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3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生产或修复的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管线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管架通常设置在输送线的一旁,在管线(管线或套管)生产或者修复时,需要将管线从管架送料至输送线上,或将管线从输送线送料至管架上,送料过程均是管线从一待取位置送至一目标位置。在油井开采领域,采用的管线通常长度较长、直径较大,目前,其送料通常通过人工吊运转移到下一工位,工作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管线(尤其是螺纹端)的损伤,同时也极易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线送料机构,以实现自动送料,降低人工工作强度,提高上下料的效率,消除管线损伤,降低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线送料机构,包括:

支撑件,

转轴,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转轴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各所述转轴平行设置,且各转轴的轴线垂直于输送线的输送方向;

送料部,每根所述转轴上对应设置有随所述转轴转动的所述送料部,所述送料部上设置有取料导料面,所述取料导料面随所述送料部转动的极限活动位置包括最高位和最低位;所述取料导料面用于活动至所述最高位过程中承接待取位置处的管线,并用于引导所述管线滚落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正上方,所述取料导料面跨设于输送线和管架之间,所述取料导料面的最低位低于所述目标位置;及

同步驱动机构,所述同步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各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可选的,所述取料导料面包括料槽和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用于承接待取位置的管线并将承接的管线导入料槽,在所述管架至所述输送线的方向上,倾斜面各处的距转轴的距离递增或递减,所述料槽连接于所述倾斜面上距离转轴距离最短的一侧,且所述料槽的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对应。

可选的,所述料槽为圆弧槽,所述倾斜面平滑连接于所述圆弧槽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圆弧槽的另一侧设置用于防止管线从所述圆弧槽滑出的挡料部。

可选的,所述送料部为送料板,所述送料板的表面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线,所述取料导料面为所述送料板上背离所述转轴的轮廓面。

可选的,所述同步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机构,其用于提供其中一根所述转轴转动的动力;及

联动机构,其用于使各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可选的,所述联动机构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每根所述转轴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随所述转轴转动,各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一体设置在一根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三连杆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支座;及

伸缩动力元件,所述伸缩动力元件包括固定设置的本体及可沿本体伸缩的伸缩杆;

其中,所述第三连杆铰接在所述伸缩杆的末端,本体铰接在所述支座上。

可选的,所述转轴包括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外侧的延伸段,所述第三连杆设置在所述延伸段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管线送料机构通过在输送线和管架之间跨设取料导料面,并通过驱动转轴改变取料导料面的高度,实现管线的自动送料,大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且能够降低噪音,避免管线在运送过程中被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取料导料面处于最低位时本实用新型的管线送料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显示为取料导料面处于最低位时本实用新型的管线送料机构在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取料导料面处于最高位时本实用新型的管线送料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显示为送料时管线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管线送料机构将管线从管架送至输送线时的布置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管线送料机构将管线从输送线送至管架时的布置图。

零件标号说明:

支撑件1、避让槽11;

转轴2、延伸段21;

送料部3、取料导料面31、料槽311、倾斜面312、挡料部313;

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

第三连杆51、伸缩动力元件52、支座53;

管架100、输送线200、目标位置300、待取位置4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结合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线送料机构,包括:

支撑件1;

转轴2,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转轴2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各所述转轴2平行设置,且各转轴2的轴线垂直于输送线200的输送方向;

送料部3,每根所述转轴2上对应设置有随所述转轴2转动的所述送料部3,所述送料部3上设置有取料导料面31,所述取料导料面31随所述送料部3转动的极限活动位置包括最高位和最低位;所述取料导料面31用于在活动至所述最高位过程中承接待取位置400处的管线,并用于引导所述管线滚落至所述目标位置300的正上方,所述取料导料面31跨设于输送线200和管架100之间,所述取料导料面31的最低位低于所述目标位置300;及

同步驱动机构,所述同步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各所述转轴2同步转动。

结合参见图1至图6,当需要将管线从待取位置400送至目标位置300时,只需利用同步驱动机构带动各所述转轴2转动,送料部3随之转动,使取料导料面31从最低位随之转至最高位,取料导料面31转至最高位的过程中,举升待取位置400处的管线使其离开待取位置400,管线沿取料导料面31滚落在目标位置300的上方,再利用同步驱动机构带动各转轴2反向转动,送料部3随之反转,使取料导料面31从最高位随之转至最低位,管线随取料导料面31下行至目标位置300。参见图5,当将管线从管架100上送至输送线200上时,待取位置400位于管架100上,目标位置300位于输送线200上,反之,参见图6,当管线从输送线200上送至管架100上时,目标位置300位于管架1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和转轴2一一对应设置,各支撑件1沿输送线200的方向排布,且各支撑件1设置在输送线200的输送支架上,且各支撑件1位于输送线200上管线的输送轨迹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料导料面31包括料槽311和倾斜面312,所述倾斜面312用于承接待取位置400的管线并将承接的管线导入料槽311,在所述管架100至所述输送线200的方向上,倾斜面312各处距转轴2的距离递增或递减,所述料槽311连接于所述倾斜面312上距离转轴2距离最短的一侧,且所述料槽311的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300对应。

