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轨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两节或两节以上的滑轨的滑轨总成。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具有预定高度的机架或柜体的左右两侧会安排有多个组滑轨总成由上而下排列,每一滑轨总成的活动轨通常是用来承载一承载物(如电子设备)或一抽屉,使所述承载物或抽屉能够通过所述活动轨而从机架或柜体内被拉出开启,或从机架或柜体外被推入收合。

然而,由于滑轨总成与其安装的机架(或柜体)彼此之间于空间上的需求,有时候必须开发一种不同于现有两节或三节式的滑轨总成的产品来满足此特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一安装构件可让多个滑轨相互组装而可构成两节或以上的滑轨总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观点,一种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安装构件、一第三轨、一第四轨以及一同步件。该第一轨包含一解掣特征;该第二轨安排有一推抵特征;该第三轨与该第四轨分别连接至该安装构件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该同步件安排在该安装构件;其中,该第三轨可相对该第一轨纵向地位移,且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四轨纵向地位移;其中,当该第二轨从一收合位置往一开启方向位移时,该第二轨通过该推抵特征与该同步件相抵,使该安装构件能够与该第二轨同步地位移,直到位移至一行程时,通过该第一轨的解掣特征带动该同步件自该推抵特征脱离,用以解除该安装构件与该第二轨的同步位移关系。

较佳地,该同步件通过一轴件枢接至该安装构件,该同步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用以与该第二轨的推抵特征搭配,该第二接触部用以与该第一轨的解掣特征搭配。

较佳地,该安装构件具有一第一开口朝向该第一轨,且该同步件的第二接触部穿过该第一开口。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第一弹性件用以提供弹力至该同步件。

较佳地,该第一轨还包含一卡掣特征,且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定位件可相对该安装构件处于一解掣位置与一卡掣位置,当该安装构件与该第二轨的同步位移关系被解除后,该安装构件能够通过该定位件从该解掣位置位移至该卡掣位置而与该第一轨的卡掣特征卡掣。

较佳地,该定位件活动地安装在该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具有一第二开口朝向该第一轨,且该定位件局部地穿过该第二开口能与该第一轨的卡掣特征卡掣。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第二弹性件用以提供弹力至该定位件。

较佳地,该第二轨与该第一轨呈上、下平行的配置关系。

较佳地,该安装构件包含一第一部与一第二部,该第四轨固定地连接至该第一部,且该第三轨固定地连接至该第二部。

较佳地,该安装构件还包含一第三部,且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实质上垂直地连接该第三部而分别朝不同方向延伸。

较佳地,该安装构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是相反侧。

较佳地,该第一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及一侧墙连接在该第一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该第一轨的第一墙、第二墙及侧墙定义一第一通道,且该第三轨通过该第一通道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

较佳地,该第三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及一侧墙连接在该第三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该第三轨的侧墙连接至该安装构件的第二部,且该第三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位于该第一通道内。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第一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三轨之间,该第一助滑装置包含多个助滑件,用以支撑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三轨的第一墙之间,以及用以支撑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三轨的第二墙之间。

较佳地,该第一轨的第一墙具有一第一段与一第二段相对该第一段弯折,且该第一轨的第二墙具有一第三段与一第四段相对该第三段弯折。

较佳地,该第四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及一侧墙连接在该第四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该第四轨的侧墙连接至该安装构件的第一部,该第四轨的第一墙、第二墙及侧墙定义一第二通道,且该第二轨通过该第二通道可相对该第四轨位移。

较佳地,该第二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及一侧墙连接在该第二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且该第二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位于该第二通道内。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第二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四轨与该第二轨之间,该第二助滑装置包含多个助滑件,用以支撑在该第二轨与该第四轨的第一墙之间,以及用以支撑在该第二轨与该第四轨的第二墙之间。

较佳地,相邻该第四轨的一前部包含一挡座,且一第一挡件与一第二挡件活动地安装至该第二轨,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四轨往该开启方向位移至一开启位置时,该第一挡件与该第二挡件在一阻挡位置分别位于该挡座的一挡部的两侧而被该挡部阻挡,用以防止该第二轨往该开启方向位移或往一收合方向位移。

