和第二支撑件7,内支架中套设有第二支臂8,第二支臂位于外支架远离第一支臂的一侧,第二支臂上可拆卸连接有橡胶减震组件;橡胶减震组件包括与第二支臂相垂直的第三支臂9,第三支臂靠近第二支臂的一端设有连接套筒10,第三支臂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套筒11,安装套筒与连接套筒之间设有贯通第三支臂的安装槽12,安装套筒中装有第一橡胶件13,安装槽中装有第二橡胶件14;第一橡胶件为环形柱状,第一橡胶件的两端均设有环形槽15,第一橡胶件的内壁面上贴合有第一套筒16,螺栓穿过第一套筒将第一橡胶件固定在安装套筒中;第二橡胶件包括立方体状的本体17,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安装槽的槽壁相贴合的橡胶板18,本体上设有沿其宽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安装套筒的轴线平行,第一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贴合有第二套筒19,螺栓穿过第二套筒将第二橡胶件固定在安装槽中;第二支臂包括本体段20和端面呈等腰梯形的连接段21,本体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套设有一端封闭的第三套筒22,内支架包括第一底座23和第一安装件24,第一安装件上设有与第三套筒相匹配的第一安装槽25,第一底座和第一安装件通过耳板26相连;底座包括第二本体27,第二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耳板28,安装耳板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连接孔29,安装耳板远离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30,第二本体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安装槽31,第二本体上设有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口偏置布置的插接孔组32,插接孔组远离第二安装槽的一侧设有卡扣组33;第一支撑件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插接孔组相匹配的插接件组34,卡扣组与插接件组配合后将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本体相连,第一支撑件和底座配合构成用以容纳第二支撑件的第二安装腔;外支架的断面呈等腰梯形状,外支架包括大端35和小端36,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靠近所述小端,大端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耳板37,第二耳板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连接孔38,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外支架与底座相连,第二耳板远离大端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扣相匹配的第一台阶面39;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底座和用以支撑内支架的连接件40,第二底座包括与第二安装槽卡接的盆型件41和位于盆型件开口端的凸缘42,凸缘上设有环形凸台43,连接件靠近第二底座的端面上设有与环形凸台相匹配的沉槽,盆型件中设有加强筋;连接件为立方体状,连接件沿其高度方向的侧边处倒角处理,连接件靠近第二底座的端面上设有截面为圆角矩形状的第二沉槽,第二沉槽中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加强板,连接件远离第二底座的端面上设有沉槽组46和腰圆形的第三沉槽45,沉槽组包括沿连接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四沉槽44。

如图1所示位置关系,自上而下依次为外支架和底座,内支架组位于外支架和底座构成的安装腔中,外支架的左端面上连接有第一支臂,第一支臂与外支架的左端面相垂直,第一支臂呈“v”字型,第一支臂的左端设有自上而下贯通的通孔,外支架的右端面大致为等腰梯形状,外支架自上而下包括小端和大端,左端与支架组相连的第二支臂沿外支架右端面的垂直方向向外延伸,第二支臂自左而右包括本体段和连接段,结合图3可见,本体段为立方体状,本体段沿其长度方向的边线处倒角处理,连接段的上端面大致为等腰梯形状,连接段向下弯折且与本体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连接段的右端设有三个等间距布置的弧形槽,每个弧形槽中均装有一个套筒,连接段的左端设有一个用以安装第三支臂的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自上而下垂直布置,第三支臂沿图纸方向朝内侧延伸,第三支臂靠近第二支臂的一端设有连接套筒,螺栓穿过连接套筒和螺纹孔可实现第二支臂与第三支臂的连接,第三支臂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套筒,安装套筒自左而右布置,连接套筒和安装套筒之间设有贯通第三支臂的安装槽,安装套筒中贴合固定有第一橡胶件,第一橡胶件为环形柱状,第一橡胶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环形槽,第一橡胶件内贴合固定有第一套筒,螺栓穿过第一套筒可将第三支臂与其他构件相连,第二橡胶件包括立方体状的本体和位于本体上下两端的橡胶板,本体的端面为平行四边形,本体上设有自左而右贯通的第一安装孔,两个橡胶板分别与安装槽的上下两个槽壁相贴合,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可将第二橡胶件与其他构件相连;第二支臂的本体段上套设有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左端封闭,内支架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内支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底座配合构成第二安装腔,第二支撑件位于第二安装腔中,内支架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一底座,第一安装件和第一底座通过倾斜布置的两个耳板相连,第一安装件的右端面上设有与第三套筒的外周面相匹配的第一安装槽,第一支撑件为环形件,第一支撑件的上端面用以承载内支架,第一支撑件的外周面上设有插接件组,插接件组包括若干个间隔布置的插接条,插接条自上而下竖直布置,相邻两个插接条之间设有卡接台,底座沿图纸向内依次包括安装耳板、第二本体和安装耳板,第二本体与安装耳板沿竖直方向存在高度差,第二本体的中心区域设有自上而下贯通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外围偏置布置有用以对插接条限位的插接孔组,插接孔组的外围设有与卡接台配合的卡扣组,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底座和用以支撑内支架的连接件,第二底座包括与第二安装槽卡接的盆型件和位于盆型件开口端的凸缘,凸缘上设有环形凸台,连接件的下端面上设有与环形凸台相匹配的沉槽,盆型件中设有加强筋,连接件为立方体状,连接件沿其高度方向的侧边处倒角处理,连接件的下端面上设有截面为圆角矩形状的第二沉槽,第二沉槽中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加强板,连接件的上端面上设有沉槽组和腰圆形的第三沉槽,沉槽组包括沿连接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四沉槽。


