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幕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围护,常用于大型和高层建筑中,通常分为明框幕墙和隐框幕墙。现有申请号为201811086801.9,名称为“一种玻璃幕墙及其拆装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墙面上的固定座和固定在面板上的连接座,利用固定座上的固定套和连接座上的连接杆配合可以方便定位并连接面板;为了方便定位,固定套和连接杆一般较长,但面板连接到位后,固定套和连接杆依然与墙面和面板垂直,导致连接后的面板与墙面距离过大,导致面板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不仅能方便定位并快速连接,同时能使连接后的面板结构稳定的幕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幕墙,包括通过连接装置固定在墙面上的矩形板状的面板,面板内外两侧面平行,面板左右两侧面平行,并与面板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垂直,面板下侧面与面板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面板上侧面为斜面结构,并与面板内侧面夹角为钝角,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面板内侧面的两组形状相同的前连接件,以及固定在墙面上并分别与两组前连接件配合的两组形状相同的后连接件;
前连接件包括杆状前连接杆以及可转动配合套在前连接杆上的套状前连接套,前连接杆两端各垂直连接有一根套状前杆套,两根前杆套平行,前连接套内壁沿周向设有前限位槽,前限位槽前后两端在前连接套周向夹角为90°,前限位槽前后两端至中部槽深逐渐减小,所述的前连接杆杆壁设有前弹槽,前弹槽深度方向沿前连接杆径向设置,前弹槽内配合嵌有前弹块,前弹槽内设有两端分别与前弹块和前弹槽槽底相抵的前压缩弹簧,且前压缩弹簧推动前弹块伸出前弹槽,并形成可滑动的位于前限位槽上的前限位块,前连接套固定在面板内侧面上,前连接套轴线与面板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和面板内侧面平行,且两根前连接套分别靠近面板上下两侧面设置,前杆套靠近前连接杆的前端套壁设有插孔,插孔位于前杆套反向前连接杆的一侧,且插孔开孔方向与前连接杆平行;
后连接件包括与前连接杆、前连接套、前弹槽、前弹块、前压缩弹簧和前限位槽形状相同且依次对应设置的后连接杆、后连接套、后弹槽、后弹块、后压缩弹簧和后限位槽,后连接杆两端各垂直连接有一根杆状后套杆,两根后套杆平行,且后压缩弹簧推动后弹块伸出后弹槽,并形成可滑动的位于后限位槽上的后限位块,后连接套横向平行固定在墙面上,后套杆远离后连接杆的前端杆壁设有插槽,插槽位于后套杆反向后连接杆的一侧,且插槽深度方向与后连接杆平行;
连接装置还包括两组拉手件,两组前连接件通过两组拉手件连接形成联动结构,拉手件包括杆状拉手杆及两根相互平行的插杆,两根插杆后端分别垂直固定在拉手杆两端,两根拉手杆分别靠近面板左右两侧面,并与面板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插杆前端穿过插孔,并与前杆套之间设有复位机构,且复位机构能带动插杆轴向复位,使插杆前端伸出前杆套内壁;
且当前限位块位于前限位槽前端时,前杆套与面板内侧面垂直,当后限位块位于后限位槽前端时,后套杆与墙面垂直,且能将两组前连接件的四根前杆套分别配合套在两组后连接件的四根后套杆上,并朝墙面推动面板,同时拉动拉手杆,并通过复位机构复位,使插杆前端嵌入插槽内,并相对固定前杆套和后套杆,且能朝墙面向下倾斜推动面板,使前连接杆围绕前连接套转动,使后连接杆围绕后连接套转动,使前限位块移动至前限位槽后端,使后限位块移动至后限位槽后端,且此时前杆套和后套杆与墙面和面板内侧面平行设置。