较佳地,当该第一挡件未处于该阻挡位置时,该第二轨能够从该开启位置往该收合方向位移,直到位移至一预定收合位置时,该第二轨会带动该定位件离开该卡掣位置,使该定位件不再卡掣至该第一轨的卡掣特征。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断面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显示图3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处于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显示图5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二轨与安装构件相对第一轨往开启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8显示图7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安装构件相对第一轨处于延伸位置,且第二轨相对安装构件往开启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安装构件相对第一轨处于延伸位置,且第二轨继续相对安装构件往开启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1显示图10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安装构件相对第一轨处于延伸位置,且第二轨进一步相对安装构件往开启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3显示图12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安装构件相对第一轨处于延伸位置,且第二轨相对安装构件处于开启位置的示意图。

图15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二轨相对安装构件往收合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6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二轨相对安装构件继续往收合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7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应用于机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20包含一第一轨22、一第二轨24、一第三轨26、一第四轨28及一安装构件30。

较佳地,该第二轨24与该第一轨22呈上、下平行的配置关系,这样的关系,使该第二轨24与该第一轨22的位置具有高度上的差异。较佳地,该安装构件30包含一第一部30a与一第二部30b,该第四轨28与该第三轨26分别连接在该安装构件30的第一部30a与第二部30b。其中,该第三轨26可相对该第一轨22位移,且该第二轨24可相对该第四轨28位移。较佳地,该安装构件30还包含一第三部30c,且该第一部30a与该第二部30b实质上垂直地连接该第三部30c而分别朝不同方向延伸,例如,该第一部30a朝上延伸一预定长度,且该第二部30b朝下延伸一预定长度,因此,该第一部30a与该第二部30b是设置成上部与下部的关系。

较佳地,该第一轨22包含一第一墙32a、一第二墙32b及一侧墙34连接在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2a与第二墙32b之间,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2a、第二墙32b及侧墙34定义一第一通道36。

该第三轨26连接至该安装构件30的第二部30b而位于该安装构件30的一第一侧l1。该第三轨26通过该第一通道36可相对该第一轨22位移。其中,该第三轨26包含一第一墙38a、一第二墙38b及一侧墙40连接在该第三轨26的第一墙38a与第二墙38b之间,该第三轨26的侧墙40固定地连接至该安装构件30的第二部30b,且该第三轨26的第一墙38a与第二墙38b位于该第一轨22的第一通道36内。较佳地,该滑轨总成20还包含一第一助滑装置42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22与该第三轨26之间。该第一助滑装置42包含多个助滑件,例如是一第一助滑件42a与一第二助滑件42b,该第一助滑件42a与该第二助滑件42b为滚珠或滚轮等类似物。该第一助滑件42a用以支撑在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2a与该第三轨26的第一墙38a之间,以及该第二助滑件42b用以支撑在该第一轨22的第二墙32b与该第三轨26的第二墙38b之间。较佳地,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2a具有一第一段s1与一第二段s2相对该第一段s1弯折,且该第一轨22的第二墙32b具有一第三段s3与一第四段s4相对该第三段s3弯折。根据此配置,可用以增加该第一轨22的结构强度或支撑强度。

该第四轨28连接至该安装构件30的第一部30a而位于该安装构件30的一第二侧l2,该第一侧l1与该第二侧l2为相反侧。该第四轨28包含一第一墙44a、一第二墙44b及一侧墙46连接在该第四轨28的第一墙44a与第二墙44b之间。该第四轨28的侧墙46固定地连接至该安装构件30的第一部30a,且该第四轨28的第一墙44a、第二墙44b及侧墙46定义一第二通道48。该第二轨24通过该第二通道48可相对该第四轨28位移。

该第二轨24包含一第一墙50a、一第二墙50b及一侧墙52连接在该第二轨24的第一墙50a与第二墙50b之间,且该第二轨24的第一墙50a与第二墙50b位于该第二轨24的第二通道48内。较佳地,该滑轨总成20还包含一第二助滑装置54活动地安装在该第四轨28与该第二轨24之间。该第二助滑装置54包含多个助滑件,例如是一第一助滑件54a与一第二助滑件54b,该第一助滑件54a与第二助滑件54b为滚珠或滚轮等类似物。该第一助滑件54a用以支撑在该第二轨24的第一墙50a与该第四轨28的第一墙44a之间,以及该第二助滑件54b用以支撑在该第二轨24的第二墙50b与该第四轨28的第二墙44b之间。

