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现在建筑施工的人工成本已经逐渐高于建筑材料的价格,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不但费时费工而且施工比较粗糙,如果完全采用装配结构,抗震性能也不如现浇整体结构好,现有的叠合板结构体系施工复杂,钢筋现场绑扎,现场支模板,工业化程度低,不能达到国家提出来的装配式结构的初衷,而且传统现浇混凝土楼盖自重也较重,结构形式不合理,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构件工厂加工,现场安装和管线施工等因素提出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底板、混凝土肋、钢筋一、钢筋二、套筒以及钢筋三,所述混凝土底板为变截面,包括底板厚部、底板薄部。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薄部内设置有钢筋一、钢筋二,钢筋一、钢筋二双向配筋,钢筋一为横向设置,钢筋二为纵向设置,其中钢筋一部分露出底板薄部。钢筋二两端从混凝土底板两侧伸出。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一采用普通钢筋,所述钢筋二采用预应力高强钢丝。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肋包括钢筋三、支撑架和套筒,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混凝土肋内部,套筒设置在混凝土肋上部部用于穿管线。混凝土肋采用与混凝土底板一起现浇而成。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肋也可为采用先预制混凝土肋,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底板。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设置在混凝土肋上用于穿管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横向钢筋更加有利于预制混凝土薄板抗折和横向抗裂;混凝土肋的事先预制,为构件生产更加方便,更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管线穿孔套管的设置,肋预制工艺和搬运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制板拼装叠合后的示意图;
图2为预制构件的三维图;
图3为预制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预制构件的平面图;
图5为底板配筋平面图;
图6为预制构件的剖面图;
图7为预制肋的结构图;
图8为预制肋的断面图;
图9为管线预埋套筒图;
图10为预制肋三维图
图11为支撑架三维图
图12为管线预埋套筒三维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混凝土底板、2-混凝土肋、3-钢筋一、4-钢筋二、5-套筒、6-钢筋三、7-底板厚部、8-底板薄部、9-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底板1、混凝土肋2、钢筋一3、钢筋二4、套筒5以及钢筋三6,所述混凝土底板1为变截面,包括底板厚部7、底板薄部8。
底板1内设置有钢筋一3、钢筋二4,钢筋一3、钢筋二4双向配筋,钢筋一3为横向设置,钢筋二4为纵向设置,其中钢筋一3部分露出底板薄部,钢筋一3采用普通钢筋,所述钢筋二4采用预应力高强钢丝。
混凝土肋2包括钢筋三6、支撑架9和套筒5,所述支撑架9设置在混凝土肋2内部,套筒5设置在混凝土肋2上用于穿管线,套筒5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管线穿孔套管5的设置,肋预制工艺和搬运更加简单方便,管线施工也更方便。
混凝土肋2也可为采用先预制混凝土肋2,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底板1,混凝土肋2先预制为构件生产更加方便,更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在使用中,施工时,将预制叠合板间采用密拼,预制板之间铺钢筋网片,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双向受力叠合板,现场不需要绑扎板底钢筋、支撑模板,底板边缘处设计为薄板,横向钢筋露出混凝土,可以实现密拼且混凝土保护层较薄,后浇混凝土同预制构件的钢筋和后铺设的钢筋很好的结合,同时设计横向钢筋更加有利于预制混凝土薄板抗折和横向抗裂。本发明构件加工方便,安装更简单,管线布置更方便,构件运输不易损坏等优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底板(1)、混凝土肋(2)、钢筋一(3)、钢筋二(4)、套筒(5)以及钢筋三(6),所述混凝土底板(1)为变截面,包括底板厚部(7)、底板薄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薄部(8)内设置有钢筋一(3)、钢筋二(4),钢筋一(3)、钢筋二(4)双向配筋,钢筋一(3)为横向设置,钢筋二(4)为纵向设置,其中钢筋一(3)部分露出底板薄部(8),钢筋二(4)两端从混凝土底板(1)两侧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一(3)采用普通钢筋,所述钢筋二(4)采用预应力高强钢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肋(2)有两种设置方式:方式一为混凝土肋(2)混凝土底板(1)一起现浇而成,方式二为先预制混凝土肋(2),然后将预制肋(2)固定,再浇筑混凝土底板(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肋(2)包括支撑架(9)、钢筋三(6)和套筒(5),支撑架(9)设置在混凝土肋(2)内部,钢筋三(6)设置在混凝土肋(2)内部,所述混凝土肋(2)上部设置用于穿管线套筒(5)。
技术总结