本幕墙的连接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面板内侧面的前连接件和固定在墙面上的后连接件,利用前连接件上的前杆套与后连接件上的后套杆套接,从而将面板与墙面快速定位;且面板与墙面定位后,通过朝墙面向下倾斜推动面板,从而折叠前连接件和后连接件,使前杆套和后套杆从与墙面垂直的状态转变为与墙面平行状态,从而使连接后的连接装置结构稳定;且面板装拆过程中,拉手件上的插杆前端始终嵌入插槽内,且需要握住面板两侧,并拉动拉手杆,才能带动插杆与插槽分离,因此施工过程十分安全;由于前限位槽和后限位槽前后两端至中部槽深逐渐减小,因此连接装置无论是折叠还是展开状态,均能保持相对稳定,且需要施加一定力度,才能调整连接装置状态,还可以通过控制前限位槽两端和后限位槽两端的倾斜角度,以调整需要施加的力度,因此结构合理巧妙。
在上述的一种幕墙中,后套杆前端呈倒角结构,且将前杆套套在后套杆上,并朝墙面推动面板时,插杆前端能通过后套杆前端的倒角结构进入插槽内。
因此安装面板过程中,直接推动面板到位即可,无需后拉拉手杆。
在上述的一种幕墙中,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前端固定在前杆套外壁上的复位套,复位套内壁设有复位槽,插杆活动穿过复位套,且插杆杆壁设有滑动位于复位槽内的复位块,所述的插杆上套有两端分别与复位槽后端和复位块相抵的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推动复位块位于复位槽前端,使插杆前端伸出前杆套内壁。
在上述的一种幕墙中,所述的前连接套上平行固定有条形前连接板,前连接板贴合固定在面板内侧面上,后连接套上平行固定有条形后连接板,后连接板贴合固定在墙面上。
因此可以方便将连接装置安装在面板和墙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幕墙中,所述的墙面上固定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条形空心轻钢龙骨,且后连接板两端垂直弯折,并与相邻两根轻钢龙骨固定,且面板内侧面抵在轻钢龙骨上。
因此能保证墙面上的后连接件强度和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幕墙中,所述的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均为两段结构,且一段前连接杆内端和一段后连接杆内端分别同轴设有多边形定位块,另一段前连接杆内端和另一段后连接杆内端分别同轴设有多边形定位槽,且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配合,使两段前连接杆同轴连接形成一根前连接杆,使两段后连接杆同轴连接形成一根后连接杆,且每根前连接套内壁设有两个前限位槽,每段前连接杆上均设有所述的前弹槽、前弹块和前压缩弹簧,每根后连接套内壁设有两个前限位槽,每段后连接杆上均设有所述的后弹槽、后弹块和后压缩弹簧。
在上述的一种幕墙中,所述的插杆上套有螺帽,复位套后端内壁设有螺槽,且螺帽螺接在螺槽上,并抵在复位弹簧后端。
因此方便装配连接装置。
一种幕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
安装方法为:将两组前连接件的四根前杆套分别配合套在两组后连接件的四根后套杆上,并朝墙面平行推动面板到位,使插杆前端嵌入插槽内,之后朝墙面向下倾斜推动面板,使面板内侧面抵在轻钢龙骨上;
拆卸方法为:将吸盘工具吸附在面板外侧面上,利用吸盘工具带动面板反向墙面倾斜向上移动到位,之后握住面板左右两侧并拉动拉手杆,使插杆前端与插槽分离,并平行墙面方向从墙面上拆卸面板。
通过上述方法,即可高效安装或拆卸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幕墙的连接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面板内侧面的前连接件和固定在墙面上的后连接件,利用前连接件上的前杆套与后连接件上的后套杆套接,从而将面板与墙面快速定位;
2、且面板与墙面定位后,通过朝墙面向下倾斜推动面板,从而折叠前连接件和后连接件,使前杆套和后套杆从与墙面垂直的状态转变为与墙面平行状态,从而使连接后的连接装置结构稳定;