结合参见图4、图5,当需要将管线从管架100上送至输送线200上时,目标位置300和料槽311的位置均与输送线200上管线的位置相对应,从管架100至输送线200的方向,倾斜面312各处距转轴2的距离递减;反之,结合参见图4、图6当需要将管线从输送线200上运至管架100上时,目标位置300和料槽311的位置均与管架100的位置相对应,从输送线200至管架100的方向,倾斜面312各处距转轴2的距离递减;管线被运送过程中,一直平稳运送,能够避免管线在运送过程中被损伤,有利于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料槽311为圆弧槽,所述倾斜面312平滑连接于所述圆弧槽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槽的另一侧设置用于防止管线从所述圆弧槽滑出的挡料部313,有利于更可靠的对管线进行运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料部3为送料板,所述送料板的表面平行于所述转轴2的轴线,所述取料导料面31为所述送料板上背离所述转轴2的轮廓面。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送料部3也可以为送料块或采用了其他形状,但采用板状的送料部3有利于减少送料部3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机构,其用于提供其中一根所述转轴2转动的动力;及

联动机构,其用于使各所述转轴2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每根所述转轴2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杆41,所述第一连杆41随所述转轴2转动,各所述第一连杆41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杆42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41铰接。当其中一根转轴2转动时,其余转轴2在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带动下随之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三连杆51,所述第三连杆51一体设置在一根所述转轴2上,所述第三连杆51用于带动所述转轴2转动;

支座53;及

伸缩动力元件52,所述伸缩动力元件52包括固定设置的本体及可沿本体伸缩的伸缩杆;

其中,所述第三连杆51铰接在所述伸缩杆的末端,本体铰接在所述支座53上。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所述伸缩动力元件52可以为气缸,也可以为油缸,支座53可以设置在输送线200的输送支架上。参见图1、图3,伸缩杆伸出时,转轴2在图示方向上顺时针旋转,取料导料面31从最低位随之转至最高位,伸缩杆缩回时,转轴2在图示方向上逆时针旋转,取料导料面31从最高位随之转至最低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51的摆动区域位于转轴2所在的水平面的下方,所述伸缩动力元件52的活动位置也处于转轴2的所在的水平面的下方,有利于避免该驱动机构在运行过程中阻挡被运送的管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2包括延伸至所述支撑件1的外侧的延伸段21,所述第三连杆51设置在所述延伸段21上,有利于避免驱动机构运行过程中与其余零部件发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布置在支撑件1下方,所述支撑件1上设置有避让第一连杆41的避让槽1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三特征在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包括第三特征与第一特征、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三特征与第一特征、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他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组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管线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

转轴,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转轴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各所述转轴平行设置,且各转轴的轴线垂直于输送线的输送方向;

送料部,每根所述转轴上对应设置有随所述转轴转动的所述送料部,所述送料部上设置有取料导料面,所述取料导料面随所述送料部转动的极限活动位置包括最高位和最低位;所述取料导料面用于活动至所述最高位过程中承接待取位置处的管线,并用于引导所述管线滚落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正上方,所述取料导料面跨设于输送线和管架之间,所述取料导料面的最低位低于所述目标位置;及

同步驱动机构,所述同步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各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导料面包括料槽和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用于承接待取位置的管线并将承接的管线导入料槽,在所述管架至所述输送线的方向上,倾斜面各处的距转轴的距离递增或递减,所述料槽连接于所述倾斜面上距离转轴距离最短的一侧,且所述料槽的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为圆弧槽,所述倾斜面平滑连接于所述圆弧槽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线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槽的另一侧设置用于防止管线从所述圆弧槽滑出的挡料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部为送料板,所述送料板的表面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线,所述取料导料面为所述送料板上背离所述转轴的轮廓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机构,其用于提供其中一根所述转轴转动的动力;及

联动机构,其用于使各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线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每根所述转轴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随所述转轴转动,各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线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一体设置在一根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三连杆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支座;及

伸缩动力元件,所述伸缩动力元件包括固定设置的本体及可沿本体伸缩的伸缩杆;

其中,所述第三连杆铰接在所述伸缩杆的末端,本体铰接在所述支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线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外侧的延伸段,所述第三连杆设置在所述延伸段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线送料机构,包括支撑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撑件上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送料部及用于带动各转轴同步转动的同步驱动机构,所述送料部上设置有取料导料面,所述取料导料面随所述送料部转动的极限活动位置包括最高位和最低位;取料导料面用于活动至所述最高位过程中承接待取位置处的管线,并用于引导管线滚落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正上方,所述取料导料面跨设于输送线和管架之间,所述取料导料面的最低位低于所述目标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管线送料机构通过在输送线和管架之间跨设取料导料面,并通过驱动转轴改变取料导料面的高度,实现管线的自动送料,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能够降低噪音,减少管线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李培江;许兆宁;李仁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2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