如图3至图5所示,该第三轨26与该第四轨28分别固定地连接在该安装构件30的第二部30b与第一部30a而位于该安装构件30的不同侧,该安装构件30、该第三轨26与该第四轨28可视为一体。其中,该第三轨26与该第一轨22通过该第一通道36能够相互安装,且该第三轨26可相对该第一轨22纵向地位移。另一方面,该第二轨24与该第四轨28通过该第二通道48能够相互安装,且该第二轨24可相对该第四轨28纵向地位移。

进一步而言,该第一轨22具有一前部22a与一后部22b。该第一轨22包含一解掣特征56与一卡掣特征58(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4)。较佳地,该解掣特征56位于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2a,且该解掣特征56于此以一凸出物为例,但实施上不局限。较佳地,该卡掣特征58位于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2a而与该解掣特征56彼此之间具有一距离,且该卡掣特征58于此以两个对应的墙定义一空间(例如槽孔或凹部)为例。

该第二轨24安排有一推抵特征59。该推抵特征59例如是一凸出物,但实施上不局限。该推抵特征59可以整合在该第二轨24,或者,该推抵特征59是一额外的构件固定地连接至该第二轨24。较佳地,该第二轨24安排有一工作部57,该工作部57例如是一凸块,且该工作部57包含一抵段57a与一导引段57b自该抵段57a延伸。其中,该导引段57b例如是一斜面或一弧面。

该滑轨总成20包含一同步件60,较佳地,还包含一定位件62。该同步件60与该定位件62安排在该安装构件30。例如,该同步件60与该定位件62安排在该安装构件30的第一部30a的第二侧。较佳地,该第四轨28的侧墙46包含一第一对应穿口64与一第二对应穿口66,且该第一对应穿口64与该第二对应穿口66的位置分别对应该同步件60与该定位件62。较佳地,该安装构件30具有一第一开口68与一第二开口70朝向该第一轨22,例如朝向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2a。且该第一开口68与该第二开口70的位置分别对应该同步件60与该定位件62。

该同步件60通过一轴件72枢接至该安装构件30,该同步件60具有一第一接触部60a与一第二接触部60b。该第一接触部60a用以与该第二轨24的推抵特征59搭配,该第二接触部60b穿过该第一开口68用以与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2a的解掣特征56搭配。较佳地,该滑轨总成20还包含一第一弹性件74用以提供弹力至该同步件60。

该定位件62活动地安装在该安装构件30。例如,该定位件62与该安装构件30的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导引特征76,且该定位件62与该安装构件30的其中的另一具有一第二导引特征78。所述第一导引特征76与第二导引特征78为凸出物与长孔(或长槽)的搭配组合,其中,凸出物穿过长孔的一部分。较佳地,该定位件62通过该第二开口70能与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32a的卡掣特征58搭配。较佳地,该滑轨总成20还包含一第二弹性件80用以提供弹力至该定位件62。

该第二轨24具有一前部24a与一后部24b。另一方面,该第四轨28具有一前部28a与一后部28b。较佳地,相邻该第四轨28的前部28a包含一挡座82,且一第一挡件84与一第二挡件86活动地安装,例如枢接至该第二轨24。较佳地,还包含一弹性座88具有一第一弹性部88a与一第二弹性部88b分别提供弹力至该第一挡件84与该第二挡件86,使该第一挡件84与该第二挡件86保持在一预定状态。较佳地,还包含一操作件90,用以供使用者操作该第一挡件84不再处于该预定状态。

如图5所示,该滑轨总成20处于一收合状态。较佳地,相邻该第一轨22的后部22b安排有至少一阻挡结构92,该至少一阻挡结构92例如是凸块,但实施上不局限。所述至少一阻挡结构92用以阻挡该安装构件30的后部的至少一对应结构94,用以防止该安装构件30相对该第一轨22往后方位移。进一步而言,该第二轨24能够通过该推抵特征59与该同步件60的第一接触部60a相抵(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6)。较佳地,当处于一收合位置r时,该第二轨24的工作部57的抵段57a能够提供该定位件62抵靠,使该定位件62处于一解掣位置x1,且该第二弹性件80累积一弹力。此外,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四轨28处于该收合位置r时,该第一挡件84(或该第二挡件86)与该挡座82具有一距离。其中,该第一挡件84与该第二挡件86皆处于该预定状态,例如一阻挡位置y1。