3、且面板装拆过程中,拉手件上的插杆前端始终嵌入插槽内,且需要握住面板两侧,并拉动拉手杆,才能带动插杆与插槽分离,因此施工过程十分安全;
4、由于前限位槽和后限位槽前后两端至中部槽深逐渐减小,因此连接装置无论是折叠还是展开状态,均能保持相对稳定,且需要施加一定力度,才能调整连接装置状态,还可以通过控制前限位槽两端和后限位槽两端的倾斜角度,以调整需要施加的力度,因此结构合理巧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幕墙连接状态主视图。
图2是图1拆卸一块面板后的主视图。
图3是图1对应的面板后视图。
图4是图1的侧视图。
图5、图6和图9分别是图4拆卸过程示意图。
图7和图8分别是图6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拆卸一块面板后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拆卸出的面板后视图。
图13和图14分别是图1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中,
1、面板;
2、前连接杆;21、前弹槽;22、前弹块;23、前压缩弹簧;24、前限位块;25、定位块;26、定位槽;
3、前杆套;31、插孔;32、复位套;33、复位槽;34、螺帽;
4、前连接套;41、前限位槽;42、前连接板;
5、墙面;51、轻钢龙骨;
6、后连接杆;61、后弹槽;62、后弹块;63、后压缩弹簧;64、后限位块;
7、后套杆;71、插槽;
8、后连接套;81、后限位槽;82、后连接板;
9、拉手杆;91、插杆;92、复位块;93、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14所示,本发明一种幕墙,包括通过连接装置固定在墙面5上的矩形板状的面板1,面板1内外两侧面平行,面板1左右两侧面平行,并与面板1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垂直,面板1下侧面与面板1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垂直,面板1上侧面为斜面结构,并与面板1内侧面夹角为钝角,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的两组形状相同的前连接件,以及固定在墙面5上并分别与两组前连接件配合的两组形状相同的后连接件;
前连接件包括杆状前连接杆2以及可转动配合套在前连接杆2上的套状前连接套4,前连接杆2两端各垂直连接有一根套状前杆套3,两根前杆套3平行,前连接套4内壁沿周向设有前限位槽41,前限位槽41前后两端在前连接套4周向夹角为90°,前限位槽41前后两端至中部槽深逐渐减小,前连接杆2杆壁设有前弹槽21,前弹槽21深度方向沿前连接杆2径向设置,前弹槽21内配合嵌有前弹块22,前弹槽21内设有两端分别与前弹块22和前弹槽21槽底相抵的前压缩弹簧23,且前压缩弹簧23推动前弹块22伸出前弹槽21,并形成可滑动的位于前限位槽41上的前限位块24,前连接套4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上,前连接套4轴线与面板1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和面板1内侧面平行,且两根前连接套4分别靠近面板1上下两侧面设置,前杆套3靠近前连接杆2的前端套壁设有插孔31,插孔31位于前杆套3反向前连接杆2的一侧,且插孔31开孔方向与前连接杆2平行;
后连接件包括与前连接杆2、前连接套4、前弹槽21、前弹块22、前压缩弹簧23和前限位槽41形状相同且依次对应设置的后连接杆6、后连接套8、后弹槽61、后弹块62、后压缩弹簧63和后限位槽81,后连接杆6两端各垂直连接有一根杆状后套杆7,两根后套杆7平行,且后压缩弹簧63推动后弹块62伸出后弹槽61,并形成可滑动的位于后限位槽81上的后限位块64,后连接套8横向平行固定在墙面5上,后套杆7远离后连接杆6的前端杆壁设有插槽71,插槽71位于后套杆7反向后连接杆6的一侧,且插槽71深度方向与后连接杆6平行;