技术特征:

1.一种右悬置结构,包括底座和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外支架,其特征在于,底座与外支架配合构成用以容纳内支架组的安装腔,外支架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臂,内支架组包括内支架,内支架中套设有第二支臂,第二支臂位于外支架远离第一支臂的一侧,第二支臂上可拆卸连接有橡胶减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橡胶减震组件包括与第二支臂相垂直的第三支臂,第三支臂靠近第二支臂的一端设有连接套筒,第三支臂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套筒,安装套筒与连接套筒之间设有贯通第三支臂的安装槽,安装套筒中装有第一橡胶件,安装槽中装有第二橡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右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橡胶件为环形柱状,第一橡胶件的两端均设有环形槽,第一橡胶件的内壁面上贴合有第一套筒,螺栓穿过第一套筒将第一橡胶件固定在安装套筒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右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橡胶件包括立方体状的本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安装槽的槽壁相贴合的橡胶板,本体上设有沿其宽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安装套筒的轴线平行,第一安装孔的内壁面上贴合有第二套筒,螺栓穿过第二套筒将第二橡胶件固定在安装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右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支臂包括本体段和端面呈等腰梯形的连接段,本体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套设有一端封闭的第三套筒,内支架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安装件,第一安装件上设有与第三套筒相匹配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底座和第一安装件通过耳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耳板,安装耳板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连接孔,安装耳板远离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第二本体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安装槽,第二本体上设有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口偏置布置的插接孔组,插接孔组远离第二安装槽的一侧设有卡扣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右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内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插接孔组相匹配的插接件组,卡扣组与插接件组配合后将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本体相连,第一支撑件和底座配合构成用以容纳第二支撑件的第二安装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右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外支架的断面呈等腰梯形状,外支架包括大端和小端,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靠近所述小端,大端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耳板,第二耳板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连接孔,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外支架与底座相连,第二耳板远离大端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扣相匹配的第一台阶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右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底座和用以支撑内支架的连接件,第二底座包括与第二安装槽卡接的盆型件和位于盆型件开口端的凸缘,凸缘上设有环形凸台,连接件靠近第二底座的端面上设有与环形凸台相匹配的沉槽,盆型件中设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右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为立方体状,连接件沿其高度方向的侧边处倒角处理,连接件靠近第二底座的端面上设有截面为圆角矩形状的第二沉槽,第二沉槽中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加强板,连接件远离第二底座的端面上设有沉槽组和腰圆形的第三沉槽,沉槽组包括沿连接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四沉槽。

技术总结
一种右悬置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纯橡胶悬置的三向刚度固定,当三向比例超过范围时,橡胶耐久性会大幅下降,对于大扭矩动总,所述悬置的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底座和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外支架,底座与外支架配合构成用以容纳内支架组的安装腔,外支架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臂,内支架组包括内支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内支架中套设有第二支臂,第二支臂位于外支架远离第一支臂的一侧,第二支臂上可拆卸连接有橡胶减震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尹浩;孙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3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