如图5至图8所示,当该第二轨24从该收合位置r往前方,例如一开启方向d1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二轨24通过该推抵特征59与该同步件60的第一接触部60a相抵(如图5或图6所示),使该安装构件30能够与该第二轨24同步地位移,直到位移至一行程时,通过该第一轨22的解掣特征56接触该同步件60的第二接触部60b而产生作用力,用以带动该同步件60偏摆一角度,使该同步件60的第一接触部60a能自该推抵特征59脱离(如图7或图8所示),用以解除该安装构件30与该第二轨24的同步位移关系。其中,当该同步件60偏摆该角度时,该第一弹性件74累积一弹力。另一方面,该定位件62处于该解掣位置x1而尚未卡掣该第一轨22的卡掣特征58(如图7所示)。

如图9所示,当该安装构件30与该第二轨24的同步位移关系被解除后,该安装构件30能够通过该定位件62从上述解掣位置x1位移至一卡掣位置x2而与该第一轨22的卡掣特征58卡掣,使该安装构件30(与该第三轨26以及该第四轨28)能够相对该第一轨22保持在一延伸位置p1,此时,该安装构件30的前部超出该第一轨22的前部22a。具体而言,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安装构件30往该开启方向d1位移时,该第二轨24的工作部57的抵段57a不再提供该定位件62抵靠,使该定位件62响应该第二弹性件80释放该弹力而从上述解掣位置x1位移至该卡掣位置x2而能与该第一轨22的卡掣特征58卡掣。

如图10与图11所示,该安装构件30(与该第三轨26以及该第四轨28)处于该延伸位置p1。于此状态下,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四轨28往该开启方向d1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一挡件84会接触该第四轨28的挡座82的一挡部82a(如图11所示)。

如图12与图13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四轨28继续往该开启方向d1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一挡件84会与该挡座82的挡部82a产生作用力,使该第一挡件84从上述阻挡位置y1偏摆一角度至一未阻挡位置y2而能越过该挡座82的挡部82a,此时,该弹性座88的第一弹性部88a累积一弹力(如图13所示)。

如图14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四轨28进一步往该开启方向d1位移至一开启位置p2时,该第一挡件84已越过该挡座82的挡部82a,且该第一挡件84响应该弹性座88的第一弹性部88a释放该弹力而能恢复上述阻挡位置y1。此时,该第一挡件84与该第二挡件86皆处在该阻挡位置y1分别位于该挡座的挡部82a的两侧而被该挡部82a阻挡,用以防止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四轨28往该开启方向d1位移或往一收合方向位移。此时,该滑轨总成20处于一完全延伸状态。较佳地,使用者能够通过该操作件90带动该第一挡件84从该阻挡位置y1转换至上述未阻挡位置y2(此部分可参考图13),令该第二轨24能够相对该第四轨28从该开启位置p2往收合方向位移。

如图15与图16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四轨28往该收合方向d2位移至一预定收合位置时,该第二轨24通过该工作部57的导引段57b能带动该定位件,使该定位件62从该卡掣位置x2回到该解掣位置x1不再卡掣至该第一轨22的卡掣特征58。据此,使该第二轨24与该安装构件30能够往该收合方向d2位移直到该滑轨总成20再度回到上述的收合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当该第二轨24回到上述收合位置r时,该同步件60响应该第一弹性件74释放该弹力而恢复成一初始状态(如图5所示)。

如图17所示,该滑轨总成20能够应用于一机架(rack)。例如上述的第一轨22的前部22a与后部22b可分别通过托架装置96(由于视角的关系,该第一轨22的后部22b的托架装置84未显示)而安装至该机架的第一机柱98a与第二机柱98b。其中,该第二轨24具有多个安装特征100能够用以安装一承载物(例如电子设备)或抽屉等物品。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增进功效与优点即在于:

a.该滑轨总成20包含第一轨22、第二轨24、第三轨26、一第四轨28及安装构件30。其中,该安装构件30与该第三轨26分别连接(例如固接)该安装构件30。该安装构件30、该第三轨26与该第四轨28可视为一体。该第三轨26可相对该第一轨22纵向地位移,且该第二轨24可相对该第四轨28纵向地位移。

b.当该第二轨24从收合位置r往开启方向d1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二轨24与该安装构件30通过同步件60能够同步地位移,直到位移至一行程时,通过该第一轨22的解掣特征56带动同步件60,用以解除该安装构件30与该第二轨24的同步位移关系。

c.当该安装构件30与该第二轨24的同步位移关系被解除后,该安装构件30能够通过该定位件62与该第一轨22的卡掣特征58卡掣,使该安装构件30(与该第三轨26以及该第四轨28)相对该第一轨22能够保持在延伸位置p1。其中,该第二轨24可继续相对该安装构件30位移至一开启位置p2。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及一第二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包含一解掣特征;