连接装置还包括两组拉手件,两组前连接件通过两组拉手件连接形成联动结构,拉手件包括杆状拉手杆9及两根相互平行的插杆91,两根插杆91后端分别垂直固定在拉手杆9两端,两根拉手杆9分别靠近面板1左右两侧面,并与面板1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插杆91前端穿过插孔31,并与前杆套3之间设有复位机构,且复位机构能带动插杆91轴向复位,使插杆91前端伸出前杆套3内壁;
且当前限位块24位于前限位槽41前端时,前杆套3与面板1内侧面垂直,当后限位块64位于后限位槽81前端时,后套杆7与墙面5垂直,且能将两组前连接件的四根前杆套3分别配合套在两组后连接件的四根后套杆7上,并朝墙面5推动面板1,同时拉动拉手杆9,并通过复位机构复位,使插杆91前端嵌入插槽71内,并相对固定前杆套3和后套杆7,且能朝墙面5向下倾斜推动面板1,使前连接杆2围绕前连接套4转动,使后连接杆6围绕后连接套8转动,使前限位块24移动至前限位槽41后端,使后限位块64移动至后限位槽81后端,且此时前杆套3和后套杆7与墙面5和面板1内侧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后套杆7前端呈倒角结构,且将前杆套3套在后套杆7上,并朝墙面5推动面板1时,插杆91前端能通过后套杆7前端的倒角结构进入插槽71内。复位机构包括前端固定在前杆套3外壁上的复位套32,复位套32内壁设有复位槽33,插杆91活动穿过复位套32,且插杆91杆壁设有滑动位于复位槽33内的复位块92,插杆91上套有两端分别与复位槽33后端和复位块92相抵的复位弹簧93,且复位弹簧93推动复位块92位于复位槽33前端,使插杆91前端伸出前杆套3内壁。前连接套4上平行固定有条形前连接板42,前连接板42贴合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上,后连接套8上平行固定有条形后连接板82,后连接板82贴合固定在墙面5上。墙面5上固定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条形空心轻钢龙骨51,且后连接板82两端垂直弯折,并与相邻两根轻钢龙骨51固定,且面板1内侧面抵在轻钢龙骨51上。前连接杆2和后连接杆6均为两段结构,且一段前连接杆2内端和一段后连接杆6内端分别同轴设有多边形定位块25,另一段前连接杆2内端和另一段后连接杆6内端分别同轴设有多边形定位槽26,且通过定位块25和定位槽26配合,使两段前连接杆2同轴连接形成一根前连接杆2,使两段后连接杆6同轴连接形成一根后连接杆6,且每根前连接套4内壁设有两个前限位槽41,每段前连接杆2上均设有前弹槽21、前弹块22和前压缩弹簧23,每根后连接套8内壁设有两个前限位槽41,每段后连接杆6上均设有后弹槽61、后弹块62和后压缩弹簧63。插杆91上套有螺帽34,复位套32后端内壁设有螺槽,且螺帽34螺接在螺槽上,并抵在复位弹簧93后端。
本幕墙的连接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的前连接件和固定在墙面5上的后连接件,利用前连接件上的前杆套3与后连接件上的后套杆7套接,从而将面板1与墙面5快速定位;且面板1与墙面5定位后,通过朝墙面5向下倾斜推动面板1,从而折叠前连接件和后连接件,使前杆套3和后套杆7从与墙面5垂直的状态转变为与墙面5平行状态,从而使连接后的连接装置结构稳定;且面板1装拆过程中,拉手件上的插杆91前端始终嵌入插槽71内,且需要握住面板1两侧,并拉动拉手杆9,才能带动插杆91与插槽71分离,因此施工过程十分安全;由于前限位槽41和后限位槽81前后两端至中部槽深逐渐减小,因此连接装置无论是折叠还是展开状态,均能保持相对稳定,且需要施加一定力度,才能调整连接装置状态,还可以通过控制前限位槽41两端和后限位槽81两端的倾斜角度,以调整需要施加的力度,因此结构合理巧妙。
一种幕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安装方法为:将两组前连接件的四根前杆套3分别配合套在两组后连接件的四根后套杆7上,并朝墙面5平行推动面板1到位,使插杆91前端嵌入插槽71内,之后朝墙面5向下倾斜推动面板1,使面板1内侧面抵在轻钢龙骨51上;
拆卸方法为:将吸盘工具吸附在面板1外侧面上,利用吸盘工具带动面板1反向墙面5倾斜向上移动到位,之后握住面板1左右两侧并拉动拉手杆9,使插杆91前端与插槽71分离,并平行墙面5方向从墙面5上拆卸面板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面板1、前连接杆2、前弹槽21、前弹块22、前压缩弹簧23、前限位块24、定位块25、定位槽26、前杆套3、插孔31、复位套32、复位槽33、螺帽34、前连接套4、前限位槽41、前连接板42、墙面5、轻钢龙骨51、后连接杆6、后弹槽61、后弹块62、后压缩弹簧63、后限位块64、后套杆7、插槽71、后连接套8、后限位槽81、后连接板82、拉手杆9、插杆91、复位块92、复位弹簧9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1.一种幕墙,包括通过连接装置固定在墙面(5)上的矩形板状的面板(1),面板(1)内外两侧面平行,面板(1)左右两侧面平行,并与面板(1)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垂直,面板(1)下侧面与面板(1)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面板(1)上侧面为斜面结构,并与面板(1)内侧面夹角为钝角,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的两组形状相同的前连接件,以及固定在墙面(5)上并分别与两组前连接件配合的两组形状相同的后连接件;
前连接件包括杆状前连接杆(2)以及可转动配合套在前连接杆(2)上的套状前连接套(4),前连接杆(2)两端各垂直连接有一根套状前杆套(3),两根前杆套(3)平行,前连接套(4)内壁沿周向设有前限位槽(41),前限位槽(41)前后两端在前连接套(4)周向夹角为90°,前限位槽(41)前后两端至中部槽深逐渐减小,所述的前连接杆(2)杆壁设有前弹槽(21),前弹槽(21)深度方向沿前连接杆(2)径向设置,前弹槽(21)内配合嵌有前弹块(22),前弹槽(21)内设有两端分别与前弹块(22)和前弹槽(21)槽底相抵的前压缩弹簧(23),且前压缩弹簧(23)推动前弹块(22)伸出前弹槽(21),并形成可滑动的位于前限位槽(41)上的前限位块(24),前连接套(4)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上,前连接套(4)轴线与面板(1)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和面板(1)内侧面平行,且两根前连接套(4)分别靠近面板(1)上下两侧面设置,前杆套(3)靠近前连接杆(2)的前端套壁设有插孔(31),插孔(31)位于前杆套(3)反向前连接杆(2)的一侧,且插孔(31)开孔方向与前连接杆(2)平行;
后连接件包括与前连接杆(2)、前连接套(4)、前弹槽(21)、前弹块(22)、前压缩弹簧(23)和前限位槽(41)形状相同且依次对应设置的后连接杆(6)、后连接套(8)、后弹槽(61)、后弹块(62)、后压缩弹簧(63)和后限位槽(81),后连接杆(6)两端各垂直连接有一根杆状后套杆(7),两根后套杆(7)平行,且后压缩弹簧(63)推动后弹块(62)伸出后弹槽(61),并形成可滑动的位于后限位槽(81)上的后限位块(64),后连接套(8)横向平行固定在墙面(5)上,后套杆(7)远离后连接杆(6)的前端杆壁设有插槽(71),插槽(71)位于后套杆(7)反向后连接杆(6)的一侧,且插槽(71)深度方向与后连接杆(6)平行;
连接装置还包括两组拉手件,两组前连接件通过两组拉手件连接形成联动结构,拉手件包括杆状拉手杆(9)及两根相互平行的插杆(91),两根插杆(91)后端分别垂直固定在拉手杆(9)两端,两根拉手杆(9)分别靠近面板(1)左右两侧面,并与面板(1)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插杆(91)前端穿过插孔(31),并与前杆套(3)之间设有复位机构,且复位机构能带动插杆(91)轴向复位,使插杆(91)前端伸出前杆套(3)内壁;