所述第二轨安排有一推抵特征;

一安装构件;

一第三轨与一第四轨分别连接至该安装构件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以及

一同步件安排在该安装构件;

其中,该第三轨可相对该第一轨纵向地位移,且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四轨纵向地位移;

其中,当该第二轨从一收合位置往一开启方向位移时,该第二轨通过该推抵特征与该同步件相抵,使该安装构件能够与该第二轨同步地位移,直到位移至一行程时,通过该第一轨的解掣特征带动该同步件自该推抵特征脱离,用以解除该安装构件与该第二轨的同步位移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件通过一轴件枢接至该安装构件,该同步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用以与该第二轨的推抵特征搭配,该第二接触部用以与该第一轨的解掣特征搭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件具有一第一开口朝向该第一轨,且该同步件的第二接触部穿过该第一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弹性件用以提供弹力至该同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还包含一卡掣特征,且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定位件可相对该安装构件处于一解掣位置与一卡掣位置,当该安装构件与该第二轨的同步位移关系被解除后,该安装构件能够通过该定位件从该解掣位置位移至该卡掣位置而与该第一轨的卡掣特征卡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活动地安装在该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具有一第二开口朝向该第一轨,且该定位件局部地穿过该第二开口能与该第一轨的卡掣特征卡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弹性件用以提供弹力至该定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与该第一轨呈上、下平行的配置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件包含一第一部与一第二部,该第四轨固定地连接至该第一部,且该第三轨固定地连接至该第二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件还包含一第三部,且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实质上垂直地连接该第三部而分别朝不同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是相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及一侧墙连接在该第一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该第一轨的第一墙、第二墙及侧墙定义一第一通道,且该第三轨通过该第一通道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及一侧墙连接在该第三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该第三轨的侧墙连接至该安装构件的第二部,且该第三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位于该第一通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三轨之间,该第一助滑装置包含多个助滑件,用以支撑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三轨的第一墙之间,以及用以支撑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三轨的第二墙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的第一墙具有一第一段与一第二段相对该第一段弯折,且该第一轨的第二墙具有一第三段与一第四段相对该第三段弯折。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及一侧墙连接在该第四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该第四轨的侧墙连接至该安装构件的第一部,该第四轨的第一墙、第二墙及侧墙定义一第二通道,且该第二轨通过该第二通道可相对该第四轨位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包含一第一墙、一第二墙及一侧墙连接在该第二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之间,且该第二轨的第一墙与第二墙位于该第二通道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四轨与该第二轨之间,该第二助滑装置包含多个助滑件,用以支撑在该第二轨与该第四轨的第一墙之间,以及用以支撑在该第二轨与该第四轨的第二墙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该第四轨的一前部包含一挡座,且一第一挡件与一第二挡件活动地安装至该第二轨,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四轨往该开启方向位移至一开启位置时,该第一挡件与该第二挡件在一阻挡位置分别位于该挡座的一挡部的两侧而被该挡部阻挡,用以防止该第二轨往该开启方向位移或往一收合方向位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挡件未处于该阻挡位置时,该第二轨能够从该开启位置往该收合方向位移,直到位移至一预定收合位置时,该第二轨会带动该定位件离开该卡掣位置,使该定位件不再卡掣至该第一轨的卡掣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有关一种滑轨总成,包含有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安装构件、一第三轨、一第四轨以及一同步件。该第一轨包含一解掣特征;该安装构件的两侧安排有该第三轨与该第四轨,且该同步件安排在该安装构件;该第三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且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四轨位移;当该第二轨从一收合位置往一方向位移时,该第二轨通过该同步件能够与该安装构件同步地位移。直到位移至一预定位置时,通过该第一轨的解掣特征带动该同步件,用以解除该安装构件与该第二轨的同步位移关系。

技术研发人员:陈庚金;杨顺和;翁宗宪;王俊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川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3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