且当前限位块(24)位于前限位槽(41)前端时,前杆套(3)与面板(1)内侧面垂直,当后限位块(64)位于后限位槽(81)前端时,后套杆(7)与墙面(5)垂直,且能将两组前连接件的四根前杆套(3)分别配合套在两组后连接件的四根后套杆(7)上,并朝墙面(5)推动面板(1),同时拉动拉手杆(9),并通过复位机构复位,使插杆(91)前端嵌入插槽(71)内,并相对固定前杆套(3)和后套杆(7),且能朝墙面(5)向下倾斜推动面板(1),使前连接杆(2)围绕前连接套(4)转动,使后连接杆(6)围绕后连接套(8)转动,使前限位块(24)移动至前限位槽(41)后端,使后限位块(64)移动至后限位槽(81)后端,且此时前杆套(3)和后套杆(7)与墙面(5)和面板(1)内侧面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其特征在于:后套杆(7)前端呈倒角结构,且将前杆套(3)套在后套杆(7)上,并朝墙面(5)推动面板(1)时,插杆(91)前端能通过后套杆(7)前端的倒角结构进入插槽(7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前端固定在前杆套(3)外壁上的复位套(32),复位套(32)内壁设有复位槽(33),插杆(91)活动穿过复位套(32),且插杆(91)杆壁设有滑动位于复位槽(33)内的复位块(92),所述的插杆(91)上套有两端分别与复位槽(33)后端和复位块(92)相抵的复位弹簧(93),且复位弹簧(93)推动复位块(92)位于复位槽(33)前端,使插杆(91)前端伸出前杆套(3)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连接套(4)上平行固定有条形前连接板(42),前连接板(42)贴合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上,后连接套(8)上平行固定有条形后连接板(82),后连接板(82)贴合固定在墙面(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面(5)上固定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条形空心轻钢龙骨(51),且后连接板(82)两端垂直弯折,并与相邻两根轻钢龙骨(51)固定,且面板(1)内侧面抵在轻钢龙骨(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连接杆(2)和后连接杆(6)均为两段结构,且一段前连接杆(2)内端和一段后连接杆(6)内端分别同轴设有多边形定位块(25),另一段前连接杆(2)内端和另一段后连接杆(6)内端分别同轴设有多边形定位槽(26),且通过定位块(25)和定位槽(26)配合,使两段前连接杆(2)同轴连接形成一根前连接杆(2),使两段后连接杆(6)同轴连接形成一根后连接杆(6),且每根前连接套(4)内壁设有两个前限位槽(41),每段前连接杆(2)上均设有所述的前弹槽(21)、前弹块(22)和前压缩弹簧(23),每根后连接套(8)内壁设有两个前限位槽(41),每段后连接杆(6)上均设有所述的后弹槽(61)、后弹块(62)和后压缩弹簧(6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杆(91)上套有螺帽(34),复位套(32)后端内壁设有螺槽,且螺帽(34)螺接在螺槽上,并抵在复位弹簧(93)后端。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7所述的幕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
安装方法为:将两组前连接件的四根前杆套(3)分别配合套在两组后连接件的四根后套杆(7)上,并朝墙面(5)平行推动面板(1)到位,使插杆(91)前端嵌入插槽(71)内,之后朝墙面(5)向下倾斜推动面板(1),使面板(1)内侧面抵在轻钢龙骨(51)上;
拆卸方法为:将吸盘工具吸附在面板(1)外侧面上,利用吸盘工具带动面板(1)反向墙面(5)倾斜向上移动到位,之后握住面板(1)左右两侧并拉动拉手杆(9),使插杆(91)前端与插槽(71)分离,并平行墙面(5)方向从墙面(5)上拆卸面板(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